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章 孙武:兵圣传奇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1章 孙武:兵圣传奇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06 10:22:37 来源:全本小说网

金戈铁马荡春秋,兵法一部镇九州。

吴宫教战斩妃胆,柏举扬威破楚侯。

若问兵家谁为祖,穹窿山下仰风流。

今天讲一段春秋末期、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一位凭一部兵书定乾坤、靠三千锐士破强楚的铁血战神——“兵圣”孙武的故事!

两千五百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世纪末。那时候的华夏大地,是“诸侯并立,争霸不休”的春秋乱世。周天子早没了当年的威风,就像个摆设似的,底下的诸侯国你打我、我揍你,都想当“霸主”,说了算!

要说这时候最强大的诸侯国,当属南边的楚国。楚国有多厉害?史书上写着“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楚国国君仗着家底厚,向来眼高于顶,把周边的小国欺负得够呛,连中原的晋国都得让他三分。可“强中自有强中手,暗处藏着打虎人”,就在楚国东边,长江下游有个原本不起眼的小国,正憋着一股劲儿要跟楚国叫板——这就是吴国!

吴国为啥敢跟楚国叫板?这里头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吴王阖闾,另一个是从楚国逃过来的伍子胥。咱先说说伍子胥,这主儿跟楚国有血海深仇——他爹伍奢、哥伍尚都被楚平王给杀了,他自己是九死一生才逃到吴国,心里就一个念头:报仇!可报仇得有本事啊,吴国当时虽说是个诸侯国,但兵力、地盘都比不上楚国,伍子胥就琢磨:“要破楚国,得有个懂兵法、会打仗的高人来帮着练兵!”

找谁呢?伍子胥这就想起一个人来——此人姓孙,名武,字长卿,原本是齐国人。当时齐国的贵族们为了争权,打得头破血流,孙武家是田氏旁支,怕被卷进去,索性带着家眷,揣着自己写的几卷竹简,一路南下,隐居到了吴国的姑苏城郊,也就是今天的苏州一带。

这孙武在吴国隐居的时候,天天也不闲着,要么在田间地头干活,要么就坐在穹窿山脚下的大树底下,对着那几卷竹简琢磨。您可别小看这几卷竹简,这就是后来流传千古、被兵家奉为“圣经”的《孙子兵法》!

伍子胥跟孙武早就认识,当年孙武刚到吴国的时候,伍子胥就跟他聊过几次,一听说他在写兵法,还跟他探讨过几次行军打仗的事情。伍子胥越聊越佩服:“这位孙先生,简直是天生的将才!要是能让他来辅佐吴王,破楚报仇就有戏了!”

于是,伍子胥就开始在吴王阖闾面前举荐孙武。第一次举荐,阖闾听完了,捋着胡子琢磨:“孙武?没听说过啊,一个齐国来的隐士,能有多大本事?”没答应。第二次、第三次……一直举荐到第七次,阖闾总算被伍子胥的执着打动了,说了句:“行吧,既然伍大夫你这么看重他,就让他来见见寡人,寡人倒要看看,他到底有啥能耐!”

这一天,孙武穿着一身素色的儒衫,走进了吴国王宫。阖闾坐在大殿之上,瞅着底下这个不起眼的中年人,心里还犯嘀咕:“就这模样,不像能打仗的啊?”

孙武倒不怯场,先是行了礼,开口说道:“大王,臣孙武,自幼研习兵法,深知用兵之道。若大王信得过臣,臣愿为吴国练出一支精锐之师,西破强楚,北威齐晋,让吴国称霸诸侯!”

阖闾一听,来了兴趣:“哦?你这兵法里都写了些啥?给寡人说说!”

孙武就从“始计篇”开始,一句句讲起:“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又讲“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再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阖闾越听越入迷,一会儿点头,一会儿皱眉,等孙武把十三篇大致讲完,阖闾“啪”地一拍案子,站起来就说:“好!讲得好!这兵法简直是字字珠玑!不过,孙先生,寡人还有个疑问——你这兵法说得头头是道,可真要用到实战练兵上,管用吗?”

孙武一听,立刻答道:“大王若不信,可当场试验!不管是男兵女兵,老卒少年,只要臣接手操练,不出数日,必能令行禁止,成一支铁军!”

