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48章 秦叔宝:隋末唐兴一槊魂

隋末烽烟漫九州,英雄仗剑起微侯。

马槊饮血平戎乱,甲胄凝霜定帝侯。

玄武门前扶社稷,凌烟阁上记春秋。

千年犹忆黄骠影,不负丹心照汗流。

列位,咱们这一章说的这位英雄,可不是寻常江湖好汉——他是能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是帮着唐太宗打下大唐江山的功臣,更是咱老百姓家家户户门上贴的“门神”爷。这人姓秦,名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也就是如今的山东济南人。

说起秦叔宝的身世,史书上没明确的写他的生年,只知他卒于贞观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38年。那时候的隋朝,早已没了隋文帝开皇年间的兴盛气象。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又修大运河、建洛阳城,徭役赋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天下百姓怨声载道,终于在大业七年,王薄在长白山揭竿而起,喊出“无向辽东浪死歌”,自此,隋末的乱世大幕彻底拉开。

秦叔宝生得身材魁梧,双臂有千斤之力,尤其擅长使用一种长兵器——马槊。这马槊可不是寻常兵器,杆长丈余,前端是锋利的槊头,既能刺又能劈,耍起来需要极大的力气和精湛的技巧,寻常将士根本驾驭不了。秦叔宝却把这马槊使得出神入化,后来在战场上,敌军只要见他提着马槊冲来,往往未战先怯。

他最早投军,是在隋将来护儿麾下。来护儿是隋朝有名的将领,常年镇守东南,很有识人之明。秦叔宝刚入伍时,只是个普通士兵,可来护儿却对他格外看重。有一次秦叔宝的母亲去世,来护儿特意派使者去吊唁,手下将士都很疑惑,问来护儿:“军中士兵家有丧事的多了,将军为何单单吊唁秦叔宝?”来护儿叹了口气说:“秦叔宝此人,勇而有志,将来必定能成就大事业,岂会一直是个普通士兵?我现在与他交好,是为将来结个善缘。”

没过多久,山东地区的农民起义愈演愈烈,卢明月率领十万起义军攻打祝阿,隋炀帝派张须陀率军平叛。秦叔宝此时已转到张须陀麾下,跟着大军前往征讨。那卢明月兵力雄厚,营地扎得连绵数十里,张须陀手下只有两万兵马,双方兵力悬殊,将士们都有些畏惧。张须陀在帐中召集将领商议,说:“卢明月兵力虽多,但大营空虚,如果咱们派一支精锐突袭他的大营,烧掉他的粮草,他必然军心大乱,到时候咱们再前后夹击,定能获胜。只是这突袭大营的任务凶险,谁愿意领兵前往?”

帐中将领你看我、我看你,都沉默不语。就在这时,秦叔宝站了出来,沉声说道:“末将愿往!”紧接着,另一位将领罗士信也主动请战。张须陀大喜,当即定下计策:自己率领主力在正面牵制卢明月,秦叔宝和罗士信各带一千精锐,趁着夜色绕到敌军大营后方。

当天夜里,秦叔宝带着士兵,每人嘴里衔着一根木棍,马蹄裹上布帛,悄无声息地摸到卢明月的大营外。此时卢明月的主力都已调出,大营里只有少数士兵守卫。秦叔宝一声令下,士兵们如同猛虎下山,手持火把冲入大营,见营帐就烧,见守军就杀。大营里顿时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卢明月在前线得知大营被袭,果然军心大乱,急忙下令撤军回援。张须陀趁机率领主力从后追击,秦叔宝则在大营里挡住敌军退路。两面夹击之下,卢明月的起义军大败,死伤无数,卢明月只带着少数亲信逃走。经此一役,秦叔宝的勇武之名传遍了隋军上下,连隋炀帝都听说了他的事迹。

可隋朝的统治,不是几场胜仗能挽救的。大业十二年,张须陀在与瓦岗军李密的交战中战死,秦叔宝失去了依靠,只好带着残部投奔了裴仁基。没过多久,裴仁基因为不满隋廷的猜忌,率部投降了李密。秦叔宝也跟着加入了瓦岗军,成了李密手下的一员猛将。

