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9章 班超:投笔从戎定西域

案上笔抛辞故纸,三十六人平西边。

斩使安鄯威声远,三十一年定万夷。

列位,这一章要讲的这位人物,姓班,名超,字仲升,便是东汉年间被称作“西域守护神”的传奇英雄。

话说这班超,生于建武八年,也就是公元32年,乃是扶风平陵人氏。他的家世可不一般——父亲班彪是东汉有名的史学家,曾续写《史记》;哥哥班固更是编撰《汉书》的大学者,留名千古。按说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班超该继承家学,整日与笔墨纸砚为伴,将来也做个着书立说的文人。可他偏不,打小就跟哥哥班固不一样:不爱啃那些晦涩的经书,反倒爱读兵法战策,常对着墙上的舆图琢磨西域的山川走势,嘴里还念叨着“大丈夫当志在四方,岂能困于案牍之间?”

那会儿街坊邻里见了,都笑他“不务正业”,说他一个文人家的子弟,还想做开疆拓土的大事。班超听了,也不辩解,只淡淡一笑。

后来班固奉诏入京编撰《汉书》,班超也跟着哥哥到了洛阳。那会儿家境不算宽裕,为了贴补家用,班超找了个抄书的差事——每日伏在案上,一笔一划抄录官府文书,手指磨出了厚茧,胳膊酸得抬不起来,日复一日,枯燥得很。

有一天,他抄着抄着,突然把笔往案上一扔,“啪”的一声,墨水溅了满纸。他站起身,望着窗外远处的城墙,长长叹了口气,对身边一起抄书的人说:“诸位兄弟,咱们这辈子,难道就只能困在这方寸书案前,跟这些纸墨打交道吗?大丈夫活在世上,就算不能封侯拜将,也该像傅介子斩楼兰王、张骞通西域那样,为国家立下奇功,让名字留在史书里!怎能一辈子做个抄书匠,白白消磨光阴?”

旁边的人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说:“班兄,你还是别做白日梦了。咱们就是个抄书的,能混口饭吃就不错了,还想跟傅介子、张骞比?”班超听了,也不恼,只是摇了摇头,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你们这些人,哪里懂壮士的志向?”

这话传到大将军窦固耳中,窦固倒觉得这班超不一般——他有这般远大志向,说不定是个可用之才。正巧那会儿东汉国力渐强,汉明帝刘庄想重新经营西域,对付北边的匈奴。窦固便召来班超,问他愿不愿从军出征。班超一听,眼睛都亮了,当即叩首道:“小人愿往!就算粉身碎骨,也愿为国家平定西域!”

永平十六年,也就是公元73年,汉明帝派窦固率军出击北匈奴。班超跟着窦固出征,在战场上表现勇猛,还立了小功。窦固见他有勇有谋,不是个普通的士兵,就派他带着三十六名随从,出使鄯善国——这鄯善国,旧称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一边靠着汉朝,一边畏着匈奴,向来是“墙头草”,哪边势力大就倒向哪边。窦固的意途,是让班超说服鄯善王归附汉朝,断了匈奴的左膀右臂。

班超一行人骑马走了十几天,终于到了鄯善。鄯善王见是汉朝使者来了,一开始格外热情,每天都派人送酒送肉,还亲自来拜见班超,嘘寒问暖,客气得很。可没过三天,班超就觉得不对劲儿了——鄯善王的态度突然冷淡了下来,送来的饭菜从大鱼大肉变成了粗茶淡饭,见他的时候也总是支支吾吾,眼神躲闪,像是有什么心事。

班超暗道:“这鄯善王前后反差这么大,肯定有问题。莫不是匈奴的使者也来了?”他不动声色,找了个机会,叫来一个鄯善国的侍从,故意装出知道内情的样子,问道:“我听说匈奴的使者已经到了好几天了,他们住在哪儿啊?怎么也不出来见个面?”

