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56章 辛酉政变慈禧掌权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由于精神惶恐和沉湎酒色,健康急剧恶化。至咸丰十一年七月,他自知不久人世,于十七日召集群臣立下遗诏: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总揽朝政;同时将“御赏”印赐给皇后钮祜禄氏,“同道堂”印赐给皇太子(由其生母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代管),规定一切谕旨需加盖两印方能生效。

咸丰帝试图以“八大臣辅政”与“两宫印信制衡”来达到权力的平衡,却未料这一安排反而激化了矛盾。八大臣以“辅政”为名,轻视两宫太后,尤其忌惮叶赫那拉氏的政治野心。肃顺曾公开扬言:“妇人不得干政,乃祖宗家法!”(《清代野史》)而叶赫那拉氏则敏锐察觉到,若任由八大臣专权,自己与年幼的皇帝将沦为傀儡。

叶赫那拉氏深知,仅凭两宫太后的身份难以撼动八大臣,必须寻找外援。此时,被排除在辅政集团之外的恭亲王奕欣,成了最佳人选。奕欣因与咸丰帝早年有隙,未获顾命之职,心怀不满;且他在与英法联军议和中展现出的能力,已成为清廷中颇具实力的政治力量。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奕欣以“奔丧”为名抵达热河。按八大臣规定,亲王见太后需有大臣陪同,叶赫那拉氏却设法让奕欣单独进入内宫。据《热河密札》记载,两人在烟波致爽殿东暖阁密谈约两小时,“屏退左右,言及肃顺等专擅,相对泣下”,最终达成共识:奕欣负责在京联络文武百官、争取外国势力支持,两宫太后则在热河设法拖延,伺机回京后发动政变。

为掩人耳目,双方以“叩谒梓宫”为名多次接触,通过太监安德海传递密信。叶赫那拉氏还暗中拉拢了对肃顺不满的兵部侍郎胜保、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为政变积蓄军事力量。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咸丰帝灵柩启程回京。叶赫那拉氏以“皇帝年幼,经不起长途颠簸”为由,与钮祜禄氏携载淳先行,于二十九日抵达北京,比灵柩早四天入城。这四天的时间差,成为政变成功的关键。

十月一日,奕欣率文武百官在德胜门迎接两宫太后,随即密商部署。次日凌晨,胜保率亲兵包围了八大臣在京的府邸。当载垣、端华等人上朝途经紫禁城景运门时,被早已等候的奕欣拦下,出示两宫太后的谕旨:“载垣等朋比为奸,专擅跋扈,着即革职拿问!”(《清穆宗实录》)载垣厉声反驳:“我辈受先帝顾命,太后无权革我等职!”奕欣回应:“太后有皇帝密诏,你敢抗旨?”随即命人将其拿下。

此时,肃顺正护送灵柩行至密云,亦被提前埋伏的醇郡王奕譞捕获。据《檐檐曝杂记》记载,肃顺被抓时“方拥二妾卧于帐中,猝不及防,骂声不绝”,最终与载垣、端华一同被押入宗人府狱。

十月六日,两宫太后以皇帝名义发布谕旨,历数八大臣罪状,将载垣、端华赐死,肃顺“斩立决”,其余五人或革职流放,或降职调用。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因发生在辛酉年(1861年),史称“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因八大臣曾拟定新年号为“祺祥”)。

政变后,清廷改元“同治”,寓意“两宫太后共同治理”。十一月一日,慈安太后(钮祜禄氏)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在紫禁城养心殿正式垂帘听政,恭亲王奕欣被任命为议政王,掌管军机处与总理衙门。这一格局的确立,标志着慈禧太后开始登上权力舞台的中心。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是时,孝贞(慈安)性宽和,事多决于孝钦(慈禧)。”慈禧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与强硬手腕,逐步架空了奕欣,巩固了自身权力。而“垂帘听政”这一打破祖制的做法,虽在初期稳定了动荡的政局,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却也开启了晚清太后干政的先例,深刻影响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