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2章 千古流传白蛇传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12章 千古流传白蛇传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南宋绍兴年间,虽然南宋朝廷偏安临安,西湖景色却依旧“水光潋滟晴方好”。这日清明时节,细雨如丝,笼罩着断桥残雪,湖面上画舫穿梭,游人撑着油纸伞踏青,这如烟似雾的美景中,就要上演着一段跨越人妖界限的千古传奇。

故事要从峨眉山下说起。青城山有两条小蛇修炼成精,一条通体雪白,一条碧绿如染。白蛇名唤白素贞,青蛇名唤小青,姐妹俩在峨眉山洞府潜心修行,餐风饮露,吸纳日月精华。白素贞修行日久,已能化为人形,生得是“眉如远黛青山秀,眼似秋波横水柔”,更兼心地善良,常言“妖亦有善恶,修心在人间”。小青则性子泼辣,常道:“姐姐何必苦守清规,凭我姐妹法力,何不去人间逍遥快活?”

这年春日,白素贞掐指一算,知自己尘缘未断,需往人间了却一段因果。她想起五百年前曾被一个牧童所救,当时自己还是条小白蛇,误闯捕蛇人的陷阱,幸得那牧童放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便是她下凡的由头。小青拗不过姐姐,便化作侍女,姐妹俩腾云驾雾,直往临安而来。

临安城中,有个年轻大夫姓许名仙,表字汉文。这许仙本是书香门第出身,无奈父母早亡,只得在姐姐许娇容家寄居,于钱塘门外开了家“保和堂”药铺。他生得眉目清秀,性情温厚,只是为人有些迂腐老实,街坊邻里都称他“许呆子”。那日清明,许仙撑着油纸伞去灵隐寺上香,途经断桥,恰遇白素贞与小青在雨中徘徊。

白素贞见了许仙,心中一动:“这少年眉眼间,竟与五百年前的牧童有几分相似。”她按下云头,故意在桥边驻足,做出楚楚可怜之态。许仙本就心软,见两位女子在雨中无伞,便上前搭话:“二位姑娘可是迷了路?若不嫌弃,可共用在下这把伞。”

白素贞盈盈一拜:“多谢公子。小女子白素贞,这是婢女小青,因家在外地,一时迷失方向。”她说话声音轻柔,如黄莺出谷,听得许仙脸颊微红。三人共撑一伞,沿湖而行,白素贞有意无意地与许仙谈论医理药理,竟对本草典籍如数家珍,让许仙大为惊讶:“姑娘竟也懂医?”

“略知一二,”白素贞笑道,“曾随家祖读过几本医书,不敢在公子面前班门弄斧。”她见许仙药铺的招牌,便顺势道:“奴家想开个医馆,不知公子药铺可有空余铺面?若能租下一间,也正好让病人去公子药铺抓药。”

许仙本就对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心生好感,闻言连忙道:“姑娘若不嫌弃,保和堂后堂正好有几间空房,姑娘可免费居住,所需药材,在下也当尽力相助。”

大家或许会说:“这许仙也太实诚了,怎可随便让陌生女子住进药铺?”殊不知,这正是前缘注定。她本就为报恩而来,又见许仙忠厚老实,便想借此机会接近。而许仙呢,一来是怜香惜玉,二来也确实被白素贞的才貌打动,这便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白素贞与小青住进保和堂后,果然帮了许仙大忙。白素贞医术高明,凡来看病的百姓,经她诊断开方,药到病除,保和堂的生意顿时红火起来。她还时常免费为贫苦人家施药,百姓们都称她“白娘子”,赞她“赛过华佗,堪比扁鹊”。许仙看着白娘子忙前忙后,心中越发爱慕,小青便在一旁撮合:“许公子,我家小姐孤身一人,公子若不嫌弃,何不成全了这门亲事?”

许仙早有此意,只是碍于男女大防,不敢开口。听小青这么一说,立刻红着脸去求姐姐许娇容。许娇容见白娘子温柔贤淑,又能帮衬弟弟生意,自然同意。于是择了吉日,许仙与白素贞在保和堂拜了天地,成了夫妻。婚后二人是“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许仙行医,白素贞抓药,小青打理家务,小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这日端午,临安城中家家户户饮雄黄酒、挂艾草。许仙不知白素贞是蛇妖,非要让她饮一杯雄黄酒祛邪。白素贞推辞不过,勉强喝了一口,顿觉腹中燥热,法力难控,只得借口更衣,躲进内室。许仙放心不下,推门一看,只见床上盘着一条数丈长的大白蛇,鳞光闪闪,吐着信子!