阖闾心里想:“你这话也太满了吧?寡人倒要试试你!”于是就说:“那好,寡人宫里有一百八十名宫女,都是些娇生惯养的主儿,你要是能把她们练成能打仗的士兵,寡人就信你!”

这话一说,旁边的大臣们都乐了,心说:“这宫女们连刀剑都没摸过,还得涂脂抹粉,怎么练兵?孙先生这回怕是要栽了!”

可孙武却毫不含糊,当场应道:“臣遵旨!请大王明日将宫女集齐于宫中校场,臣定能让她们成军!”

第二天一早,吴宫校场里,一百八十名宫女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说说笑笑地站在那儿,跟逛集市似的。阖闾还特意派了自己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当队长,一个叫左姬,一个叫右姬,这俩妃子也是没正形,站在队前还跟宫女们打打闹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孙武穿着一身黑色的戎装,手里拿着令旗,走到校场中央,先让士兵给每个宫女发了一把木剑,然后开始训话:“列位听着!今日操练,我是你们的将军,军令如山,不可违逆!现在,我先教你们队列:向前,就是朝着我挥旗的方向;向后,就是背向我;向左,就是看你们左手的方向;向右,就是看你们右手的方向。都听明白了吗?”

宫女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嘻嘻哈哈地答道:“听明白了——”那声音拖拖拉拉,哪有半点军人的样子?

孙武也不生气,又把军令重复了一遍,然后让士兵扛来一面大鼓,一面小鼓,还有一面铜锣:“一会儿我击鼓为号,大鼓响,就是前进;小鼓响,就是后退;铜锣响,就是停止!都记清楚了?”

宫女们还是嘻嘻哈哈地应着。孙武见她们不当回事,就下令:“现在,全体向右——转!”同时挥动令旗,敲响小鼓。

可您猜怎么着?这一百八十名宫女,有的往左转,有的往右转,有的干脆站在原地不动,还对着孙武指指点点,笑个不停。左姬和右姬这两个队长,不仅不约束手下,还捂着嘴偷笑。

孙武把脸一沉,手里的令旗“啪”地一收,大声说道:“诸位!刚才我没把军令说清楚,是我的过错!现在,我再把军令说一遍,你们都给我记牢了!”

于是,孙武又把队列规矩、鼓号信号仔仔细细说了一遍,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问:“这回都听明白了吗?”

宫女们这才稍微收敛了点,齐声答道:“听明白了!”

孙武点点头,下令:“全体向左——转!”令旗挥动,小鼓再响。可这一回,宫女们还是乱作一团,左姬和右姬甚至带头打闹,校场里笑声比刚才还大。

这时候,孙武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一股杀气从身上冒出来——那是常年研究兵法、琢磨战局练出来的铁血气场!他厉声喝道:“军令已三令五申,你们仍不遵行,这是谁的过错?”

旁边的军吏赶紧答道:“是队长不力,士兵不听令!”

孙武大手一挥:“军法有云:‘军令不明,罪在将军;军令已明,罪在吏卒!’今日两任队长带头违令,若不严惩,何以立军威?来人!把左姬、右姬拉出来,按军法处置——斩!”

这话一出口,校场里瞬间鸦雀无声,宫女们吓得脸都白了,左姬和右姬更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喊:“大王救命啊!”

这时候,吴王阖闾正在宫殿的高台上看着呢,一见孙武要斩自己的爱妃,赶紧派内侍跑下来传旨:“大王有令!孙将军,寡人知道你会用兵了!这两个妃子是寡人的心头肉,你就饶了她们吧,千万别杀啊!”

内侍传完旨,以为孙武会赶紧停手,可没想到孙武转过头,对着内侍冷冷说道:“烦请公公回禀大王:臣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今日若不斩此二人,军令如同虚设,以后这兵还怎么练?这仗还怎么打?”

说完,孙武根本不等阖闾再传旨,拔出腰间的宝剑,亲自走到左姬、右姬面前。那俩妃子吓得浑身发抖,话都说不出来了。孙武眼神一凛,手起剑落——“咔嚓”两声,两颗人头落地,鲜血当场染红了校场的青石板!

