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章 吴起:战国军神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2章 吴起:战国军神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06 10:22: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咬臂盟誓出乡关,杀妻求将恶名传。

五万魏武破秦师,南平百越拓楚天。

变法狂飙动根基,伏尸车裂终成殇。

兵家奇书传后世,铁血丹心照河山!

这一章我要讲的这位,是战国初年最扎眼的“狠角色”!他能让三国君主拜为上宾;也能凭一身兵法搅动天下;他干事只讲结果不讲情面,杀妻、斩贵族、抗强秦,哪一件不是惊世骇俗?这人便是与兵圣孙武齐名,并称“孙吴”的吴起!

要讲吴起,得先从他的老家卫国左氏县说起。这卫国虽没有位列战国七雄,但左氏县却是个富庶地界——背靠黄河,良田千顷,商贾云集,吴起家就是这儿的富户,算得上门庭殷实。可吴起打小就不是个安分的主儿,别家子弟忙着学算账、管田产,他偏躲在屋里读《司马法》,舞枪弄棒,张口闭口就是“要为卿相,统百万之兵”。

他爹见他不务正业,气得捶桌子:“咱吴家靠贩盐起家,守着这份家业够你吃三辈子,折腾什么卿相!”吴起不吃这一套:“人生在世,不能留名青史,跟蝼蚁有什么区别呢?”这话气得他爹当场吐了血,没半年就撒手人寰。可吴起没有任何收敛,反倒拿着家里的积蓄,四处托人找门路求官。

他先去了卫国都城帝丘,找太宰(卫国高官)推荐,送了整整五十镒黄金(一镒约二十两),可那太宰收了钱却只说:“你一无家世二无功劳,想当官?再等十年吧!”吴起不甘心,又去了赵国邯郸,找赵献子的门客疏通,结果钱花光了,连赵献子的面都没见着。等他灰头土脸回到左氏县,乡邻们见他散尽家财却一事无成,都围着他指指点点:“吴大郎,卿相没当上,倒把家底败光了,不如回家种庄稼吧!”

这话可戳中了吴起的痛处!他本就性子烈,又憋着一肚子火,当晚就揣了把青铜剑,摸到那些讥笑他最凶的人家里。他见一个砍一个,前后杀了三十多口人!左氏县的百姓吓得连夜闭门,吴起提着染血的剑,站在自家门口,对着老母亲“扑通”跪下。

他母亲见他满身是血,哭得撕心裂肺:“儿啊,你这是造了多大的孽!快逃吧,不然官府来了就完了!”吴起没哭,反而咬着牙,“咔嚓”一口咬下自己胳膊上一块肉,鲜血顺着胳膊往下滴,他却盯着母亲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娘,今日儿子出逃,若不能当上卿相,绝不踏回卫国一步!您等着,等我功成名就,必回来风风光光接您!”说完,他抹了把脸上的血,转身就消失在夜色里——这一年,吴起刚满二十岁。

逃亡路上,吴起一路向西,听说儒家大师曾申在鲁国讲学,便想着“先学儒术,再求仕途”,就投奔了曾申。这曾申是孔子弟子曾参的儿子,在鲁国名气极大,见吴起谈吐不凡,又懂些兵法,便收他为徒。吴起刚开始倒还算安分,跟着曾申读《诗》《书》,可没过两年,卫国传来消息:他母亲病逝了。

同窗们都劝他:“母丧是大事,你该回去奔丧尽孝啊!”吴起却想起当初咬臂发誓的话,摇着头说:“我当初对母亲说过,不当卿相不回卫国,如今我一事无成,怎能回去?”这话传到曾申耳朵里,老夫子气得吹胡子瞪眼:“儒家讲‘孝为立身之本’,你母亲去世都不奔丧,还算什么儒者?我没你这样的弟子!”当场就把吴起逐出师门。

被逐的吴起站在曾府门外,望着天空发了半天呆,最后狠狠一跺脚:“儒术救不了我,那我就学兵法!总有一天,我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吴起的名字!”从那以后,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研习兵法上,白天研究阵型,晚上推演战局,不到一年就写出了《兵法》初稿。

公元前412年,机会终于来了——齐国派大将田和率军攻打鲁国,鲁穆公急得团团转。鲁国本就兵力薄弱,像样的将领没几个,有人就向鲁穆公推荐:“左氏人吴起,精通兵法,可拜为将!”鲁穆公一听,先喜后忧:“吴起是有本事,可他妻子是齐国人啊,万一他通齐怎么办?”

