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7章 南海观音的传说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37章 南海观音的传说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30 15:56:35 来源:全本小说网

在四川汉源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1994年,四川司机代万山患肺癌去世,其妻李春秀一路祷念观音菩萨,尸体在车厢中停放十三小时后竟死而复生。他回忆昏迷时,闻空中有人呼其名,醒来癌细胞已消失无踪。故事的真实性笔者无从考证,但是如果各位有兴趣搜索一下“代万山”,真的能找到相关信息,我们不管它真假,这最起码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直到科学技术发达的当代,仍然有很多人信奉观音菩萨,这一章,我们就来说一说,观音菩萨的故事:

在两千多年前的佛教典籍里。那时还没有“观音”这个名字,佛经中称他为“观世音”——意为“观照世间众生声音而救度”,后来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才简化为“观音”。

在《悲华经》里,记载着观音最初的“愿力之源”:久远以前,西方有位转轮王叫无诤念,他的长子“不眴”(意为“不瞬目”,象征专注慈悲),在宝藏佛面前立下大誓:“只要有众生遭遇恐惧、痛苦,哪怕只念我的名字,我必立刻寻声救他,若做不到,我绝不成佛。”宝藏佛被这悲心打动,赐他“观世音”之名,还预言他未来会成佛,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但观世音看着世间众生仍在苦难中挣扎,便放弃了即刻成佛的机会,选择以“菩萨”的身份留在人间,这就是“倒驾慈航”的由来——像航船逆流返回,只为接渡更多落水的人。

到了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中国,《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被广泛传播,经文中详细讲了观音的“救苦能力”:遇到大火会让火焰熄灭,落入大水能让人漂到岸边,被坏人追杀时刀杖会自动折断。这些贴近生活的“救难故事”,让观音从佛经里的抽象形象,变成了老百姓能依赖的“保护者”,信仰也从僧人阶层慢慢传到了民间。

最初的观音形象,在印度佛经和早期造像里多是“男相”——身披袈裟,手持莲花,像一位庄重的修行者。但随着信仰在中国传播,人们开始把本土的善良形象融入进去,慢慢变成了后来大家熟悉的“女相”。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妙善公主”的传说,让观音的“慈悲”之外又多了一层“孝心”。

传说汉地妙庄国有位三公主妙善,出生时宫里飘了七天异香,王后还梦见月亮钻进了怀里。她从小就不爱穿华丽的衣服,总把点心分给流浪的猫狗,甚至会为受伤的蚂蚁包扎。到了出嫁的年纪,国王要她嫁给邻国太子,她却跪在佛前说:“我想当尼姑,帮助更多受苦的人。”国王气得把她关在后花园,断了她的饮食,可妙善靠晨露和野草活了下来,还有百鸟衔果子喂她;后来国王又让人放火烧她修行的白雀寺,火海里突然开出千叶莲花,暴雨瞬间浇灭火焰。国王后来得了重病,医生说需要亲人的手和眼做药引,大姐二姐都躲着不肯,妙善却亲手挖下自己的眼睛、砍下手臂,用金盘端给父王。国王病好后,抱着女儿的残肢痛哭,这时天空飘来金光,佛陀用杨柳枝蘸着甘露洒在妙善身上,她竟长出了千手千眼——这就是“千手观音”的由来。这个故事把“孝道”和“慈悲”结合,让观音更具有亲和力。

现在大家都知道普陀山是观音的“根本道场”,但这片海山能成为圣地,也是一步一步发展来的。最早的时候,普陀山叫“梅岑山”,山上全是蛇,最大的蛇王身长三十多里,绕着山盘三圈,每年还要百姓送两个小孩给他吃,渔民们都不敢靠近。

直到唐代,有位叫慧锷的日本和尚,从五台山请了一尊观音像,想坐船带回日本。可船到梅岑山附近,突然起了大风,海浪把船推到岸边,怎么也开不动。慧锷觉得这是观音“不想走”,就把像留在山上,找村民建了座小庙,叫“不肯去观音院”——这是普陀山第一座观音庙,也标志着观音道场的开始。后来,就有了“蛇王让地”的故事:观音亲自踏莲来到山上,蛇王一开始不服气,要和她斗法,观音说“你能绕山三圈,我就把山让给你”。观音施了神力,山突然变大,蛇王绕到一半就累得爬不动了,只好趴在地上求饶,还发誓要带着子孙当“护法天龙”。观音又用杨柳枝一点石头,石头上立刻长出紫竹,叶子上的露珠掉下来变成泉水——现在普陀山的紫竹禅院,还能看到当年的紫竹石,雨后石纹里的露珠,像撒了一把碎星星。

在唐代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使观音有了烟火气,相传唐代洛阳江畔常有水患,观音化身卖鱼姑娘,以“掷银招亲”的方式筹集修桥银两——只要有人用铜钱击中她,便许配终身。富商子弟们掷出的银两堆满船舱,却无一人命中。这时吕洞宾暗中施法,让修桥的石匠韦陀一掷即中。观音为兑现承诺,便与韦陀约定:桥成之日,便是成亲之时。待洛阳桥竣工,观音却对韦陀说:“你我若成眷属,如何护持众生?不如你我面对面供奉,做‘对面夫妻’,共守佛法。”从此韦陀便站在观音左侧,手持金刚杵守护道场,千年未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到了宋代,皇帝听说普陀山的观音很灵验,就正式钦定这里为“观音道场”,还派人扩建寺庙;明清时期,山上的寺庙越来越多,香火也越来越旺,甚至有渔民说,遇到台风时只要念“观音菩萨”,海上就会出现红光指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普陀山的寺庙得到保护,每年都有上百万信徒来这里朝拜,潮音洞前的“海天佛国”石刻,被无数双手摸得发亮,成了信仰传承的见证。

千年来,观音的“救度”从没停下过,除了大家熟悉的“鱼篮度众”“通天河救难”,还有很多贴近生活的故事,传说宋代的时候,东海金沙滩有个恶霸马二郎,带着手下抢钱抢粮,百姓们敢怒不敢言。有一天,海边来了个卖鱼的姑娘,提着竹篮,说“谁能背出《普门品》,我就嫁给他”。马二郎和手下为了娶姑娘,连夜背书,最后只有马二郎真心悔过,背会了更长的《金刚经》。可婚礼当天,姑娘突然不见了,只留下一堆黄金骨头。这时老和尚来告诉大家:“这是观音菩萨来度化你们啊!”马二郎又羞又愧,从此带着手下修桥铺路,金沙滩也变成了太平村。

现在的普陀山,不仅是信徒的圣地,还成了文化传承的地方。每年谷雨前后,山上会举办“观音文化节”,有人来祈福,有人来听佛经讲座。人们信仰的与其说是观音,更不如送是信仰的慈悲济世的善念。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