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4章 常胜将军赵子龙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34章 常胜将军赵子龙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08:39:49 来源:全本小说网

长坂坡前战气雄,银枪白马贯长虹。

汉水空营施巧计,一身是胆震曹公。

常山子弟怀忠烈,蜀汉山河倚爪龙。

青史留名传万古,至今谁不忆子龙?

列位,话说建安年间,东汉王朝早已是风雨飘摇。外戚专权的余弊未除,宦官乱政的阴影又覆,再加上黄巾起义席卷九州,天下州郡各自拥兵,豪强并起如燎原之火。彼时的中原大地,早已没了“光武中兴”的太平气象——洛阳城里宫阙残破,长安郊外白骨露野,流民扶老携幼,只为寻一处暂避战火的安身之所;而各路诸侯则厉兵秣马,今日结盟,明日反目,刀光剑影里,多少城池易主,多少百姓流离。就在这乱世沉浮之中,常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走出了一位少年,他身长八尺,浓眉朗目,腰间悬剑,手中提枪,眉宇间带着一股不同于常人的沉稳与刚毅。此人,便是日后在三国战场上留下无数传奇的赵云,赵子龙。

赵云出省于常山郡,幼时便喜读兵书,更爱舞枪弄棒。彼时常山一带常有山贼作乱,乡里百姓不堪其扰,年少的赵云便召集了同村十余名身强体壮的少年,自制兵器,日夜操练,将前来劫掠的小股山贼打退了数次。此事传开,常山郡内皆知真定有个“赵壮士”,勇武且有担当。

及长,赵云已长成八尺男儿,枪法愈发精湛,更兼为人正直,乡里百姓推举他为“部曲统领”,希望他能带领众人抵御战乱。恰在此时,黄巾起义的浪潮波及冀州,常山太守眼见郡中人心惶惶,便召赵云议事,欲让他率本郡义兵投奔当时盘踞幽州的公孙瓒——彼时公孙瓒以“白马义从”闻名北方,号称“威震边疆”,是许多州郡眼中的“乱世依靠”。

赵云领命,率千余名常山义兵奔赴幽州。初见公孙瓒时,公孙瓒见他仪表堂堂,便故意试探道:“如今各路诸侯多依附袁绍,你为何独独来投我?”赵云躬身答道:“天下大乱,百姓遭难,我等投效明主,非为攀附,只为能平定祸乱,让百姓安居。若将军能心怀天下,云必效死力。”这番话不卑不亢,既显忠义,又藏抱负,公孙瓒虽心中赞许,却也未将这“乡野义士”真正放在眼里,只将他编入普通部曲,让他随大军驻守边境。

彼时刘备正依附公孙瓒,任平原相。一日,刘备前往公孙瓒军营议事,恰巧见赵云在营中操练士兵——只见赵云手持亮银枪,往来腾挪,枪尖如梨花纷飞,时而直刺,时而横扫,麾下士兵跟着他的号令进退有序,竟无半分杂乱。刘备本就爱才,见赵云如此勇武且治军严明,心中暗生招揽之意。待操练结束,刘备特意上前与赵云攀谈,从兵法谋略聊到天下大势,赵云亦知刘备素有“仁德”之名,二人越谈越投机,竟有“相见恨晚”之感。

此后,赵云常与刘备往来,见刘备待人宽厚,对下属体恤,且始终以“兴复汉室”为志,心中渐渐认定:此人方是值得托付一生的明主。只可惜彼时他已投奔公孙瓒,不愿背主,只能将这份心意藏于心底。直到建安四年(199年),公孙瓒在与袁绍的战争中兵败**,赵云失去依托,这才辗转投奔正在汝南的刘备。相见之时,刘备执赵云之手,感慨道:“子龙来归,如虎添翼!”赵云亦躬身答道:“云此生定当追随明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自此,赵云正式成为刘备麾下的得力将领,开启了他“银枪白马定乾坤”的传奇生涯。

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地面风云突变。曹操在平定北方后,亲率二十万大军(史载约十余万,此处取评书常见“二十万”以显声势)南下,直指荆州。时任荆州牧的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被迫从樊城撤退,欲携百姓前往江陵。

