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2章 《山海经》:上古宇宙的瑰丽图谱

当我们翻开《山海经》,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上古天地的大门——门后没有规整的方志、严谨的史料,只有漫山遍野的奇花异草、遍走四海的异兽灵禽,有一臂三目的异邦之人,有衔木填海的精魂,有顶天立地的巨人。这部成书于战国至汉初的古籍,非经非史,非哲非赋,却被后世称作“上古神话的百科全书”:它以山为骨、以海为脉,将先民对宇宙的想象、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追问,都编织进荒诞却真挚的叙事里。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分为《山经》五卷(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海经》八卷(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大荒经》四卷与《海内经》一卷。《山经》重“实”,记山川走向、物产性味、神只祭祀,是先民踏遍山野的“地理志”;《海经》重“奇”,记海外诸国、远方异俗,是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录”;《大荒经》与《海内经》则更古远,记创世神话、部族源流,是族群记忆的“活化石”。它看似零散,实则脉络分明:从近处的山川到远方的海洋,从可见的草木到无形的神只,从个体的异兽到族群的神话,构建出上古先民心中“天圆地方”的宇宙图景。

下文将循《山海经》的篇章脉络,择取四十余处最具代表性的记载,细述其中的山川之奇、异国之怪、异兽之灵、神话之魂。

第一卷:《山经》——山川为骨,物产为魂

《山经》凡五篇,记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座,绵延二万六千三百五十里。每座山皆有“个性”:或藏能治百病的仙草,或栖兆示吉凶的异兽,或奉掌管风雨的山神。先民将山川视作“有灵之物”——山是神只的居所,草木是神只的馈赠,异兽是神只的信使。

(一)南山经:南方的祥瑞之地

南方属火,故《南山经》多祥瑞之物:九尾狐、白猿、鸾鸟皆出于此,草木多能延年益寿,是先民心中的“福地”。

1. 招摇山:南山之首,狌狌迎客

《南山经·首经》载:“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招摇山是南山经的第一座山,坐落在西海边,满山桂树飘香,金玉藏于岩间。山中最奇的是三种物产:祝余草像韭菜,开青色的花,吃了能解饥饿,是先民远行时的“救命草”;迷榖树像构树,木纹漆黑,花开时光芒能照四方,把它的枝叶佩在身上,就不会在山林里迷路,是上古的“指南针”;狌狌则像猿猴,白耳朵,既能爬树又能像人一样走路,吃了它的肉能让人跑得飞快——后世传说狌狌“能言,知往事”,或许是因它“伏行人走”的模样,让先民觉得它通人性。

2. 堂庭山:白猿栖处,水玉流光

《南山经·首经》续载:“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堂庭山在招摇山东三百里,山上满是棪树(果实像苹果,熟了是红色),白猿在林间跳跃。最珍贵的是“水玉”——即水晶,阳光下流光溢彩,先民视其为“水之精”,认为佩之能避水邪。白猿在此栖息,也为山添了灵秀:后世《淮南子》载“白猿能接矢”,说它身手敏捷,想来堂庭山的白猿,定是林间最灵动的生灵。

3. 青丘山:九尾狐现,祥瑞自来

《南山经·首经》云:“又东三百五十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青丘山是南山经最着名的山之一,山南多玉,山北多青雘(可作染料的矿物)。山中的九尾狐,是上古最经典的祥瑞之兽:它长得像狐狸,却有九条尾巴,叫声像婴儿啼哭,吃了它的肉能让人不受蛊毒侵害。九条尾巴在先民眼中是“寿长”“多子”的象征,故九尾狐初为“子孙兴旺”的吉兆,后世才渐附“狐媚”之说。山中还有灌灌鸟,像斑鸠,叫声像人呵斥,把它的羽毛佩在身上,能让人不被迷惑——想来是先民对“清醒”的向往,借鸟形寄托心意。

