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1章 桓玄篡位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21章 桓玄篡位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一、硬核老爹与坑爹儿子

公元369年,桓温第三次北伐兵败枋头,拖着半白的头发回到建康时,他刚出生的儿子桓玄正在摇篮里啃脚丫。此时的桓温不会想到,这个孩子将来会干一件比他更疯狂的事——把东晋的龙椅搬回家自己坐。

桓玄的老爹桓温,是东晋着名的“硬核权臣”。这人灭成汉、三次北伐,没事就对着柳树感叹“树都长这么粗了,我咋还没篡位”(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但桓温到死都没敢跨出最后一步,临死前还念叨着“九锡之礼”(篡位前的标配),结果被谢安用“写诏书太麻烦”给拖黄了。

桓玄就不一样了,他打小就有个外号叫“桓郎”,长得帅,嘴又甜。有次大臣们聚会,有人指着他说:“这小子是桓温的种,以后怕是要搞事情。”桓玄当时才五岁,却拍着桌子说:“我爹为国家打天下,你们懂个啥!”把众人吓得够呛——这孩子,天生就是个“作死小能手”。

《晋书》里说桓玄“形貌瑰奇,风神疏朗”,搁现在就是“高富帅”标配。但他有个毛病:极度自负。他爹桓温留下的遗产里,最值钱的不是兵权,而是一句谶(chèn)语:“桓氏当有天下。”桓玄把这话当圣经念,没事就对着镜子练习登基的姿势,被丫鬟撞见了,还假装在“研究天象”。

二、从“官二代”到“乱臣贼子”的逆袭路

桓玄成年后,靠着老爹的关系当上了官员,但他嫌官小,天天在家抱怨:“我爹是大司马,我咋才当个太守?”后来干脆辞职回家,写了篇《讨司马氏檄文》,痛骂东晋朝廷**——其实就是嫌自己没权。

机会来得很快。当时东晋朝政被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把持,这俩货比昏君还能作,老百姓怨声载道。桓玄一看时机成熟,带着荆州的兵马就往建康杀,口号是“清君侧,诛奸臣”。走到半路,他听说司马元显居然派了个叫刘牢之的北府兵将领来抵抗,差点笑出声:“刘牢之?他可是我的老熟人,当年我爹北伐,他就跟墙头草似的。”

果然,刘牢之转头就投降了桓玄,还帮他活捉了司马元显。桓玄进了建康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加官进爵:“我劳苦功高,得封个‘侍中、丞相、录尚书事’,再加个‘扬州牧’,嗯,顺便把荆、江二州也管了吧。”这官衔一口气能念断气,相当于把东晋的军政大权全揣自己兜里了。

野史里有个段子:桓玄掌权后,有次召见大臣,问:“你们说,我比谢安怎么样?”底下有个溜须的马上说:“谢安是文人,哪比得上您文武双全!”桓玄又问:“那我跟我爹比呢?”那人愣住了,想了半天说:“您比桓公更‘与时俱进’!”桓玄听完哈哈大笑,其实心里明白:论打仗,他爹能甩他十八条街。

三、龙袍拖地的登基名场面

公元403年,桓玄觉得时机成熟,决定篡位。他先让傀儡皇帝司马德宗(晋安帝)“禅让”,自己假装推辞了三次,然后“勉为其难”地接受了。登基那天,建康城刮着大风,桓玄穿着崭新的龙袍往台上走,走两步就踩一下袍子,差点摔个狗吃屎。

《晋书·桓玄传》记载:“玄登坛受禅,暴风悉卷其冕服。”(译文:桓玄登坛登基,狂风把他的皇冠龙袍全吹乱了)更尴尬的是,他找人为龙袍量身,结果裁缝怕他长胖,故意做肥了三尺。桓玄往龙椅上一坐,龙袍拖在地上像条地毯,宫女们憋笑憋得满脸通红,有个胆大的小声说:“陛下,您这龙袍能扫地了。”

桓玄气得想杀人,但又不好发作,只好强装镇定地说:“这叫‘垂衣裳而天下治’(《周易》里的话,意思是皇帝穿得端庄,天下就会太平)。”底下的大臣们互相使眼色,心里都在想:“就这?还不如司马家的皇帝呢。”

