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4章 骠骑英魂霍去病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24章 骠骑英魂霍去病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12 20:00:22 来源:全本小说网

汉家天堑起胡烟,骠骑横戈靖虏臣。

六击漠南凝血气,三征河西定边垠。

狼居胥上封坛日,祁连山下铸剑魂。

莫道少年身去早,千秋功业照青麟。

列位,这一章咱们要讲的这位英雄,生在大汉雄风最炽烈的年代,十七岁披银甲跨烈马,挥枪硬闯匈奴腹地;二十四岁却如流星坠地,溘然长逝在长安城里。短短七年军旅生涯,他把匈奴铁骑打得“漠南无王庭”,把大汉的旗帜插遍河西走廊、漠北草原,更留下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誓言,他,便是西汉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

前面咱们已经多次提到大汉建国后,匈奴不断南犯,而汉朝以被动防御为主,有一个故事生动的说明了这个形势:吕后当政时,匈奴单于甚至写了封羞辱信来,说“你死了丈夫,我没了妻子,不如咱们凑一对”,吕后也只能忍气吞声,回信说“我年老色衰,配不上单于,送些美女给您吧”。

直到汉武帝刘彻登基,局面才算彻底改变了。武帝登基时才十六岁,可心里早就憋着一股劲:“我大汉有这么多兵马粮草,凭什么要跟匈奴低头?我不要和亲,要的是匈奴称臣,要的是边地百姓能安心种地!”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得有能打仗的将军——这时候,卫青和霍去病舅甥二人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华,为汉武帝实现了梦想。

武帝元朔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23年,卫青奉武帝的旨意,率十万大军从定襄出发,去征讨匈奴的右贤王部。这时候的霍去病,刚满十七岁,挂着“票姚校尉”头衔跟随舅父的部队出发了。

说句实话,卫青让霍去病随军出征,是有一些私心的,并不指望他能到多大的胜仗,能跟着大部队混些资历就行。可霍去病不这样想,他天天跟老兵们混在一起,询问以往战斗时匈奴军队打仗作战的细节,并一一记在心里。

过了几天,霍去病把情况都了解清楚了,就去找卫青,想带些人马去试炼一下。卫青想了想,觉得让他历练历练也好,就拨了八百骑兵给他,还特意叮嘱:“这八百人都是精锐,你带着他们在附近转转就行,别走远,安全第一,要是遇到大股匈奴兵,赶紧撤退,不要硬拼。”

当天夜里,霍去病就带着八百人出发了。八百人骑着马,连火把都不敢点——怕被匈奴人发现,就靠天上的星星辨方向,马蹄子裹着布,悄没声儿地往匈奴腹地奔。跑了大半夜,天快亮的时候,终于远远看见一片篝火,火光映着帐篷的影子,能隐约听到匈奴人的说话声和喝酒的喧闹声。

霍去病勒住马,翻身下马,趴在地上听了听,又抬头看了看帐篷的分布——中间那顶帐篷最大,周围还有几个小帐篷围着,一看就是匈奴贵族的营帐。他心里有了数,回到队伍里,压低声音对士兵们说:“兄弟们,前面就是匈奴的营帐,他们人多,咱们人少,不能硬拼。我带三百人绕到后面,从后面袭击;张校尉带两百人从左边冲,李校尉带两百人从右边冲,鸣镝为令,一起冲杀,速战速决,不可恋战!”

一切布置就绪,信号一起,他率领的三百人冲进帐篷,里面的匈奴人正围着篝火喝酒,有的还抱着女人唱歌,见汉军冲进来,大惊之下,手忙脚乱——有的去拿弓,可弓弦还没拉开,就被汉军的马刀砍中;有的光着脚往帐篷外跑,刚出门就被左边冲进来的张校尉的人拦住,一刀下去,就倒在了血泊里。

中间那顶大帐篷里,匈奴的相国和当户正在喝酒,听到外面的喊杀声,赶紧站起来想跑,可刚到门口,就被霍去病堵住了。相国拔出刀想反抗,霍去病长枪一挑,就把他的刀挑飞了,再一压,长枪就顶在了他的脖子上:“别动!动一下就杀了你!”当户吓得赶紧跪地求饶:“将军饶命!将军饶命!”