4. 丹穴山:凤凰来仪,天下安宁

《南山经·南次三经》载:“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丹穴山在东方五百里,山上多金玉,丹水从这里向南流入渤海。山中的凤凰,是《山海经》最尊贵的神鸟:它长得像鸡,羽毛五彩斑斓,身上的花纹各有寓意——头上的花纹是“德”,翅膀上的是“义”,背上的是“礼”,胸前的是“仁”,腹部的是“信”。它不用刻意觅食,饿了吃自然之气,困了栖于高枝,还会自己唱歌跳舞;只要它出现,天下就会安宁。这哪里是鸟?分明是先民对“理想社会”的投射——将儒家五常赋予神鸟,让“安宁”有了具象的象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二)西山经:西方的神山秘境

西方属金,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故《西山经》多神山、凶兽,既有帝之下都昆仑山,也有食人的饕餮。

5. 昆仑山:帝之下都,众神聚居

《西山经·西次三经》云:“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

昆仑山是《山海经》的“核心神山”,被视作天帝在人间的都城,由神陆吾掌管。陆吾长着虎身九尾、人面虎爪,掌管天上的九部天界和天帝的园囿时令——这般威猛的形象,是“守护神”的标配。山中危险与馈赠并存:土蝼像羊却有四只角,会吃人;钦原鸟像蜜蜂却有鸳鸯大,蛰到鸟兽能致死,蛰到树木能枯萎;但也有沙棠木,果实像李子却无核,吃了能让人在水中不沉,是渡水的“神器”;薲草像葵菜,味道像葱,吃了能消除疲劳。更有鹑鸟,掌管天帝的衣物,可见昆仑山的“皇家气派”。先民将昆仑山奉为“天地枢纽”,是因为它连接了“人间”与“天界”,是他们对“神圣空间”的终极想象。

6. 女床山:鸾鸟栖止,天下太平

《西山经·西次二经》载:“又西二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女床山在西方二百里,山南多赤铜,山北多石涅(可作黑色染料),山中常有虎豹犀牛出没,却因鸾鸟的存在而显祥瑞。鸾鸟像长尾雉鸡,羽毛五彩斑斓,它出现的地方,天下就会安宁。

7. 钩吾山:饕餮食人,贪婪之戒

《西山经·西次四经》云:“又北二百里,曰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饕餮,是食人。”

钩吾山在北方二百里,山上多玉,山下多铜,却因饕餮的存在而令人畏惧。饕餮长得羊身人面,眼睛长在腋窝下,有老虎的牙齿、人的爪子,叫声像婴儿啼哭,却以吃人为生。这般怪异的外形,恰是“贪婪”的具象化:羊象征温顺,却长着虎齿人爪,暗示“外表温顺内心凶狠”;眼睛在腋下,寓意“见不得光的**”。后世饕餮成为青铜器上的纹饰,常刻在鼎上,有“戒贪”之意——先民借这只凶兽,警示世人莫要贪得无厌,否则终将自食恶果。

8. 邽山:穷奇助恶,善恶之辨

《西山经·西次四经》载:“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邽山上的穷奇,是《山海经》着名的“凶兽”:它长得像牛,却长着刺猬的毛,叫声像狂犬,会吃人。更奇特的是,穷奇“好助恶”——据《神异经》载,它见人争斗,会吃正直的人;见人忠信,会咬人的鼻子。先民创造穷奇,并非单纯写“恶兽”,而是在思考“善恶”:穷奇的存在,恰恰反衬出“善”的珍贵,也警示世人“恶有恶报”——后来穷奇成为“四凶”之一,被舜流放,正是先民对“惩恶”的向往。

9. 发鸠山:精卫填海,坚韧之魂

《北山经·北次三经》云:“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发鸠山虽属《北山经》,却因“精卫填海”的神话而成为西方秘境的延伸。山上多柘木(可作弓的树木),精卫鸟就栖息于此。它长得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叫声是“精卫”,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这只鸟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因在东海游泳时溺水而亡,灵魂化作精卫,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想要填平东海。东海浩瀚,木石微小,这般“以弱抗强”的举动,是对抗自然的坚韧,永不放弃的执着。精卫不是“不自量力”,而是“死而不已”,是先民对“生命韧性”的赞颂。

(三)北山经:北方的苦寒与生机

北方属水,气候苦寒,故《北山经》多耐寒的异兽、能治寒病的草木。

10. 梁渠山:罴熊出没,力之象征

《北山经·北次二经》载:“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虎爪,名曰梁渠,见则其国有大兵。”