登基后,桓玄干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 改名字:把“建康”改成“建邺”。

2. 搞搬家:非要把皇宫搬到姑孰(今安徽当涂),理由是“那里风水好”,结果文武百官跟着折腾,累得半死;

四、“桓玄之乱”:43天皇帝的速成班

桓玄当皇帝的日子,用一个字形容就是——乱。他爹桓温好歹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桓玄却只知道瞎折腾。他下的第一道圣旨是“废除钱币,以谷帛为货”(不用钱了,以后拿粮食布匹当钱使),结果市场直接瘫痪。

更绝的是他处理政务的方式。大臣们递上来的奏折,他看都不看,直接说:“我知道了,你们看着办吧。”转头就去跟小妾们斗蛐蛐。有个老臣实在看不下去,劝他:“陛下,您得学学先祖,励精图治啊。”桓玄把眼一瞪:“我爹当年北伐,不也没成功?瞎忙活啥!”

这时候,一个叫刘裕的人坐不住了。刘裕出身草根,靠打仗一步步爬起来,是北府兵的新首领。他看桓玄这么不靠谱,就联络了几个老部下,在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口号是“匡复晋室,诛灭桓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桓玄听说刘裕反了,吓得差点尿裤子。他手下的将领说:“陛下别怕,刘裕就几千人,咱们派大军灭了他!”桓玄却摇头:“刘裕是天下英雄,当年跟着刘牢之打过仗,不好惹。”结果他派出去的军队,还没见到刘裕的面就跑了一半。

最搞笑的是桓玄跑路的场景。他带着几百个亲信逃出建康,路上饿了,让随从找吃的。随从捧来一碗糙米饭,桓玄咽不下去,哭着说:“我这辈子没吃过这东西!”旁边一个老兵看不下去,吼道:“打仗的时候连草根都吃不上,这米饭就不错了!”桓玄这才勉强吃了两口。

五、帝王梦碎:被割头的尴尬结局

公元404年,桓玄逃到江陵(今湖北荆州),还不死心,又立了个傀儡皇帝,自己当“楚王”。刘裕的军队追过来,桓玄只好继续跑,没想到被自己的部下杀了。《资治通鉴》记载:“玄至枚回洲,为其下所杀,时年三十六。”(译文:桓玄逃到枚回洲,被部下杀死,时年三十六岁)

桓玄死后,脑袋被割下来送到建康,挂在朱雀航(秦淮河上的古桥)示众。老百姓围过来看热闹,有人指着他的头说:“这就是那个穿拖地龙袍的皇帝?看着也不咋地嘛。”还有人往他头上扔烂菜叶,边扔边骂:“让你瞎折腾!让你当皇帝!”

更讽刺的是,桓玄称帝前,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长干巷,巷长干,桓玄败走下石滩。”(长干巷在建康,石滩在江陵附近)没想到真应验了。他建立的“桓楚”政权,从登基到灭亡,满打满算才43天。

后来刘裕收拾了残局,迎回晋安帝,自己成了新的权臣。但桓玄的故事成了个笑话,被写进史书里。历史上的很多事,看着荒诞,其实都是人性的放大镜。桓玄想当皇帝,不是因为有本事,而是因为太膨胀,最后把自己胀爆了。

六、历史的吐槽:从桓温到桓玄的堕落公式

桓玄的一生,完美诠释了“坑爹”的最高境界。他爹桓温虽然专权,但好歹为东晋打了不少硬仗,桓玄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总结一下他的失败原因:

1. 能力配不上野心:想当皇帝,却没学会治国,连龙袍都穿不利索;

2. 民心是最大的本钱:他当皇帝后,老百姓过得比以前还苦,不反他反谁?

3. 装X遭雷劈:天天摆皇帝架子,却连碗糙米饭都咽不下去,活该被人笑话。

现在看桓玄的故事,就像看一场荒诞剧:一个官二代靠着老爹的余威,硬要上演“篡位大戏”,结果剧本没写好,演技又烂,刚开场就被观众喝倒彩,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历史有时候很幽默,它会把人的**放大,让你看看,当野心超过能力时,到底能有多可笑。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