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章 陈抟老祖睡华山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2章 陈抟老祖睡华山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咱今儿个要讲的这位主儿,可不是一般人。论起在道教里的辈分,那得算是祖师爷级别的人物,江湖人称陈抟(tuán)老祖。这“抟”字,念“团”,有个“把东西揉成一团”的意思,可您瞧这位老祖的做派,那是半点不“抟”,反倒像团棉花——软和,随性,最大的爱好就是睡觉。

话说这陈抟老祖,生在唐朝末年,具体哪年哪月,史料上说法不一,反正掐指一算,怎么着也活了一百好几十岁。您别不信,古人记事儿有时候就好添油加醋,但这位老祖的事儿,那是连正史里都有记载的。《宋史》里就说了,他“四岁戏涡水,有青衣媪(ǎo)抱置怀中,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瞧见没?打小就是个神童,读起书来过目不忘。

可偏偏这么个聪明人,长大之后却不走寻常路。那会儿正是五代十国,天下大乱,今儿个这个节度使称王,明儿个那个将军称帝,换皇帝比换衣服还勤。陈抟参加科举,轻轻松松就中了进士,可回头一瞅这世道,摇摇头:“得,这官儿不做也罢,免得哪天脑袋搬家。”干脆卷起铺盖,跑到武当山隐居去了。

在武当山待了二十多年,每天除了看看书,就是打坐睡觉。人问他:“您老天天睡,图个啥呀?”他捋着白胡子笑:“睡中自有乾坤,梦里能通天地,你们凡夫俗子不懂。”据说他睡觉能一睡好几个月,不吃不喝,跟冬眠的老龟似的。后来觉得武当山不够清静,又听说华山有仙气儿,得,扛上铺盖卷儿,奔华山去了。

这华山可是个好地方,五峰并立,高耸入云,古人说“华山如立”,那气势,简直是直插老天爷的门槛。陈抟到了华山,也不盖房子,就在山里头找了个石洞,往石床上一躺,得,这儿就是家了。这洞后来被人叫做“希夷洞”,为啥叫“希夷”?《道德经》里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就是说这老神仙神神秘秘,看不见听不着,净在洞里睡觉呢。

要说这睡觉,陈抟老祖那可是睡出了境界,睡出了花样。别人睡觉是“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他是“昼长夜更长,睡觉最风光”。他自创了一套“睡功”,名曰“锁鼻术”,讲究“龙归元海,虎隐丹田,气沉息静,骨健身轻”。简单说,就是睡觉的时候能把呼吸调到极细微,跟没喘气儿似的,心神合一,灵魂仿佛飘到九霄云外。

华山脚下的老百姓常说:“瞧见没?那山顶上的云要是聚成个枕头样儿,准是陈老祖又在睡大觉呢!”更神的是,有人说看见过他睡觉的时候,身子周围环绕着五色祥云,还有仙鹤在洞口盘旋。。

话说这一天,华山来了个不寻常的访客。此人身穿粗布短打,腰里别着把朴刀,浓眉大眼,一脸英气,可眉宇间又带着几分忧虑。这人是谁?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开创大宋王朝的赵匡胤。

这会儿的赵匡胤,还不是皇帝,正跟着后周世宗柴荣混事儿,官拜殿前都点检。可他为啥跑到华山来了?原来啊,那会儿柴荣病重,朝廷里人心惶惶,赵匡胤心里也犯嘀咕:“这世道,保不齐哪天就得改朝换代,我这脑袋能不能保住还两说呢。”听说华山有位陈抟老祖,能掐会算,是个活神仙,干脆来拜拜码头,问问前程。

赵匡胤顺着山路往上爬,累得气喘吁吁,抬头一看,只见松树林子里有个石桌石凳,一个白胡子老头正躺在石凳上睡觉,呼噜打得跟打雷似的,口水都流到胸口了。这人正是陈抟老祖。赵匡胤心想:“都说这老神仙神乎其神,咋跟个普通老头似的,睡相还这么难看?”

