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6章 黄帝:土德承天,华夏铸魂

远古时代,神农氏的势力逐渐衰落,各地部落互相攻伐,残害百姓,而神农氏已经没办法征讨这些部落。当时,天下九州之内,洪水灾害还没平息,茂密的丛林遍布大地,部落零散分布,各自占据山川之地,互相掠夺。

有熊国的首领少典,娶了有蟜氏的女子附宝做王妃。一天,附宝在郊外行走,突然遇到北斗七星中的枢星发出感应,一道流光从天上坠落,绕着她的身体转了三圈。当天夜里,附宝梦见一条苍龙钻进自己怀里,醒来后就怀有身孕,经过二十四个月,最终在寿丘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天生就有神灵之气,还在襁褓中就会说话,幼年时思维敏捷、聪慧过人,长大后忠厚勤勉,成年后更是明辨事理、极具智慧,少典便给他取名“轩辕”——他就是后来被尊为华夏共同祖先的黄帝。

轩辕长大成人后,继承了有熊国的基业。当时天下共同的首领神农氏(炎帝)的后代,管理松弛,部落联盟也慢慢瓦解。轩辕于是修养德行、整顿军队,研究五行之气的变化规律,教导民众种植五谷,安抚百姓,丈量四方土地,还教人们砍伐树木建造房屋、开垦土地耕种庄稼,用粟米作为粮食,用麻纺线制作衣物,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但炎帝的后裔榆罔,还想维持共同首领的地位,于是和轩辕在阪泉的原野上交战。第一次交战时,轩辕的部众用石头当作武器,榆罔的部落凭借神农氏的余威,驱赶野兽组成军阵,轩辕的军队稍稍后退。轩辕这时领悟到“德行才是用兵的根本”,于是在夜里焚香祭拜上天,希望用仁德感化对方,而不是靠武力征服。第二天,上天降下甘霖,洗去了阵前的暴戾之气,轩辕亲自率领族人拿着农具站在阵前,向对方展示耕种带来的好处;又命令伶伦用芦苇制成乐器吹奏,演奏《承云》这首乐曲,乐声和谐舒缓,榆罔部落的人听到后,都扔下武器痛哭起来。榆罔被轩辕的仁德感动,于是率领部落归附,两个部落合并为一,华夏部落联盟从此初步形成。轩辕也尊称榆罔为“炎帝”,共同继承神农氏的祭祀礼仪。

但混乱的时代还没结束,南方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个个都是野兽的身体、人的面孔,铜做的头颅、铁铸的额头,能吃沙子和石头,还能呼唤风雨。蚩尤看到轩辕和炎帝联合,便率领九黎的部众向西入侵中原,所到之处,烧毁农田和房屋,掠夺人口和牲畜,百姓都四处逃亡。轩辕想用品德感化他,先后三次派遣使者去沟通,可蚩尤每次都杀掉使者,还撕裂使者的尸体来羞辱轩辕。轩辕叹息道:“不是我喜欢打仗,而是这个残暴的恶贼不被上天容忍啊!”于是在涿鹿召集诸侯,誓师讨伐蚩尤。

涿鹿的原野上,阴冷的狂风呼啸不止,黑色的雾气四处弥漫。蚩尤命令风伯飞廉掀起大风,雨师屏翳降下大雨,片刻之间,狂风席卷大地,暴雨倾盆而下,地上的积水达到一丈多深,轩辕的军队阵脚大乱。轩辕登上高台眺望,看到蚩尤军队中弥漫的黑色雾气像毒蛇一样缠绕,知道这是妖术,于是取出昆仑山的玉石制成玉璧,焚香向天地祷告。不久,天空中闪现金色光芒,一条黄龙从云层中跃出,鳞片像太阳的光芒一样流淌闪烁,这正是轩辕召唤来的应龙。应龙张嘴把地上的积水引向东海,地面渐渐显露出来。蚩尤见状大怒,又召来夸父族的巨人,这些巨人手持巨大的木头,想要撞毁轩辕的营垒。轩辕急忙命令应龙叼着燃烧的石头投过去,石头落到地上就燃起大火,烈焰冲天,夸父族的人忍受不了火烤,纷纷后退。

可蚩尤的神通还没用尽,又制造出大雾,大雾连续三天都没散开,轩辕军队的将士全都迷失了方向,甚至互相惊扰。轩辕于是在夜里观察天象,发现北斗星的斗柄始终指向南方,便命令风后按照北斗星的形状,制造出“指南车”。指南车中间立着一个木人,木人的手永远指向南方,就算在大雾中,军队也不会迷失方向。与此同时,轩辕听说西方有位名叫女魃的女神,住在赤水的北边,身上带着像烈日一样的火焰,能止住风雨。于是派遣使者拿着玄圭(黑色的玉圭)前去邀请,女魃被轩辕拯救百姓的心意感动,便跟着使者来到前线。刚到阵前,女魃展开衣袖一挥,身体周围腾起灼热的红色雾气,大雾立刻消散,暴雨也停了下来,太阳重新高悬天空。蚩尤军队中的水汽快速蒸发,士兵们都口干舌燥,再也没有力气作战。