当时刘备麾下仅有万余兵力,却带着十余万百姓,行军速度极为缓慢。曹操深知江陵存有大量粮草军械,若被刘备占据,后患无穷,遂命曹纯率五千“虎豹骑”——这是曹军最精锐的骑兵部队,日行三百里,专门追击刘备。

同年秋,当刘备军行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境内)时,虎豹骑如神兵天降,突然从后方袭来。刘备军本就军心涣散,再遇这般精锐铁骑,瞬间溃不成军。士兵们四处奔逃,百姓的哭喊声、战马的嘶鸣声、兵刃的交击声混杂在一起,整个长坂坡沦为一片人间炼狱。刘备在张飞、诸葛亮等人的护卫下,奋力突围,却在混乱中与妻子糜夫人、幼子刘禅失散。

“幼主何在?糜夫人何在?”刘备在突围后,望着身后混乱的战场,急得双目赤红。身旁将领皆面露难色,此时曹纯的虎豹骑仍在四处搜捕,回去寻找无异于自投罗网。就在众人沉默之际,一道银甲身影突然从队列中冲出,调转马头,朝着曹军方向奔去——正是赵云。

“子龙,你要去何处?”刘备大惊,厉声喝止。

赵云勒住战马,回身抱拳道:“明公勿忧!云若不能寻回幼主与夫人,便死在这长坂坡,绝不独自归来!”话音未落,他已拍马冲入烟尘之中,亮银枪在阳光下划出一道寒光,如一道闪电般扎进曹军阵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时的长坂坡,曹军正四处劫掠,见赵云孤身来犯,皆嗤笑不已。一名曹将拍马挺刀,大喝:“区区一将,也敢闯我大军?找死!”说罢,挥刀便向赵云砍来。赵云不闪不避,左手控马,右手持枪,枪尖斜挑,精准地挑在刀刃内侧,只听“当”的一声脆响,那曹将的刀竟被震得脱手飞出。不等对方反应,赵云枪尖一送,直刺其胸膛,那曹将惨叫一声,翻身落马。

这一枪震慑了周围的曹军士兵,却也引来了更多人围攻。赵云深知“寻主为要”,不愿与敌军纠缠,遂收起枪势,改为防守,手中亮银枪如一道银圈,将周身护得严严实实。曹军士兵的刀枪砍在枪杆上,皆被他借力拨开,竟无一人能伤他分毫。他骑着战马,在乱军之中四处张望,目光如炬,搜寻着糜夫人与刘禅的身影。

“糜夫人!幼主!”赵云一边冲杀,一边高声呼喊,声音在混乱的战场上显得格外清晰。忽然,他瞥见不远处的断墙下,有一抹熟悉的身影——正是糜夫人,她怀抱着刘禅,正躲在断墙后瑟瑟发抖,身旁还有几名残兵护卫。

“夫人!幼主!”赵云心中一喜,催马冲了过去。糜夫人见赵云前来,眼中泛起泪光,颤声道:“子龙将军,你可来了!阿斗就交给你了,你快带他走,不要管我!”

赵云翻身下马,跪地抱拳道:“夫人放心!云便是拼了性命,也会将幼主安全带回甘夫人身边!请夫人上马,云步行护驾!”

糜夫人望着远处越来越近的曹军身影,摇了摇头,泪水滑落:“将军若带我走,必被曹军围困,阿斗也难逃一死。我身为刘备之妻,岂能拖累幼主?”说罢,她将刘禅轻轻放在赵云怀中,猛地转身,朝着旁边的枯井奔去。赵云大惊,起身去拉,却已来不及——糜夫人纵身一跃,坠入井中。

“夫人!”赵云悲痛欲绝,却也知此时不是悲伤之时。他对着枯井深深一拜,小心翼翼地将刘禅裹在怀中,用铠甲紧紧护住,翻身上马,大喝一声:“谁敢拦我!”便朝着刘备突围的方向冲杀而去。

此时,曹纯已得知“刘备麾下有一银甲将领,正抱着婴儿突围”,当即下令:“生擒此将,若有顽抗,格杀勿论!”一时间,无数曹军士兵朝着赵云涌来,将他团团围住。赵云怀中抱着刘禅,不敢有半分大意,手中亮银枪愈发迅猛,枪尖所过之处,曹军士兵非死即伤。