梁渠山无草无木,只有金玉藏于岩间,山中的梁渠兽,是“兵灾”的兆示。它长得像狐狸,却有白色的头、老虎的爪子,只要它出现,国家就会有大战。先民为何将“大兵”与梁渠联系?或许是因为它“白首虎爪”的外形——狐狸象征狡猾,老虎象征凶猛,白首则显诡异,三者结合,恰是“战争”的隐喻:战争既凶猛又诡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还会带来“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11. 余峨山:?鼠避火,火之克星

《北山经·北次二经》云:“又北三百五十里,曰余峨之山,无草木,多梓楠。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名曰?鼠,其鸣自詨,见则其邑多火。”

余峨山多梓楠树,山中的?鼠是“火灾”的兆示,却也能“避火”。它长得像兔子,却有老鼠的头,靠背部的皮毛飞行,叫声是“?鼠”,只要它出现,城邑就容易失火。但先民也发现,?鼠“不畏火”,故常将其形象刻在器物上,希望借它的“避火”之力,减少火灾。

12. 桃都山:神荼郁垒,门神之源

《山海经·大荒东经》(后世附于北山经脉络)载:“东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

桃都山(又称度朔山)虽在东海,却属北方脉络,是“门神文化”的源头。山上有棵大桃树,枝干盘曲三千里,东北方向的枝桠间有“鬼门”,是万鬼进出的地方。山上有两位神人,神荼和郁垒,负责管理万鬼:若是有害人的恶鬼,他们就用苇绳把鬼捆起来,喂给老虎吃。先民相信,桃树有“驱邪”之力(桃木味辛,能驱虫),神荼郁垒有“镇鬼”之能,故后世过年时,会在门上贴二人的画像,或写“神荼郁垒”四字,这便是最早的“门神”——是先民对“家宅安宁”的朴素愿望。

(四)东山经:东方的沧海与奇物

东方属木,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东山经》多海岛、大兽,有“巴蛇食象”的奇观,也有“君子国”的理想。

13. 泰山:东岳之祖,太昊所居

《东山经·东次四经》载:“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鸣自詨。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水玉。”

泰山是东山经的重要山脉,也是后世的“东岳”,被视作“万物所成终而所成始”的地方。山上多玉,山下多金,山中的狪狪兽像小猪,却能产珍珠,叫声是“狪狪”。环水从这里向东流入长江,水中多水晶。先民视泰山为“神圣之地”,因为它在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认为太昊(东方天帝)曾居于此。泰山的“厚重”,也让它成为后世帝王封禅的场所。

14. 巴蛇丘:巴蛇食象,蛇之巨者

《山海经·海内南经》(附于东山经)云:“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巴蛇丘在东方,因巴蛇而得名。巴蛇是《山海经》最大的蛇:它能吞下大象,过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头,君子吃了巴蛇的肉,能不得心腹之病。巴蛇的颜色有青、黄、红、黑四种,也有说它是黑蛇青头,住在犀牛的西边。“巴蛇食象”的记载,看似荒诞,实则反映先民对“蛇”的敬畏:蛇能蜕皮,被视作“重生”的象征;巴蛇能吞象,被视作“力量”的象征。后世“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俗语,便源于此——先民借巴蛇的“巨贪”,警示世人莫要贪得无厌。

15. 余峨山:玄龟负文,洛书之兆

《东山经·东次二经》载:“又南三百里,曰余峨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荆杞。杂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黄水。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詨,见则螽蝗为败。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

余峨山多梓楠树,山下多荆棘,杂余水向东流入黄水。山中的犰狳像兔子,却有鸟的嘴、猫头鹰的眼睛、蛇的尾巴,见人就装死,叫声是“犰狳”,它出现的地方,蝗虫会成灾——这是先民对“虫害”的兆示。山中的鵸鵌鸟像乌鸦,却有三个头、六条尾巴,还喜欢笑,吃了它的肉能让人不生厌心,还能抵御凶邪。这般“三首六尾”的形象,或许是先民对“多能”的想象:三个头能看八方,六条尾能避灾祸,是对“安全”的寄托。

