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 第77章 抗洪 上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第77章 抗洪 上

作者:酒神葡萄绿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09-20 23:26:01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万人,搬迁去南北各方……”敲着桌子,李世民带入了一下,如果是自己,一定要修建这么一个能利国利民的工程,会怎么处理二十万的人口。

天幕上显示的方式是一百多万人就近搬迁,二十来万人往全国各地搬迁,无论哪种方式都是要给每户人家分好住房,先发个移民证,每年还有移民补贴。

他在想,这些钱后世朝廷是能保证每年都能发到该发的人手上吗?还有就是总不能每个地方都是好城市,他们是怎么安排分配人口的?

现在大唐也才几年,人口还是急缺的,能分到人口,不少州县都是愿意的,但是他们不会有现成的田地和房屋给到这二十万人。补贴的话,二十万人一人分点钱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只可能是按照每家每户去补贴。

而把这么多人分散到大唐各处也不可能,他们没有后世的船只和车子,让人走那么远简直就是残暴,水土不服、舟车劳顿都会害死不少人,最好的还是就在重庆周围就近搬迁。

看着天幕上唱起歌曲的搬迁画面,明明不是自己,但不少人却都感同身受,跟着船上回望家乡抹眼泪的男女老少一起抹起了眼角。

从没看过外面的小童不理解大人们为什么哭,他喜欢天幕上的广阔江水,喜欢那些载满了人的大船,更喜欢那些四方高楼林立的城市。

“阿娘,别哭了,他们可是要去城里住了呢,多好啊。”

孩子的爹瞪了他一眼:“城里是那么好住的吗?没了家,没了地,他们这些没了根的人又怎么生活!”

孩子不服气:“可是那个叔叔在新城市不就又生根了吗!”

大人们摇头,看他还小,只说他大了就懂了。

而看着漂亮的城市,不少人拿出地图,看着上面‘上海’的位置,陷入沉思:什么时候这里还有个叫这个名字的大城了?

【纪录片结束,心里感触也很深的小小长舒一口气,想起了她爸妈和她讲过的以前经历,还有这些年每年夏天的特大降水。

喝口水,她被系统催着开始抽幸运观众。

1.秦:张良

2.汉:吴渊

3.汉:周婧

4.汉:诸葛亮

5.唐:纪归

6.唐:徐莹

7.周:原殊

8.明:于文栋

9.明:李采薇

10.清:孙酉】

看着第一栏秦的幸运观众,没上绑的刘彻大笑出声,这秦皇还真是好运气,先是范增,后是张良,个顶个的反贼。

当然,他更在意的还是后面那个诸葛亮,他可是记得主播对这个人的夸赞的,遗憾自己不是人家的直系后裔,考试分数没考好那都是对不起这个姓。

刘彻琢磨着,这么不一样的人,搞不好主播就会对人家有什么有待呢。虽然都是汉的,但拿到实际收益的不是他,想想都觉得让人不爽啊。

而正在去自贡路上的诸葛亮本人也在琢磨,认了后世子孙的话,能找她换点东西吗?

而上榜的张良看着自己面前那个硕大的秦,心情十分郁猝,他连散尽家财找人刺杀嬴政的事情都干得出来,也没什么不敢问的。

对着天幕作揖行礼,张良问道:“求问主播,大秦何时而亡,国祚多少年?”

【小小沉默一瞬,这可真是个让人炸裂的问题,只能说不愧是你呢,张良。

“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到咸阳城下,秦二世胡亥被赵高杀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就此灭亡,作为统一中央集权王朝的秦,国祚14年。”

