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5章 庞勋戍卒首举义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35章 庞勋戍卒首举义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一、桂林戍楼的鼓角:八百兵卒的还乡梦

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桂林,戍楼的铜钲(zhēng)声混着潮湿的瘴气,敲得人心里发慌。徐州籍戍卒张实一边敲着见底的米袋,一边骂骂咧咧:"三年前说好了戍边期满就放我们回家,现在都过了五年!崔彦曾那老小子居然还说'再留一年',真当咱们是岭南深山里的奴隶?"

旁边的庞勋默默擦拭着横刀,刀光映出他额角的疤痕——那是去年征讨南诏时留下的勋章。这位来自徐州的武宁军小校,当初因作战勇猛被选中戍边。据《资治通鉴》记载,为了防御南诏,朝廷从徐州、泗州招募两千人驻守桂林,约定三年一轮换。可如今六年过去,节度使崔彦曾却以"军府缺人手"为由,再次按下了归期暂停键。

"我娘来信说,老家正闹蝗灾呢!"士兵许佶(jí)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狰狞的鞭痕,"去年求着要回去,都头直接抽了我三十鞭子,还放话'谁再提回家就砍了谁'!"庞勋猛地将横刀插入箭囊,沉声道:"明天咱们就去节度使府讨个说法,要是还不答应......"他没把话说完,但眼神里的火苗,让周围的士兵都下意识握紧了兵器。

二、桂州军府的血盟:剺(lí)臂为誓的八百壮士

第二天,庞勋带着几百号士兵闯进观察使府。当时李丛正搂着歌姬喝酒,看见一群满脸杀气的士兵冲进来,吓得酒杯都摔在了地上。庞勋"啪"地把当初的戍边文书拍在桌上:"李大人睁大眼睛看看,说好的三年之约,现在都过去五年了!您是想让我们客死异乡吗?"李丛支支吾吾:"这事儿得上报朝廷,各位先消消气......"

当晚,庞勋在空地上召集所有士兵:"朝廷说话不算数,节度使只会打太极,咱们不能再当冤大头!"说着他拔出刀,在左臂狠狠划开一道口子,鲜血滴进酒碗:"想回家的兄弟,就干了这碗血酒!"八百士兵二话不说,纷纷剺臂滴血,仰头一饮而尽。《旧唐书·懿宗纪》记载,当天夜里"桂州大噪,杀都头王仲甫,推庞勋为都将,劫库兵北还" 。

野史《唐阙史》里的记载更带点传奇色彩:庞勋剺臂时,天空突然划过一颗流星,不偏不倚砸在他的刀刃上,刀身瞬间泛起红光。有老兵当场大喊:"这是将星出世啊!"从此士兵们都认定,跟着庞勋准能成大事。

三、北上沿途的响应:破敌与招降的妙算

庞勋带着队伍一路北上,攻城略地却收获了不少"好评"。到了湖南,潭州观察使李庾(yǔ)原本想闭城死守,幕僚赶紧拦住:"这些戍卒都是徐州老乡,就是想回家而已,不如开门好酒好肉招待。"李庾一听有道理,不仅开了城门,还送上酒肉。庞勋下令士兵秋毫无犯,只取够吃的粮食,临走还客气地说:"我们不是来闹事的,就是想回家,大人别担心。"(《资治通鉴》)

庞勋的"招降术"更是一绝。路过襄州时,节度使刘潼站在城楼上喊话:"你们擅自离开驻地,这是犯法!现在解散回家种地,还能免罪!"庞勋在城下扯开嗓子回应:"刘大人没听过'苛政猛于虎'吗?不是我们不怕死,是朝廷把人逼上绝路啊!"他让队伍里的老弱病残上前哭诉家里的惨状,刘潼听得直抹眼泪,最后居然打开城门放他们过去。

四、徐州城下的内应:牙兵倒戈的破城妙计

咸通九年十月,庞勋的队伍开到徐州城下。节度使崔彦曾早就布好防线,让牙将尹戡(kān)死守。庞勋却不着急攻城,先派间谍混进城里,到处散播"庞勋只回家,不害百姓"的消息。《云仙杂记》里说,他还让人用风筝往城里送传单,上面画着漫画:枯瘦的禾苗旁,官府的大秤压弯了腰,配文"禾苗枯,官府酷,戍卒归,百姓苏"。

城里百姓早就受够了崔彦曾的苛政,看到传单纷纷响应。半夜时分,牙兵赵武带着一千多人砍开城门,大喊:"庞将军是来救咱们的,别给崔彦曾卖命了!"庞勋率军冲进城里,崔彦曾吓得躲进厕所,还是被揪了出来。庞勋指着他鼻子骂:"当初你说'再留一年',现在我们回来了,你得跟我去见皇上说清楚!"(《新唐书·庞勋传》)