(五)中山经:中央的沃土与人文

中央属土,是先民聚居之地,故《中山经》多“人文之山”,有掌管生育的女神,有象征君子的异兽。

16. 青要山:武罗女神,司掌生育

《中山经·中次三经》云:“又东十里,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南望渚丘。有鸟焉,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名曰鹈鹕,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状如葌,而方茎黄华赤实,其本如藁本,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青要山是天帝的“秘密都城”,北望黄河曲折,南望水中渚丘,是块风水宝地。山中的鹈鹕鸟像野鸭,青色的身体、红色的眼睛和尾巴,吃了它的肉能让人容易生小孩——这是先民对“生育”的期盼。山中的荀草像兰草,方茎黄华赤实,根像藁本,吃了能让人容貌变美。更重要的是,青要山有女神武罗居住,她“人面豹文,小要(腰)白齿,穿耳以鐻”,掌管人间生育。先民将“生育”与女神、仙草、灵鸟联系,是因为中央之地是族群繁衍的核心,青要山便是他们心中的“生育圣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17. 敖岸山:夫诸兆水,灾异之警

《中山经·中次三经》载:“又东十里,曰敖岸之山,其阳多?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敖岸山山南多?琈玉(一种彩色美玉),山北多赭石和黄金,山中的夫诸是“大水”的兆示。它长得像白鹿,却有四只角,模样温顺,只要它出现,城邑就会发大水。先民为何将“大水”与白鹿联系?或许是因为白鹿常栖于水边,先民见白鹿出没后多有洪水,便将其视作“水神的使者”。夫诸的“温顺外形”与“灾异兆示”形成反差,恰是先民对“自然无常”的认知:看似无害的事物,或许藏着危险。

18. 雎山:蛟龙藏渊,水神之形

《中山经·中次九经》云:“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雎山,江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有兽焉,其状如鼍而有角,其音如钟磬,名曰蛟,见则其邑大水。”

雎山是江水的发源地,东南流入长江,水中多丹砂(像粟米)和文鱼(有花纹的鱼)。山中的蛟龙,是《山海经》的“水神之形”:它长得像扬子鳄,却有角,叫声像钟磬,只要它出现,城邑就会发大水。蛟龙与夫诸不同,它的“角”和“钟磬音”显露出“神性”——后世蛟龙成为“水神”的象征,能兴云布雨,既会带来洪水,也能滋润万物。先民对蛟龙的记载,藏着对“水”的复杂情感:既畏惧洪水之害,又依赖水之滋养。

第二卷:《海经》——海外奇国,远方异俗

《海经》凡八篇,分“海外四经”(南、西、北、东)与“海内四经”(南、西、北、东),记“中国”之外的诸国、诸族。这些国家的人,或一臂三目,或无首无启,或食气不死——看似荒诞,实则是先民对“异族”的想象:他们将远方部族的特殊习俗(如纹身、猎头)、特殊环境(如寒冷、湿热),转化为“身体异状”,构建出一个“多元”的世界图景。

(一)海外南经:南方的温热之国

南方温热,故海外南经的国家多与“火”“鸟”相关,有结匈国、羽民国,充满“灵动”之气。

19. 结匈国:胸有凸起,部族之征

《海外南经》载:“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

结匈国在海外南方的西南角,这里的人“结匈”——即胸部有凸起的肿块,或说胸部肌肉隆起。为何会有这样的记载?或许是先民见到南方某部族的人,因常年狩猎、劳作,胸部肌肉发达,或有纹身(形似凸起),便将其描述为“结匈”。这并非“畸形”,而是先民对“异族体征”的客观记录,藏着对远方部族的好奇。

20. 羽民国:身生羽毛,能飞不远

《海外南经》云:“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羽民国在结匈国东南,这里的人长着长脑袋,身上长着羽毛,能像鸟一样飞,却飞不远。也有说羽民国在比翼鸟东南,人有长长的脸颊。先民为何会想象“身生羽毛”的人?或许是因为南方多鸟,先民见鸟儿展翅高飞,便希望人也能像鸟一样“超越大地”,羽民国便是这种愿望的投射;也可能是见到南方部族的人穿羽毛做的衣服,远看像“身生羽毛”,便有了这般记载。

