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55章 英法火烧圆明园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55章 英法火烧圆明园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5 12:45:14 来源:全本小说网

咸丰十年(1860年)秋,北京城外的圆明园在晨光中舒展着它的瑰丽。这座历经康、雍、乾、嘉、道五朝营建的皇家园林,集天下奇珍、融万国精艺,亭台楼阁映照着江南烟水,奇花异木间藏着西洋楼的奇妙曲线。

英法联军继攻陷大沽、天津后,于咸丰十年八月逼近通州。咸丰帝曾寄望于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能阻敌于城外,却不料八里桥一战,清军马队在联军的火枪与火炮阵列前伤亡惨重,“连环枪炮声如疾雷,人马死者相枕藉”(《庚申夷氛纪略》)。消息传至圆明园,正在园中海晏堂议事的咸丰帝“色变,握笔不能书”(《清稗类钞》),随即以“秋狝木兰”为名,携皇后、懿贵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及近臣仓皇逃往热河避暑山庄,留下恭亲王奕欣留守北京议和。

联军进抵北京城外后,以清政府“拘禁、虐杀”其谈判代表为借口,决意对圆明园下手。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日记中写道:“摧毁圆明园,既可以惩罚清帝的背信弃义,又能留下永久的威慑印记。”

咸丰十年十月六日,法军率先闯入圆明园。这座占地350公顷的园林,宛如一座露天博物馆:正大光明殿的鎏金铜狮、海晏堂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西洋楼内的钟表仪器,以及无数历代书画、瓷器、玉器,瞬间成为联军士兵的猎物。

据参与劫掠的英**官戈登记载:“士兵们蜂拥而入,每个人都带着口袋,装满了丝绸、珠宝和瓷器。有人为争夺一幅古画大打出手,有人则将无法带走的玉器砸碎取乐。”法军司令孟托邦甚至专门向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献上从园中掠得的青铜器、瓷器等“战利品”,其中包括一对精美的景泰蓝麒麟,现仍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

园内的太监、宫女与工匠虽奋力抵抗,却终因手无寸铁而惨遭屠戮。曾在园中供职的老太监信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中泣诉:“洋兵闯入时,哭声震天。有宫女跳入福海自尽,有工匠试图用斧头反抗,却被乱枪打死,尸身弃于湖中,湖水尽赤。”

十月十八日,额尔金下令纵火焚烧圆明园。英军第一师的士兵们手持火把,从圆明园的正门开始,依次点燃了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殿、海晏堂、远瀛观……一时间,“火光冲天,烟焰弥天蔽日,京中白昼如夜”(《光绪顺天府志》)。

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昔日“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宫殿群,化作断壁残垣;“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福海,漂满了烧焦的木片与尸体;那些历经千年的古籍字画,或被焚毁,或被掠走,仅《四库全书》副本就有数百册在火中化为灰烬。法国作家雨果在致友人的信中痛斥:“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两个强盗将受到制裁——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抢掠了圆明园,然后手挽手回到欧洲,一个装满了腰包,一个装满了宝箱。”

大火熄灭后,圆明园仅存十余处建筑遗迹,如西洋楼的大水法、远瀛观残柱,成为列强侵略的永恒见证。奕欣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写道:“园庭灰烬,满目疮痍,臣等目击心伤,不胜痛愤。”(《筹办夷务始末》)而逃至热河的咸丰帝得知园毁,“呕血数升,从此圣体渐衰”(《清文宗实录》),终在次年病逝,留下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一座园林的消失,更是中华文明遭受的一次重创。据统计,园内约150万件文物被掠夺,散落在英、法、美、俄等国的博物馆与私人手中。直到今日,这些流失的珍宝仍在诉说着那段屈辱的历史。正如清代学者王闿运在《圆明园词》中所叹:“昆明湖水洗战血,玉泉山火照宫阙。可怜一代繁华地,化作青磷野鬼乡。”

这场浩劫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迫使士大夫阶层开始正视中西差距,为日后洋务运动的兴起埋下了思想伏笔。而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则永远矗立在那里,提醒着后人:落后就要挨打,文明的存续需要国力的扞卫。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