这话很快传到吴起耳朵里。当晚,吴起回到家,妻子正在灯下缝补衣服,见他回来,笑着迎上去:“夫君今日回来得早,我炖了鸡汤,快尝尝。”吴起却没接碗,只是盯着妻子,眼神冷得像冰。妻子被他看得发毛,小声问:“夫君,怎么了?”

吴起突然问:“你是齐国人,对吗?”妻子点点头:“是啊,可我嫁给你就是吴家人了,从未想过齐国的事。”吴起却从墙角拖过一口青铜鼎,往里面倒了水,架起柴火就烧。不一会儿,鼎里的水就“咕嘟咕嘟”冒起了泡,热气腾腾。

妻子吓得后退一步:“夫君,你这是要干什么?”吴起走到她面前,声音没有一丝温度:“鲁君疑我通齐,若想让我当大将,必须证明我与齐国无瓜葛。你是齐女,这就是最大的嫌疑。”妻子脸色瞬间惨白,“扑通”跪下:“夫君,我跟你多年,从未做错事,你不能这样对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吴起却没心软,他一把抓住妻子的胳膊,拖着就往鼎边去。妻子拼命挣扎,哭喊着:“我求求你,看在我们夫妻一场的份上,放过我吧!”可吴起的手像铁钳一样,半点不松。只听“扑通”一声,妻子被他硬生生推入沸腾的鼎中,紧接着就是一声凄厉的惨叫,很快就没了声响。

第二天一早,吴起提着一个食盒,径直走进鲁王宫。鲁穆公见他来了,还没开口,吴起就把食盒往桌上一放,打开盖子:“主公,此乃臣妻之肉。臣杀妻明志,绝无通齐之心,愿率军破齐,以报主公!”鲁穆公往盒里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连退三步,指着吴起说:“你……你竟如此狠辣!”可转念一想,鲁国正急着用人,也只能硬着头皮拜吴起为大将,拨给他两万士兵。

吴起拜将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军纪。他见鲁军士兵个个面黄肌瘦,盔甲破烂,就对士兵们说:“想打胜仗,先得有饭吃、有衣穿!”当即下令,把军中囤积的粮食全部分给士兵,又让人赶制新盔甲,自己则跟士兵们一起吃粗粮、睡帐篷,半点没有大将的架子。

可鲁军多年没打过仗,士气低落,有人私下抱怨:“齐军有五万,我们才两万,这仗怎么打?”吴起听到后,在演武场召集全军,手里拿着一把剑,指着前方的旗帜说:“明日交战,谁能先夺下齐军的帅旗,赏黄金百镒,封上大夫!若有人临阵脱逃,我这把剑第一个斩他!”说完,他一剑劈断了身边的旗杆,吓得士兵们个个噤若寒蝉。

决战那天,齐军大将田和见鲁军人少,根本没放在眼里,下令全军冲锋。吴起却不慌不忙,让士兵们列成“雁行阵”,前排持盾,后排持弓箭,等齐军冲到五十步远时,他大喊一声:“放箭!”顿时,箭如雨下,齐军倒下一片。田和见状,忙下令撤军,可吴起早已派一支精兵绕到齐军后方,断了他们的退路。

这时候,吴起身披重甲,手持长戈,亲自率军冲锋。他大喊:“跟我冲!杀一个齐兵,赏粮五石!”鲁军士兵见大将带头,又有重赏,顿时红了眼,跟着吴起往前冲。齐军本就乱了阵脚,被鲁军这么一冲,更是溃不成军,田和带着残兵仓皇而逃。此役,鲁军斩杀齐军一万余人,缴获战车两百辆,大获全胜。

