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7章 鲁班:巧夺天工的工匠之神

鲁山之南的泗水岸边,春秋末年的风总裹着松针的清苦。岸边住着个后生,姓公输,名般,鲁地人都叫他鲁班。这孩子打小就爱蹲在祖父的木工棚里,看老人削木为偶。有回祖父刚雕好一只衔叶的雀儿,转身取工具的工夫,鲁班就照着样子刻了只小的,比祖父做的还要精巧。

那时工匠砍木全靠斧头,要截出平直的木料,得三人按住木身,一人挥斧慢劈。半日下来,手臂酸得抬不起来,木料还常因斧刃偏斜废了。鲁班二十岁那年,受鲁君之命造宗庙,要百根笔直的楠木当梁。他领着工匠进鲁山,发现有棵最粗的楠木长在峭壁边,斧刃砍上去只留道浅痕,砍了半天,木身连晃都不晃。

那天午后,鲁班绕到峭壁另一侧找路,脚下一滑,忙伸手抓身旁的灌木丛。指尖忽然传来一阵刺痛,缩回来时,指腹已经渗了血。他蹲下来细看,那丛草不是寻常模样,叶片边缘长着细细的尖齿,像谁用小刀刻出来的。他捏着叶片顺齿痕拉了拉,指尖又疼了;逆着推,却只觉涩滞,连汗毛都没伤着。鲁班眼睛亮了。夜里回工棚,他找铁匠要了块熟铁,照着茅草的齿痕打出一排细密的尖齿,又在铁条一端安了木柄。第二天一早,他提着这新物件到楠木前,将铁齿贴在木身上,双手按住木柄轻轻一拉——“嗤啦”一声,木屑像碎雪似的落下来,木身上赫然多了道深痕。往日劈一个时辰的木料,此刻用这“铁齿木柄”拉上几趟,一炷香的工夫就截得平平整整。鲁班给它取名“锯”,往后千百年,锯子成了工匠手里离不得的家什,鲁山的那丛茅草,也被匠人唤作“鲁班草”。

宗庙建到一半,新难题又来了。梁柱要架在石础上,尺寸得丝毫不差,不然梁柱歪斜,宗庙早晚要塌。那时工匠靠“绳墨”定直线——把浸了墨的麻绳拉直一弹,木上就有了线。可要量直角、定方圆,只能凭眼睛估,偏差总少不了。鲁班盯着工地上的石础发呆:圆形的石础嵌在方形底座里,日光落在边角,竟没有一丝歪斜。

他取来一根三尺长的木尺,刻上刻度,又找了根短木,把短木的一端钉在长木中点,让短木能转。转着短木试了试:短木和长木垂直时,就是个“矩”,能量直角;短木和长木重合,又能当直尺用。他还在刻度旁添了“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八个字,说“工匠造屋要合天地道义,不能乱来”——这就是后来传遍天下的“鲁班尺”,也叫“曲尺”。

宗庙落成那年,楚国使者带着重金来鲁国,请鲁班去造攻城的器械。那时诸侯争霸,楚国想打宋国,却愁宋国都城的城墙太高,士兵爬不上去。鲁班到了楚都郢城,站在汉水边上,看见农夫用梯子摘树上的果子——梯子斜倚着树干,人一步一步就能往上爬。他忽然有了主意。

鲁班领着楚国工匠,用硬木造“云梯”:底部装着车轮,架上立两根巨木,巨木间横插几十根短木当台阶,最顶上还安了能翻的“飞梯”,能搭在城墙上。云梯造好那天,楚惠王亲自来看。士兵推着云梯往土坡跑,车轮滚起来,云梯节节升高,飞梯一翻,真就搭在了坡顶。士兵顺着台阶往上爬,片刻就站在了坡顶,跟走平地似的。楚惠王大喜,当即下令备战,要打宋国。

这天晚上,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抬头一看,是宋国的墨子。墨子也是鲁国人,听说鲁班造了云梯,特地从宋国赶来劝他。两人坐在桌子旁,墨子解下腰间的皮带围在地上当城墙,拿木片当云梯,和鲁班模拟攻城。鲁班换了九种攻城的法子,墨子都用守城的器械挡了回去。最后鲁班说“我有个法子能破城,就是不说”,墨子却笑了:“我知道你想杀我,可我已经把守城的法子教给宋国的弟子了。你杀了我,也拦不住宋人防备。”