这时候,单于的叔父罗姑比也从帐篷里跑出来,他骑着马想冲出去,可刚跑没几步,就被霍去病的士兵围住了。罗姑比挥舞着马刀,想杀出一条血路,可汉军士兵越围越近,最后,一个士兵甩出绳子,套住了他的马腿,罗姑比从马上摔下来,被汉军捆了个结实。

战斗从天亮打到太阳出来,匈奴的营帐里再也没有喊杀声,只剩下汉军的脚步声和俘虏的求饶声。霍去病清点了一下,一共杀了两千多匈奴兵,活捉了匈奴相国、当户,还有单于的叔父罗姑比,还缴获了几百头牛羊和不少弓箭、马刀。

等他带着俘虏、牵着牛羊回到卫青大营时,卫青都惊呆了。他看着霍去病身上溅的血,又看了看那些被捆得结结实实的匈奴俘虏,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本来以为霍去病最多就是出去转一圈,没想到居然端了匈奴的一个大营!卫青走过去,拍着霍去病的肩膀说:“好小子!你比舅父当年还要勇猛!”

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听了更是高兴。他拿着战报,在朝堂上对大臣们说:“霍去病十七岁就能立这么大的功,真是上天赐予朕的良将!朕要封他为‘冠军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冠军’,就是‘功冠全军’的意思,这名号,他当之无愧!”大臣们都纷纷点头,说武帝慧眼识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一战,不仅让霍去病成了长安城里人人称赞的少年英雄,更让匈奴人记住了这个名字——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怎么就敢带着八百人闯到他们的腹地,还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从那以后,匈奴人再听到“霍去病”这三个字,就忍不住心里发慌。

初战告捷后,霍去病并没有骄傲。他知道,匈奴的主力还在,河西走廊还在匈奴手里,河西走廊,东接中原,西连西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匈奴人占据着那里,就像在汉朝的脖子上架了一把刀,不仅能随时南下骚扰,还能阻断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所以,霍去病心想:一定要把河西走廊夺回来,让大汉的旗帜插在焉支山、祁连山上!

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21年,武帝下了命令:派霍去病率一万骑兵,出征河西走廊,讨伐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部。这一年,霍去病刚满十九岁,已经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大将。

霍去病率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一路上翻山越岭,先是翻过了海拔三千多米的乌鞘岭,又穿过了焉支山脚下的草原。六天之内,霍去病带着部队转战五个匈奴部落——遇到那些愿意投降的部落,他就好言安抚;遇到那些拒不投降的,他也不纠缠,直接绕过去,专心寻找浑邪王和休屠王的主力。

终于,在焉支山脚下的一片开阔地,他们遇到了浑邪王和休屠王的部队。那时候,浑邪王和休屠王正带着几万人在草原上放牧,见汉军来了,赶紧组织士兵列阵。浑邪王骑着一匹黑马,在阵前大喊:“霍去病!你小子敢来河西撒野,今天我就让你有来无回!”

霍去病也不答话,只是把长枪一举,大喊一声:“兄弟们,杀!”话音未落,他率先冲了出去。他银甲白袍,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匈奴兵见了,都以为是天神下凡,吓得往后退了几步。

汉军将士见主将如此英勇,也个个奋勇,跟着他往前冲。浑邪王和休屠王没想到汉军这么勇猛,赶紧下令撤退,可汉军哪里肯放过他们?一路追着他们打,从焉支山脚下追到了胭脂河畔。

这一战,汉军斩杀了匈奴的折兰王、卢侯王,还俘虏了浑邪王的儿子,缴获了休屠王用来祭天的金人。那金人有一丈多高,纯金打造,是匈奴人的圣物,匈奴人每年都要在金人面前祭拜,祈求上天保佑。现在金人被夺,休屠王痛哭失声,说:“完了!咱们的圣物没了,上天不会保佑咱们了!”

