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3章 燕人张翼德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33章 燕人张翼德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2 20:00:22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丈八蛇矛震九州,虎臣挺戟镇危秋。

长坂一声惊汉祚,巴郡千骑定蜀丘。

义释严颜彰雅量,力摧张合显智谋。

惜功未成身先殒,空余英气照江流。

话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青州、徐州、幽州、冀州等地,几十万头戴黄巾的流民拿着武器四处劫掠,郡县被攻破,百姓流离失所。而在涿郡城里,有一家酒馆却天天人满为患,这家酒馆的老板叫张飞,字翼德,本是涿郡本地的屠户,家里有些产业,而且身高八尺多,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说话声音像打雷,走起路来气势如奔马。他虽然干着杀猪卖肉的营生,却胸怀大志,看到黄巾作乱,经常对客人叹气:“大丈夫就该拿上三尺长剑,平定天下的战乱,让百姓安居乐业,怎么能困在集市里,天天和猪羊打交道!”

这天张飞正准备关店,却见一个戴青头巾的汉子站在台阶前。这人身高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脸色像玉一样温润,眉宇间带着忧国忧民的神色,正对着墙上的招兵榜文不停叹气。张飞见这人气质不一般,上前拱手问道:“您不是本地人吧?看着榜文叹气,难道是有报国的心,却没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这汉子正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刘备,字玄德。因为家道中落,他流落到涿郡,看到黄巾军势力浩大,朝廷军队软弱,虽然有报国的志向,却没什么门路。两人聊了一会儿,刘备觉得张飞说话直爽、豪气冲天,张飞敬佩刘备仁厚宽容、有远大志向,当即就把他带到后堂,摆酒招待。

酒喝到一半,忽然听到店外传来马蹄声,一个人推着一辆小车,到店门口停下,走进来坐下,喊酒保:“快打酒来,我还要赶去城里参军!”张飞抬眼一看,这人身高九尺,胡子有二尺长,脸像熟透的红枣,嘴唇红得像涂了脂粉,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张飞向来爱惜人才,见这人仪表不凡,就邀请他一起入座。问了才知道,这人是河东解良人,叫关羽,字云长,因为杀了当地的恶霸,在江湖上逃难了五六年,现在听说涿郡招兵,特意来投奔。

三人坐定后,刘备说起天下大乱、百姓受苦,自己想招兵讨伐黄巾军,却苦于没人帮忙。关羽慷慨地说:“我虽然没什么本事,愿意和您一起去,共同诛杀黄巾贼,让天下安定!”张飞听了,一拍桌子站起来:“我家里有不少钱,愿意全拿出来招募乡勇,和你们俩一起干一番大事,怎么样?”刘备、关羽又惊又喜,三人意气相投,于是第二天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准备了乌牛白马,祭拜天地,结为兄弟。

他们发誓:“刘备、关羽、张飞,虽然不同姓,但既然结为兄弟,就同心协力,共赴国难。上为国家效力,下为百姓谋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天地神明,都来见证我们的真心。如果违背道义、忘记恩情,让天地人都来惩罚!”发誓之后,刘备做大哥,关羽做二哥,张飞做三弟。

接下来几天,张飞拿出全部家产,招募了三百多个乡勇。又请工匠打造兵器:刘备做了一把双股剑,关羽做了一把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张飞则打造了丈八蛇矛——矛杆长一丈,矛尖长八寸,全用镔铁打造,锋利无比。一切准备就绪,三人带着乡勇去投奔涿郡太守。太守见他们勇武,又有乡勇相助,就命令他们领兵讨伐黄巾军。

第一战是涿郡附近的大兴山,黄巾军将领程远志带着五万人马来进攻。刘备让关羽、张飞各领一千人,分左右两路,自己带中路军。敌军一到,程远志派副将邓茂出战,张飞挺矛上马,直冲邓茂。两马相遇,没几个回合,张飞一矛就把邓茂刺死在马下。程远志大怒,亲自带兵冲过来,关羽挥舞青龙刀,骑马直冲敌阵,刀光闪过,黄巾军士兵纷纷倒地。张飞紧跟在后面,丈八蛇矛像蛟龙出海,左挑右刺,所到之处,黄巾军吓得纷纷逃跑。刘备率领中路军趁机追击,五万黄巾军很快就溃散了,大兴山之战大获全胜。