刚想叫醒他,又觉得不妥,干脆往石桌边一坐,等着。等了老半天,陈抟才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慢悠悠睁开眼:“哎哟,是哪位贵客临门,扰了老夫的清梦啊?”赵匡胤赶紧起身作揖:“在下赵匡胤,久闻老祖大名,特来请教。”

陈抟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嘿嘿一笑:“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将来的天子驾到。行了,别客气,坐下下盘棋吧。”赵匡胤一愣:“老祖说笑了,晚生不过是个武夫,哪来的天子命?”陈抟捋着胡子:“天机不可泄露,先下棋,先下棋。”

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副棋子,摆在石桌上。这棋盘也怪,不是木头做的,倒像是块天然的石板,上面的棋路隐隐发光。两人摆开阵势,杀将起来。赵匡胤打仗是把好手,下棋也不含糊,走子又快又狠,总想一招制敌。可陈抟呢,慢悠悠的,看似漫不经心,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堵住他的去路。

下着下着,赵匡胤渐渐落了下风,心里一急,嗓门也大了:“老神仙,您这棋下得也太稳了!”陈抟呵呵笑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治国跟下棋一个道理,得有章法,不能光靠猛劲。”赵匡胤听了,若有所思。

又下了几局,赵匡胤输多赢少,急得额头冒汗。陈抟见状,说道:“看你这模样,像是有心事啊。这样吧,你要是输了,就把这华山输给我如何?”赵匡胤一怔:“华山?我哪有华山啊?”陈抟说:“你现在没有,将来做了皇帝就有了。反正这华山也是朝廷的地盘,你先押着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匡胤心想:“这老神仙净说胡话,我能不能当上皇帝还不知道呢,押就押,怕你不成!”当即一拍胸脯:“行!要是我输了,日后做了皇帝,就把华山赐给您老,永免赋税!”

结果可想而知,赵匡胤又输了。陈抟哈哈大笑:“好,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可记好了,这华山从今往后就是老夫的地盘了。”赵匡胤也没当回事,心想:“反正就是句玩笑话,谁还真把华山给你?”

可没过多久,赵匡胤就在陈桥驿发动了兵变,手下人把黄袍往他身上一披,“万岁”一喊,还真就做了皇帝,建立了大宋王朝。当上皇帝后,赵匡胤想起了华山下棋的事儿,心里琢磨:“这老神仙还真神了,看来那华山是该给他。”于是下了道圣旨,把华山赐给了陈抟,还真就免去了华山一带的赋税。

打这以后,华山就成了道教的圣地,陈抟老祖的名声也更响了。老百姓都说:“瞧瞧,这就是神仙的本事,连皇帝都得听他的。”而那块当年下棋的石头,就被叫做“下棋亭”,至今还在华山的东峰上,成了一处名胜。

要说陈抟老祖最神的,还不是跟赵匡胤赌华山,而是他早就预言了宋朝的兴衰。这话怎么说呢?还得从他睡觉说起。

据说啊,陈抟老祖睡觉的时候,不光能梦见周公,还能梦见未来。有一次,他在华山睡了个长觉,醒来之后,捋着胡子说了一句话:“天下这回算是要太平了,可这太平日子,也就三百年左右吧。”

有人问他:“老祖,您怎么知道的?”他说:“我刚才做梦,梦见玉皇大帝在金銮殿上排班,点到宋朝的时候,给记了三百年的账。”这话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开了。

等到赵匡胤建立宋朝,天下确实渐渐太平了。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都念叨着陈抟老祖的好:“您瞧,老祖说太平就太平了,真神!”可这“三百年”的预言,却像个影子似的,一直悬在宋朝君臣的心里。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后,早就听说了陈抟的大名,心里痒痒的,想把这老神仙请到宫里去,给自己算算国运。于是下了道圣旨,派人去华山请陈抟。

使者到了华山,只见陈抟还在洞里睡觉,怎么叫都叫不醒。使者没办法,只好在洞口等着。等了三天三夜,陈抟才打了个哈欠醒过来:“哎哟,让你们久等了,睡过头了。”

使者把太宗的意思一说,陈抟摇着头说:“不去不去,我这把老骨头,哪经得起宫里的折腾。”使者急了:“老祖,这是皇上的旨意,您不去就是抗旨啊!”陈抟笑了笑:“抗旨就抗旨,老夫这辈子就爱睡觉,不爱伺候人。”

使者没办法,只好回去复命。太宗一听,更觉得这老神仙有本事,非要见他不可。又派了使者去请,好说歹说,陈抟总算给了面子,慢悠悠进了京城。

太宗见了陈抟,赶紧请上座,好茶好饭伺候着,然后就问:“老祖啊,您看我这宋朝,能传多少代?国祚(zuò)有多长啊?”

