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4章 乱世枭雄曹孟德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34章 乱世枭雄曹孟德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25 21:55:1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建安十八年(213年)春,铜雀台巍然耸立在邺城之上,鎏金铜雀在风中展翅欲飞。曹操凭栏而立,俯瞰着自己苦心经营的霸业,手中握着的《孟德新书》微微颤动。这位搅动汉末风云的人物,在正史与野史的交织中,展现出截然不同却又令人着迷的面貌,戏曲舞台上的演绎更让他的形象深入人心。

一、少年峥嵘:从纨绔子弟到治世能臣的蜕变

桓帝永寿元年(155年),曹操出生于沛国谯县的官宦之家。正史《三国志》记载,曹操年少时“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常与袁绍等人四处游荡,甚至做出“偷新娘”的荒唐事。然而,这个看似纨绔的少年,却有着过人的机警与谋略。《曹瞒传》中提到,曹操叔父见他行为不端,多次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便心生一计,某次见叔父走来,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叔父惊慌告知曹嵩,等曹嵩赶来时,曹操却神态自若,称叔父一向不喜欢自己,所言不足信。此后,叔父的告状再也无法引起曹嵩的重视,曹操得以更加肆意地玩耍。

但曹操绝非只知玩乐的庸人。他“博览群书,特好兵法”,尤爱研读《孙子兵法》,还为其作注。熹平三年(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初入仕途的他,便展现出雷厉风行的作风。他命人制作五色大棒,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当时,灵帝宠臣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其用五色棒处死。此举震惊洛阳,“京师敛迹,无敢犯者”,连蹇硕也对他忌惮三分。这段经历,让曹操从一个不羁少年逐渐成长为敢于执法的官吏,也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二、乱世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雄图霸业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之乱后,天下陷入混乱。曹操散尽家财,招募义兵,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然而,各路诸侯心怀鬼胎,联军在酸枣驻军后便停滞不前,每日置酒高会,无人愿率先出击。曹操愤怒不已,独自引军西进,在荥阳汴水遭遇董卓部将徐荣,因敌众我寡,曹操大败,自己也中箭负伤,坐骑被创,幸亏堂弟曹洪将自己的马让给他,并说出“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的豪言,曹操才得以逃脱。

但曹操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统一天下的决心。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举措,在正史中被视为极具政治远见的决策,使曹操在政治上占据了制高点。他以天子之名,征讨四方,先后消灭吕布、袁绍、袁术等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野史中,关于曹操迎献帝的动机却有着不同的说法。《献帝起居注》中有人猜测,曹操早有“代汉自立”的野心,迎献帝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野心的第一步。更有传闻称,曹操在许昌修建宫殿时,曾秘密命人打造象征皇权的龙袍,虽无确凿证据,但这些传闻为曹操的形象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三、权谋与诡诈:争议不断的行事风格

曹操的权谋与诡诈,在正史与野史中均有诸多记载。最为人熟知的当属“梦中杀人”事件。据《曹瞒传》记载,曹操生性多疑,担心有人趁他熟睡时行刺,于是便对身边的人说:“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曹操在帐中假睡,被子滑落于地,一个近侍出于好心,上前为他盖被。不料曹操突然跃起,拔剑将近侍斩杀,随后又躺回床上继续安睡。醒来后,曹操佯装惊讶地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人如实相告,曹操痛哭流涕,下令厚葬近侍。自此,众人皆以为曹操果真会在梦中杀人,却不知这不过是曹操为了保护自己而设下的计谋。

“望梅止渴”的故事,则展现了曹操在军事谋略上的机智。某次行军途中,士兵们口渴难耐,士气低落。曹操为了鼓舞士气,便指着前方说:“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口中生津,顿时有了力气,加快了行军速度。这个故事虽在正史《世说新语》中有记载,但野史中却增添了更多生动的细节,如曹操狡黠的眼神、士兵们将信将疑的表情等,使得这个故事更加富有戏剧性。

四、戏曲中的曹操:白脸奸臣的艺术形象

在戏曲舞台上,曹操的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京剧《捉放曹》,将曹操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该剧讲述了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亡至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抓获。然而,陈宫钦佩曹操的胆识和抱负,不仅没有将他献给董卓,反而弃官与他一同逃亡。二人行至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吕伯奢热情款待,出门去买酒,并吩咐家人杀猪。曹操和陈宫在屋内听到磨刀声,生性多疑的曹操误以为吕家人要杀他们向董卓邀功,便先下手为强,将吕家上下八口尽数杀害。等他们发现院子里绑着待杀的猪时,才知道自己误杀了好人。二人急忙出逃,途中遇到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怕吕伯奢告发他们,竟狠心地将吕伯奢也杀死。陈宫对曹操的残忍行为失望至极,与他分道扬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戏曲中,曹操通常被塑造成白脸奸臣的形象。白色脸谱象征着阴险狡诈、诡计多端,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将曹操的多疑、残忍和自私刻画得入木三分。在“杀吕伯奢”一折戏中,曹操的唱词“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是将他极端利己主义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了曹操在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台词。这种对曹操形象的塑造,虽然与正史有所偏差,但却深刻地影响了民间对曹操的认知,使“奸雄”成为了曹操在大众心中的重要标签之一 。

五、文学与情怀:建安风骨的引领者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与儿子曹丕、曹植引领了建安文学的潮流,史称“建安风骨”。曹操的诗歌,如《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气势磅礴,情感真挚。《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描绘了汉末战乱后百姓的悲惨生活,表达了他对苍生的怜悯之情;《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展现了他广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则抒发了他虽年事已高却依然壮志未酬的豪情。

野史中,流传着一些关于曹操文学创作的有趣故事。传说曹操在行军打仗之余,常常与文人墨客吟诗作对。有一次,他与曹植、曹丕等人在军营中饮酒赋诗,曹操即兴创作了一首诗,众人纷纷称赞。然而,曹操却谦虚地说:“吾诗乃乱世之音,虽有豪情,却不及先贤之雅韵。”这个故事展现了曹操在文学上的自信与谦逊,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文人的一面。

六、争议与评价:千秋功过任评说

曹操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历代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肯定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卓越成就;而《后汉书》则将他视为“篡汉”的逆臣,对他多有批判。宋代以后,随着理学的兴起,曹操的形象在民间逐渐被丑化,成为了不忠不义的代表。

但也有许多人对曹操给予高度评价。清代学者赵翼认为曹操“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评价,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复杂的一生。近代学者鲁迅更是称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曹操的争议,源于他在乱世中采取的诸多手段,既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诡诈残忍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统一北方,还是促进文化的繁荣,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七、野史遗闻:被神化与传说的故事

除了上述故事,野史中还有许多关于曹操的奇闻轶事。传说曹操曾得到一块神秘的玉镜,镜中能映出人的内心想法。他用此镜测试身边的谋士,以此判断他们是否忠诚。还有传闻称,曹操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时,设置了七十二疑冢,以防止被盗墓。这些传说虽然无法考证其真实性,但却为曹操的形象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也反映了民间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好奇与想象。

结语

曹操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充满争议的一生。从正史中的治世能臣、乱世枭雄,到野史中的权谋诡诈之徒,再到戏曲舞台上的白脸奸臣,他的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但无论怎样评价,曹操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至今仍在被人们传颂和讨论,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他在诗中所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的抱负与情怀,或许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才能真正被理解和感悟。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中国野史大甩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