轩辕见时机成熟,手持轩辕剑率领军队冲锋——这把剑是采用昆吾山的赤铜,经过三百六十天冶炼铸造而成的,剑铸成那天,有一条青龙绕着熔炉鸣叫。蚩尤带领八十一个兄弟拼死抵抗,用铜头铁额迎着剑锋撞击,火星四处飞溅,可轩辕剑锋利无比,竟然能斩断他们的铁额。应龙也在阵中盘旋,用爪子抓、用嘴啄,九黎部落的人伤亡惨重。蚩尤见形势危急,想化作一阵风逃跑,女魃抛出一团红色火焰,把他的身形定住。轩辕追上前,一剑砍下蚩尤的头颅。蚩尤的头颅落到地上,化作一片红色的枫树林,直到现在,涿鹿还有“蚩尤血”这个地名,传说就是当时蚩尤鲜血浸染而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战争结束后,轩辕收纳了九黎部落的百姓,合并炎帝、有熊、九黎等各个部落。为了让各个部落同心同德,他提取各个部落图腾的精华,把有熊部落的蛇身、东夷部落的鱼鳞、炎帝部落的鹿角、北狄部落的鹰爪、南蛮部落的虎掌融合在一起,创造出“龙”的图腾,向天下宣告:“从今天起,华夏一族,都是龙的后裔。”各个部落看到龙图腾既威严又包容,都真心信服,华夏民族共同体从此有了精神象征。

平定蚩尤后,轩辕取代神农氏成为天下共同的首领,号称“黄帝”。他知道天下刚刚安定,百姓需要教化引导,于是广泛招揽有才能的人,推行教化政策,创下了无数神奇的功绩。

首先是创造文字。黄帝看到先民们用结绳的方式记录事情,事情繁多的时候绳子就会混乱,常常出现差错,于是任命仓颉担任左史,让他创造文字。仓颉独自居住在阳虚山上,观察奎星弯曲的形状,留意鸟兽脚印的痕迹,看见山川起伏的轮廓像图画一样,草木生长枯萎的状态各有形态,于是领悟到“按照事物的类别描绘形状”的道理。最初创造“日、月、山、水”这些字,都模仿事物的真实形态;又创造“上、下”这两个字,用一条长横线作为界限,短横线在上面就是“上”,在下面就是“下”。文字创造完成的那天,天上降下粟米,鬼神在夜里哭泣——上天用降粟米的方式祝贺人间有了文明,鬼神用夜里哭泣的方式哀叹自己从此无法隐藏踪迹。黄帝得到文字后,命令手下人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传给各个诸侯,百姓都学习使用文字,从此华夏告别了野蛮落后的时代,开启了文字文明的开端。

其次是制定音律。黄帝听到天下的声音,有的悲伤、有的喜悦,有的刚劲、有的柔和,想要用音律调和百姓的心境,于是任命伶伦担任乐官。伶伦接受命令后,向西走到昆仑山的北面,采摘懈谷的竹子,把竹子截成竹筒,每根竹筒长三寸九分,吹起来的时候,声音像凤凰鸣叫一样动听,这就是“黄钟”律。他又选取十二根竹管,按照凤凰的鸣叫声,确定出十二律吕:雄凤鸣叫六声,对应六阳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雌凰鸣叫六声,对应六阴吕(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黄帝又命令荣将铸造十二口钟,用来配合十二律吕,演奏《咸池》这首乐曲。每当举行祭天仪式时,钟鼓一起奏响,音律和谐美妙,连各种野兽都跟着节奏起舞,诸侯们都赞叹道:“这真是上天的乐曲啊!”

再就是开创医药。黄帝看到百姓遭受疾病折磨,有的死于瘟疫,有的死于伤痛,于是召集岐伯、雷公等医生,在明堂里讨论医学道理。黄帝问:“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岐伯回答说:“天地间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人体内有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五行之间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五脏之间相互辅助又相互影响,人生病的原因,都是因为五行失衡、五脏功能失调。”黄帝又问:“用什么方法治疗疾病呢?”雷公回答说:“草木有不同的药性和味道,金属、石头也有不同的特性,可以借助它们的特性来调节人体的失衡状态;还有针灸、艾灸的方法,可以疏通经络、引导气血运行。”黄帝于是和岐伯走遍山川,亲自品尝各种草木,辨别它们寒热温凉四种药性,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记录下哪种草木能治疗哪种病症——比如麻黄可以驱散风寒,甘草能调和各种药物的药性,丹参可以促进血液流通。两人把讨论的医学道理、药方,一一记录下来,编成《黄帝内经》十八卷,传给后代,拯救无数百姓脱离疾苦。直到现在,中医又叫做岐黄之术,源头就来自这里。