李密对秦叔宝十分器重,任命他为帐内骠骑,让他统领自己的精锐卫队“内军”。李密常对人说:“我这内军有八千人,抵得上百万大军,秦叔宝他们几个将领,都是万中无一的好汉。”那时候的瓦岗军,正是鼎盛时期,李密凭借着秦叔宝、程知节(程咬金)等一批猛将,一度成为隋末起义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甚至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可惜好景不长,大业十四年,李密率领瓦岗军与王世充在洛阳附近的邙山展开决战。李密因为骄傲轻敌,中了王世充的埋伏,瓦岗军大败。秦叔宝在乱军中奋力厮杀,保护着李密杀出重围,可瓦岗军的主力已经溃散,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声势。李密走投无路,只好带着少数亲信投奔了李渊,秦叔宝则在混乱中被王世充俘获。

王世充早就听说过秦叔宝的威名,知道他是个难得的猛将,于是对他十分优待,封他为龙骧大将军,想让他为自己效力。可秦叔宝跟着王世充相处了一段时间,渐渐发现此人阴险狡诈,心胸狭隘,而且喜欢说空话,根本不是能成就大业的君主。尤其是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后,更是变得猜忌多疑,对手下将领处处提防。秦叔宝心里很是不满,私下里对程知节说:“王世充此人,表面上装作仁义,实际上却是个奸臣,跟他共事,早晚没有好下场。咱们不如趁现在还有机会,投奔李渊父子,那李渊父子在关中仁政爱民,又有雄才大略,将来必定能平定天下。”程知节也早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找机会离开王世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武德二年,王世充率军攻打谷州,秦叔宝和程知节都随军出征。两军在阵前对峙时,秦叔宝突然带着程知节等数十人,骑着马缓缓走出阵前。王世充以为他们要出战,还在阵前喊话说:“秦将军,今日就看你的了!”可秦叔宝却在马上对着王世充拱手说道:“末将蒙将军厚待,本想报答,可将军的所作所为,并非是拨乱反正、拯救天下的正道。末将不愿与将军为伍,今日特来告辞,还望将军恕罪。”说完,便带着众人调转马头,朝着唐军的阵地奔去。王世充又惊又怒,可他知道秦叔宝的勇武,不敢派兵去追,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投奔了唐军。

秦叔宝投奔李渊后,李渊知道他是个难得的将才,把他派到了秦王李世民麾下。李世民早就听说过秦叔宝的威名,对他十分敬重,当即任命他为马军总管,让他跟着自己征战四方。秦叔宝也终于找到了能施展自己才华的明主,从此忠心耿耿,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武德三年,也就是公元620年,宋金刚联合刘武周,率领大军南下进犯唐朝,先后攻占了并州、晋州等地,唐军节节败退,李渊甚至一度想放弃河东地区,退守关中。李世民却坚持认为河东是关中的屏障,不能轻易放弃,主动请缨率军出征,讨伐宋金刚。秦叔宝作为李世民麾下的猛将,自然也随军前往。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唐军将士冒着严寒,一路北上。宋金刚的军队凭借着骑兵的优势,机动性很强,常常采取游击战术,唐军一时难以捕捉到敌军的主力。李世民知道,想要击败宋金刚,必须先断了他的粮草供应,于是派秦叔宝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在宋金刚的粮道上设伏。

秦叔宝领命后,带着士兵在一个名叫美良川的地方埋伏了下来。这里是宋金刚粮草运输的必经之路,两侧都是高山,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十分适合打伏击。没过多久,宋金刚的运粮队果然出现了,几百辆粮车在骑兵的护送下,缓缓走进了山谷。秦叔宝见时机已到,一声令下,唐军将士从两侧山上冲了下来,箭如雨下,杀向敌军。

运粮队的敌军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秦叔宝手持马槊,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槊尖所到之处,敌军纷纷落马。有一个敌军将领见秦叔宝勇猛,提着大刀冲了过来,想要阻拦他。秦叔宝毫不畏惧,侧身避开大刀,手中马槊顺势往前一刺,正中那将领的胸口。那将领惨叫一声,倒在马下。敌军见主将被杀,更是军心涣散,纷纷丢下粮车逃走。秦叔宝率领唐军乘胜追击,不仅缴获了全部粮车,还俘虏了数千敌军。

美良川一战,唐军不仅缴获了大量粮草,缓解了自己的补给压力,还沉重打击了宋金刚的士气。李世民得知消息后,十分高兴,亲自到军营中慰问秦叔宝,赏赐给他百金,还特意上奏李渊,为秦叔宝请功。李渊接到奏报后,也对秦叔宝大加赞赏,派使者赐给秦叔宝黄金瓶,还下诏说:“秦叔宝不顾安危,奋勇杀敌,为国家立下大功。如果我的肉可以吃,我都愿意割下来给秦叔宝吃,更何况是金银绸缎呢!”