那侍从没料到班超已经知道了,吓得脸都白了,结结巴巴地说:“匈、匈奴使者……来了三天了,住在城外的驿馆里,带了一百多个人……”

班超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好:这匈奴使者一来,鄯善王肯定又动摇了。要是他把咱们绑了送给匈奴,别说完成任务,咱们这三十六个人,可能连尸骨都!要留到这里。

当晚,班超就把三十六名随从召集到一起,摆上酒肉。众人见班超神色严肃,都不敢多喝。酒过三巡,班超站起身,双手按在腰间的佩剑上,沉声道:“兄弟们,咱们远离家乡,来到这鄯善,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立功报国,让家人脸上有光吗?可如今匈奴使者也来了,鄯善王态度大变,要是他把咱们献给匈奴,咱们不仅立不了功,还要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你们说,咱们该怎么办?”

众人一听,都慌了,纷纷说:“班大哥,我们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办,咱们就怎么办!”

班超一拍桌子,大声道:“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今之计,只有趁着夜色,突袭匈奴使者的驿馆,把他们全杀了!这样一来,鄯善王没了靠山,自然就会归附汉朝。要是咱们犹豫,等天亮了,说不定就成了匈奴人的刀下鬼!”

众人虽然觉得凶险,但都佩服班超的勇气,齐声应道:“好!就听班大哥的!豁出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那会儿天刮着大风,正是放火的好时机。班超把人分成三队:十个人拿着鼓,藏在驿馆后面,约定好一见火光就擂鼓呐喊,制造人多的假象;二十个人拿着刀枪,埋伏在驿馆两侧,等里面乱了就冲进去;自己则带着剩下的六个人,拿着火把,悄悄摸到驿馆门口。

一切准备就绪,班超一挥手,手下人立刻顺风放火。“呼”的一声,火苗借着风势,一下子就烧到了驿馆的帐篷上。后面的人赶紧擂鼓呐喊,“杀啊!”“别让匈奴人跑了!”声音震天动地,像是有千军万马冲了过来。

匈奴使者的手下从睡梦中惊醒,一看帐篷着火了,外面又喊杀声震天,都慌了神,乱作一团,有的光着脚就往外跑,有的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火烧到了。班超一马当先,冲进驿馆,手起刀落,砍死了三个匈奴兵。他的部下也不含糊,二十个人冲进来,见匈奴人就杀,一会儿工夫就杀了匈奴使者和三十多个随从。剩下的匈奴人要么被烧死,要么趁着夜色逃跑了。

第二天一早,班超提着匈奴使者的首级,去见鄯善王。鄯善王一看那血淋淋的首级,吓得腿都软了,“扑通”一声就跪下了。他没想到班超这么狠,居然敢杀匈奴的使者——要知道,匈奴的势力可比汉朝在西域的势力大得多啊!

班超扶起鄯善王,沉声道:“大王,如今匈奴使者已死,您再想归附匈奴,也来不及了。汉朝向来善待归附的国家,只要您愿意跟汉朝结盟,汉朝一定会保护鄯善,让您的百姓安居乐业。要是您执迷不悟,恐怕鄯善就要大难临头了。”

鄯善王赶紧点头答应,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洛阳当人质,以示忠诚。班超这一趟出使,用三十六人就搞定了鄯善,消息传到窦固那里,窦固又惊又喜,赶紧向汉明帝奏报班超的功劳。明帝也很高兴,下诏任命班超为军司马,让他继续出使西域,安抚其他国家。

平定了鄯善,班超并没有停下脚步。接下来,他要去的是于阗国——于阗在鄯善西边,国力更强,而且匈奴在那里派了使者常驻,专门监督于阗王,所以于阗王对汉朝的使者,没什么好脸色。

班超带着人到了于阗,于阗王广德果然很冷淡,只派了个大臣来招待他们,自己连面都不露。更麻烦的是,于阗国特别迷信巫师,那个巫师被匈奴收买了,故意在广德面前说:“汉朝的使者来了,这是对咱们于阗不利啊!天神发怒了,要你赶紧把汉朝使者的马杀了,用来祭祀天神,不然于阗就要有灾祸了!”