21. 讙头国:人面鸟喙,鸟族之裔

《海外南经》载:“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一曰在毕方东。或曰讙朱国。”

讙头国在羽民国南方,这里的人长着人的脸、鸟的嘴,身上有翅膀,擅长捕鱼。也有说讙头国在毕方鸟(一种火鸟)东边,又叫讙朱国。讙头国的人“人面鸟喙”,显然是“鸟图腾”部族的写照——先民认为,某部族若以鸟为图腾,便会有“鸟的特征”。他们捕鱼的场景,也暗示这是一个靠水而生的部族,与南方多水的环境相符。

22. 毕方鸟:一足火鸟,火灾之兆

《海外南经》云:“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毕方鸟在讙头国东边,青水西边,是《山海经》着名的“火鸟”:它长着人的脸,只有一只脚。毕方鸟是“火灾”的兆示——据《山海经·西山经》载,毕方鸟“见则其邑有讹火”(即怪火)。先民为何将“火灾”与“一足鸟”联系?或许是因为毕方鸟常栖息在枯木上,枯木易起火,先民见毕方鸟出现后多有火灾,便将其视作“火之使者”。“一足”的形象,或许是为了突出它的“独特性”,让“火灾兆示”更易识别。

(二)海外西经:西方的日落之国

西方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故海外西经的国家多与“黄昏”“神秘”相关,有奇肱国、女子国,藏着先民对“极限”的想象。

23. 奇肱国:一臂三目,巧匠之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海外西经》载:“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奇肱国在海外西方的北边,这里的人只有一条胳膊、三只眼睛——三只眼睛“有阴有阳”,即一只眼管白天,一只眼管黑夜,一只眼管吉凶。他们乘坐“文马”(身上有花纹的马)出行,身边常有两头、赤黄色的鸟相伴。奇肱国最着名的是“巧匠”之名:据《穆天子传》载,奇肱国人能造“飞车”,靠风力驱动,可日行千里。先民为何将“巧匠”与“一臂三目”联系?或许是因为“一臂”更显专注(专注于手工),“三目”更显聪慧(能看清细节),是对“技艺超群”的具象化。

24. 女子国:无男而孕,生育之谜

《海外西经》云:“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女子国在巫咸国(巫师聚居的国家)北边,这里只有女子居住,被水环绕。也有说女子国的人住在一个门里。女子国的人如何繁衍?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她们“浴于黄水,孕而生女”——只要在黄水中洗澡,就能怀孕,生下的都是女孩。这显然是先民对“生育”的好奇与想象:他们无法理解女子独自生育的现象(或许是见到母系氏族,女子为尊,男子不常居),便将其描述为“无男而孕”,藏着对“母系社会”的模糊记忆。

25. 巫咸国:巫师聚居,通神之能

《海外西经》载:“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巫咸国在女丑国(有女巫的国家)北边,这里的巫师右手握青蛇,左手握赤蛇,住在登葆山上——这座山是巫师们上下天地的“天梯”。巫咸国的巫师“能通神”,可向上天祈求风雨,为人间占卜吉凶。先民相信,蛇是“通神”的媒介(蛇能蜕皮,象征“重生”;蛇能入地,象征“通阴”),故巫师握蛇,是为了“借蛇通神”。巫咸国的记载,反映了上古“巫术文化”的盛行,是先民对“人神沟通”的向往。

26. 女丑国:女巫曝日,求雨之祭

《海外西经》云:“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国北。以右手障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女丑国在丈夫国(全是男子的国家)北边,这里有“女丑之尸”——一位女巫被十个太阳晒死。她死时用右手遮着脸,十个太阳在天上,她躺在山上。这其实是上古的“求雨祭”:当天下大旱时,巫师会装扮成“女丑”,躺在太阳下暴晒,向上天祈求降雨;若降雨不成,“女丑”便会被晒死,视作“献给上天的祭品”。先民将这一祭祀场景记录下来,便成了“女丑之尸”的记载,藏着对“自然崇拜”的虔诚。

(三)海外北经:北方的苦寒之国

北方苦寒,故海外北经的国家多与“寒冷”“生死”相关,有无启国、烛龙,充满“神秘”色彩。

27. 无启国:死而更生,生死循环

《海外北经》载:“无启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启。”