此后,唐军士气大振,李世民率领大军继续追击宋金刚。秦叔宝作为先锋,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先后在介休、柏壁等地击败敌军。宋金刚的军队节节败退,粮草耗尽,士兵纷纷逃亡,最后只剩下少数亲信,只好带着残部投奔了突厥。刘武周见宋金刚战败,也吓得放弃并州,逃往突厥。至此,河东地区全部被唐军收复,唐朝的根基更加稳固。秦叔宝在这次战役中,立下了首功,他的勇武之名,也再次传遍了天下。

平定宋金刚之后,秦叔宝又跟着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窦建德。在攻打洛阳的战役中,王世充手下有一员猛将,名叫单雄信,也是隋末有名的好汉,擅长使用马槊,勇猛过人。有一次,单雄信在阵前看到李世民,提着马槊就冲了过去,想要活捉李世民。就在这危急关头,秦叔宝从斜刺里冲了出来,大喝一声:“休伤我主!”手中马槊朝着单雄信刺去。单雄信见秦叔宝来得凶猛,只好放弃李世民,转身迎战秦叔宝。两人在阵前大战了数十回合,单雄信渐渐力不从心,只好拨马逃走。李世民躲过一劫,对秦叔宝更加信任和器重。

后来,窦建德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救援王世充,李世民率领唐军在虎牢关迎战。秦叔宝再次担任先锋,跟着李世民率领精锐骑兵,突袭窦建德的大营。窦建德的军队猝不及防,大乱溃散,窦建德本人也被唐军俘虏。王世充见窦建德战败,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只好打开洛阳城门,向唐军投降。至此,唐朝基本平定了中原地区,统一全国的大业迈出了关键一步。秦叔宝因为在征战中的突出贡献,被封为翼国公,赏赐无数。

可随着唐朝的统一,朝廷内部的矛盾却渐渐凸显出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因为嫉妒李世民的功劳和威望,多次设计陷害李世民,想要夺取他的兵权。李世民手下的将领们都很担心,纷纷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秦叔宝作为李世民最信任的将领之一,自然也在其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想要在昆明池设宴杀害李世民,然后夺取皇位。李世民得知消息后,知道再也不能犹豫,于是决定发动政变,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便是历史上着名的“玄武门之变”。

政变当天,李世民率领秦叔宝、长孙无忌、尉迟恭等心腹将领,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当李建成和李元吉骑马经过玄武门时,李世民突然率军冲出,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见状,急忙转身逃跑,却被尉迟恭追上杀死。

此时,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得知消息后,纷纷率军攻打玄武门,想要为李建成和李元吉报仇。玄武门的守军虽然奋力抵抗,但兵力有限,渐渐有些支撑不住。就在这危急时刻,秦叔宝率领大军及时赶到,与守军一起,奋力击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稳定了局势。随后,李世民派人进宫向李渊禀报情况,李渊见木已成舟,只好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后又禅位于李世民,自己退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称帝,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后,秦叔宝因为护驾有功,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邑七百户。可常年的征战,也让秦叔宝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他身上的伤口不计其数,每逢阴雨天,伤口就会隐隐作痛。到了贞观年间,天下太平,秦叔宝也渐渐淡出了战场,很少再领兵出征。他常常对人说:“我从少年时就开始征战,经历过大小二百多场战役,多次身受重伤,流的血加起来都有几斛了。现在天下太平,我也该好好休息了。”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当初一起打天下的功臣,特意下令在凌烟阁绘制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便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秦叔宝虽然因为身体原因,在贞观年间没有太多新的功绩,但他在唐朝统一战争中的贡献,以及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忠诚,都让李世民铭记于心,因此他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在第二十四位。

画像完成后,李世民常常前往凌烟阁,对着功臣们的画像感慨不已,回忆起当年征战天下的岁月。而秦叔宝此时已经年老多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贞观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38年,秦叔宝在长安病逝。李世民得知消息后,十分悲痛,下令追赠秦叔宝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昭陵是李世民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只有对唐朝有重大贡献的功臣才能陪葬于此,这是对秦叔宝一生功绩的最高认可。

《旧唐书》在记载秦叔宝的事迹时,特意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辄命叔宝往取之。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此益重之。”这段话生动地描绘了秦叔宝的勇武,也道出了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