“啊——!”许仙吓得魂飞魄散,当场倒地气绝身亡。白素贞见状,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化为人形,抱着许仙哭喊:“官人!官人!”小青闻声赶来,道:“姐姐莫慌,许公子是被姐姐真身吓死了,唯有昆仑山的灵芝仙草能救他性命。”

白素贞咬牙道:“为了官人,便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要把仙草取来!”她不顾修行损耗,腾云直上昆仑山。那昆仑山乃是仙家圣地,守护仙草的是南极仙翁的仙鹿童子。白素贞好言相求,仙鹿童子却道:“仙草乃稀世珍品,岂容妖孽盗取?”说罢挥剑便砍。

白素贞无奈,只得拔剑相迎。她虽法力高强,却因救夫心切,又刚饮过雄黄酒,渐渐力不从心。眼看就要被仙鹿童子擒住,恰在此时,南极仙翁从云游归来,见是为救夫而盗仙草的白蛇,念其情深,便动了恻隐之心:“罢了罢了,看你一片痴心,这仙草便送你了。只是人妖殊途,你好自为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白素贞谢过仙翁,捧着灵芝仙草飞回临安,将仙草熬成药汁灌进许仙口中。没过多久,许仙悠悠醒转,见白素贞在旁垂泪,疑惑道:“娘子,我方才好像看见一条大白蛇……”

白素贞忙编谎道:“官人定是梦魇了,哪里有什么白蛇?你端午饮酒过多,中暑晕倒,是我去山上采了灵芝草才救回你性命。”许仙信以为真,只道是自己眼花,从此对白素贞更是感激疼爱。

然而好景不长。这年中秋,金山寺的法海禅师云游到临安,路过保和堂时,忽然停住脚步,眉头紧锁。他见药铺上空有妖气缭绕,却又夹杂着一股善念,便进店查看。恰逢许仙在柜台抓药,法海定睛一看,见他印堂发黑,被妖气缠身,便开口道:“阿弥陀佛,这位施主,你家中可有异事?”

许仙一愣:“大师何出此言?”

法海道:“贫僧看你被妖邪缠身,恐有性命之忧。你家中那位娘子,可是来路不明?”

许仙素来敬重僧人,听法海这么说,也想起端午之事,便支吾道:“娘子乃良善之人,岂会是妖?”

法海冷笑一声:“施主被迷了心窍!那白蛇精修炼五百年,法力深厚,她若真心待你,为何不敢让你见其真身?”说罢,他取出一个紫金钵盂,道:“你且随贫僧去金山寺上香,我自有办法让你看清真相。”

许仙本就有些疑虑,被法海这么一激,便跟着去了金山寺。法海将他留在寺中,每日以佛法点化,劝他“放下执念,远离妖邪”。白素贞见许仙去金山寺多日未归,心知不好,便带着小青去金山寺寻人。

到了金山寺山门前,白素贞合十道:“烦请小师父通报,就说临安白素贞求见法海禅师,寻夫许仙。”

小沙弥入内通报,法海却端坐禅房不动,只让小沙弥传话:“许仙已悟破红尘,留在寺中修行,施主请回吧。”

白素贞闻言,急得流下泪来:“禅师何出此言?我与官人夫妻情深,他岂会无故出家?还望禅师慈悲,放他回家。”

法海这才缓步走出,手持佛珠道:“白素贞,你本是山中蛇妖,焉能与凡人婚配?趁早离开许仙,回山继续修行,免得造下罪孽。”

小青在一旁按捺不住,喝道:“老和尚休要多管闲事!我家姐姐与许公子情投意合,关你何事?快放他出来!”

法海怒道:“妖孽竟敢在佛门净地撒野!看我不收了你!”说罢,举起紫金钵盂便要罩向白素贞。白素贞见法海不讲道理,心中悲愤交加,暗道:“我敬你是得道高僧,你却要拆散我夫妻,今日便让你见识见识我的厉害!”

她拔下头上金钗往空中一抛,顿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小青也祭起青竹宝剑,助姐姐一臂之力。白素贞念动咒语,只见西湖之水如巨龙般腾空而起,直往金山寺涌去。这便是民间传说的“水漫金山”。

法海见状,不慌不忙地脱下袈裟往空中一扔,那袈裟顿时化作一道金色屏障,将洪水挡在寺外。但白素贞法力强盛,洪水越涨越高,眼看就要漫过屏障。法海急中生智,敲响了寺中铜钟,钟声悠扬,竟惊动了天庭。玉帝得知白蛇水漫金山,伤及无辜百姓(洪水虽主要冲金山寺,但周边民居也受波及),大怒之下,命雷神电母下界降妖。

就在此时,白素贞因怀孕数月,动了胎气,法力大减。法海趁机抛出紫金钵盂,一道金光闪过,将白素贞罩在其中。小青见姐姐被收,欲要拼命,却被法海用禅杖击退,她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只得含恨离去,扬言日后必来报仇。

法海收了白素贞,便要将她镇压在雷峰塔下。许仙在寺中目睹了一切,终于明白白娘子真的是蛇妖,但想起夫妻情深,又见到她为救自己水漫金山,心中悔恨交加,跪地哀求:“禅师,求你放过娘子!一切都是我的错,与她无关!”