陈抟闭着眼睛,半天没说话,就在太宗以为他又睡着了的时候,他才慢悠悠开口:“陛下,这事儿天机不可泄露。不过我倒是可以告诉您,宋朝的天下,始于‘点检作天子’,终于‘山外青山楼外楼’。”

太宗一听,“点检作天子”,说的不就是他哥赵匡胤嘛,当初就是殿前都点检做了皇帝。可“山外青山楼外楼”是个啥意思?没听懂,想再问,陈抟却摆摆手:“够了够了,说多了要遭天谴,老夫得回去睡觉了。”

太宗没办法,只好赏赐了金银珠宝,送陈抟回华山。可这“山外青山楼外楼”到底啥意思,一直是个谜。直到后来,宋朝迁都临安(现在的杭州),有个诗人写了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老祖说的是宋朝后来会偏安江南啊!”

再说那“三百年”的预言,到底准不准呢?咱来掐指算一算:宋朝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国,到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灭亡,一共是319年,差不多正好三百年。您说神不神?

有人说,这都是后人附会的,陈抟再神,也不能未卜先知。可您想想,在那个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总得给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找个说法,而陈抟老祖这样的“活神仙”,自然就成了最佳人选。

您可别以为陈抟老祖就只会睡觉,人家肚子里的学问,那可是海了去了。他不光是个道教高人,还是个哲学家、数学家、养生学家,妥妥的“跨界奇才”。

先说哲学。陈抟着有《指玄篇》《观空篇》等书,讲的是道家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他提出“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和自然是相通的,睡觉可不是简单的休息,而是一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修炼。您瞧,人家睡觉都睡出哲学来了。

再说数学。陈抟精通易学,着有《先天图》《太极图》,把易经里的道理用图画画了出来。据说后来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朱熹的理学,都受到了他的影响。这可了不得了,中国哲学史上的大事儿,都跟这位爱睡觉的老祖有关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还有养生学。刚才说的“睡功”,就是他的一大发明。他写过一篇《睡诀》,里面说:“龙归元海,虎隐丹田。睡熟食化,气流通关。”意思就是睡觉的时候要像龙归大海一样沉稳,像虎隐丹田一样内敛,这样才能消化食物,贯通气血。他还说:“能息心,自瞑目。”心里清净了,自然就能睡好觉。

陈抟老祖还特别讲究“顺应自然”。他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人活着就得像老天爷一样,只做好事,不害人;像圣人一样,只做事,不争抢。您瞧,这道理多简单,可又多深刻。

他在华山的时候,不光自己睡觉,还教老百姓怎么养生。看见有人愁眉苦脸,他就说:“别愁别愁,愁白了头也没用,该吃吃,该睡睡,事儿来了再对付。”看见有人暴饮暴食,他就说:“少吃一口,舒坦一宿;多吃一口,难受一秋。”老百姓觉得他说的在理,都愿意听他的。

陈抟老祖在华山待了好几十年,眼看着宋朝的天下越来越稳固,自己也觉得没啥事儿可操心的了。有一天,他把徒弟们叫到跟前,说:“我这把老骨头,也该歇歇了,过几天我就要走了,你们好自为之。”

徒弟们一听,都哭了:“师父,您上哪儿去啊?是不是我们哪儿做得不好?”陈抟笑了笑:“傻孩子,我是去见太上老君,不是生你们的气。记住了,以后好好修道,多做善事,别给我丢人。”

没过几天,陈抟果然在洞里“羽化登仙”了。据说他去世的时候,洞里飘出异香,经久不散,天空中还有彩云缭绕,隐隐约约能听见仙乐声。徒弟们把他葬在华山的张超谷,墓碑上刻着“希夷先生陈抟之墓”。

可老百姓不信他真的死了,都说:“老祖那是修成神仙了,指不定哪天还会回来呢。”直到现在,华山还有好多关于陈抟老祖的传说。

您说这陈抟老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有人说他是神仙,有人说他是高人,还有人说他是个看透世事的智者。其实啊,不管他是什么,他留给后人的,是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懂得“睡”的智慧,知道什么时候该醒,什么时候该睡,什么时候该争,什么时候该放。

您瞧那华山,千百年过去了,依旧是“华山如立”,白云在山顶上飘来飘去,就像陈抟老祖当年那一场场漫长的大觉。而那三百年的宋朝,从赵匡胤“点检作天子”开始,到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结束,就像老祖梦里的一场棋局,有胜有负,有起有落,最终都化作了历史的烟尘。

唯有这华山的石洞里,仿佛还能听见老神仙那慢悠悠的鼾声,和那句仿佛从远古传来的话:“睡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世间多少事,都在一梦中啊……”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