这下可把宫女们吓坏了,刚才的笑声全没了,一个个站得笔直,大气都不敢喘一口,连眼皮都不敢乱抬。

孙武把宝剑入鞘,指着剩下的两个副队长说:“从现在起,你们二人接任队长,若再有人违令,这就是下场!”

两个副队长赶紧跪倒在地:“遵令!不敢有半分懈怠!”

接下来的操练,您再看——孙武下令“前进”,鼓声一响,宫女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走,没有一个掉队的;下令“后退”,铜锣一响,宫女们转身就退,动作丝毫不乱;下令“列阵”,一百八十人瞬间排成方阵,横平竖直,跟真的士兵一模一样!从早上练到中午,再从中午练到傍晚,没有一个人敢偷懒,没有一个人敢说话,整个校场里只有脚步声、号令声。

傍晚时分,孙武向阖闾复命:“大王,宫女已操练完毕,如今令行禁止,进退有序,若有战事,可立即披甲上阵!”

阖闾这时候还在心疼那两个爱妃呢,可一看校场里宫女们的模样,再想想孙武刚才的手段,心里也服了——他知道,孙武这是真有本事,能把一群娇滴滴的宫女练成这样,要是练正规军,那还了得?

于是,阖闾亲自走下高台,握着孙武的手说:“孙先生,寡人错了!以前是寡人有眼不识泰山,从今往后,你就是吴国的大将军,寡人把全国的兵权都交给你,你想怎么练,就怎么练!”

就这样,孙武正式成为吴国的大将军,开始整顿吴军。他先是淘汰了老弱病残,留下精壮士兵,然后按照《孙子兵法》里的“治众如治寡”的理念,把吴军分成小队、中队、大队,明确各级将领的职责;又根据江南多水的特点,改进了战船,训练水军;还制定了严格的军法,赏罚分明——立了功的,当场给赏钱、封爵位;犯了错的,不管是谁,该罚就罚,该斩就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到一年的时间,吴军就从一支松散的军队,变成了一支“进退如风,攻坚如雷”的铁血之师。这时候,伍子胥又向阖闾进言:“大王,楚国现在内乱不断,令尹子常贪得无厌,得罪了蔡、唐两国,咱们正好联合蔡、唐,一起打楚国!”

阖闾一听,立刻找孙武商量:“孙将军,现在能打楚国了吗?”

孙武沉吟片刻,答道:“大王,楚国虽强,但如今内部腐朽,外部失援,正是伐楚的好时机!不过,楚国兵力雄厚,咱们不能硬拼,得用‘诡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阖闾问:“怎么个出其不意法?”

孙武说:“咱们先派少量军队,时不时去骚扰楚国的边境,让楚军疲于奔命,摸不清咱们的真实意图。等楚军放松警惕了,咱们再集中主力,直捣楚国的都城郢城!”

阖闾一拍大腿:“好!就按你说的办!”

接下来的几年里,吴军就按照孙武的计策,时不时袭扰楚国边境,楚军一开始还紧张兮兮地派兵抵抗,可次数多了,也就麻木了,觉得吴军就是来捣乱的,没什么大本事。

公元前506年,孙武觉得时机成熟了,向阖闾请战:“大王,现在可以出兵了!臣愿率三万吴军,必破楚国!”

阖闾一听,有点犹豫:“楚国可有百万大军,咱们就三万兵,能行吗?”

孙武信心满满地说:“大王放心!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臣这三万吴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再加上咱们的计策,定能破楚!”

于是,阖闾任命孙武为统帅,伍子胥为副将,率三万吴军,乘坐战船,沿淮河逆流而上,向楚国进发。

楚军这边,听说吴军来了,赶紧派令尹子常率领二十万大军,在汉水南岸布防,准备跟吴军决战。子常心里还琢磨:“三万吴军,还不够我二十万大军塞牙缝的!等他们来了,我一鼓作气把他们灭了!”

可孙武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当吴军的战船开到淮汭(也就是今天河南潢川一带)的时候,孙武突然下令:“全体弃舟登陆!把战船留在这儿,咱们走陆路,穿越三关,直插楚国腹地!”

