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3章 聘定香儿

中国古代奇闻录 第3章 聘定香儿

作者:仁德之心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4 15:08:14 来源:全本小说网

台儿的风寒在郎复兴的帮助下终于好转。那一夜,李氏冒雨寻到郎复兴的住处,他二话不说,当即取出银钱请了更好的郎中,买了昂贵的药材。台儿的烧退了,小脸重新红润起来,但李氏心中的忐忑却与日俱增。

她欠下了郎复兴一个不小的人情,更让她不安的是,那夜她一个寡妇独身前往男子住处,虽事出有因,若被外人知晓,不知会惹来多少闲言碎语。

郎复兴似乎看出了她的顾虑,再次来访时特地当着刘老汉的面,大声说道:“那夜姨娘来找我求助,正巧我与几位友人在家商议事情,大家都晓得是为了孩子的急症。姨娘放心,无人会说闲话的。”

这话既安抚了李氏,也巧妙地堵住了邻里可能产生的猜疑。李氏心中感激,对郎复兴的戒心又少了几分。

时间流逝,转眼王成功已满十四岁。李氏看着儿子日渐挺拔的身姿,心中既欣慰又焦虑。欣慰的是成功聪慧好学,在私塾里常得先生夸奖;焦虑的是家中经济依然拮据,若不想办法,恐怕无力供他继续读书,更别提成家立业了。

一日,郎复兴来访时,见李氏眉间带愁,便关切询问。李氏叹气道:“成功年纪不小了,我寻思着该为他说门亲事。只是我们这家境,哪有好人家愿意将女儿嫁过来?”

郎复兴沉吟片刻,忽然道:“姨娘可记得媒人尹红?她与我母亲有些交情,最是能说会道,认识的人家也多。不如请她帮忙留意,或许能找到合适的人家。”

李氏心中一动。尹红当年曾是帮她与王秉善说媒的媒人之一,确实是个有门路的。但请媒人说亲需要谢礼,她手头并不宽裕。

郎复兴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笑道:“尹妈妈与我相熟,我去说的话,她定会尽力,谢礼方面也好商量。”

李氏犹豫片刻,终究抵不过为儿子谋划未来的迫切,点头应允了。

三日后,郎复兴果然带着尹红来了。尹红已年过五十,但精神矍铄,一双眼睛透着精明。她上下打量着成功,连连点头:“好个俊俏后生,眉眼有福气,定能找到好姻缘。”

李氏忙请尹红上座,奉上粗茶。尹红呷了口茶,慢条斯理道:“复兴都跟我说了。姨娘放心,我尹红说媒二十年,促成的好姻缘数不胜数。只是不知姨娘对未来的儿媳可有什么要求?”

李氏想了想,道:“不求富贵,只要家世清白,姑娘贤惠能干,能持家过日子就好。”

尹红笑道:“这要求实在。正巧我知道一户人家,姓张,当家的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叫张彦明。他家有个闺女,名唤香儿,今年十三,比成功小一岁。那姑娘我见过,模样周正,手脚勤快,绣活做得极好。家中虽不富裕,但也算衣食无忧。”

李氏听得心动,却又担心:“这样的人家,能愿意将女儿嫁到我们这里吗?”

尹红压低声音:“张彦明夫妇最是看重读书人。听说成功在念书,想必会高看一眼。况且王家在通州也算有头有脸,虽说你们分家独过,但血脉是断不了的。这样,我先去探探口风,如何?”

李氏感激不尽,取出早已备好的一钱银子谢礼。尹红推辞一番方才收下,笑着告辞。

等待回音的日子里,李氏坐立难安。她既盼望尹红带来好消息,又担心对方看不上自己的家境。郎复兴常来打听进展,每次都会带些小礼物安抚李氏焦虑的情绪。

七日后,尹红终于再次登门,脸上带着笑意:“恭喜姨娘,张家听了成功的条件,很是满意。只是...”她顿了顿,“按照规矩,得先合一下两个孩子的八字。”

李氏连忙取出成功的生辰八字——这是王秉善生前亲自写在红纸上的,她一直仔细收藏。尹红接过,小心放入怀中:“我这就去找算命先生合八字。若八字相合,这桩姻缘便是天注定了。”

合八字的结果令人欣喜——成功与香儿的八字十分相合,算命先生说是“姻缘天定,夫妻和睦,家业可兴”。消息传来,李氏喜极而泣,连一向沉稳的成功也面露羞赧的笑容。

下一步是“相看”。按照习俗,双方家长需见面相看未来的儿媳和女婿。尹红安排在两日后,张彦明夫妇将来李氏家中“串门”。

这可急坏了李氏。她忙着打扫庭院,修补家具,甚至向郎复兴借了些银钱,购置了新茶具和点心。成功则被要求穿上最好的长衫,温习礼仪举止。

相看那日,张彦明夫妇准时到来。张彦明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面色黝黑,手掌粗糙,一看便是常年劳作的庄稼人。他的妻子周氏(与王秉善原配同姓)则是个温婉的妇人,言语不多,但眼神慈和。