想想她也是从小追着秦时明月看的粉丝,这么多年,无关主线的番外都做成大长篇了,主角还在大船上窝着呢。】

问出问题的张良舒服了,国祚十四年,跟现在一算根本就没几年了。除非大秦最后这几年嬴政会做出什么非同一般的大变化,否则最后的结果都是大差不差。

一想到统一六国的大秦最后国祚也就才十四年,他放心了,决定老实下来等着嬴政一死天下大变。

而咸阳宫里,气氛压抑到可怕。

主播十四年的国祚一说完,周围人基本上就都沉默低头跪下,嬴政本人脸色难看至极。

他想起了之前关于扶苏死因,在一听秦二世的名字,怎么看都是自己不在以后就关于皇位的人选出了大事。

国祚十四年,就是现在往后八年,他的大秦就土崩瓦解。如果胡亥那家伙撑的久点,也就是说他死的早,如果他活的久点,那就是他一没了大秦就彻底乱起来了,那种结果都让他难以接受。

但是不管胡亥到底是不是自己定的,赵高这家伙的未来行为都宣告了现在的死期。

按着头,他最后在想刘邦到底是谁,还有自降为王的子婴。

西汉人吴渊一直对那些对那些穿着绿色衣服站在水里的人念念不忘,于是他问主播,那些人是谁,他们在水里不逃跑干什么。

他心里不是没有猜测,但是不敢相信,还是想听听主播的解释。

【小小解释:“他们是解放军,在水里是为了抗洪抢险,你们看到的画面就是98年特大洪水时候,重庆河段的抗洪影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98年她都没有出生,但是在家里每一个长辈嘴里都听过那段故事,一直也都记得这些最可爱的人。】

“兵?在抗洪?”

在大部分兵匪没差别的王朝,几乎所有人都在质疑主播的话。他们不是怀疑主播在骗他们,只是有过和兵丁打交道,或者自家就有参军、就是军户的人,最清楚兵都是什么样子。

指望一个个进水里去抗洪?不拿着刀镇压动乱的人顺便干点别的事情就不错了。

三号幸运观众周婧是东汉边境人士,这里很苦、很穷,羌人的兵和汉人的兵她也都看过,或许比起羌人,汉人的兵好歹不会把刀对上他们,但在小小的女孩眼中,他们都不会是来了大水主动往水里跳的人。

她问主播:“为什么发了大水,他们不跑呢,你们的洪水就不可怕吗?”

【“我们的洪水也是很可怕的,甚至98年的时候是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大洪水。”只不过因为他们是解放军,所以人民在身后,他们就不会后撤。

知道不同时代的差异,小小决定详细讲讲这些。

“98年的时候,降水突然提高,长江周围省份暴雨倾盆,不少支流水位都超过历史最高,北方的嫩江、松花江,南边的西江、珠江、闽江、赣江、湘江都发生了洪水。

洪水汇入长江,导致长江中下游水位迅速暴涨,半个多月九江的水位就上升七米多。”

她家里还有留的相关资料,小小翻了出来,黑白照片里大水漫涨,不少房屋都被淹了,树都只有一个一个顶,不少人都是坐在家里的木盆里飘着。

根据她奶奶的回忆,有九江的远房亲戚那时候就是坐在木盆里漂着的,更多的人半个身子都泡在水里。

“中央命令人民解放军全力投入抗洪抢险第一线,广州军区、南京军区、济南军区,十多万官兵空路并进,千里驰援洪水区。

7月2日的时候,湖北宜昌出现第一次洪峰,上甘岭特功八连奉命在这里盯守,江面高过堤坝了,战士们就舍命守堤,靠着编织袋里装沙子枪筑简易的子堤来阻拦洪水。

你们看到他们提着的袋子,就是一袋袋沙子,他们都是提着沙袋去筑堤的。洪水太大了,浪把沙袋都打翻了,他们就跳进水里,手拉手组成人墙挡在沙袋面前,不让洪水把沙袋冲走。

一天甚至是一晚上都在跟洪水抢时间,第二天出来的时候,鞋子都被洪水冲没了。”

98抗洪的影像资料很好找,她找出那些画面模糊的视频,给他们看自己话语的真实性。】

原本穿着一整套绿色军服的人都没了帽子,外套也没了,只有相同颜色的裤子证明他们还是同一支队伍的人。

看着模糊视频里怎么都还在扛着沙袋往堤上冲,把沙袋放下就又回去拿的人,从没遇见过这种兵的古人们沉默了。

他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往上冲,那水都快到他们脖子了,为什么还不跑?