可当吴起率军凯旋时,鲁国百姓却站在城门两侧,有的扔石头,有的骂:“杀妻的凶手!还我鲁国的仁义!”吴起坐在战车上,看着那些愤怒的百姓,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只是挥手让士兵继续前进。他心里清楚,鲁国这地方,容不下他这样的“狠人”——果不其然,鲁穆公见他功高震主,又怕他再惹出祸来,就找了个借口,收回了他的兵权。吴起知道,鲁国待不下去了,该去寻找下一个能容他的地方了。

离开鲁国后,吴起听说魏文侯魏斯正在招揽天下贤才,便收拾好自己的《兵法》手稿,一路向西投奔魏国。当时魏国刚经历李悝变法,国力渐强,但西边的秦国一直虎视眈眈,经常侵扰魏国的西河郡(今陕西渭南一带),魏文侯正愁找不到能守西河的大将。

吴起见到魏文侯后,没说半句客套话,直接就讲兵法:“治国先治军,治军先治气。士兵有士气,才能以一当十;军队有纪律,才能百战不殆。若主公信我,我愿为魏国打造一支‘天下无敌’的军队!”魏文侯听着觉得有理,又问丞相李悝:“你觉得吴起这人怎么样?”李悝直言不讳:“吴起这人,贪财好色,性格狠辣,但论用兵,就算是司马穰苴(春秋名将)也比不上他。”魏文侯一听,当即拍板:“我用的是他的兵法,不是他的人品!”当场拜吴起为大将,命他镇守西河郡。

吴起一到西河,就知道这地方不好守——西河郡紧挨着秦国的洛水,秦军经常渡过洛水来抢粮,魏国的守军要么打不过,要么不敢打,百姓苦不堪言。吴起第一件事就是去视察军营,一进营门就皱了眉:士兵们有的在赌钱,有的在睡觉,盔甲扔在一边,兵器上全是锈。他当即下令:“全军集合!”

士兵们磨磨蹭蹭地站好队,一个个吊儿郎当。吴起拿着鞭子,指着一个睡懒觉的士兵说:“军营之中,当以军令为天,你敢违抗军令,该当何罪?”那士兵还想辩解,吴起二话不说,一鞭子下去,打得他皮开肉绽。接着,他又把几个赌钱的士兵拉出来,每人杖责五十。这下,全军士兵都吓得不敢出声。

整顿完纪律,吴起就开始干一件大事——创建“魏武卒”。他在西河郡贴出告示:“凡能身披三重甲(外层铁甲、中层皮甲、内层绵甲)、手执长戟、腰悬利剑、背负十二石弩(约今三百斤)、五十支箭,再携带三天口粮,半日疾行百里者,即可为魏武卒!一旦入选,免除全家徭役,赐田百亩、宅一处,战死则赏家人粟米千石!”

这告示一贴出去,西河郡的青壮年都疯了——免除徭役、赐田赐宅,这可是天大的好处!第二天,演武场就挤满了人,足足有上万人。吴起亲自校阅,一个个测试:先看能不能披三重甲,再看能不能拉开十二石弩,最后看能不能疾行百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可没过多久,魏武侯就听信了丞相公叔痤的谗言。公叔痤怕吴起功高盖主,就对魏武侯说:“吴起本事大,又不是魏国人,若他有异心,就麻烦了。主公不如把公主嫁给她,若他愿意,就说明他忠于魏国;若不愿意,就说明他有二心。”魏武侯觉得有理,就跟吴起提了嫁公主的事。

可公叔痤早就设好了圈套——他先请吴起到家里做客,让自己的妻子(也是魏国公主)故意在吴起面前发脾气,对他又打又骂。吴起见公主这么凶悍,心里就犯了怵,心想:“要是娶了公主,我以后还不得被她欺负?”就婉言拒绝了魏武侯。魏武侯一看吴起拒绝,果然怀疑他有二心,渐渐疏远了他。