无启国在长股国(人腿很长的国家)东边,这里的人“无启”——即没有后代,却能“死而更生”。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载,无启国人“死即埋之,其心不朽,死百廿岁乃复更生”:死了就埋在地下,心脏不会腐烂,过一百二十年就能复活。这是先民对“生死循环”的想象:他们希望生命不会终结,便创造出“无启国”,让“死亡”成为“重生”的前奏,藏着对“永生”的渴望。

28. 烛龙:人面蛇身,昼夜之主

《海外北经》云:“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烛龙(又称烛阴)是钟山的神,住在无?国东边,是《山海经》最强大的神只之一。它长着人的脸、蛇的身体,全身红色,身长千里。它的眼睛一睁,天下就成了白天;眼睛一闭,天下就成了黑夜;一吹气,天下就成了冬天;一呼气,天下就成了夏天;不喝水、不吃东西、不呼吸,一呼吸就成了风。烛龙的形象,其实是先民对“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的解释:他们无法理解自然规律,便创造出一位“掌控自然”的神,让复杂的自然现象有了简单的“主宰者”。

29. 丈夫国:男子聚居,勇武之邦

《海外北经》载:“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食兽,好畜狗,有五谷,衣桑麻。”

丈夫国在维鸟国(有双鸟相伴的国家)北边,这里全是男子,个个穿戴整齐、身佩宝剑,吃兽肉,喜欢养狗,种植五谷,穿桑麻织的衣服。丈夫国的人如何繁衍?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载,他们“食黍食兽,使四鸟”,或许是与南方的女子国通婚,或靠“神助”生育。丈夫国的“衣冠带剑”,显露出“勇武”之气,是先民对“男子气概”的想象——北方苦寒,需勇武才能生存,故丈夫国多“勇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30. 鬼国:人面兽身,幽冥之境

《海外北经》云:“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而蛇身。”

鬼国在贰负神(人面蛇身的神)的尸体北边,这里的人长着人的脸、一只眼睛,或说人面兽身。鬼国是先民对“幽冥世界”的想象:他们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住在“鬼国”,由贰负神看管。“一目”的形象,或许是为了突出“鬼”的“怪异”——与常人不同,故有“一目”;也可能是因为“一目”象征“看不清真相”,暗示幽冥世界的神秘。

(四)海外东经:东方的日出之国

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海外东经的国家多与“光明”“正义”相关,有君子国、大人国,充满“理想”色彩。

31. 君子国:衣冠带剑,好让不争

《海外东经》载:“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君子国在海外东方的北边,这里的人穿戴整齐、身佩宝剑,吃兽肉,身边有两只大老虎相伴,却“好让不争”——人与人之间互相谦让,从不争斗。山中还有薰华草,早上开花,晚上就凋谢。君子国是先民心中的“理想国”:既有“衣冠带剑”的威严,又有“好让不争”的美德;老虎本是凶兽,却成了君子的“伴侣”,象征“以德服人”。薰华草“朝生夕死”,则暗示“美好事物短暂”,提醒人们珍惜“好让不争”的时光。

32. 大人国:巨人聚居,创世之裔

《海外东经》云:“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丘北。”

大人国在君子国北边,这里的人身材高大,坐在船上削木头(造船)。也有说大人国在丘国北边。大人国的人是“巨人族”,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他们是“夸父族”的后代——夸父追日渴死后,他的子孙便成了大人国的人。先民为何想象“巨人”?或许是因为巨人“高大”,象征“力量”,能对抗自然(如夸父追日);也可能是见到远方部族的人身材高大,便将其描述为“大人国”,藏着对“强者”的敬畏。

33. 奢比尸国:人面兽身,珥蛇践蛇

《海外东经》载:“奢比尸国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奢比尸国在大人国北边,这里的人兽身人面、耳朵很大,耳朵上挂着两条青蛇。也有说奢比尸国就是肝榆国的尸体所在之地。奢比尸国的人“珥蛇践蛇”,与巫咸国的巫师相似,也是“通神”的象征。“大耳”的形象,或许是因为“耳朵大”能“听天语”——先民认为,耳朵大的人能听到上天的声音,故奢比尸国的人能“通神”,为人间占卜吉凶。