等霍去病带着部队凯旋,把金人送到长安时,武帝看着那个金灿灿的金人,又看了看风尘仆仆却依旧精神抖擞的霍去病,高兴地说:“去病啊,你真是朕的福星!朕要再加封你食邑两千户,还要赏你一百匹好马,一百件锦缎!”霍去病赶紧跪下谢恩,说:“陛下,这都是将士们的功劳,臣不敢独自领赏。”武帝听了,更觉得他谦虚懂事,对他越发器重。

可仅仅过了三个月,霍去病又要出征了。这一次,武帝让他和公孙敖分兵两路,霍去病从北地出发,公孙敖从陇西出发,约定在祁连山会师,一起讨伐匈奴。

可公孙敖运气不好,他带着部队走进了沙漠,偏偏又遇到了沙尘暴,漫天黄沙把天遮得漆黑,士兵们连方向都辨不清,最后迷了路,迟迟没能赶到祁连山。霍去病在祁连山脚下等了两天,眼看粮草就要断了,士兵们也开始着急——有的说:“将军,咱们还是先回去吧,等公孙将军来了再说。”有的说:“是啊,没了粮草,咱们怎么打仗啊?”

霍去病却很冷静,他说:“不行!咱们不能回去!陛下让咱们来收复河西,要是就这么回去,怎么向陛下交代?怎么向边地的百姓交代?公孙将军没来,咱们自己打!”他让人清点了一下粮草,又看了看地图,说:“咱们沿着弱水往西北走,穿过居延泽,从后面绕到匈奴人的大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居延泽是一片大沼泽,环境非常恶劣,经过艰苦的行军,霍去病的军队悄悄摸到了祁连山脚下的匈奴大营。这时候,浑邪王和休屠王以为汉军还在等公孙敖,根本没防备,士兵们有的在放牧,有的在喝酒,有的甚至在帐篷里睡觉。霍去病一看时机到了,就下令:“冲!”

汉军将士像潮水一样冲进匈奴大营,匈奴兵慌了手脚,有的连衣服都没穿就跑,有的拿着刀乱砍,可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浑邪王和休屠王想组织抵抗,可士兵们早就乱了阵脚,根本不听他们的指挥。霍去病骑着马,在营里来回冲杀,他看到休屠王想跑,就追了上去,长枪一挥,就把休屠王的马腿砍断了,休屠王从马上摔下来,被汉军捆了起来。

浑邪王见休屠王被抓,吓得魂都没了,他带着几个亲信,骑着马往漠北跑,可霍去病早就安排了人在后面堵截,没跑多远,就被汉军拦住了。浑邪王没办法,只能下马投降,说:“将军饶命!我愿意带着我的部众投降大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一战,汉军杀了三万多匈奴兵,俘虏了五王、五王母,还有单于的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等官员六十多人。经此两战,河西走廊的匈奴彻底被打垮了,浑邪王后来带着四万部众投降汉朝,武帝在河西设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酒泉,就是因为霍去病把武帝赐的美酒倒入泉水中,让全军将士一起喝而得名;武威,是为了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张掖,是“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的意思;敦煌,是“盛大辉煌”的意思。

从此,河西走廊正式归入大汉版图,丝绸之路的大门,也从这里打开了——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通过河西走廊传到西域;西域的葡萄、苜蓿、胡萝卜,也通过河西走廊传到中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霍去病的功劳。

后来,匈奴人唱了一首歌,歌里唱道:“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焉支山产胭脂,匈奴女人用焉支山的胭脂化妆,没了焉支山,女人就没了化妆品;祁连山水草丰美,是匈奴放牧的好地方,没了祁连山,牛羊就没法繁殖。这首歌,既是匈奴人的悲歌,也是霍去病的赞歌!