吴起知道自己在魏国待不下去了,心里虽然不舍得魏武卒,但也只能离开。离开西河那天,魏武卒的士兵们都来送他,有的哭,有的拉着他的手说:“将军,您别走啊!我们还想跟着您打仗!”吴起看着这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眼圈也红了,但他还是咬着牙说:“天下之大,总有我吴起容身之处。你们好好守着西河,别给魏武卒丢脸!”说完,他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地向东而去——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楚国。

吴起投奔楚国时,楚国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困境里。先说“内忧”:楚国的贵族势力太大,像令尹(楚国最高官职)子西、司马(掌管军事)昭阳这些人,世代为官,手里又有兵权,连楚王都要让他们三分;朝廷里的冗官也多,很多人拿着俸禄不干事,国库的钱都被他们浪费了。再说“外患”:北边的三晋(韩、赵、魏)经常欺负楚国,南边的百越也时不时来骚扰,楚国打了好几次仗,都输了,被中原诸侯嘲笑是“南蛮子”。

楚悼王早就想改变这种局面,可一直找不到有本事的人。听说吴起来了,他亲自到城外迎接,拉着吴起的手说:“先生,楚国现在太弱了,我知道你能打仗、会治国,若你能强楚,我愿把楚国的大权都交给你!”吴起见楚悼王这么信任自己,当即说:“主公若信我,我愿为楚国变法,三年之内,必让楚国称霸天下!”楚悼王大喜,当场拜吴起为令尹,让他主持变法。

吴起一上任,就雷厉风行地推出了“变法三板斧”。

第一斧:削贵族特权。吴起规定:“贵族的爵位,只能传三代,三代之后,若没有功劳,就收回爵位和俸禄!”还下令:“把那些没用的贵族,迁徙到苍梧之地(今湖南、广西一带)去开垦荒地!”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贵族们世代享受特权,现在突然要被收回爵位,还要去荒凉的地方开荒,谁能愿意?子西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对楚悼王说:“吴起这是要毁了楚国的根基!贵族是楚国的支柱,怎么能这么对待他们?”吴起却反驳说:“贵族拿着俸禄不干事,还兼并土地,让百姓受苦,若不削他们的特权,楚国早晚要亡!”楚悼王支持吴起:“令尹说得对,就按他的意思办!”

为了震慑贵族,吴起还在郢都(楚国都城,今湖北荆州)的四门立起了三丈高的“明法柱”,把变法的条文刻在柱子上,旁边还放着一把斧钺(古代兵器,象征刑罚),下令:“谁敢违抗变法,就用这把斧钺斩了!”有个贵族叫斗成然,是子西的亲信,故意拖延迁徙,还煽动其他贵族闹事。吴起二话不说,把斗成然抓起来,押到明法柱前,当场枭首示众。其他贵族见吴起动真格的,再也不敢闹事了,乖乖地收拾行李,去了苍梧之地。

第二斧:裁冗官、选贤才。吴起派人清点朝廷的官员,发现有上千个冗官——有的官每天就喝喝茶、聊聊天,有的官甚至好几年都不来上朝。吴起当即下令:“裁掉所有冗官,节省下来的钱粮,全部充作军费!”同时,他又贴出告示,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当官,不管出身高低,只要有本事,就能做官。有个叫屈固的平民,很有军事才能,吴起就提拔他做了军尉,让他带兵训练。

第三斧:强军队、拓疆域。吴起把节省下来的钱粮,都用在军队上——打造新的盔甲和兵器,提高士兵的俸禄,还借鉴魏武卒的训练方法,训练楚国的军队。他对士兵们说:“你们好好训练,只要打胜仗,就能升官发财,家人也能跟着享福!”楚国的士兵们本来就勇猛,经过吴起的训练,战斗力更是大增。