34. 玄股国:股黑食鱼,水乡之民

《海外东经》云:“玄股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鸥,使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妾北。”

玄股国在奢比尸国北边,这里的人“玄股”——即大腿是黑色的,穿鱼皮做的衣服,吃海鸥肉,身边有两只鸟相伴。玄股国的人“衣鱼食鸥”,显然是水乡之民:他们生活在海边,以捕鱼为生,鱼皮做衣,海鸥为食;大腿黑色,或许是因为常年在水中劳作,皮肤被晒黑或染色。先民对玄股国的记载,是对“海边部族”的客观描述,藏着对“水乡生活”的认知。

(五)海内四经:近海的族群与物产

海内四经记“中国”周边的近海之国,比海外四经更“真实”,有鲛人、大蟹,多与“水”相关,是先民对“近海生活”的记录。

35. 鲛人国:人鱼泣珠,水中之民

《海内南经》载:“鲛人,在岸中,其人水居,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鲛人国在海内南方的岸边,这里的人住在水里,不停的纺织(织出的布叫“鲛绡”,轻薄如雾),眼睛流泪时能流出珍珠。鲛人是《山海经》最着名的“人鱼”,后世传说“鲛绡帐”“夜明珠”,皆源于此。先民为何想象“鲛人泣珠”?或许是因为海边常有珍珠,先民不知珍珠的来源,便将其与“人鱼”联系,认为珍珠是人鱼的眼泪,赋予珍珠“情感”的色彩——这是先民对“自然物产”的浪漫解读。

36. 大蟹国:蟹大如车,海中奇物

《海内北经》云:“大蟹在海中。”

大蟹国在海内北方的海中,这里的螃蟹“大如车”——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载,大蟹“方千里”,能在海中行走。先民为何想象“大蟹”?或许是因为海边常有螃蟹,先民见螃蟹外壳坚硬、能横行,便将其放大,想象出“大如车”的螃蟹,象征“海中的强者”;也可能是见到鲸鱼的背鳍,远看像螃蟹的钳子,便误以为是“大蟹”,藏着对“海中未知生物”的好奇。

37. 林氏国:驺吾现身,仁兽之兆

《海内北经》载:“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采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氏国在海内北方,这里有珍兽驺吾:它像老虎一样大,羽毛五彩斑斓,尾巴比身体还长,骑上它能日行千里。驺吾是“仁兽”——据《山海经·海内北经》载,它“不食生物”,只吃死物,是“仁慈”的象征。先民将“仁兽”与“日行千里”联系,是希望“仁慈”能像驺吾一样,传遍天下;也可能是见到远方部族的人骑快马,远看像“骑兽日行千里”,便创造出驺吾的形象。

38. 犬封国:狗身人面,犬图腾之族

《海内北经》云:“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食。有文马,缟身朱鬣,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犬封国(又称犬戎国)在海内北方,这里的人长得像狗,有一位女子跪着进献酒食。国中还有文马吉量:身体白色,鬃毛红色,眼睛像黄金,骑上它能活一千岁。犬封国是“犬图腾”部族的写照——先民认为,某部族若以狗为图腾,便会有“狗的特征”。狗是先民的“伙伴”(能狩猎、看家),故犬封国的人“状如犬”,并非贬义,而是对“犬图腾部族”的尊重。吉量马“寿千岁”,则是先民对“长寿”的向往,借文马寄托心意。

第三卷:《大荒经》与《海内经》——创世神话,族群记忆

《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是《山海经》最古远的部分,记创世神话(女娲补天、鲧禹治水)、部族源流(黄帝、炎帝、蚩尤),是先民对“宇宙起源”“族群历史”的记忆。

39. 女娲补天:天倾西北,女娲救世

《大荒西经》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后世补全女娲补天故事)

女娲是《山海经》的创世女神,据后世典籍补载,上古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天塌了西北角,地陷了东南角,洪水泛滥,猛兽食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大荒西经》载“女娲之肠化为神”,说女娲的肠子变成了十位神,住在栗广之野,横在路上。这其实是“创世”的隐喻:女娲不仅补天救世,还“化身为神”,让天地间有了神灵,构建出宇宙的秩序。先民创造女娲,是为了回答“天为何不塌”“人为何能生存”——女娲是“拯救者”,也是“秩序的创造者”。