将士们都愣了:“将军,咱们是水军出身,走陆路多费劲啊?再说,三关(大隧、直辕、冥厄,就是今天河南信阳一带的三座险关)地势险要,楚军要是在那儿设伏,咱们怎么办?”

孙武笑道:“诸位有所不知,楚军以为咱们会从水路进攻,肯定在汉水南岸等着咱们,三关那边防守薄弱。咱们走陆路,正好能绕开楚军的主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只要咱们速度快,隐蔽好,楚军根本来不及反应!”

说完,孙武挑选了三千五百名最精锐的士兵,组成“死士队”,让他们轻装简从,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和一把短剑,在前边开路;自己则率领主力,跟在后面,昼夜兼程,向三关进发。

楚军果然把主力都放在了汉水南岸,三关只有少量守军。吴军死士队趁着夜色,悄悄摸到关下,一顿猛攻,没费多大劲就拿下了三关。等楚军反应过来的时候,吴军已经穿过三关,出现在汉水东岸,离楚国的腹地只有一步之遥了!

子常听说吴军绕到了汉水东岸,吓得脸都绿了——他这二十万大军,等于白在汉水南岸等了!赶紧下令:“全军渡过汉水,跟吴军决战!”

楚军慌忙渡过汉水,可刚一登陆,孙武就下令:“撤退!”

吴军将士又懵了:“将军,咱们好不容易绕到这儿,怎么又撤退啊?”

孙武说:“楚军刚渡过汉水,士气正旺,咱们不能跟他们硬拼。咱们往后退,把他们引到小别山、大别山之间的狭长地带,那里易守难攻,咱们再和他们决战!”

于是,吴军一边撤退,一边沿途设下埋伏。楚军以为吴军怕了,在后面紧追不舍,追到小别山的时候,孙武突然下令反击——埋伏在山林里的吴军杀了出来,楚军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

子常又气又急,下令继续追击,结果追到大别山的时候,又被孙武埋伏了一次,再败一阵!连续两场败仗,楚军的士气一下子就垮了,士兵们个个心惊胆战,都不想再打了。

这时候,有人劝子常:“令尹大人,吴军太狡猾了,咱们还是撤退吧,再打下去怕是要全军覆没啊!”

可子常一来怕回去被楚王治罪,二来还想捞点战功,硬是咬着牙说:“不行!必须跟吴军决战!谁再敢说撤退,军法处置!”

就这样,楚军被孙武一步步引诱到了柏举(也就是今天湖北麻城一带)——这是孙武早就选好的决战地点。这里地势平坦,适合大军展开,而且旁边有一条清发水,正好可以用来截断楚军的退路。

公元前506年11月18日,柏举之战正式打响!

清晨,天刚蒙蒙亮,孙武就召集将领们开会:“今日决战,关系到吴国的兴衰,咱们只能胜,不能败!楚军虽然人多,但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咱们吴军虽然人少,但士气高昂,令行禁止!一会儿开战,夫概将军,你率五千锐士为先锋,先冲击楚军的中军,打乱他们的阵脚;其余将领各率所部,从左右两翼包抄,我亲自率中军压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夫概是吴王阖闾的弟弟,也是个猛将,一听要当先锋,立刻请战:“末将遵令!定要把楚军的中军搅个天翻地覆!”

吃过早饭,吴军列阵完毕,三万将士穿着黑色的盔甲,手持戈矛剑戟,站在柏举的平地上,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楚军那边,二十万大军稀稀拉拉地列着阵,士兵们一个个无精打采,跟吴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孙武站在中军的高台上,拔出宝剑,指向楚军大营,厉声喝道:“将士们!今日一战,破楚在此一举!杀!”

“杀!杀!杀!”三万吴军齐声呐喊,声音震得大地都在抖!

夫概率领五千锐士,像一把尖刀,直插楚军的中军。楚军的中军士兵本来就怕得不行,一见吴军冲过来,当场就乱了,有的转身就跑,有的扔下武器投降。子常一看中军要垮,赶紧下令左右两翼支援,可就在这时候,吴军的左右两翼也杀了过来,楚军腹背受敌,彻底乱了套!

孙武见时机已到,下令:“中军全体出击!”