短短五年时间,楚国就像变了个样:国库充实了,军队强大了,百姓也能安居乐业了。吴起又带着楚军四处征战——向南,平定了百越,把楚国的疆域扩展到了南海之滨(今广东、广西一带);向北,兼并了陈国和蔡国(今河南东部),饮马黄河;向西,打退了秦国,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外筑起了防线,让秦国不敢再轻易南下。

吴起的变法,虽然让楚国变强大了,却也得罪了太多的贵族。那些被剥夺特权、迁徙到苍梧的贵族,早就恨透了吴起,只是因为楚悼王支持他,才不敢动手。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突然病逝——这成了贵族们的机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楚悼王病逝的当天,子西、昭阳等七十多家贵族,就带着数百名甲士,手持利刃,杀入王宫。当时吴起正在王宫处理国事,听到外面的喊杀声,就知道是贵族叛乱了。他身边只有几十个侍卫,根本抵挡不住数百甲士。

侍卫们劝吴起:“令尹,快逃吧!我们掩护你!”吴起却摇了摇头:“我逃了,变法就完了,楚国就完了!我就算死,也要拉上这些乱臣贼子垫背!”说完,他朝着楚悼王的灵堂跑去。

贵族们追到灵堂前,见吴起扑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就大喊:“杀了他!别让他跑了!”说着,就朝吴起射箭。吴起紧紧抱着楚悼王的尸体,箭像雨点一样射在他身上,也射在了楚悼王的尸体上。吴起中了数十箭,鲜血染红了楚悼王的尸体,可他还是死死抱着,眼睛瞪着贵族们,直到最后一口气。

贵族们杀了吴起,还不解气,又想把吴起的尸体拖出去砍了。可就在这时,新继位的楚肃王(楚悼王的儿子)带着卫兵赶来了。楚肃王见父亲的尸体上插满了箭,吴起也死在了旁边,气得浑身发抖。他指着贵族们说:“你们杀了令尹,还伤害了先王的尸体,这是大逆不道!”

按照楚国的法律,“伤害王尸者,灭三族”。楚肃王当即下令,把参与叛乱的七十多家贵族全部抓起来,不管男女老少,一律处死,还抄了他们的家产。那些贵族们本来想杀吴起,结果却把自己的家族都赔进去了,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可吴起的尸体,还是没能逃过一劫。楚肃王虽然恨贵族们叛乱,但也知道吴起的变法得罪了太多人,为了平息一些人的不满,还是下令把吴起的尸体处以车裂之刑——就是把尸体绑在五匹战马上,让战马向五个方向狂奔,把尸体撕裂。

行刑那天,郢都的百姓都来围观,有的哭,有的叹气。当五匹战马嘶鸣着狂奔,吴起的尸体被撕裂时,很多百姓都低下了头,不敢看。有人说:“吴令尹是个好人,若不是他,楚国哪能这么强?”还有人说:“他太狠了,得罪了太多人,这也是命啊!”

一代军神,一代变法家,就这样以最惨烈的方式结束了一生。可吴起虽然死了,他的变法却没有完全消失——楚国的军队依然强大,贵族的势力也被削弱了,为后来楚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奠定了基础。

吴起虽死,却给后世留下了一部震古烁今的兵书——《吴子兵法》。这部兵书,是吴起一辈子用兵和治国的经验总结,共六篇:《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每一篇都充满了智慧,至今仍被兵家奉为圭臬。

这本书开篇《图国》里就说:“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意思是说,治理国家,既要搞好内政、让百姓安居乐业(内修文德),也要整顿军队、提高战斗力(外治武备)——这正是吴起在魏国守西河、在楚国变法的真实写照。他在魏国时,不仅训练魏武卒,还修水利、劝农桑,让西河郡的百姓丰衣足食;在楚国时,既削贵族特权、选贤才,又强军队、拓疆域,都是“文德”和“武备”并重。