河西之战后,匈奴虽然丢了河西走廊,可单于的主力还在漠北草原,依旧想着南下报仇。他们在漠北集结了十几万大军,时不时派小股部队南下骚扰,边地的百姓又开始不得安宁。武帝一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公元前119年,派卫青和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几十万步兵跟着,发动了漠北之战——这是汉朝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目标就是彻底消灭匈奴主力,让匈奴再也不敢南下。

出发前,武帝亲自到城外送行。他赐给卫青和霍去病每人一杯美酒,说:“两位将军,朕等着你们凯旋!回来为你们举行庆功宴!”卫青和霍去病跪下谢恩,说:“臣定不辱使命!”

霍去病这一路,走的是东路,对付的是匈奴左贤王部——左贤王是单于的弟弟,手下有七万精锐,是匈奴最能打的部队,而且他盘踞在漠北草原深处,地势险要,粮草充足,想打败他,并不简单。

霍去病从代郡出发,向北走了两千多里,一路上全是沙漠和草原,没水没粮怎么办?他有个办法,叫“取食于敌”——遇到匈奴的牧民部落,就缴获他们的牛羊当粮草;遇到小股匈奴兵,就消灭他们,补充弓箭和马刀。有一次,他们遇到一个匈奴的牧民部落,部落首领不愿意投降,还想跟汉军打仗。霍去病笑着说:“我知道你们不想投降,可你们要是跟我打仗,肯定打不过我,到时候你们的牛羊会被我抢走,你们的人也会被我俘虏。不如你们投降我,我保证不伤害你们,还会给你们粮食和衣服。”部落首领听了,觉得霍去病说得有道理,就带着部众投降了汉军。

就这样,霍去病带着五万骑兵,在漠北草原上找到了左贤王的主力。两军对阵那天,天刚蒙蒙亮,草原上刮着大风,沙子打在脸上生疼。左贤王骑着一匹白马,在阵前大喊:“霍去病!你小子敢追到漠北来,真是不知死活!今天我就让你和你的汉军,永远留在这漠北草原!”

霍去病也不生气,只是把长枪一举,对士兵们说:“兄弟们,左贤王说要把咱们留在漠北,你们答应吗?”士兵们齐声大喊:“不答应!”霍去病又说:“那咱们就跟他打,把他的部队消灭掉!”说完,他率先冲了出去。

汉军将士跟着他,像一支利箭射向匈奴阵中。左贤王没想到霍去病这么勇猛,赶紧下令抵抗,可他的士兵哪里挡得住汉军的冲击?有的匈奴兵刚拉开弓,就被汉军的马刀砍中;有的想逃跑,又被后面的汉军拦住;有的甚至吓得跪在地上投降。

战斗打了整整一天,从天亮打到夕阳西下,匈奴兵已经死伤大半,尸体堆在草原上,像一座小山。左贤王看着身边越来越少的人,知道大势已去,他趁着混乱,带着几个亲信偷偷跑了。霍去病一看左贤王跑了,当即下令:“追!不能让他跑了!”他带着一队精锐骑兵,追了几百里,一直追到狼居胥山。

这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的圣地,就像中原的泰山一样,匈奴人每年都要在这儿祭天,祈求上天保佑他们打败汉军,抢到更多的粮食和奴隶。霍去病站在山顶,看着脚下的漠北草原,心里豪气顿生。他让人在山上筑了一座坛,坛有三丈高,用石头和泥土砌成。然后,他亲自祭天,手里拿着酒,对着天空说:“吾皇万岁!大汉永固!匈奴不灭,誓不还朝!今日我霍去病率部讨贼,至此大捷,愿上天保佑大汉,保佑边地百姓,再也不受匈奴之侵扰!”

