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6章 萧衍信佛饿台城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6章 萧衍信佛饿台城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一、“南齐终结者”:从“文化人”到“开国帝”

公元479年,当萧道成在南京城头挂上“齐”字大旗时,他肯定想不到,几十年后,自家江山会被一个叫萧衍的本家亲戚“偷”走。这萧衍出身兰陵萧氏,论辈分是萧道成的族侄,年轻时是个标准的“文化人”,写得一手好文章,还懂音乐、通玄学,跟“建安七子”似的,没事就跟文人骚客聚会写诗。

但萧衍可不是只会舞文弄墨的书呆子。南齐后期,皇帝萧宝卷残暴荒淫,杀大臣、宠潘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萧衍时任雍州刺史,在襄阳(今湖北襄阳)屯兵,听说萧宝卷又杀了他的哥哥萧懿,拍案而起:“这昏君不除,天理难容!”

他起兵时,手下只有几千人,怎么跟南齐正规军打?萧衍玩了手“心理战”,让人到处散播谣言:“萧刺史起兵啦,上天派他来拯救百姓的!”还编了首民谣:“青丝白马寿阳来”(暗示自己从寿阳起兵,会带来好运)。别说,这招还挺灵,沿途百姓纷纷加入,队伍一下子扩充到几万人(《梁书·武帝纪》载:“帝至竟陵,命长史王茂先据夏口,帝顿兵鲁山,众号百万。”)。

公元502年,萧衍打进建康,废了南齐最后一个皇帝萧宝融,自己登基,改国号为“梁”,史称梁武帝。登基那天,他穿着朴素的衣服,对大臣们说:“南齐灭亡,就是因为奢侈**,咱梁朝要勤俭节约,好好搞建设!”(《南史·梁本纪》载:“帝虽耆年,而躬自庶务,自强不息。每至冬月,四更竟,即起视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他真的做到了——至少前半生是这样。

二、“劳模皇帝”的前半生:凌晨四点的建康城

萧衍当皇帝后,简直是“劳模”附体。他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处理朝政,冬天手都冻裂了还在写诏书;吃饭很简单,经常是糙米饭配蔬菜,连肉都很少吃;穿的衣服打了补丁也不换,一顶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子盖了两年(《梁书·武帝纪》载:“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自余车服器用,皆遵俭素。”)。

他还大兴教育,在南京办了很多学校,自己亲自讲课,听讲的人能有上万。有次他讲《春秋》,讲到动情处,眼泪哗哗流,台下的学生也跟着哭——这场景,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悲情剧呢。在他的治理下,梁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史称“天监之治”,连北边的北魏都不敢轻易南下。

但萧衍有个毛病——太相信亲戚了。他侄子萧正德从小调皮捣蛋,萧衍没儿子时,曾把他收为养子,后来自己生了儿子萧统,就把萧正德送回他家。萧正德心里不痛快,居然叛梁投魏,跟北魏说:“我叔叔对我不好,我来帮你们打梁朝!”(《南史·萧正德传》载:“正德自谓应居储嫡,心常怏怏,每形于言色。普通六年,奔魏,魏人待之甚薄,正德乃复奔梁。”)

后来萧正德在北魏混得不好,又跑回梁朝。萧衍居然原谅了他,还安慰他:“孩子,外面不好混就回来,叔叔不怪你!”大臣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萧衍却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咱得给年轻人机会嘛!”——这“佛系宽容”,简直是养虎为患。

三、“和尚皇帝”的奇葩操作:四次舍身同泰寺

如果说前半生的萧衍是“劳模皇帝”,那后半生的他就是“佛系总裁”。公元527年,萧衍第一次走进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听了一场佛经讲座,当场宣布:“朕不当皇帝了,要在这里出家!”大臣们吓得赶紧跑到寺庙跪求:“陛下,国家不能没有您啊!”萧衍“勉为其难”地说:“那好吧,看在你们的面子上,先回去,但朕心向佛,以后还会来的!”(《梁书·武帝纪》载:“三月,帝幸同泰寺舍身,公卿以钱一亿万奉赎。”)

没想到,他真的来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最离谱的是第四次,他在同泰寺住了一个多月,死活不肯走,大臣们只好凑了一亿钱给寺庙,把他“赎”回来——这哪是出家,分明是“皇帝体验卡到期,需要续费”啊!(《南史·梁本纪》载:“大同十二年,帝幸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舍身,公卿等以钱二亿万赎。”)