除此之外,黄帝还命令共鼓、货狄制造船只和船桨,方便人们渡过江河湖海;命令邑夷制造车子,方便交通运输,“轩辕”这个名字,也因为他造车的功绩而来;命令胡曹制作衣服,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让百姓懂得礼仪规范;命令隶首创造算术方法,制定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方便人们进行交易;命令宁封子担任管理制陶的官员,烧制陶器,让百姓抛弃简陋的土器改用陶器,饮食更加洁净。黄帝又划分田野、设置州郡,安排左右大监,监督天下各个部落,各个部落和睦相处,祭祀天地鬼神、名山大川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只要是天下的名山,黄帝都会亲自前往举行封禅仪式,祭拜天地,祈求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物产丰富。

黄帝治理天下一百年,天下安定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晚上不用关门防盗,路上丢失东西也不会有人私自拿走。但黄帝清楚,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天道是无穷无尽的,他想寻求长生的方法,以便永远保护华夏百姓。后来听说崆峒山上有位叫广成子的上古仙人,住在石头屋子里,懂得天道的关键道理。黄帝于是放弃帝王的尊贵身份,穿着粗布衣服,踩着草鞋,前往崆峒山拜见广成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到达崆峒山后,黄帝看到山势高达万仞,云雾缭绕,没有可以攀登的道路。于是他斋戒三天,摘掉帽子、光着脚,步行上山。走到半山腰时,一位叫赤松子的仙人出现,问道:“你是天下的君主,为什么要这样辛苦自己呢?”黄帝回答说:“我听说广成子懂得天道,我想向他请教长生的方法,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保护百姓。”赤松仙子被他的诚心感动,于是带领黄帝来到石头屋子前。广成子正躺在床上不起来,黄帝在台阶下跪拜,说:“听说先生明白最根本的道,希望先生能告诉我,怎样修养身心,才能活得长久?”广成子没有回应。黄帝再次跪拜,说:“我希望听您讲讲天道的关键、阴阳变化的规律。”

广成子这才猛地坐起身,说:“你问的这个问题,正好问到了道的精髓!我告诉你:最根本的道的精华,深邃幽暗;最根本的道的极致,昏沉静默。不看不听,保持精神的宁静,身体自然会保持健康。一定要保持安静、保持清净,不要让身体劳累,不要让精神动摇,这样才能长生。眼睛不要乱看,耳朵不要乱听,心里不要胡思乱想,你的精神就会守护身体,身体就能长生不老。”说完,广成子传授给黄帝《自然经》一卷,又指向昆仑山的方向,说:“昆仑山是天帝在人间的都城,有西王母住在那里,你可以去拜见她,获得象征土德的凭证。”

黄帝感谢广成子后,就前往昆仑山。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达万仞,山上长着一种叫木禾的植物,高达五寻(一寻约八尺),树干粗达五围(一围指两臂合抱的长度);东边有青鸟栖息,西边有三足乌站立,北边有九尾狐游走。黄帝走到昆仑山上,看到西王母乘坐着云车,由白虎驾车,左右两边有仙女手持旗帜,仙乐缭绕。西王母对黄帝说:“你治理天下有功,德行和土的特性相契合,天下的中央属于土,土是万物生长的根本,你应当承接土德,成为中央天帝。”于是授予黄帝玄圭(象征土德的祥瑞之物),又赏赐他长生不老药,说:“这药可以帮助你飞升成仙,但你需要先回到人间,了结尘世的缘分。”

黄帝带着玄圭和长生药返回部落,知道自己即将离开人间,于是召集大臣们,立昌意为太子,叮嘱他们说:“我离开后,你们要辅佐昌意,遵守我的治国之法,不要丢失华夏的精神根基。”又把《黄帝内经》、音律知识、文字方法,一一托付给大臣,百姓们听说后,都痛哭流涕地挽留他。

黄帝在鼎湖岸边,修筑祭坛炼制丹药。丹药炼成那天,天空中出现吉祥的云彩,一条黄龙从天上降落,鳞片反射着太阳的光芒,胡须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一样长。黄龙低下头,对黄帝说:“天帝召唤你,可以乘坐我上天。”黄帝登上龙背,大臣和百姓们争相抓住龙的身体,想跟着黄帝一起上天,黄龙抖动鳞片,人们都掉落在地上,只有黄帝和七个人飞升上天。百姓于是取出黄帝留下的衣服和帽子,埋葬在桥山,这就是黄帝陵。

黄帝飞升上天后,天帝任命他为“中央土德帝”,居住在紫微宫,统管四方天帝(东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主管五行中的土元素,负责孕育万物。他虽然在天界,却依然牵挂着华夏百姓:看到人间发生瘟疫,就托梦给岐伯,让《黄帝内经》完整地流传下来;看到诸侯之间发生纷争,就派遣神龙下凡,显示“龙的后裔同出一源”的征兆,让诸侯停止战争;看到百姓遭遇灾荒,就命令风雨按时到来,让五谷丰收。

后来道教兴起,尊奉黄帝为“修仙始祖”,说他得到广成子传授的道法,丹药炼成后飞升成仙,成为道教“三清”之下的重要神灵。而华夏子孙,无论身处哪个地方,都自称“黄帝子孙”“龙的传人”——黄帝讨伐蚩尤时的勇猛,创造文字时的智慧,开创医药时的仁心,飞升后对人间的庇佑,早已变成华夏民族的精神基因,跨越千年时光,永远不会磨灭。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