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0章 淝水之战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20章 淝水之战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一、棋盘上的百万兵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秋,建康城的梧桐叶刚染上金黄,秦淮河畔的乌衣巷却已飘起寒意。前秦皇帝苻坚亲率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扬言“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消息传到东晋朝堂,满朝文武像被兜头浇了盆冰水,唯有宰相谢安在东山别墅摆开棋枰,把侄子谢玄叫来:“玄啊,陪我下盘棋,赌注就押这东山别业。”

谢安此时年近花甲,须发斑白却眼神透亮。他半生隐居东山,四十岁才出山,如今官至太保,人称“风流宰相”。《晋书》说他“性沉静,善应事”,可此刻棋盘上黑白子交错,他捏着枚白子沉吟:“苻坚虽人多,但师出无名,北方各族人心不齐,没什么好怕的。”

暗藏玄机的棋局:

谢玄虽是北府兵统帅,此刻却额头冒汗。他知道叔父看似下棋,实则早已布下天罗地网——让弟弟谢石当征讨大都督,自己总督江北军事,还偷偷派降将朱序潜伏在前秦军中。这手“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淡定,分明是东晋版的“空城计”。

更绝的是谢安的棋路。平时棋力稍逊谢玄的他,这局却招招藏着杀招,时而用“小飞”试探,时而用“大斜”强攻,逼得谢玄连连长考。旁边观战的名士们私下嘀咕:“安石公哪是在下棋,分明是拿棋盘教玄儿破敌呢!”

二、北府兵的逆袭

谢安敢跟苻坚叫板,靠的是支特殊的队伍——北府兵。这支部队由谢玄在广陵(今扬州)组建,士兵大多是北方南渡的流民,个个跟胡人拼过命,悍不畏死。《资治通鉴》说他们“骁勇冠世,未尝败绩”,简直是东晋的“铁血劲旅”。

练兵有妙招:

1. 乡党编伍:按流民的老家组队,像“彭城营”“高平队”,同乡同里互相照应,士气贼高;

2. 劲弩破骑:特制“万钧神弩”,能射穿胡骑的重甲,后来在淝水之战让前秦骑兵吃尽苦头;

3. 恩威并施:谢玄常跟士兵同吃同住,又定下“连坐法”,一人后退全队问斩,所以军令一下,没人敢含糊。

洛涧之战是北府兵的首秀。刘牢之带五千人夜袭前秦五万大军,杀了主将梁成,前秦军自相践踏,“僵尸蔽野,水为之不流”。捷报传到东山,谢安正跟客人下棋,看完军报随手扔桌上,轻描淡写一句:“孩子们把前秦前锋打败了。”客人惊得站起来,他却非要下完残棋。

三、风声鹤唳的大崩溃

淝水之战的**,成了古代战争史上最荒唐的溃败。苻坚听信朱序的“建议”,下令大军后撤让晋军渡河,没想到一退就像决堤的洪水,收不住了。《晋书·苻坚载记》里写:“秦兵遂溃,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跑的人听见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晋兵追来了。”

崩溃现场还原:

1. 阵脚大乱:前秦士兵大多是被强征来的各族百姓,本就不想打仗,一听撤退就抢着跑,骑兵踩步兵,步兵撞辎重,营垒瞬间垮了;

2. 草木皆兵:苻坚登上寿阳城一看,八公山上风吹草动,竟以为是晋军埋伏,吓得脸都白了:“这也是强敌啊,怎么说人少呢?”;

3. 狼狈逃窜:苻坚中了流箭,连夜骑牛逃跑,堂堂皇帝成了“牛背天子”;苻融被晋军杀了,前秦军队彻底没了主心骨。

民间有个段子:苻坚逃到淮河岸边,见渔夫撑船过来,竟跪下求渡河。渔夫认出他是前秦皇帝,故意唱:“北风紧,胡骑奔,苻坚爹娘哭断魂。”苻坚又羞又气,差点跳河。

四、屐齿之折的真性情

谢安在淝水之战中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藏着不为人知的真性情。驿使送来捷报时,他正跟客人下棋,看完军报就放旁边,接着落子。等客人走了,他回内室过门槛,因为太高兴,木屐的齿都撞断了还没察觉。《晋书》原文:“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性情背后的门道:

1. 泰山崩于前:谢安清楚“主少国疑”,自己要是先慌了,朝野肯定乱,所以用下棋稳人心,这是政治家的定力;

2. 屐齿之折:回屋后的失态,才见真性情——他不是没感情,只是把狂喜压在心里,没人时才释放;

3. 魏晋风流:这种“外冷内热”,正是魏晋名士的特点——表面清谈避世,实则心里装着天下。

五、王谢堂前的权力经

淝水之战后,谢氏家族风光无两。谢安升为太傅,谢玄封康乐公,谢家子弟遍布朝堂。但谢安明白“盛极必衰”的道理,暗中玩起“平衡术”——既保司马氏的皇位,又跟琅琊王氏、龙亢桓氏等大族联姻,搞起“士族共治”。

治世的几把刷子:

1. 虚己容物:谢安掌权后不搞派系,连以前的政敌桓冲都能和睦相处,当时人夸他“肚量大如海”;

2. 不恋权柄:仗刚打完,他就让谢玄交出兵权,自己申请去广陵镇守,免得重蹈庾氏、桓氏的覆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3. 文化护体:谢安精通玄学,常跟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谈诗论文,用文化影响力巩固地位,这叫“以柔克刚”。

有件事特别妙:桓冲死后,谢安把他的小儿子桓胤收为义子,当亲儿子养。当时人感叹:“安石公这招,既安了桓氏的心,又得了天下的人心,高啊!”

六、江左风流的绝唱

谢安的一生,是“隐与仕”的完美故事。年轻时隐居东山,跟王羲之等名士“出则渔樵耕读,入则谈玄论道”;中年出山,用“围棋赌墅”的从容化解国难,把“魏晋风度”推到了顶峰。

谢安说过的那些话:

- “安石不出,如苍生何?”(白话:我要是不出山,天下百姓可怎么办?)

- “每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白话:每次跟亲友分开,都得难受好几天。)

- “秦兵虽众,然众而无序,不足畏也。”(白话:前秦军队虽多,但乱糟糟的,没啥可怕的。)

这些话里,有儒家的担当,也有道家的超脱,正是东晋士大夫的精神写照——既想匡扶社稷,又向往归隐山林,在矛盾里找平衡。

七、淝水战后的天下局

淝水之战的胜利,让东晋又多活了四十年,还改变了历史走向。要是苻坚南下成功,中原文化可能提前跟胡人文化碰撞;可谢安赢了,华夏文明在江左保住了,还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埋了伏笔。

这场仗的深远影响:

1. 文化火种:王羲之的书法、陶渊明的田园诗、顾恺之的绘画,都是在东晋庇护下发扬光大的;

2. 民族融合:北方流民和江南土着慢慢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江左文化”,为南北统一打了基础;

3. 政治模板:谢安的“士族共治”模式,成了后来南朝宋、齐、梁、陈的治国样本,直到刘裕代晋才变了样。

更戏剧性的是,苻坚败了以后,北方又乱了,拓跋氏趁机崛起建了北魏,而东晋偏安江南,成了中原文化的“诺亚方舟”。谢安在东山看棋时,恐怕想不到,这局棋的余波,搅动了数百年的天下风云。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