广德信以为真,就派人去跟班超要马。班超听了,心里早就明白了——这哪里是天神要马,分明是匈奴在背后搞鬼!他假装答应,说:“要马可以,不过得让那个巫师亲自来牵。我要看看,到底是哪个巫师,敢替天神传话。”

那巫师以为班超好欺负,真的大摇大摆地来了。他刚进帐篷,班超就喝令手下把他绑起来,拔出佩剑,一剑就把巫师的头砍了下来。然后,班超拿着巫师的头去见广德,把巫师和匈奴勾结的事说了一遍,又严厉地斥责广德不该听信谗言,疏远汉朝。

广德早就听说过班超在鄯善杀匈奴使者的事,现在又见班超斩了巫师,吓得浑身发抖,赶紧说愿意归附汉朝。他还派人杀了匈奴的使者,把首级送给班超,以示诚意。班超见广德真心归附,就安抚了他一番,还送了些丝绸、茶叶给于阗的大臣,于阗国就这样平定了。

搞定了于阗,接下来就是疏勒国。那会儿的疏勒,已经被匈奴支持的龟兹国占领了——龟兹是匈奴的附庸,仗着匈奴的势力,在西域横行霸道,还立了个叫兜题的龟兹人做疏勒王。疏勒的百姓恨透了兜题,却敢怒不敢言。

班超知道疏勒百姓心向汉朝,就想了个办法:他先派部下田虑去见兜题,嘱咐田虑说:“兜题不是疏勒人,疏勒百姓肯定不拥护他。你去见他的时候,要是他态度傲慢,不肯归附,就趁机把他抓起来,不用怕,我会接应你。”

田虑领命而去,见到兜题后,兜题果然很傲慢,斜着眼看田虑,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田虑趁兜题不注意,突然冲上去,一把抓住他的手臂,把他按倒在地。兜题的手下都惊呆了,没人敢上前阻拦——他们本来就不拥护兜题,现在见有人抓他,都巴不得呢!

田虑把兜题绑起来,派人报告班超。班超立刻率军进入疏勒都城,召集疏勒的大臣和百姓,对他们说:“龟兹人欺负你们,立兜题为王,你们受苦了。现在我把兜题抓起来,你们想不想恢复自己的国家,立自己的国王?”

疏勒百姓一听,都欢呼起来,说愿意归附汉朝,还请求班超杀了兜题,为他们报仇。班超却摇摇头,说:“杀了他容易,可这样一来,龟兹就会记恨疏勒,以后难免会来报复。不如把他放了,让龟兹知道咱们汉朝的仁慈,我们是来帮你们的,不是来杀人的。”

说完,班超就把兜题放了回去。疏勒百姓都很感动,纷纷说:“班大人真是仁厚,我们愿意跟着您,永远归附汉朝!”疏勒国就这样平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永平十八年,也就是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了,汉章帝即位。消息传到西域,匈奴趁机反扑,龟兹、姑墨等国也跟着匈奴,攻打疏勒。班超当时手下只有几千人,还都是西域各国的士兵,形势十分危急。

章帝刚即位,担心班超在西域寡不敌众,就下诏让班超回国。班超接到诏书,收拾行装准备回去。

疏勒的百姓听说班超要走,都哭了起来。一个疏勒大臣拉着班超的马缰绳,跪在地上说:“班大人,您要是走了,匈奴和龟兹肯定会来杀我们,我们宁愿跟着您死,也不想让您走啊!”

班超见疏勒百姓对自己这么忠诚,心里像被针扎一样难受。他想了又想,最终下定决心:留下来!就算违抗诏书,也要保护疏勒百姓!他上书章帝,说明西域的形势,说只要朝廷派些援兵来,他就能平定西域的叛乱。章帝见班超意志坚定,又了解到西域的情况,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派了一千多名援兵去西域。

有了援兵,班超的底气更足了。他率军打败了姑墨,又平定了莎车,西域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到了章和元年,也就是公元87年,西边的大月氏国(也就是后来的贵霜帝国)想和汉朝结盟,还请求娶汉朝的公主。班超觉得大月氏野心不小,就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大月氏王很生气,派了七万大军,由副王谢率领,来攻打班超。当时班超手下的兵力只有几千人,部下都很害怕,说:“班大人,大月氏人多势众,咱们打不过啊,不如撤退吧?”