鲁班看着墨子诚恳的眼睛,想起自己苦练技艺本是想让百姓生活得更好,如今却要造器械杀人——这哪是工匠该做的事?他当即跟墨子保证,不再给楚国造攻城器械,还亲自去见楚惠王,劝他别打宋国了。楚惠王见鲁班都这么说,又怕墨子的守城法子,最后撤了兵。

日子久了,鲁班的名声越来越大,好多人来拜师。他收徒严格,不光看手艺,更看心性——工匠得有耐心,急功近利的话,再好的手艺也成不了事。有个叫泰山的青年,是鲁山脚下的樵夫,长得五大三粗,说话慢半拍,却抱着自己刻的木虎来拜师。那木虎做得精细,眼珠是黑琉璃的,四肢关节能活动,放在地上,竟能慢慢爬,尾巴还会轻轻摆。鲁班见了,就把他收下了。

可泰山学手艺总显得“慢”。鲁班教徒弟做刨子,别人三天就能做出能用的,泰山却要磨七天。他不光把刨刃磨得发亮,还在刨床底部刻了两道细槽,说“这样木屑能顺着槽掉下来,不会卡着”;鲁班教大家做榫卯,别人都照图样做,泰山却总在榫头处多刻个小凸点,说“这样拼在一起更牢,不容易松”。起初鲁班觉得这徒弟太固执,总改图样,常批评他“不懂变通”。有时徒弟们笑泰山“笨”,他也没拦着——那阵子他满脑子都想造“能飞的木鸢”,想看看天上的样子,竟没留意泰山眼底的失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想造木鸢,是鲁班登山时冒出的主意。那天他爬上鲁山之巅,见雄鹰在云端盘旋,翅膀一振就能乘风飞。他忽然想:要是能造只木鸟,带着人飞上天,岂不是能看见更远的地方?他翻了古籍,见上面写“舜作竹笠,断木为舟”,心里琢磨:竹笠能挡风,木舟能浮水,木鸢要是有能挡风的翅膀,再装上传动的机关,说不定真能飞。

他领着徒弟砍来轻质的梧桐木,把木片削成羽翼的形状,又在木鸢腹腔里装了齿轮和机关。试飞那天,工地上围满了人。鲁班亲自坐在木鸢背上,鲁班按动机关,木鸢的羽翼猛地摆起来,竟真的离了地,慢慢往空中飞!

众人仰着头惊呼,木鸢越飞越高,翅膀擦过云端,鲁班的身影在云里若隐若现,还能听见他喊:“我看见泗水了!像条银带子!”可就在这时,泰山忽然冲了上去,想抓木鸢的尾翼:“师父,我给木鸢加个尾舵,能飞得更稳!”可木鸢飞得正急,尾翼被他一碰,突然失了平衡,直直往下坠!

鲁班在空中急得大喊,伸手想拉泰山,却只抓到一片衣角。“砰”的一声,木鸢摔在地上,羽翼断了两根。鲁班摔得手臂发麻,爬起来就往泰山那边跑——泰山被木鸢压在底下,嘴角渗着血,手里还攥着那片没装上的尾舵木片。“师父……就说……加个尾舵……”泰山的声音越来越轻,最后头一歪,没了气息。

鲁班抱着泰山的尸体,眼泪才砸下来。他这才想起,泰山每次改图样,都是为了让器物更好用;想起泰山磨刨刃时,手指磨出血泡也不停;想起自己总说他“笨”,却从没认真看过他改进的工具——原来最有天赋的徒弟,被自己亲手忽略了。后来工匠们把泰山埋在鲁山的楠木林里。没过多久,那片林子里竟长出了新树,树干笔直,木纹细密,做木工时既不容易裂,又好雕刻。工匠们都说,这是泰山变的,他舍不得离开木工这行,就化作树木,接着帮师父和师兄弟。

从那以后,鲁班再也没提过造木鸢的事,只把泰山改进的刨子、榫卯图样一一整理好,传给其他徒弟。他常跟徒弟们说:“我这双眼睛,当年竟没认出泰山的本事。你们往后收徒、做事,千万别学我——‘有眼不识泰山’,是我这辈子最该记住的教训。”

后来鲁班老了,把毕生的手艺写成了《鲁班经》,里面记着锯子、曲尺、云梯的造法,也记着泰山改进的那些小窍门。他还牵头成立了工匠行会,定了规矩:每年农历六月十三(相传是鲁班的诞辰),天下工匠都要聚在一起,祭拜“鲁班先师”。祭拜时,供桌上要摆锯子、曲尺、刨子这些工具,还要供一块泰山化的那种树木做的木牌,牌上写“泰山弟子”——既是纪念泰山,也是提醒后世工匠,要懂识人、惜才。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