这一战之后,张飞的名字开始传开。当时的人都说:“涿郡的张翼德,勇冠三军!”但张飞心里清楚,乱世里只靠勇猛站不住脚,于是经常向刘备请教用兵的方法,向关羽学习战场经验。虽然他性格像烈火一样急躁,却渐渐养成了治军严谨的习惯——只要是他带领的士兵,进退都有章法,人数虽少却很精锐,每次打仗都抢在前面。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打败袁绍、平定乌桓,统一了北方,接着率领二十万大军,对外号称一百万,向南征讨荆州。当时荆州牧刘表刚去世,他的小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势力单薄,只能放弃新野,带着百姓往南撤退。走到当阳道时,曹操大军日夜赶路,追了上来,刘备的军队大乱,妻儿失散,他只带着张飞、赵云等几十个人冲了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混乱中,赵云发现甘夫人、糜夫人和阿斗走散了,就独自骑马返回,冲进曹军阵中,想找回主母和幼主。刘备逃到长坂桥,回头一看,后面尘土漫天,曹军的旗帜隐约能看到,而身边只剩下二十多个骑兵,心里急得不行。张飞见状,勒住马、挺着矛,对刘备说:“大哥别担心!我愿意守住这座桥,挡住曹军,您赶紧去江夏,和公子刘琦会合!”

刘备知道张飞勇猛,但还是担心:“曹军势力太大,不下一百万人,三弟你只有二十多个人,怎么挡得住?”张飞说:“大哥放心!我自有办法。”说完,他让那二十多个骑兵都砍下树枝,绑在马尾巴上,在桥后面的树林里来回跑,扬起漫天尘土,假装是伏兵。自己则横握丈八蛇矛,骑马站在长坂桥中间,睁圆双眼,竖着虎须,等着曹军来。

没过多久,曹军先锋许褚带着五千骑兵赶到桥前,看到张飞一个人站在桥上,桥后面的树林里尘土漫天,不知道有多少兵马,都不敢上前。许褚勒住马,回去向曹操报告,曹操听说后,亲自带着众将赶来查看。

曹操骑马站在土坡上,远远望着长坂桥,见张飞豹头环眼,手里拿着丈八蛇矛,威风凛凛,桥后面尘土遮天蔽日,心里暗暗琢磨:“刘备一向有计谋,这次恐怕是设了伏兵。”正犹豫的时候,张飞已经看到曹操,大声吼道:“我是燕人张翼德!谁敢和我决一死战?”

声音像打雷一样,曹军士兵听了,吓得腿都发抖。曹操身边有个将领叫夏侯杰,平时就胆小,听到张飞的吼声,吓得肝胆都要裂了,从马上摔下来,当场就断了气。曹操看到这情景,又想起之前郭嘉、程昱说过“关羽、张飞都是能敌万人的猛将,不能轻敌”,心里更害怕了,赶紧调转马头,对众将说:“张翼德声音能震天地,恐怕真有伏兵,快撤退!”

曹军将领本来就忌惮张飞的勇猛,又见曹操要退,纷纷调转马头,争着逃跑,甚至互相踩踏,死了不少人。张飞站在桥上,见曹军退走,也不追赶,等曹军走远了,才让二十多个骑兵拆了长坂桥,然后带兵去江夏投奔刘备。

后来刘备见到张飞,问他怎么退敌的,张飞笑着说:“我靠一声吼,就吓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刘备叹道:“三弟的勇猛,从古到今都少见!但拆桥这件事,恐怕会让曹操知道我们没有伏兵,回头再追上来。”张飞听了,也觉得考虑不周,就请刘备赶紧去江夏,加固城防。