萧衍信佛到了偏执的程度。他下令全国禁止杀生,连祭祀都不能用真牛羊,得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有次大臣上奏说:“陛下,边境打仗死了很多人,咱得想想办法啊!”萧衍听完,眼泪汪汪地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然后继续吃素念经,该干嘛干嘛——这菩萨心肠,好像有点“跑偏”了。

他还强迫僧人必须吃素,说:“吃肉太残忍,不符合佛教慈悲心!”从此中国佛教形成了“僧人吃素”的传统。但他自己呢?虽然吃素,却特别喜欢喝蜂蜜水,临死前还喊着“给我蜂蜜水喝”,可见这“素食主义”,也没耽误他追求口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四、“引狼入室”:侯景之乱与台城饿殍

公元547年,东魏叛将侯景来投降梁朝。这侯景是个“跳槽专业户”,先跟高欢,后叛东魏投西魏,现在又来投梁朝。大臣们都说:“侯景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不能收啊!”萧衍却摆摆手:“哎,人家来投奔咱,咋能拒绝呢?当年光武帝刘秀还接纳过叛将呢,咱得学他!”(《资治通鉴·梁纪十七》载:“上曰:‘景孤危来归,譬如婴儿投人,当开其怀抱,安可妄加疑忌!’”)

侯景来了之后,果然没安好心。他看梁朝内部**,萧衍又老糊涂了,就联合萧正德起兵叛乱。萧正德想起当年萧衍“抛弃”他的事,爽快地答应了当“带路党”,打开建康城门放侯景进城。侯景军一进城,就开始烧杀抢掠,建康城顿时成了人间地狱。

萧衍被困在台城(皇宫)里,起初还挺硬气,对侯景说:“你小子敢造反,等着被收拾吧!”侯景笑了:“老皇帝,现在是我说了算!”他断绝了台城的粮食供应,士兵和百姓没饭吃,只能啃树皮、煮老鼠,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南史·侯景传》载:“城中大饥,米一升直七八万钱,人相食,哭声满路。”)。

萧衍这才慌了,派人向侯景求和。侯景说:“求和可以,把萧正德杀了!”萧衍没办法,只好杀了自己的侄子——萧正德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求和之后,侯景并没有放过他,还是把他软禁起来,不给足够的食物和水。

五、“饿死台城”的结局:86岁皇帝的最后挣扎

公元549年五月,86岁的萧衍躺在台城的宫殿里,饿得头晕眼花。他喊侍从:“给我点吃的……”侍从哭着说:“陛下,粮食早就没了,只有点麦粥……”萧衍喝了两口麦粥,又喊:“我想喝蜂蜜水……”侍从摇摇头,没东西给他。就这样,曾经叱咤风云的梁武帝,在饥渴交加中闭上了眼睛(《资治通鉴·梁纪十八》载:“上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遂殂。”)。

“荷荷”是什么意思?有人说这是他临终前的叹息,也有人说这是他在喊“呵呵”——自嘲一生信佛,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他死后,侯景立了几个傀儡皇帝,最后自己称帝,国号“汉”。但侯景的统治不得人心,不久后就被陈霸先等人击败,死得很惨——尸体被百姓分食,连他的老婆溧阳公主都吃了他的肉(《南史·侯景传》载:“景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六、关于萧衍的“野史”

- “书法大师”的执念:萧衍擅长书法,尤其喜欢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一个和尚手里,就派人去要,和尚不给,他居然下旨把和尚抓起来,关了好几年,直到和尚受不了,把真迹交出来才放人——这哪里是爱书法,分明是“强盗行为”。

- “象棋发烧友”的致命爱好:萧衍喜欢下象棋,一下就是一整天,连大臣奏事都得等着。有次他跟高僧宝志下棋,宝志劝他:“陛下,侯景要反,得提防啊!”萧衍正下得入迷,随口说:“知道了知道了,下棋下棋!”结果真就没提防,悔之晚矣。

- “预言家”的自我打脸:他曾给自己算命,说能活到120岁。结果86岁就饿死了,临死前估计在想:“这算命的不准啊,退钱!”其实他要不是沉迷信佛,耽误国事,说不定真能活更久,毕竟在皇帝里,86岁已经是高寿了。

萧衍的一生,就像一场跌宕起伏的大戏:前半生是“励志逆袭”的主角,后半生成了“佛系坑爹”的配角,最后以“饿死台城”的悲剧收场。他开创了梁朝的盛世,却也亲手将它推向了深渊。而侯景之乱后,南朝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北朝抗衡。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