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数年,陆逊又相继平定了会稽、丹阳、新都三郡的山越之乱,采用“先剿首恶,后抚部众”的策略,共收服山越部众十余万口,其中编练为士兵的达两万余人。这不仅彻底解决了东吴的边境之患,更为东吴增添了大量劳动力与兵力——当时东吴总兵力不过十万,陆逊平定山越所得的两万士兵,几乎占了东吴军力的五分之一。孙权见陆逊既有谋略,又能办实事,对其愈发器重,先拜为定威校尉,令其镇守利浦(今安徽和县);后又将自己的侄女(孙策之女)许配给陆逊。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荆州局势骤然紧张,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北接中原,西连益州,东望江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赤壁之战后,荆州被曹、刘、孙三家瓜分:曹操占据南阳、襄阳,刘备占据南郡、零陵、武陵,孙权占据江夏、桂阳。后刘备以“暂借”为名,从孙权手中取得南郡,约定待夺取益州后归还,然刘备得益州后却拒不归还,吴蜀两国为此多次交涉,矛盾渐深。
当时镇守荆州的蜀汉大将关羽,为人骄傲自负,虽勇猛善战,却不善处理外交关系。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荆州主力北伐曹魏,于襄樊之战中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甚至一度欲迁都避其锋芒。然关羽在北伐期间,多次强行征用东吴囤积在湘关的粮草,且辱骂孙权派来的求婚使者(孙权欲为其子娶关羽之女),令吴蜀关系彻底破裂。
东吴大都督吕蒙,久有夺回荆州之志,却因关羽防守严密,一直未能找到机会。吕蒙深知,关羽勇猛,若强行进攻,必伤亡惨重;且关羽对东吴素有戒备,一旦察觉东吴有异动,定会回师防守。遂向孙权提出“诈病卸任,麻痹关羽”之计:“关羽素轻我东吴将领,若我称病卸任,荐一无名之将代之,关羽必放松戒备,调荆州兵力北上,届时我军便可趁机袭取荆州。”孙权问:“何人可代你?”吕蒙答道:“陆逊深思远虑,有勇有谋,且名声未显,关羽必不防备,此人最为合适。”
孙权采纳吕蒙之计,遂拜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镇守陆口(今湖北嘉鱼)——陆口乃东吴在荆州的前线重镇,与关羽镇守的江陵隔江相望。陆逊到任后,首要之事便是麻痹关羽。他先遣使者前往江陵,向关羽献上一封亲笔信,信中言辞极为谦恭,毫无敌意:
“前承将军北伐,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天下,此等功业,即使是古时的孙武、吴起亦不能及。逊虽不才,新任此职,深知将军威名,日夜不敢懈怠,唯愿能向将军请教用兵之法。今曹魏虽屡遭挫败,却仍有实力,将军不可轻敌,还望多加防备。逊与东吴上下,皆愿与将军同心协力,共抗曹魏,以安荆州。”
关羽阅信后,心中大喜——他本就轻视东吴,见陆逊言辞恭敬,甚至有“请教”之意,更认为东吴无人可用,只能派此“书生”镇守陆口,遂彻底放下戒备。此时关羽北伐虽胜,却因兵力不足,久攻襄阳不下,遂下令调遣镇守江陵、公安的兵力北上,仅留糜芳、傅士仁驻守二城。
陆逊得知关羽调兵后,立即遣使向吕蒙汇报:“关羽已撤荆州之兵,可趁机袭取。”吕蒙遂率大军从建业出发,为掩人耳目,令士兵皆穿商人服饰,乘船沿长江而上,沿途将关羽设置的江边哨所尽数收服,不使其泄露消息。待大军抵达江陵城下,糜芳、傅士仁因此前与关羽有隙(关羽曾因粮草供应迟缓责骂二人),又见东吴大军压境,遂开城投降。
关羽在襄樊前线得知荆州失守,大惊失色,急忙率军回师。然此时荆州已失,军心涣散,加之吕蒙入城后善待关羽部下的家属,严禁士兵劫掠,关羽部下得知家人平安,皆无战心,纷纷溃散。关羽被迫率残部逃往麦城(今湖北当阳),后突围时被东吴将领潘璋擒获,最终被杀。
此役,陆逊虽未亲率大军攻城,却以一封书信成功麻痹关羽,为吕蒙偷袭创造了关键条件。战后,孙权论功行赏,封陆逊为娄侯,食邑万户,并令其镇守荆州——此时的陆逊,已从一名士族将领,成长为东吴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夺回荆州,亲率大军伐吴,夷陵之战爆发,陆逊迎来了人生的巅峰之战。
刘备称帝后,不顾诸葛亮、赵云等大臣的劝阻,以“为关羽报仇”为名,调集蜀汉精锐大军五万余人(史载“数十万”为夸张之辞,实际兵力约五万),任命冯习为大都督,张南为前部先锋,黄权为镇北将军,率大军沿长江东下,直指东吴。蜀军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占巫县、秭归,抵达夷陵(今湖北宜昌),并在猇亭(今湖北宜都)设立大本营,与东吴军队对峙。
消息传到建业,孙权极为震动。此时东吴的名将周瑜、鲁肃、吕蒙已先后离世,朝中能独当一面的将领寥寥无几。孙权先遣使者前往蜀汉求和,愿归还荆州、送还关羽首级、赔偿粮草,然刘备报仇心切,拒不接受。求和无果,孙权只得任命主帅,组织抵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时朝中大臣多推荐老将韩当、周泰或宗室将领孙桓为主帅。韩当、周泰跟随孙坚、孙策征战多年,勇猛善战,然二人虽为勇将,却缺乏指挥大军团作战的谋略;孙桓虽为宗室,却年轻气盛,威望不足。此时,谋士阚泽力排众议,向孙权举荐陆逊:“陆逊虽年轻,却有平山越、夺荆州之功,其谋略远超常人。今刘备举全国之力来犯,若不用陆逊,江东危矣!臣愿以全家性命为陆逊担保,若其不能破敌,臣甘受株连。”
韩当、周泰等老将闻言,纷纷反对:“陆逊乃书生出身,虽有小功,却从未指挥过五万以上的大军。刘备乃沙场老将,征战数十年,陆逊绝非其对手!若任其为主帅,必致兵败国亡。”孙权亦有疑虑——陆逊年方三十九,若任命其为帅,恐难服众。然阚泽再三力荐,且孙权忆及吕蒙生前对陆逊的评价,遂下定决心,拜陆逊为大都督,假节钺,总领东吴全军五万余人,抵御蜀军,并下令:“诸将皆需听陆逊调遣,若有违令者,先斩后奏!”