祭完天,他又在旁边的姑衍山祭了地,把缴获的匈奴旗帜和弓箭埋在地下,象征着大汉已经征服了这片土地。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从此以后,“封狼居胥”就成了中国古代武将的最高荣誉,不管是唐朝的李靖,还是宋朝的岳飞,都把“封狼居胥”当成自己的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一战,霍去病的部队歼灭匈奴五万多人,缴获了匈奴的旗帜、牛羊无数,还俘虏了左贤王的儿子、相国、将军等几十人。从此,匈奴再也不敢南下,只能远远逃到漠北深处,“漠南无王庭”这句话,可不是凭空来的,是霍去病带着汉军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等霍去病回到长安,武帝亲自到城外迎接,还想给他建一座豪华的宅第,宅第里有花园、有池塘,还有几百个仆人。可霍去病却摇摇头:“陛下厚爱,臣铭记于心。可这宅第,臣不能要。”

武帝愣了愣,手上的玉如意都停在了半空:“去病,你征战多年,居功至伟?这宅子是朕赏你的,也是大汉赏你的,你为何不要?”

霍去病往前迈了一步,对着武帝拱手,一字一句道:“臣的心愿,从来不是荣华富贵。臣只求有一天,匈奴彻底灭了,边地再也没有狼烟,百姓能安心种地、孩子能放心读书,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所以今日,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武帝握着玉如意的手紧了紧,眼眶都红了。他走上前,一把抱住霍去病的肩膀,声音都有些发颤:“好!好一个‘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去病啊,朕没看错你!朕要下旨,把你的话刻在朝堂的柱子上,让满朝文武都学学你这份胸怀!”

说着,武帝转头对身后的史官说:“记下来!骠骑将军霍去病,辞宅第,忧边患,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此等忠勇,当载史册,传之后世!”

史官赶紧拿出竹简,一笔一划地记着,笔尖在竹简上划过的声音,混着百姓的喝彩声、士兵的欢呼声,在长安城外飘了很远。霍去病站在武帝身边,抬头望着长安的城墙,城墙之上,大汉的旗帜正迎着风飘扬,他心里想着:等下次出征,一定要把匈奴彻底打垮,让这旗帜,永远飘在没有狼烟的草原上。

然而天不假年,漠北之战后两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竟猝然患病。关于其病因,史载虽未明言,然后世多有推测:其一,漠北之战时,匈奴为阻汉军,曾将病死的牛羊埋于水源附近,致水源污染,霍去病可能饮用污水,感染瘟疫;其二,霍去病自十七岁起便连年征战,少得休整,且常冲锋在前,伤痕累积,积劳成疾,终至病发。

武帝闻霍去病病重,急遣御医诊治,甚至亲自前往霍去病府中探望。当时霍去病已卧床不起,见武帝亲临,仍欲挣扎起身行礼,武帝忙按住其曰:“去病,无需多礼。你为大汉操劳,朕必寻良医救你。”霍去病气息微弱,曰:“陛下……臣恐……不能再为大汉……破匈奴矣……边民之苦……臣未能……尽解……”言罢,眼中含泪。不久后,霍去病便与世长辞,年仅二十四岁。

消息传至长安,全城皆悲:百姓自发聚于街头,持香焚纸,哭念“霍将军”;军中将士皆着丧服,列于霍去病府外,肃立如松;朝堂之上,大臣亦多垂泪,武帝更是悲痛不已,良久不能理政。

武帝下旨,将霍去病之墓建于自己的茂陵旁——茂陵乃武帝寿陵,能葬于此,是汉朝臣子的至高荣誉。且武帝令将其墓冢修作祁连山之形,以纪念霍去病收复河西、征战祁连之功;墓前雕刻石人、石马、石牛,其中“马踏匈奴”石雕最为着名——石雕中,战马昂首挺立,前蹄下踩着蜷缩的匈奴人,匈奴人手持弓箭却面露惧色,栩栩如生再现了霍去病当年的征战之威。

《汉书》载:“霍去病凡六出击匈奴,斩捕首虏十一万余级。”其与卫青并称“卫霍”,成为大汉武将的标杆。后世诗人亦多有咏之者,如李白诗云“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杜甫诗云“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其英雄形象,早已融入华夏文脉。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