李氏紧张地招待客人,成功则依礼上前拜见。张彦明打量着成功,见他举止文雅,谈吐有礼,眼中露出满意之色。周氏则悄悄观察着李家环境,虽然简朴,但收拾得整洁有序,心下也认可了几分。

茶过三巡,尹红巧舌如簧,将成功的聪慧和李氏的家世又夸赞一番,特别强调了成功读书的潜质和王家的背景。张彦明夫妇听得频频点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奇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临行前,张彦明终于开口:“成功是个好孩子,李家门风也正。若两个孩子没意见,这桩亲事我们便应下了。”

送走张家人,李氏长舒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一关已经过了。

接下来是“过礼”。按照习俗,男方需向女方家送聘礼,以示诚意和财力。这对李氏来说是最难的一关。她清点家中所有积蓄,加上郎复兴主动借予的一些银两,勉强凑够了十两银子的聘金,又购置了四匹棉布、一对银镯、以及茶果点心等物。

下聘那日,尹红领着几个挑夫,将聘礼浩浩荡荡送往张家。沿途邻里纷纷驻足观看,窃窃私语。有人羡慕张家找了个好亲家,也有人暗地里嘲笑李氏打肿脸充胖子,聘礼寒酸却硬要讲究排场。

张家收下聘礼,回赠了香儿亲手做的鞋袜各一双,这表示女方接受了婚事。李氏捧着那针脚细密的鞋袜,知道香儿必定是个手巧勤快的姑娘,心中更是欢喜。

婚期定在一年后的嘉庆十九年十一月。尹红解释道:“香儿年纪尚小,等她及笄再完婚不迟。这一年时间,姨娘也可好好准备准备。”

订婚后,成功变得更加用功读书。有时李氏深夜醒来,仍见儿子房中亮着灯,传来轻轻的读书声。她知道,成功是想考取个功名,不让未来的妻子跟着自己受苦。

与此同时,李氏也开始为儿子的新房做准备。她将东厢房收拾出来,仔细粉刷修补。郎复兴常来帮忙,有时带来些木材修补门窗,有时送来些旧家具翻新使用。

一个午后,郎复兴正在院中帮忙打磨一张旧床,李氏在一旁缝制新被。阳光洒在院中,郎复兴忽然停下手上的活,轻声道:“看姨娘为成功这般操劳,让我想起我娘当年为我大哥筹备婚事的情景。”

李氏抬头,见他眼中似有感慨,不由问道:“郎公子家中兄弟几人?”

“两个哥哥,一个妹妹。”郎复兴继续打磨木头,声音平静,“大哥成婚那年,我才十岁,记得家中为凑聘礼,几乎掏空了家底。我娘熬夜绣花卖钱,眼睛都快熬坏了。”

李氏默然。她何尝不是如此?为了成功的聘礼,她几乎耗尽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郎复兴的债务。

郎复兴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笑道:“姨娘不必为那点银钱挂心。我孤身一人,无牵无挂,能帮上忙是应该的。”

李氏心中感动,轻声道:“郎公子恩情,妾身不知何以为报。”

“说这些做什么。”郎复兴摆摆手,忽然压低声音,“只要姨娘不嫌我常来叨扰就好。”

这话说得微妙,李氏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只得低头继续手中的针线活,心跳却不自觉地加快了。

随着婚期临近,李氏越发忙碌。她日夜赶工刺绣,换取银钱置办婚礼所需。成功体贴母亲辛苦,提出暂停读书,找份活计帮忙,被李氏严词拒绝。

“你的功名就是咱们家最大的希望,万万不可半途而废。”李氏坚定地说,“娘还能做活,你不必担心。”

然而长年的劳累和营养不足,让李氏的身体日渐虚弱。一个秋日的傍晚,她在院中晾衣时忽觉头晕目眩,险些摔倒。恰巧郎复兴前来送些鲜果,急忙扶住她。

“姨娘这是劳累过度了。”郎复兴皱眉道,“成功的婚事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不顾自己的身体啊。”

他强硬地扶李氏回房休息,自己则接手了院中的活计。李氏躺在床上,听着外面郎复兴忙碌的声音,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自王秉善去世后,从未有人这般关心照顾过她。那种久违的被呵护的感觉,让她既温暖又不安。