班超却很镇定,对部下说:“大月氏的军队虽然多,但他们从千里之外来,粮草肯定跟不上。咱们只要坚守不出,断了他们的粮道,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不战自溃。”

于是,班超下令坚守城池,不准出战。大月氏军队攻打了几天,都没能攻破城池,粮草也渐渐少了。班超早就派了人在大月氏军队的粮道上埋伏,等大月氏的运粮队一来,就把粮草抢了过来,还杀了不少运粮的士兵。

副王谢见粮草被劫,慌了神——没了粮草,七万大军怎么打仗?想撤军又怕班超追击,想求和又拉不下脸。班超知道大月氏已经没了斗志,就派人去劝谢投降。谢没办法,只好派人向班超求和,请求班超放他们回国。班超答应了,大月氏军队就这样狼狈地回去了。经此一战,大月氏再也不敢得罪汉朝,反而每年都派人来汉朝进贡。

到了永元六年,也就是公元94年,班超已经在西域待了二十一年,朝廷任命他为西域都护,掌管西域各国的事务。当时还有焉耆、危须、尉犁三个国家没有归附汉朝,这三个国家之前还杀过汉朝的使者,和匈奴关系密切。班超决定彻底平定这三个国家,统一西域。

他召集了龟兹、鄯善等八国的军队,一共几万人,讨伐焉耆。班超先派人去见焉耆王广,劝他归附,说:“我这次来,是想安抚你们,要是你们愿意归附,就赶紧来见我,我会赏赐你们;要是你们不愿意,就等着军队来攻打吧。”

焉耆王广害怕班超的军队,就带着大臣来见班超。班超设宴招待他们,在宴会上,班超责问焉耆王广之前杀汉朝使者的事,然后喝令手下把广和他的大臣都绑起来,押到之前汉朝使者被杀的地方,杀了他们,用来祭奠汉朝的使者。

然后,班超率军攻打焉耆的城池,杀了五千多个反抗的人,俘虏了一万多人,还缴获了很多财物。他立了一个亲汉朝的焉耆人为王,安抚焉耆的百姓。危须、尉犁两国见焉耆被平定,赶紧来归附班超。

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朝,丝绸之路重新畅通,汉朝的号令在西域通行无阻。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从一个抄书的文人,变成了西域的守护神。

到了永元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00年,他已经七十岁了。常年的风沙和征战,让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眼睛花了,耳朵也有点聋了,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亲人。

他上书汉和帝,请求回国,奏疏里写着:“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意思是说,他不敢指望能回到酒泉,只要能活着进入玉门关,回到汉朝的境内,就心满意足了。

和帝看了班超的奏疏,很感动——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为了国家在西域坚守了三十一年,现在只想回家,怎么能不答应呢?于是,和帝下诏让班超回国。

永元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02年,班超终于回到了洛阳。和帝亲自设宴招待他,任命他为射声校尉。可班超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回到洛阳没几个月,就病逝了,享年七十一岁。

《后汉书》里说他“在西域三十一年,西域五十余国悉皆内属”,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他投笔从戎,凭着自己的英勇和谋略,在万里之外的西域,以少胜多,恩威并施,平定了五十多个国家,让汉朝重新控制了西域,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被誉为“西域守护神”,真是当之无愧!

班超死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了他的事业。班勇从小就跟着父亲在西域长大,熟悉西域的情况。后来匈奴又想控制西域,汉朝派班勇出使西域,班勇像他父亲一样,平定了西域的叛乱,延续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

班超父子两代人,都为保卫汉朝的边疆、经营西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英雄,这样的家族,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