吴军的中军将士如潮水般涌了上去,刀光剑影,喊杀震天!楚军士兵哭爹喊娘,四处逃窜,有的被砍死,有的被踩死,有的干脆跳进旁边的清发水里,想游泳逃跑。

孙武早就料到楚军会逃,提前派了一支军队守在清发水岸边。等楚军逃到河边,正要下水的时候,孙武下令:“半渡而击!”——就是等楚军一半人下了水,一半人还在岸上的时候,再发起进攻。

这一下,楚军可惨了!岸上的人想跑,水里的人想游,乱作一团。吴军将士冲上去,对着岸上的楚军一顿砍杀,水里的楚军要么被淹死,要么被吴军的长矛刺死,清发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子常一看大势已去,也顾不上楚军了,带着几个亲信,乔装打扮,逃到了郑国。剩下的楚军残兵,沿着清发水往雍澨(今天湖北京山一带)方向逃去,想在那里休整一下,找点吃的。

可孙武哪会给他们机会?率领吴军一路追击,追到雍澨的时候,正好赶上楚军在埋锅造饭——您想啊,楚军逃了一路,早就饿坏了,好不容易找到个地方,赶紧生火做饭,锅都架起来了,米还没熟呢!

孙武一看,乐了:“将士们,咱们正好‘因粮于敌’,吃了楚军的饭,再灭了他们!”

说完,吴军将士呐喊着冲了上去。楚军连饭都没吃上,哪还有力气抵抗?当场被吴军杀得大败,尸体堆成了小山,锅里的饭都被吴军抢着吃了。

接下来的几天,孙武率领吴军继续追击,一路上楚军望风披靡,根本没人敢抵抗。11月29日,吴军终于打到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郢城的楚军早就吓得跑光了,楚王也带着亲信逃到了随国。吴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郢城,把楚国的国库、宫殿洗劫一空。伍子胥还找到了楚平王的坟墓,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三百,算是报了血海深仇!

这一战,孙武率领三万吴军,击败了二十万楚军,攻破了楚国的都城,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消息传到中原,诸侯们都惊呆了——谁也没想到,原本不起眼的吴国,竟然能把强大的楚国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吴国名声大噪,成了春秋末期的霸主之一。

而孙武呢?打完这一仗之后,他并没有居功自傲,反而开始琢磨:“战争终究是残酷的,能不打就不打!”后来,吴王阖闾去世,夫差继位,夫差好大喜功,想攻打越国、齐国,称霸中原。孙武觉得夫差不是个贤明的君主,再跟着他,早晚要出问题,于是就向夫差请辞,带着《孙子兵法》的竹简,回到了姑苏城郊的穹窿山,重新隐居起来。

关于孙武的结局,史书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隐居之后,就在穹窿山终老,死后葬在了那里,现在苏州相城区还有孙武墓;另一种说他因为功高震主,被夫差给杀了。但不管哪种说法,有一点是肯定的——孙武的军事思想,永远流传了下来。

他写的那部《孙子兵法》,十三篇,五千多字,里面藏着的智慧,够后世兵家学一辈子!“不战而屈人之兵”,讲的是不用打仗就能让敌人屈服,这是最高明的战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讲的是打仗要先靠谋略,再靠外交,实在不行才靠武力;“穷寇勿迫”“归师勿遏”,讲的是打仗不能赶尽杀绝,要给敌人留条活路,不然敌人会跟你拼命……

这部兵书,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历代名将,就连国外的军事家都把它当宝贝!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武田信玄,把《孙子兵法》里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刻在军旗上,叫“风林火山”旗;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流放的时候,还天天抱着《孙子兵法》看,看完了还叹气:“要是我早看到这部书,就不会打败仗了!”现在,美国的海军陆战队、西点军校,都把《孙子兵法》列为必读书目!

孙武用一场柏举之战,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用一部《孙子兵法》,奠定了自己“兵圣”的地位。他不是那种只知道杀戮的莽夫,而是懂得“止戈为武”的智者——他知道,战争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毁灭,而是为了和平。

这正是:

一部兵法传千古,一身铁血震春秋。

柏举威名惊楚地,吴宫教战显风流。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