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众生芸:王者浴血 > 第36章 笠翁游世篇(贰)

第三十六章:笠翁游世篇(贰)

Part Two:怒起组班演世相 随园初会识清狂

书接上回!

夫子庙前盗版书贩那刺耳的吆喝,如同淬毒的冰锥,将李渔这位读书人最后一丝一缕的清高,彻底地扎穿、碾碎,零落在夫子庙前来来往往的人流之中。

他失魂落魄地踅回栖身的小院,院中的那株老梅虬枝盘曲,疏影横斜,移栽自他从京师返回金陵那年。此刻看在眼中,忽觉其枝干嶙峋,尽是伤感之态。

夜风穿堂,吹得桌上那些散乱的稿纸哗哗作响,仿佛也在嗤笑他的无力。他枯坐良久,直至残烛泪尽,东方微明。

窗外市声渐起,贩夫走卒的吆喝、车马粼粼的喧嚣、甚至隔壁夫妻清晨的拌嘴声,带着一种粗粝顽强的生机,涌入耳中。

就在那一刻,一个崭新的念头,如异火那般在绝望的灰烬底下灼灼燃起,凶猛且明亮:与其任人盗版宰割,何不自立门户,将这纸上文字,化作活色生香的戏台风云?

“李班主……”临时招募的几个潦倒乐工和伶人,听罢李渔组建戏班、自写自演的宏伟计划,面面相觑,虽然大家都是熟手,但脸上不免露出疑虑与不安。

为首那位腰间别着胡琴的老苍头,姓胡,人称“胡琴胡”,咂摸着手中的旱烟袋,浑浊的老眼透出深深的疑虑。

他将烟锅在鞋底磕了磕,轻声地说道:“李相公……不,李班主……您就让大家伙就演您写的这些个……风流戏文?”

说话时,他刻意加重了“风流”二字,他不怕别人听不见,就怕李渔听不见。

“这些个东西……能有人看?能糊口?莫不是……比在那夫子庙前摆摊还难……”旁边一个刚出师不久、面皮白净的旦角云官,怯生生地绞着衣角,欲言又止。

“风流……对,就是要风流……”李渔站起身来,瘦削的身形在熹微晨光里绷紧如弓,眼中却射出异样锐利的光芒,直刺人心。

“我写的是人心!是世相!是活生生的人欲!完全不是儒法中那些照本宣科的过期货,怎能不快意风流?”

“我写的是情感,是真相,是坦荡荡的人生!完全不是庙堂上那些假道学念的倒头经!怎不能糊口养家?”

他抓起桌上那一卷《无声戏》稿本,用力拍在桌上,震得灰尘簌簌而落。这稿本,是他昨夜赶工奋笔疾书而成,墨迹还未干透。

“演……必须演……按我写的演!”

“要演得活色生香,演得入骨三分,演得台下那些道貌岸然、心里却猫抓似的假正经坐不住凳子!自有铜钱滚滚来!”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却也点燃了在座这些底层艺人眼中微弱的希望之火。

虽说干劲有了,但真正排练起来,依旧困难重重。就拿少些舞台经验的云官来说,让她来演闺秀,举止间总带着勾栏习气,尤其是眼波过于轻佻,一看就是从烟花渊薮出来的。

李渔让云官头顶一碗水,练习行走坐卧,眼波流转处,须似秋水含情又暗藏锋芒,那水一滴不许洒。

还有那个叫阿丑的丑角,插科打诨流于粗鄙。李渔对阿丑的念白逐字推敲,既要俗得掉渣,引人发噱,又要俗中藏巧,暗讽世情。

“记住,嬉笑怒骂,皆是文章!你们不是在扮戏,你们是在替这世道画像……”李渔常常在排练间隙,为众人讲解市井百态、人情冷暖,那些伶人懵懂的眼神,渐渐也有了神采。

首演演出,定在秦淮河畔一处临水的敞轩,名唤“流觞阁”。李渔咬咬牙,倾尽所有卖稿的所得,又向那位赏识他的张书生借了些印子钱,置办了几件鲜亮行头,虽非绫罗绸缎,却也色彩明丽。

开锣那夜,流觞阁内烛火通明,映得秦淮河水波光粼粼。水汽氤氲中,台下看客渐渐坐满,一半是贩夫,一半是商贾、胥吏、帮闲清客,亦有几个纱帽微服者隐在角落暗影里,看不清面目。空气中弥漫着脂粉香、茶点香和一种隐隐的期待。