陆逊接到任命后,立即率军前往夷陵前线。他深知,蜀军士气正盛,且刘备亲征,急于求战,此时若与之硬拼,必遭失利。遂定下“坚守不战,以逸待劳”的战略,令军队沿夷陵至夷道一线布防,依托有利地形,修筑营寨,严禁诸将出战。
然东吴诸将多不理解此战略。韩当、周泰等老将认为陆逊“畏敌怯战”,多次请求出战:“刘备远道而来,立足未稳,我军若趁势出击,必能大破蜀军。今将军坚守不战,恐失战机。”先锋将领孙桓率军在夷道被蜀军包围,多次遣使求援,陆逊却拒不发兵,仅回复:“孙桓素有勇力,夷道城坚粮足,可保无虞。待我军破敌之时,夷道之围自解。”
刘备见陆逊坚守不战,遂多次派人至吴营前骂阵,言辞极为刻薄,甚至将东吴将领的先祖都辱骂一遍。韩当、周泰等将怒不可遏,欲率军出战,陆逊却下令:“敢出营者,立斩!”并召集诸将召开军议,分析战局:“刘备率军东下,连胜数仗,士气正锐,且其占据高处,地形有利,我军若贸然出战,必处劣势。刘备远道而来,粮草转运困难,待盛夏过后,蜀军士气必衰,届时我军再出击,可一战而胜。”诸将虽仍有不满,却因陆逊持假节钺之权,不敢违抗。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夏季,江南进入酷暑时节,气温高达三十余度,且阴雨连绵,湿热难耐。蜀军士兵纷纷中暑患病,士气日渐低落。刘备见状,遂下令将大军的营寨从沿江的平原地带,迁移至夷陵山谷中的树林里,以躲避酷暑。蜀军的营寨绵延数百里,从猇亭一直到巫县,共有四十余座营寨,且多为木构营寨,极易遭火攻。
陆逊密切关注蜀军的动向,当得知刘备将营寨迁至树林中时,知破敌之机已至。他先遣斥候深入蜀军腹地,侦察营寨分布,得知蜀军的营寨多沿山谷排列,且彼此相连,中间仅以小路相通。遂召集诸将,宣布作战计划:“今夜将有东南风,蜀军木构营寨,遇火即燃。我军分兵三路:一路由朱然率领,从水路进攻蜀军前部营寨,截断其退路;一路由韩当、周泰率领,从陆路进攻蜀军中部营寨,焚烧其粮草;我自率中路大军,直捣刘备的猇亭大本营。各路人马皆携带火把、硫磺、火硝,待东南风起,即刻纵火。”
是夜,果然刮起了强劲的东南风。二更时分,陆逊下令全军出击。东吴士兵皆手持火把,借助风力,向蜀军营寨发起进攻。蜀军的木构营寨遇火即燃,东南风助火势,很快便蔓延开来,四十余座营寨瞬间陷入一片火海。蜀军士兵从睡梦中惊醒,见火势滔天,顿时大乱,哭喊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朱然率领的水军趁势攻占蜀军前部营寨,截断了蜀军的退路;韩当、周泰率领的陆军焚烧了蜀军的粮草仓库,蜀军失去补给,军心更加涣散;陆逊则亲率中路大军,直扑猇亭大本营。刘备见大势已去,只得率亲信随从突围,逃往白帝城(今重庆奉节)。此役,蜀军战死、溺亡、病死的士兵达四万余人,将领张南、冯习、沙摩柯等战死,黄权因退路被断,被迫降魏,刘备积攒多年的精锐几乎损失殆尽。
陆逊率军追击至白帝城附近,却突然下令停止追击。诸将不解,问:“刘备已成丧家之犬,我军若乘胜追击,必能生擒刘备,为何停止?”陆逊答道:“曹魏一直虎视眈眈,若我军深入蜀地,曹魏必趁机偷袭我东吴后方。今我军已大破蜀军,保住荆州,足矣。若贪功冒进,恐遭不测。”遂下令撤军,回防荆州。
果如陆逊所料,曹魏文帝曹丕见吴蜀交战,遂遣曹仁、曹休、曹真三路大军伐吴,幸得陆逊早有防备,令朱桓、全琮等将率军抵御,魏军才未能得逞。
夷陵之战,陆逊大破刘大军,不仅保住了东吴的荆州之地,更使蜀汉元气大伤,从此再无力伐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得以稳固。战后,孙权论功行赏,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封江陵侯,食邑增至两万户,并令其辅佐太子孙登,陆逊自此成为东吴的“擎天柱”,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