接下来的日子里,郎复兴来得更勤了。他不仅帮忙干重活,还时常带些补品来,说是朋友赠送,自己用不完。李氏推辞不过,只得收下。

有时干完活,两人会坐在院中聊会儿天。郎复兴见识广博,常讲些外面的趣闻,李氏则偶尔诉说生活中的艰辛。在这种交谈中,两人的关系不知不觉拉近了许多。

一个雨夜,郎复兴来送药——李氏前日染了风寒。雨下得很大,郎复兴的衣服湿透了。李氏犹豫片刻,取了王秉善的旧衣给他更换。

郎复兴换好衣服出来,李氏正熬好姜汤。烛光下,两人对坐,一时无言。窗外雨声淅沥,更显得屋内气氛微妙。

“这些年,姨娘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实在不容易。”郎复兴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日柔和许多。

李氏低头搅动碗中的姜汤,轻声道:“习惯了就好。”

“有些事,本不该习惯的。”郎复兴的话意味深长。

李氏心跳加速,不敢抬头。她感到郎复兴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炽热得让她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成功读书回来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打破了这暧昧的气氛。李氏慌忙起身,如释重负又若有所失。

婚期越来越近,李氏忙着准备最后的细节,刻意避免与郎复兴单独相处。但那些温暖的关怀和微妙的情愫,已如种子般在她心中生根发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奇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终于,嘉庆十九年十一月到来。初八这天,王家小院张灯结彩,虽不豪华,却也喜庆热闹。李氏请来了几位王家族亲,包括王秉直。周氏托病未至,但差人送来了贺礼——一对红烛和一段红绸,礼轻却也不失礼数。

成功穿上新郎吉服,更显得俊朗挺拔。李氏看着儿子,眼中含泪,是喜悦也是不舍。

迎亲的队伍出发了,锣鼓声中,李氏独自站在门前,心中百感交集。她为儿子成家高兴,也为未来的婆媳关系忐忑,更为自己未知的命运感到迷茫。

远处,郎复兴站在人群外围,向她微微点头示意。李氏心中一暖,旋即又感到一丝愧疚——在这个本该全心为儿子高兴的日子里,她竟然会因为另一个男人的关注而心跳加速。

黄昏时分,花轿临门。新娘香儿一身红装,盖着红盖头,在伴娘的搀扶下袅袅婷婷地走出轿门。

成功上前牵起红绸的一端,另一端握在香儿手中。两人在司仪的唱礼声中拜堂成亲。

李氏端坐堂上,接受新人的跪拜。当香儿柔声唤出“婆婆”二字时,李氏的眼眶湿润了。她拉起香儿的手,将早已备好的一对玉镯戴在她腕上——这是她最后一点值钱的东西,是王秉善当年送给她的定情信物。

“往后就是一家人了,要相敬相爱,和睦度日。”李氏温声嘱咐。

盖头下的香儿轻声应允,声音如莺啼般清脆动人。

礼成后,新娘被送入洞房。宴席开始,虽然只有三四桌客人,但气氛热烈。李氏周旋在宾客间,脸上带着笑,心中却莫名空落。

夜深人静,宾客散去。李氏独自站在院中,望着东厢房窗上贴的喜字和新房内摇曳的烛光,长长叹了口气。

儿子的新婚之夜,也是她作为母亲放手的第一步。从此,这个家有了新的女主人,她的角色和地位都将悄然改变。

寒风吹过,李氏不禁打了个冷战。忽然,一件外衣轻轻披在她肩上。她吓了一跳,转身看见郎复兴不知何时去而复返。

“宾客都散了,见姨娘独自站在这里,怕是着了凉。”郎复兴轻声道,站得离她很近。

李氏下意识地想退开,却发现身后是墙壁,无路可退。郎复兴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酒气。

“多谢郎公子,我该回去了。”李氏低声说,试图从旁避开。

郎复兴却伸手撑在墙上,拦住了她的去路。月光下,他的眼神深邃而灼热。

“这些日子,我的心意,姨娘当真不明白吗?”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字字清晰。

李氏心跳如鼓,脑中一片混乱。理智告诉她应该推开他,立刻离开,但身体却不听使唤地僵在原地。长久的孤独和渴望,在这一刻背叛了她的理智。

“我不求名分,只求能常伴姨娘左右,为你分忧解难。”郎复兴的声音近乎蛊惑。

他的脸越靠越近,李氏能感受到他温热的呼吸。她应该拒绝,应该叫喊,但喉咙像被什么堵住,发不出声音。

在最后的理智崩断前,她猛地推开郎复兴,踉跄着逃回自己房中,紧紧闩上门栓。

背靠着门板,她滑坐在地,心跳如雷。门外,郎复兴的脚步声停留片刻,最终渐行渐远。

李氏捂住发烫的脸,心中充满了羞愧与恐惧。她险些在儿子新婚之夜,做出对不起王家、对不起儿子的丑事。

这一夜,东厢房红烛高照,春意融融;西厢房内,李氏独对孤灯,心乱如麻。她不知道,这个本该充满喜悦的夜晚,会成为她人生又一个转折点的开始。而新进门的儿媳香儿,更不会想到,自己纯洁的婚姻之路,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不祥的阴影。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奇闻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