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章 拓跋焘灭佛砍人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2章 拓跋焘灭佛砍人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一、从草原到中原的“暴力美学”

公元423年,16岁的拓跋焘接过北魏王朝的权杖时,手里攥着的不是玉玺,而是一把带血的马刀。这哥们是鲜卑拓跋部人,祖上靠放牧和打架发家,到他这儿,把“砍人”这事玩出了新高度——登基头十年,他就没闲着,东边打北燕,西边锤大夏,南边怼刘宋,北边追柔然,活脱脱一个“南北朝版战争狂人”。

最猛的一次是打柔然。柔然可汗听说拓跋焘来了,笑他:“小屁孩懂个啥?”结果拓跋焘带着轻骑兵,三天两夜狂奔六百里,把柔然人打得措手不及,可汗光着屁股跑路,老婆孩子全成了俘虏。北魏士兵编了个顺口溜:“拓跋焘,真能跑,柔然见了吓破胆,裤子都没穿好!”(《魏书·蠕蠕传》载:“焘亲率轻骑追之,及于石水,虏众多奔走,收其辎重器甲不可胜计。”)

他打北燕时更绝,先写了封恐吓信:“你赶紧投降,我保你富贵;要不降,我把你城池拆了,男女老少全抓走当奴隶,你自己掂量!”(原文:“若降,当遣大弟、小儿、宗亲子弟、侍宿禁卫,进女为嫔,以彰殊宠。”《魏书·冯跋传》)北燕皇帝冯弘看完信,手直哆嗦,最后还是没敢降,结果拓跋焘真把他都城龙城(今辽宁朝阳)围了,冯弘只好带着全家投奔高句丽,路上还被拓跋焘的骑兵追着砍,惨得很。

到公元439年,拓跋焘终于统一了北方,跟南朝刘义隆形成对峙。这时候他才32岁,成了北方草原和中原大地的“扛把子”,但他没闲着,又给自己找了个新项目——砍人不够,还得“砍佛”。

二、太武灭佛:一场“拆庙运动”的前世今生

(1)“道教老大哥”的枕边风

拓跋焘本是信佛的,宫里还养着不少高僧。但他有个好哥们,叫寇谦之,是道教的头儿。寇谦之天天在他耳边念叨:“陛下啊,佛教是外来的,跟咱鲜卑老祖宗的规矩不符,还是道教好,能让您长生不老,江山永固!”

寇谦之可不是空口白活,他搞了个“道教2.0版本”,把儒家的“忠君”和佛教的“轮回”掺进去,还说拓跋焘是“北方太平真君”,专门来人间“除魔卫道”的。拓跋焘一听,嘿,这不是给我当皇帝找了个“神授理由”吗?高兴得不得了,给自己改年号叫“太平真君”,还封寇谦之为“国师”。

(2)佛寺“太能捞钱”惹的祸

当时的佛教有多富?这么说吧,北魏有寺庙三万多座,僧尼两百多万,好多寺庙比皇宫还豪华。而且和尚不用交税,不用服兵役,还能接受信徒的“捐赠”,说白了就是“免税富豪”。有个高僧昙曜,跟拓跋焘说:“陛下,您要是捐点地给佛寺,下辈子还能当皇帝!”拓跋焘还真信了,捐了不少地,结果佛寺越来越富,老百姓却越来越穷。

更让拓跋焘生气的是,有次盖吴起兵反魏,很多和尚居然参与了,还帮着盖吴藏兵器。拓跋焘觉得:“这和尚不老实啊,表面念经,背地里搞事!”再加上寇谦之在旁边煽风点火:“陛下,佛教是外来的,哪有咱道教的神仙灵?把寺庙拆了吧!”

(3)“拆庙令”下的血雨腥风

公元446年,拓跋焘下了道诏书,大意是:“佛教害人不浅,从今天起,拆所有寺庙,烧所有经书,和尚还俗,敢藏佛像的砍头!”(原文:“有图像胡经,尽皆击焚之,沙门无少长悉坑之。”《魏书·释老志》)这道命令一下,北魏境内可就热闹了——官兵们扛着斧头锯子,见庙就拆,见佛像就砸,和尚们要么被强迫还俗,要么跑路,跑得慢的就被抓起来砍头。