法海叹道:“阿弥陀佛,世间情爱,皆为苦海。白素贞水漫金山,伤及生灵,已犯天条,若不镇压,必为祸人间。你二人本是仙凡殊途,此乃宿命,非人力所能为。”说罢,他亲自将紫金钵盂送往西湖边的雷峰塔,命工匠砌入塔基,又念了七七四十九天镇压咒语,这才离去。

塔下,白素贞的声音幽幽传来:“官人,我不怪你,只盼你好生照看我们的孩儿。待雷峰塔倒,西湖水干,我定能出来与你相见……”

许仙听着妻子的留言,肝肠寸断,却无力回天。他失魂落魄地回到临安,不久后,白素贞在塔中诞下一个男婴,被法海派人送出,交与许仙抚养。许仙为孩子取名许仕林,意为“仕进登科,光宗耀祖”。他从此断绝了尘缘,在保和堂一边行医,一边抚养儿子,每日都会遥望雷峰塔,心中默念:“娘子,我等你……”

大家读到此处,想必已明了这段人妖恋的来龙去脉。但若细究起来,这故事背后实有深意。南宋年间,程朱理学已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甚嚣尘上,对人性的束缚日益严重。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本质上是对这种礼教束缚的挑战——一个是超越世俗的“妖”,一个是恪守规矩的“人”,他们的结合,恰似对“门当户对”“人妖有别”等观念的公然反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法海禅师为何非要拆散这对夫妻?表面看是“降妖除魔”,实则是维护当时的伦理秩序。在理学语境下,“人”与“妖”的界限不仅是物种之分,更是“天理”与“人欲”的界限。白素贞的“妖性”,象征着被压抑的人**望;而法海的“佛法”,则代表着官方认可的伦理规范。水漫金山的冲突,与其说是人妖之战,不如说是人**望与礼教规范的激烈碰撞。

更值得玩味的是许仙的角色。他夹在白素贞的“情”与法海的“理”之间,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他爱白素贞的温柔贤淑,却又恐惧她的“妖身”;他感激法海的“点化”,却又难舍夫妻之情。这种矛盾,恰是当时普通士人在礼教压抑下的心理写照——既渴望真情,又不敢突破世俗规范,最终只能在痛苦中妥协。

白素贞被镇压雷峰塔,看似是“邪不胜正”,实则暗含着对礼教压迫的批判。雷峰塔本是吴越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而建(实为公元970年所建),在故事中却成了镇压自由爱情的象征。民间传说中,许仕林后来高中状元,祭塔救母,雷峰塔轰然倒塌,白素贞得以脱出——这一情节,正是百姓对“天理”压迫的反抗,对“情”能战胜“理”的美好期许。

从历史角度看,白蛇传的故事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南宋偏安江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对个性化情感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民间故事的创作提供了温床。同时,佛教在中国的世俗化进程中,与民间信仰相互融合,法海本是唐代高僧(据《金山寺志》记载,法海为唐代裴休之子,曾在金山寺修行),却在故事中被塑造成棒打鸳鸯的反派。

雷峰塔历经风雨,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轰然倒塌,露出了塔基下的地宫。考古人员在地宫中发现了铁函、佛经、玉器等文物,却并未找到白素贞的紫金钵盂——当然,这只是传说。但雷峰塔因这段故事而闻名天下,成为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主角,却是不争的事实。

白素贞的故事,从南宋时期的志怪笔记,到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再到清代方成培的戏曲《雷峰塔》,历经数代演变,情节越来越丰满,主题也从最初的“戒淫”变为“颂情”。这一演变过程,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情”与“理”博弈的缩影。

在今天的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已重建一新,游人登临塔顶,俯瞰湖光山色,仍会想起那段人妖相恋的传奇。有人说白素贞痴,为了一个凡人,赔上五百年修行,还被镇压塔下;有人说她傻,明知人妖殊途,偏要逆天而行。但又首歌中所唱:“人间路,快乐少年郎,路里崎岖,路里风霜,休说路长。”

这正是:“西湖水,雷峰塔,千古情愁放不下。人非草木皆有情,妖若有情妖亦佳。”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