五、都梁陂(bēi)的伏击:草人借箭的升级版

庞勋占领徐州后,朝廷派康承训带兵围剿。咸通十年正月,唐军抵达都梁陂,远远看见庞勋的军队在对岸扎营,却一直按兵不动。康承训哈哈大笑:"这群反贼没粮食了,当然不敢出来!"他万万没想到,庞勋正憋出个大招——让士兵扎了几千个草人,穿上唐军的衣服,趁着夜色用船运到浅滩,然后敲锣打鼓假装进攻。

《唐语林》详细记录了这场好戏:唐军以为敌人夜袭,拼命放箭,草人身上插满了箭矢。庞勋趁机派五百死士从上游偷偷渡河,突然冲进唐营。康承训从睡梦中惊醒,连盔甲都没穿就骑马逃命,唐军被打得丢盔弃甲。这招比当年张巡的"草人借箭"还狠,不仅骗到了箭,还直接端了敌人老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六、蕲(qí)县民的谶语:麦田里的黄衣

庞勋的队伍路过蕲县时,一位老农突然用木犁在麦田里划出一道痕迹:"将军看看,这犁出来的形状像不像个'黄'字?您命中该穿黄衣啊!"庞勋心里一动,问:"要是真成事了,怎么报答您?"老农指了指金黄的麦田:"只要让老百姓吃饱饭,比穿啥黄衣都强!"(《云仙杂记》)

这则野史暗合了庞勋后来的举动——他虽然没称帝,却自称"天册将军",还穿上了象征尊贵的黄色战袍。更得民心的是,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开仓放粮,粮仓门口大笔一挥:"庞勋开仓,百姓自取"。靠着这波操作,队伍很快扩充到二十万人。

七、粮道断绝的败局:康承训的长围之术

朝廷一看庞勋势头太猛,赶紧派康承训带着沙陀骑兵增援。沙陀首领李克用的三千"鸦军"身穿黑衣,擅长突袭,战斗力爆表。康承训使出"长围术":挖壕沟把徐州围得水泄不通,断绝粮草供应。没过多久,庞勋的军队就开始啃树皮,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旧唐书·庞勋传》)。

庞勋想突围,却被李克用的骑兵追着打。《新五代史·李克用传》记载,李克用在战场上一箭射死庞勋的部将姚周,还大声喊话:"庞勋反贼,还不赶紧投降!"庞勋的士兵一看主将死了,军心彻底散了,徐州城危在旦夕。

八、涣水之败的终局

咸通十年九月,庞勋带着残兵败将逃到涣水。他回头望着火光冲天的徐州城,对身边的士兵说:"咱们就是想回家才起兵,要是败了,千万别伤害老百姓。"话音刚落,李克用的骑兵就追了上来。庞勋挺着长矛冲进敌阵,一连砍翻好几个人,直到矛尖折断,又拔出横刀继续拼杀,直到精疲力竭倒在地上。

《资治通鉴》记载,庞勋战死时,"当地百姓见了,没有不流泪的" 。他的首级被送往长安,挂在朱雀街示众。但民间传说他没死,《唐阙史》说有渔夫在涣水捞到一把刻着"庞勋"二字的横刀,刀刃锋利如初,大家都说这是庞勋的英魂守护着百姓。

九、历史长河中的预演:黄巢起义的前奏

庞勋起义只持续了一年,却像一场暴风雨,为后来的黄巢起义探了路。《新唐书》评价:"庞勋之乱,祸根在桂林,却蔓延到徐泗地区,唐朝的灭亡,从这时就埋下了种子。"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里也说:"庞勋带着八百人起兵,不到一年就失败了,但造成的影响却波及全国,可见当时民怨有多深。"

这场起义还改变了军事格局。朝廷为了平叛重用沙陀李克用,结果养虎为患,为后来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埋下伏笔。而庞勋"开仓济民"的做法,被黄巢学了去,成了唐末农民起义的"经典操作"。

十、千年之后的涣水:徐州父老的戍卒歌

安徽宿州的涣水河畔,"庞勋渡"的地名沿用至今。当地老人还会唱一首《戍卒歌》:"桂林戍,六年长,徐州儿,思故乡。庞将军,举刀枪,开粮仓,济饥荒。"每年端午节,人们都会往河里投放麦饼,传说这是纪念庞勋"宁肯自己挨饿,也不抢百姓粮食"的义举。

庞勋起义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晚唐的黑暗天空。这位没当过皇帝的"天册将军",用八百戍卒掀起的风暴,不仅撼动了大唐的根基,更敲响了王朝覆灭的前奏。站在涣水之滨,仿佛还能听见千年前的呐喊,看见那个横刀立马的身影——他用生命证明:被压迫到绝境的普通人,也能成为改写历史的英雄。而庞勋起义的故事在告诉统治者们,民心向背,才是决定王朝命运的关键。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