再看《治兵》篇,吴起强调“以治为胜”——军队要靠严明的纪律才能打胜仗。他在训练魏武卒时,错一步就杖责,临阵脱逃就斩首,就是“以治为胜”;还有《励士》篇,主张“赏罚分明”,立功劳的赏,犯错误的罚,他在阴晋之战前大摆庆功宴,就是“励士”的典范。

《吴子兵法》里还有很多实用的战术,比如《料敌》篇分析了六国的军情:“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意思是说,秦国人性情强悍,地形险要,政令严格,赏罚分明,士兵都有斗志,所以秦军虽然勇猛,但阵型容易散乱。吴起在阴晋之战中,就是抓住了秦军“散而自战”的弱点,才以少胜多。

这部兵书,在后世的影响很大。战国时期,各国的将领都把《吴子兵法》当成教材,韩信年轻时就熟读《吴子兵法》,后来帮刘邦打天下,很多战术都借鉴了吴起的思想;三国时期的曹操,不仅自己读《吴子兵法》,还亲自为《吴子兵法》作注,让更多人能看懂;唐代时,《吴子兵法》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成为科举考试中“武举”的必考内容;就算到了近代,很多军事家还在研究《吴子兵法》,把里面的思想用到现代战争中。

除了《吴子兵法》,吴起的治军之道也影响了后世。他打造的魏武卒,是中国古代第一支职业化军队——士兵不用种地,专门打仗,国家给他们发俸禄、赐田宅,这一制度后来被很多朝代借鉴。比如汉代的“羽林军”就有魏武卒的影子;就连现代军队的“职业化”,也能在魏武卒中找到源头。

后世对吴起的评价,却像冰火两重天。赞他的人,把他捧上了天——战国时期的尉缭子说:“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意思是说,能率领七万人,天下无敌的,只有吴起;三国时期的曹操说:“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三晋不敢南谋。”意思是说,吴起在魏国时,秦国不敢向东进攻;在楚国时,韩、赵、魏不敢向南侵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骂他的人,也把他踩得狠——西汉的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吴起“刻暴少恩”,意思是说他性子狠辣,没有人情味;东汉的班固在《汉书》里,把吴起和商鞅并列,说他们“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意思是说他们虽然让国家变强了,但自己却被杀死,后来国家也灭亡了(魏国后来被秦国灭亡,楚国也被秦国灭亡)。

我再说说吴起的一个小故事,从这个故事里,就能看出他不是只有“狠”,还有“仁”。有一次,吴起在魏国训练魏武卒,见一个士兵的母亲来军营找儿子。吴起问她:“你儿子在军营里好好的,你怎么来了?”老母亲哭着说:“我儿子去年跟着您打仗,您为他吸过脓,他回来后就跟我说,一定要跟着您好好打仗,就算死了也愿意。现在他又要去打仗,我怕他再也回不来了!”吴起听了,心里也不好受,对老母亲说:“您放心,我会照顾好他,若他立了功,我一定让他风风光光地回家。”

从这个故事就能看出,吴起对士兵是真心的——他为士兵吸脓,不是作秀,而是真的把士兵当成兄弟;他给士兵赏赐,也不是收买人心,而是真的想让士兵过得好。正是因为这样,魏武卒和楚军的士兵才愿意跟着他出生入死。

吴起的一生,是真正的传奇:从卫国的杀人犯,到鲁国的大将,再到魏国的西河郡守、楚国的令尹;从打造魏武卒,到阴晋之战破秦军,再到楚国变法强楚;最后,以伏尸王尸、车裂而死收场。他是一个狠人,也是一个能人;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个政治家;是一个让敌人害怕的对手,也是一个让士兵爱戴的将军。

有人说他是“军神”,有人说他是“屠夫”;有人说他是“贤臣”,有人说他是“酷吏”。可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吴起用自己的一生,在战国的烽烟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吴子兵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军事家;他的故事,也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正所谓:

少年仗剑出卫疆,斩棘披荆志四方。

魏武扬威吞秦土,楚疆变法震朝堂。

丹心未改身先死,铁血犹存史留芳。

莫道功过难评说,一部兵书万古扬!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