后来读历史的人,大多只称赞张飞在长坂坡的勇猛,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战不只是靠勇猛——让二十个骑兵扬尘装伏兵,是“智”;拆桥阻挡敌军,是“断”;大声喝退敌人,是“威”。张飞很清楚,曹军虽然人多,却生性多疑,只要摆出强硬的姿态,再加上疑兵,一定能震慑住他们。这一战之后,“燕人张翼德”的名字传遍天下,曹军将士听到这个名字,没有不害怕的。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去迎接刘备入川,想借刘备的力量抵御张鲁。刘备入川后,把军队驻扎在葭萌关,后来因为和刘璋反目,就命令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入川支援,自己则领兵攻打雒城。

张飞奉命率领一万精兵,从陆路入川,途经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是蜀地的老将,一向以忠义闻名,看到刘备入川是为了夺取益州,就坚守城池,不投降。张飞带兵到巴郡城下,让士兵叫阵,严颜登上城楼观望,见张飞的军队阵容整齐,心里暗暗称赞,但还是命令士兵射箭,不让张飞靠近。

张飞连续攻打了几天,巴郡城墙又高、护城河又深,严颜防守得很严密,始终攻不下来。张飞性子急,每天在城下大骂,严颜却不为所动,只让士兵坚守。张飞见硬攻没用,回到营中,苦苦思索破敌的办法。晚上,张飞巡查军营,见士兵们因为久攻不下都有些懈怠,就召集众将商议:“严颜这老东西,死守着不出来,如果拖得太久,恐怕会耽误主公的大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一个副将说:“巴郡城后面有一条小路,可以绕到城下,但路很险峻,恐怕有埋伏。”张飞听了,心里有了主意,就传令:“明天五更做饭,天亮就拔营,全军绕着城池走,从后路进兵,谁要是拖延,就斩了谁!”又命令一个将领带三百人,在城下呐喊,假装攻城,等大部队走远了,再悄悄撤退。

严颜在城里,听说张飞要从后路进兵,心里暗暗高兴:“我早就派人探过了,后路的小路很险峻,如果在那里埋伏,一定能活捉张飞!”于是他召集三千精兵,在三更时分悄悄打开城门,去小路埋伏。等到天亮,果然看到张飞军队的前锋押着粮草,慢慢走过来,严颜大喜,一声令下,伏兵冲了出来,想抢粮草。

没想到,那个押粮的将领并不是张飞,只是个偏将。严颜正想带兵厮杀,忽然听到身后喊声大起,一队兵马杀了过来,带头的正是张飞,手里拿着丈八蛇矛,怒吼道:“老东西别跑!我在这里等你好久了!”严颜大惊,赶紧带兵迎战,却被张飞的军队冲散。严颜骑马想逃,张飞追上来,一把揪住他的铠甲带子,把他活捉了,带回营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飞升帐议事,让手下把严颜推到帐前,厉声喝道:“我大军到这里,你为什么不投降,反而敢和我交战?”严颜昂着头,怒气冲冲地说:“你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侵犯我的益州,我们益州只有宁死不降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张飞听了,勃然大怒,喝令手下:“把这老东西拉出去砍了!”

严颜脸色一点没变,冷笑着说:“要杀就杀,发什么怒!”张飞见严颜忠义不屈,心里反而生出敬佩,赶紧走下帐来,亲自给严颜松绑,跪下拜见:“刚才我说话冒犯了您,希望将军原谅。我一直知道将军是蜀地的忠义之士,现在愿意和将军一起辅佐刘皇叔,平定益州,怎么样?”

严颜见张飞这么谦恭,又听说刘备是仁厚的君主,被他的诚意打动,也跪下回拜:“我愿意投降!”张飞大喜,请严颜坐在上座,摆酒招待。席间,严颜说:“我有个办法,能帮将军尽快平定蜀地。巴郡以西的各城守将,大多是我的朋友,我愿意去劝他们投降,让他们不用打仗就归顺。”张飞听了,高兴地答应了。

第二天,严颜跟着张飞出征,沿途各城的守将见严颜都投降了,又听说刘备仁厚,都纷纷不战而降。张飞一路没费一兵一卒,直接打到雒城,和刘备会合。刘备见张飞速平定了巴郡,大喜,称赞道:“三弟不只是勇猛,还有识人的眼光,义释严颜,真是平定川蜀的关键啊!”