有曹将挥矛刺向赵云后心,赵云似背后长眼,侧身避开,同时回手一枪,刺穿了那将的咽喉;又有两名曹兵扑向马腿,赵云提缰跃起,战马腾空而起,马蹄踏在两名曹兵身上,将其踩成重伤。他就这样抱着刘禅,在曹军阵中七进七出:第一次冲杀,是为寻主;第二次,是护糜夫人;第三次至第七次,是冲破曹军一层又一层的包围。

银甲早已被鲜血染红,分不清是敌人的血,还是他自己的血;亮银枪的枪尖也卷了刃,却依旧寒光逼人;战马的身上也中了数处箭伤,却仍在赵云的驾驭下奋力奔驰。怀中的刘禅不知何时已停止了啼哭,或许是被赵云的铠甲护得温暖,竟在这般混乱中沉沉睡去。

当赵云终于冲破最后一道包围,远远望见刘备的大旗时,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他催马奔到刘备面前,翻身下马,跪地将刘禅捧到刘备面前,声音因脱力而沙哑:“明公,云幸不辱命,幼主安然无恙!”

刘备见赵云浑身是伤,银甲染血,而怀中的刘禅竟还在熟睡,心中又痛又愧,接过刘禅后,竟将他掷在地上,怒道:“为这孺子,险些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急忙将刘禅抱起,跪地叩首:“云虽肝脑涂地,亦无憾也!”

周围的将领见此情景,无不动容。自此,“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便在刘备军中传开,而后更是传遍天下,成为千古流传的忠义传奇。

长坂坡一战后,赵云因护主有功,被刘备封为牙门将军。此后,他便一直跟随刘备左右,无论是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还是夺取荆州南部四郡,赵云皆冲锋在前,立下赫赫战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每次战后论功行赏,他总是将功劳推给麾下士兵,自己则只取应得之物,这份沉稳与谦逊,让刘备愈发信任他。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人邀请刘备入蜀,欲借刘备之力抵御张鲁。刘备遂命诸葛亮、关羽、张飞留守荆州,自己则喝庞统等人前往益州。

入蜀途中,刘备军一路西进,起初刘璋还派人供给粮草,后来却因猜忌刘备,与他反目,双方在雒城(今四川广汉)展开激战。庞统在攻城时中箭身亡,刘备陷入困境,急召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军入蜀支援。

赵云接到命令后,与诸葛亮兵分两路:诸葛亮率主力走水路,赵云则率一部走陆路,沿途平定郡县。赵云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每攻占一座城池,都下令士兵不得劫掠百姓,还开仓放粮,救济贫苦。有下属劝他:“将军,士兵们征战辛苦,不如让他们取些财物,也好鼓舞士气。”赵云却摇头道:“我等兴兵,是为平定益州,让百姓安居乐业,而非为劫掠而来。若因一时之利失了民心,日后如何立足?”下属听后,皆心服口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平定江阳郡(今四川泸州)时,当地豪强趁乱聚众作乱,欲抢夺粮草。赵云率军前往平叛,却并未急于进攻,而是先派人前去劝说:“我军乃刘备麾下,只为平定祸乱,若尔等放下兵器,既往不咎;若执意抵抗,休怪我枪下无情。”豪强们本就畏惧赵云的威名,又听闻他善待百姓,遂纷纷放下兵器投降。赵云不仅没有惩罚他们,还任命其中有威望者为乡吏,协助管理地方,江阳郡很快便恢复了秩序。

建安十九年(214年),赵云与诸葛亮、张飞在成都会师,与刘备合力攻破成都,刘璋投降,刘备正式占据益州。攻占成都后,刘备欲将成都城中的房屋、田地分赐给麾下将领,以犒赏他们的功劳。众将皆喜,唯独赵云站出来反对。

“明公不可!”赵云上前一步,抱拳道,“如今益州初定,百姓刚刚经历战乱,若将房屋田地分赐给诸将,百姓无家可归,无田可种,恐生怨恨。昔年霍去病曾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今天下未定,汉室未兴,我等当以天下为念,而非贪图一时之利。不如将房屋田地归还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如此才能赢得民心,日后方能成就大业。”

刘备听后,恍然大悟,当即采纳了赵云的建议,下令将房屋田地归还百姓,并减免赋税。百姓们听闻后,皆对刘备感恩戴德,益州的局势也因此更加稳定。众将起初虽有不满,但见赵云以身作则,不谋私利,也纷纷收起了贪念。诸葛亮在一旁看着赵云,心中赞叹:“子龙不仅勇武,更有远见卓识,实乃难得的良将!”