有个高僧叫慧始,名气很大,拓跋焘让人砍他的头,结果刀砍上去像砍在钢铁上,换了好几把刀才弄死。慧始临死前说:“你砍我没用,佛是杀不死的!”这话传到民间,成了“太武灭佛遭报应”的引子——后来拓跋焘果然被宦官宗爱杀了,有人说这是“拆庙砍佛”的报应。

三、拓跋焘的“砍人艺术”:心理战玩得比刀还溜

(1)“嘴炮”比马刀更厉害

拓跋焘打仗,特别擅长“心理战”。打大夏的时候,他带的兵比对方少,手下劝他别硬来,他说:“没事,咱玩个‘空城计’。”他让士兵都躲起来,自己带几个人在城下晃悠,大夏皇帝赫连昌一看,笑了:“就这?”下令攻城,结果拓跋焘突然杀出来,把夏军打得大败,还活捉了赫连昌。

他跟刘义隆“互掐”时,更能“喷”。第二次元嘉北伐,刘义隆派王玄谟攻滑台,拓跋焘写信骂他:“你派个王玄谟来,他就是个饭桶!我现在带十万骑兵,到你家吃饭,你准备好酒菜了吗?”(原文:“彼王玄谟甚庸才,岂足为经远计!朕今亲率诸军,直指彭城,势如拉朽。”《宋书·索虏传》)这封信把刘义隆气得够呛,可又拿他没办法。

(2)“以战养战”的狠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拓跋焘打仗从不带太多粮草,他说:“粮食?敌人那里有的是!”每次打下一座城,就把老百姓的粮食抢光,壮丁抓来当“炮灰”,让他们冲在前面攻城。有次攻盱眙(xū yí),守将沈璞死守,拓跋焘攻不下来,就给沈璞写信:“你赶紧投降,我给你高官厚禄;要不降,我把城里男女老少全杀了,做成肉干当军粮!”(《南史·沈璞传》载:“焘与璞书曰:‘若降,当以璞为徐州刺史,不然,屠城矣。’”)这话太狠了,吓得沈璞更不敢降了,死守了一个多月,拓跋焘没辙,只好退兵。

四、“作死”的结局:被宦官捂死的皇帝

拓跋焘灭佛砍人,风光了一阵子,但他有个毛病——脾气太暴躁,杀人杀习惯了,连身边的大臣、亲戚说杀就杀。有个大臣叫崔浩,帮他编《国史》,崔浩这人实在,把拓跋家的老底全写出来了,包括一些不光彩的事。拓跋焘知道后,气得把崔浩和他全家老小,还有跟他沾亲带故的人,一共几千人,全砍了,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国史之狱”。

他杀的人多了,身边的人就怕了,包括宦官宗爱。宗爱伺候他多年,有次犯了错,拓跋焘要杀他,宗爱吓得不行,决定先下手为强。公元452年三月,拓跋焘在永安宫睡觉,宗爱带着几个小太监,偷偷溜进去,用被子把他捂死了,享年45岁。

拓跋焘一死,北魏就乱了套——宗爱先立了个皇帝,又杀了;再立个皇帝,又杀了,最后被大臣们联合起来砍了。直到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濬(jùn)登基,才稳定下来。而拓跋焘留下的“灭佛”政策,也在拓跋濬手里被废除,佛教又在北魏兴盛起来,只是那些被拆的寺庙、被杀的和尚,再也回不来了。

五、关于拓跋焘的“冷知识”

- “吃货皇帝”的怪癖:拓跋焘喜欢吃“胡式烧烤”,尤其爱吃烤羊腿,每次打完仗,都要跟手下围着篝火吃烤肉,喝马奶酒,边吃边聊怎么砍人——这场景,像极了现在的“烧烤摊军事会议”。

- “迷信”的报应论:他灭佛时,有个道士跟他说:“陛下,拆庙砍佛会遭报应的,您得小心啊!”拓跋焘不信,还把道士骂了一顿。结果他死后,宗爱之乱让北魏死了好几万的贵族和士兵,有人说这就是“报应”——不管你信不信,这事儿确实挺巧。

- “双语皇帝”的日常:拓跋焘既能说鲜卑语,又能说汉语,跟汉人大臣说话用汉语,跟鲜卑贵族说话用鲜卑语,切换自如。

拓跋焘这辈子,靠一把马刀统一了北方,又因一场“灭佛”成了历史上的争议人物。他的“砍人艺术”玩得炉火纯青,却最终死在自己人的手里,这大概就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而他死后的北魏,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朝着分裂的方向狂奔而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