这一战,张飞打破了世人认为他“粗犷无谋”的印象——他知道硬攻不行,就用诱敌之计;看到严颜忠义,就放下前嫌接纳他。所谓“最好的用兵是用计谋,其次是用外交”,张飞用智谋活捉敌人,用仁德收服人心,这才是名将的风范。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后,让夏侯渊、张合驻守。张合自认为勇猛,率领三万大军入侵巴西郡,想夺取巴东、巴西两郡,切断蜀汉北边的援军。刘备听说后,赶紧命令张飞率领三万人马,去抵御张合。

张飞带兵到宕渠,和张合的军队相遇。张合见张飞来了,就靠着山扎营,占据险要地形防守。两军对峙了五十多天,张飞多次挑战,张合都关着营门不出来。张飞心里清楚,张合是曹魏的名将,擅长用兵,如果拖得太久,自己这边粮草会用完,一定会陷入被动。

一天,张飞巡查军营,看到营外山势险峻,中间有一条小路,名叫瓦口关,是张合军队运送粮草的通道。张飞心里有了计策,就让士兵们每天在营里喝酒玩乐,故意装出松懈的样子,自己也每天喝得大醉,坐在帐前,让小兵们摔跤取乐。

张合在营里,听说张飞每天喝酒玩乐,心里很怀疑,就派人去探查。探子回来报告:“张飞每天喝到酩酊大醉,还让士兵摔跤,完全没有打仗的心思。”张合大笑:“张飞就是个有勇无谋的人,现在见我坚守不出,就喝酒玩乐,松懈军心,这真是天赐良机!”于是决定夜里去偷袭张飞的大营。

当天晚上,张合率领一万精兵,悄悄出营,往张飞的大营赶去。快到营前时,看到营里灯火通明,张飞正坐在帐中喝酒,鼾声像打雷一样。张合大喜,带兵冲进营中,却发现帐里空无一人,只有几十个草人。张合知道中了计,赶紧下令撤退,却听到营外喊声大起,张飞率领军队从左右两边杀过来,曹军大乱,死了很多人。张合拼命突围,带着残兵往瓦口关逃去。

张飞带兵追赶,一直追到瓦口关下。瓦口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张合靠着关口坚守,张飞几次进攻,都没成功。张飞就亲自去勘察地形,发现瓦口关左边有一条小路,只能容一个人一匹马通过,可以绕到关口后面。于是他让副将雷铜率领一万人马,假装攻打瓦口关正面,吸引张合的注意力,自己则带着五千精兵,从小路绕到关口后面。

雷铜带兵到关前,百般叫阵,张合果然带兵出关迎战。两军打得正激烈时,忽然听到关口后面喊声大起,张飞率领军队杀到关前,张合大惊,知道后路被断,不敢再恋战,带兵往汉中逃去。张飞率军追击,曹军死了一半多,张合丢下马爬上山,只带着十几个骑兵逃了出去。

宕渠之战,张飞大败张合,稳固了益州北部的防线,让曹操不敢轻易向南侵犯。这一战,张飞先用骄兵之计,引诱张合夜袭;后来又勘察地形,派出奇兵绕到敌军后面,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战后,刘备论功行赏,封张飞为西乡侯,兼任巴西太守。

当时,诸葛亮曾对刘备说:“张飞虽然性急,但用兵越来越老练,宕渠这一战,他的计谋和勇猛,都能和关羽相比了。”刘备也感叹道:“三弟跟着我这么多年,成长为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真是蜀汉的幸运啊!”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同年,关羽兵败麦城,被孙权的部将吕蒙杀死,首级还被送到了曹操那里。刘备听说关羽的死讯,悲痛欲绝,决定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时,张飞正镇守阆中,听说关羽死了,更是怒不可遏,每天痛哭流涕,喝得酩酊大醉,对部下又打又骂。刘备派使者到阆中,命令张飞率领一万人马,去江州和自己会合,一起讨伐东吴。