40. 鲧禹治水:父子承业,平定洪水

《海内经》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上古时洪水滔天,鲧(禹的父亲)偷了天帝的“息壤”(能自生长的土壤)来堵洪水,却没等天帝下令。天帝大怒,让祝融在羽郊杀了鲧。鲧死之后,肚子里生出禹,天帝便命禹继续治水,禹用“布土”的方法(疏通河道,而非堵塞),最终平定洪水,划定九州。这则神话藏着先民对“治水”的记忆:鲧的“堵”失败,禹的“疏”成功,是先民对“治水方法”的总结;鲧“窃息壤”“复生禹”,则是对“父承子业”“死而不已”的赞颂——洪水是先民最大的威胁,鲧禹治水的故事,是他们对抗自然的“英雄史诗”。

41. 黄帝战蚩尤:炎黄联盟,平定天下

《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蚩尤是九黎部族的首领,他造兵器讨伐黄帝,黄帝派应龙在冀州之野迎战。应龙能蓄水,蚩尤便请风伯雨师,降下大风雨,应龙无法取胜。黄帝只好派天女魃(旱神)下凡,魃一到,风雨就停了,黄帝趁机杀了蚩尤。但魃也无法回到天上,她住的地方就会干旱。这则神话是上古部族争斗的缩影:黄帝代表炎黄部落联盟,蚩尤代表九黎部落,“黄帝战蚩尤”其实是两大部族的兼并战争。先民将这场战争神话化,赋予黄帝“神助”(应龙、魃),蚩尤“妖术”(风伯雨师),既记录了“祖先的荣光”,也解释了“干旱”的由来——魃的存在,让“干旱”有了“神罚”的色彩。

42. 夸父逐日:巨人追日,死而不已

《大荒北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弃其杖,化为邓林。”

大荒之中有座成都载天山,山上有个叫夸父的人,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里拿着两条黄蛇,是后土的后代。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一直追到禺谷(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渴了,喝干了黄河、渭水的水,还不够,又想去北方的大泽喝水,没到就渴死了。他死后,丢弃的手杖变成了邓林(桃林)。夸父的“不量力”,其实是先民对“探索精神”的赞颂:他追的不是太阳,而是“未知”——太阳的起落、远方的大泽,都是先民想要了解的“宇宙奥秘”。邓林的出现,让悲剧有了希望:夸父虽死,却为后世行旅留下了遮荫解渴的桃林,是“死而不已”的精神象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43. 夔牛:一足兽,声如雷

《大荒东经》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流波山在东海中,山上的夔牛是《山海经》最着名的“一足兽”:它长得像牛,青色的身体,没有角,只有一条腿,出入水中时一定会有风雨,身上的光像日月,叫声像雷声。黄帝得到夔牛后,用它的皮做鼓,用雷兽的骨头做鼓槌,鼓声能传到五百里之外,用来威慑天下。夔牛的“一足”“声如雷”,让它成为“雷神”的象征;黄帝用它的皮做鼓,是“借神威壮己威”,反映了先民对“神权”与“王权”结合的想象。

44. 应龙:有翼龙,助禹治水

《大荒东经》云:“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应龙是有翅膀的龙,住在凶犁土丘山的南极,曾帮助黄帝杀了蚩尤和夸父,却也因此无法回到天上,故天下常干旱。只要人们画出应龙的样子祈祷,就能降下大雨。应龙后来还帮助禹治水: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应龙“蓄水”,禹“疏河”,二者配合,平定了洪水。应龙的“有翼”“蓄水”,让它成为“水神”的象征;它从“助黄帝”到“助禹”,是先民对“神助英雄”的持续想象——英雄的成功,离不开神灵的帮助。

《山海经》不是一部“荒诞之书”,而是上古先民的“精神图谱”。它记载的山川,是他们踏遍山野的足迹;它描述的异国,是他们对远方的好奇;它塑造的异兽,是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它讲述的神话,是他们对宇宙的解答。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