此后,赵云又随刘备参加了汉中之战,在战场上多次立下战功。刘备平定汉中后,自封为汉中王,封赵云为翊军将军——这一官职虽非最高,但“翊”有“辅佐、护卫”之意,足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将他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中之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曹操亲率大军前来争夺汉中,与刘备军在汉水两岸对峙。彼时,刘备命黄忠为先锋,率军前往定军山迎战曹军;赵云则率一部兵力驻守汉水南岸的营寨,负责保障粮草运输与侧翼安全。

一日,黄忠得知曹军在汉水北岸的北山囤积了大量粮草,便向赵云请命:“子龙将军,曹军粮草皆在北山,若我等能劫取粮草,曹军必不战自乱。请将军拨给我三千兵马,我今夜便去劫粮!”

赵云深知粮草对军队的重要性,也知黄忠勇武,但曹军在北山必有重兵把守,遂叮嘱道:“汉升(黄忠字),曹军狡诈,你需谨慎行事。若黄昏前未能归来,我便率军前去接应。”黄忠点头应下,率三千兵马出发。

然而,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黄忠归来。赵云心中焦急,料想黄忠定是遭遇了曹军埋伏,遂留下副将张翼驻守营寨,自己率数十名精锐骑兵,快马加鞭前往北山接应。

行至半途,远处突然传来激烈的厮杀声。赵云催马登高远望,只见黄忠的部队被曹军围困在一处山谷中,曹军士兵密密麻麻,如潮水般向黄忠军发起进攻,黄忠虽奋力抵抗,但麾下士兵已伤亡过半,渐渐不支。更让赵云心惊的是,曹军的主帅竟是曹操本人——曹操亲自率军在此设伏,显然是早有准备。

“汉升莫慌!子龙来也!”赵云大喝一声,率数十名骑兵直冲曹军阵中。曹军士兵见只有数十人来援,皆不以为意,纷纷围了上来。赵云却毫无惧色,手中亮银枪如蛟龙出海,左挑右刺,瞬间便斩杀了数名曹兵。他的战马更是神勇,在乱军之中往来奔突,如入无人之境。

黄忠见赵云前来接应,心中大喜,顿时士气大振,率军奋力反击。赵云与黄忠内外夹击,曹军阵脚大乱。赵云深知“久战不利”,遂护着黄忠,且战且退,朝着自己的营寨方向撤退。曹操在高处见赵云如此勇武,竟能率数十人冲破自己的包围圈,心中又惊又怒,下令道:“此人乃刘备麾下赵云,不可放走!全军追击,务必生擒!”

一时间,数万曹军在曹操的号令下,朝着赵云、黄忠的方向追来。赵云率部且战且退,眼看就要抵达营寨,副将张翼却在营寨内急得团团转——营中兵力空虚,若曹军追击至此,必难抵挡。张翼急忙对赵云喊道:“将军,快下令关闭营门,加固防御!”

赵云却勒住战马,沉思片刻。他望着身后越来越近的曹军,又看了看营中寥寥无几的士兵,突然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对张翼道:“张将军,不必关闭营门!你速命士兵偃旗息鼓,将营中旗帜全部收起,士兵们皆伏于帐后,不得妄动!再让几名士兵立于营门前,若无我的命令,不得出声!”

张翼大惊:“将军,此举万万不可!营中兵力空虚,若打开营门,曹军一旦冲入,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

“你且照我说的做!”赵云语气坚定,“曹操多疑,见我营门大开,必定以为有伏兵,不敢贸然进攻!”张翼虽心中疑惑,但见赵云神色沉稳,不似有假,遂咬牙遵命,下令士兵照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