张飞接到命令后,让部将范强、张达在三天内打造出白旗白甲,准备讨伐东吴时挂孝出征。范强、张达进帐报告:“白旗白甲数量太多,三天内根本做不完,希望将军能宽限几天。”张飞当时正因为关羽的死而暴怒,听了两人的话,更是火上浇油,喝令手下把他们绑在树上,每人打了五十鞭。

打完后,张飞指着他们骂道:“如果三天内做不完,就把你们砍头示众!”范强、张达被打得皮开肉绽,心里又害怕又怨恨,私下商量:“张飞性子暴躁,要是三天内做不完,我们肯定会死。不如先下手为强,杀了张飞,投奔东吴。”

当天晚上,张飞在帐中喝得大醉,躺在床上睡着了。范强、张达揣着匕首,悄悄溜进帐中,见张飞睡得正香,鼾声如雷,就上前一刀割下了他的首级,连夜逃出阆中,往东吴跑去。

第二天,张飞的部将见帐里没人,进帐查看,发现张飞已经死了,首级也不见了,大惊失色,赶紧派人去成都向刘备报告。刘备听说张飞的死讯,像被雷击中一样,半天说不出话,接着放声大哭:“二弟刚去世,三弟又被害,我身边的得力助手,全没了啊!”

张飞的死,不仅让蜀汉失去了一位名将,更让讨伐东吴的战争雪上加霜。后来,刘备讨伐东吴在夷陵兵败,蜀汉国力大减,再也难以实现收复中原的愿望了。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道:“张飞勇猛雄壮,仅次于关羽,曹魏的谋臣程昱等人都称赞关羽、张飞是能敌万人的猛将。但张飞敬重有学识的君子,却不体恤普通士兵;关羽善待士兵,却对士大夫傲慢,这是两人的缺点啊。”张飞一生,勇猛无比,智谋也不断增长,却最终因为“不体恤下属”被部下杀死,实在是英雄的悲剧。

张飞死后,刘备追封他为“桓侯”,把他葬在阆中。阆中百姓感激他的恩德,为他建了庙,一年四季都祭祀他。后世的人,也大多称赞他的勇猛,敬重他的忠义。

在戏剧舞台上,张飞常以“黑脸”形象出现,手里拿着丈八蛇矛,威风凛凛。他“长坂坡喝退曹军”“义释严颜”等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唐代诗人杜甫曾写过《登岳阳楼》,诗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张飞,却暗含着对三国英雄的追忆,而张飞的勇猛,正是三国英雄气概的代表。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东坡志林》里写道:“街巷里的小孩调皮,家里人嫌麻烦,就给钱让他们坐在一起听人讲古事。讲到三国的时候,听到刘备打败仗,孩子们就皱着眉头,甚至掉眼泪;听到曹操打败仗,就高兴得欢呼。从这就能看出,君子和小人的影响,一百代都不会断绝。”其中,张飞作为刘备麾下的名将,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了“忠义勇武”的象征。

到了明清时期,《三国演义》问世,张飞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他既是“怒鞭督邮”的刚直之人,也是“义释严颜”的仁德将领;既是“长坂坡吓退百万兵”的勇士,也是“瓦口关大破张合”的智将。虽然有“鲁莽”的一面,却更显得真实可爱。

千年之后,当人们说起“三国名将”,张飞的名字始终会被提起。他的丈八蛇矛,他的一声怒吼,他的忠义仁勇,早已越过历史的尘埃,成了中华文化里“英雄”的代名词。就像阆中张飞庙里的一副对联写的:“力扶汉鼎,一代英名垂宇宙;气吞吴魏,千秋勇烈震乾坤。”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