鼓板一响,《怜香伴》开场。那旦角云官甫一亮相,眼波流转处,已带了几分李渔调教出的“欲说还休”之态。

唱的是闺阁心事,词句间却暗藏机锋,将男女那点不可言说的心思,借风月之名,剥得**裸又妙趣横生。

台下诸人先是屏息,继而窃笑,终至哄堂!尤其演到那“假凤虚凰”的关目,伶人眉眼传情,身段撩人,唱词更是大胆泼辣,直指人心之中的欲念。

一个富商模样的胖子,看得张大了嘴,手中茶盏倾了,茶水顺着绸裤流下竟浑然不觉。

角落里那几个微服官员,初时还强作矜持,正襟危坐,渐渐也忍不住以袖掩口,肩膀耸动,其中一个山羊须的老者,更是笑得呛咳起来,尴尬地掩面,见左右无人在意,又开始大笑。

满场喝彩声几乎掀翻屋顶!铜钱、碎银如雨点般掷向戏台,叮当作响。后台的伶人们手忙脚乱地捡拾,脸上是难以置信的狂喜。李渔独自站在台侧最深的阴影里,脸上一片冰冷的疲惫与疏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众生芸:王者浴血请大家收藏:()众生芸:王者浴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热闹,这成功,是踩着他昔日视为圭臬的斯文扫地的残骸得来的。恍惚间,他仿佛听见孔圣人在云端叹息。但不到半分钟,那片愁容,就在喝彩声中就消失了。

散戏后,班子里一片欢腾,胡琴胡咧着缺牙的嘴,提议去码头边吃滚烫的鸭血粉丝汤庆功。

李渔推说疲累,独自离了流觞阁,沿着秦淮河漫无目的地走。水声潺潺,画舫笙歌隐隐,脂粉香气混杂着晚风,腻得人发慌。

不知不觉,竟走到清凉山下。夜色中,但见山麓一处新辟的园子,竹篱疏朗,灯火星星点点,不似富贵人家的雕梁画栋,倒有几分山野逸趣。

园门上悬着灯笼,映着两个朴拙有力的大字“随园”。园墙外新贴着一张字迹疏狂的告示,墨迹犹湿:

“随园者,随便之园,随意之园,随心之园也。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竹签书签,随意自取;清茶粗点,随意自便。惟禁刀火刻划,免遭府衙啰唣。宿处?嘿嘿,寒舍无锦衾,恕不奉陪!——园主袁枚谨白”

李渔正看得入神,咀嚼着这“三随”之意,忽听身后一个清朗带笑的声音响起,带着几分慵懒与不羁:“这位兄台,可是被我这‘三随’之园的歪理邪说勾住了魂?”

回头一看,一个身着半旧青布直裰的中年文士,手持一柄素面折扇,意态闲适,眉宇间却自有一股落拓不羁的清气,正是此间主人袁枚袁子才。他身边跟着个捧书的小童,好奇地打量着李渔。

李渔忙拱手,报上名号:“笠翁李渔,冒昧打扰。见子才兄这告示,坦荡率真,不媚不俗,心生向往。”

“笠翁?”袁枚眼睛一亮,折扇“唰”地收起,上前一步,“可是那写《怜香伴》、组‘芥子班’,今夜在流觞阁引得满堂喝彩的李笠翁?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啊!”

他抚掌大笑,“妙极!你那戏文,可比那些个道学先生讲的‘子曰诗云’有趣多了!字字珠玑,句句挠在痒处!快请进!我这随园里啊,正缺兄台这等妙人!”不由分说,拉了李渔便踏入园中。

园内景致果然疏朗天然,不事雕琢。竹影婆娑,石径蜿蜒,引向几处茅亭竹舍。虫鸣唧唧,更显清幽。

袁枚引他至一临水竹亭,名“听篁亭”。童子默然奉上清茶,是雨前龙井的香气。袁枚笑道:“我这儿,竹签随意取,书卷随意翻,呆到几时都随意。清风明月不收费。”

他促狭地眨眨眼,指着西边一处灯火通明、传来些轻微的斧凿之声的院落,“西苑正在赶修,乱……莫去!”

又指向南面一座黑黢黢、藤蔓缠绕的月亮门,“南门嘛……”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

“南无阿弥陀佛!因我那劳什子《子不语》正写到紧要处,妖气太重,为免惊扰四方,永久封闭!莫问,莫问,莫问……”说罢,哈哈大笑。

月色如水,倾泻在亭外几竿修竹上,筛下斑驳光影。

袁枚谈兴甚浓,论及当今文坛腐气冲天,尽是陈词滥调。官场倾轧如虎狼争食,虚伪透顶。言辞犀利如刀,却又妙语连珠,令李渔耳目一新。

说到李渔戏文,更是拊掌激赏道:“大妙!大妙!以俗破雅,以真破伪!那些个正人君子,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兄台笔下,不过撕开那层遮羞布罢了!何罪之有?何伤风雅?”

不知不觉,月上三更天。袁枚提起石案上一只细颈白瓷酒壶,壶身绘着疏淡墨竹,为李渔满斟一杯,“来!敬这浊世里,敢说几句戳心窝子真话的痛快人!”

清冽的酒液入喉,带着竹叶的清气。李渔胸中那股郁结多时的浊气,似乎被这月色、这竹林、这袁子才的狂言妄语稍稍冲淡了些。

这随园,倒真是一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异数。亭外竹叶沙沙,仿佛也在应和着亭中这不拘一格的清谈。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喜欢众生芸:王者浴血请大家收藏:()众生芸:王者浴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