带兵是个技术活,战术的指挥运用是其次,人员的调配,军队的管理,粮草的供应一直是最重要的。

哪怕是功成名就的将军,也不觉得自己手下的立过赫赫战功的兵士,能去做这种事情,不混乱到一哄而散发生兵变就已经是万幸了。

[湖南澧县西官垸漫堤,被淹的什么都看不见的沼泽里,一个部队叫李长志的兵士第一个跳入水里,驾着冲锋舟一个个去救受险的群众,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

“老乡们,不要慌,我们来接你们了。”

他是这样扯着嗓子喊得,也是身体力行这样做的。

没力气上舟的老人孩子,他就跳进水里自己把他们背上船,营救快结束了,还不放心,开着船仔细检查有没有被漏下的人,直到发现了一个在土屋顶的老人。

老人在的土屋周围都是树枝藤蔓,冲锋舟没法靠近,他就跳进水里,花了三十多分钟也要游过去接人。

守着自己坛坛罐罐的老人舍不得走,李长志就连劝带拉硬带着他上了舟,船刚开走没多远,土房子就哄得一声倒塌,看的老人拉着他连连道谢。]

看着这位李长志的故事,有人说道:“这老汉,命都没了还守着这些坛子,他不想活别连累别人啊。”

这话听的人难受,当即回道:“你怎么知道这些坛子对他来说就不能比命更重要,怎么,遇到大水还是他的错了?”

发出感慨的人连连改口:“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觉得都来大水了,这位李兵士那么奋力救他,他要是晚走一点,两个人搞不好就都葬身水里了……”

这一解释,周围人脸色都好上不少。

“你没看见吗,他们捞人的时候,能带上的,船上连猪都带呢。”

“何止呢,那些妇人,来了人自己是先把襁褓中的婴孩递出去,再被拉着上船。你敢把自己的孩子给别人吗?”

议论的人里有人嘟囔道:“怎么会是兵,分明都是义士。”

“不是兵的话,天底下哪里调来的这么多义士?”说出这话的人随即自嘲道:“人家的兵不一样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谁家的兵痞不是张扬跋扈,哪里会叫他们‘老乡’这种亲切的称呼啊。

[李长志是湖南洞庭湖人,参军九年,参加了8次抗洪救险,救援受灾群众近万人。他说:“我是人民的子弟兵,危难之中的父老乡亲,就如同我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一样,就是为了他们献身,也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他的家乡,也在这次的受灾洪区里头。

第一次,他前两天就收到了父亲的电报,当时自己就在家附近的灾区救灾,为了抢险救人,没有回家。

第二次,参加完湖南卫视的赈灾晚会后,路过家门时营长特批他回家看看,但正值长江第六次洪峰过境,他又回了部队,连夜抢险。

第三次,路过家门的他身上正有着突击任务,于是又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英豪也!”笔墨难得,用笔刀刻下文字的叔孙通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上一个这样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大禹,儒家的圣王典范。

没想到时隔几千年,大禹的故事也会再一次上演,只不过主角不是上古君王,而是一名普通的兵士。

秦汉的墨者们抬头,胸口似有豪情激荡。

这位李长志的事迹,也是他们墨家理念的一种践行。他就是把受灾的所有人一视同仁,当做自己的家人一样去对待的,或许他们和千年后的人信念不同,但奋力救的人的李长志,他们能懂他。

也有人不解,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自己家的老父亲不管,倒是先去救别人,这不是不孝吗?

周围人听见这种话的,都不愿搭理说话人。

李义士是自己部队的军士,他是跟着自己队伍执行任务,抢救受灾的地区,他的家也是灾区,那自然也会有其他军士去救灾。

连破烂土房上的老人都要那么耐心的不遗漏,更别说其他地方了。

义士都说了,所有受灾的人他都是看作父母兄弟姐妹,为了亲人去救灾,这哪里就是不孝了。

听着后人的事迹,洞庭湖人与有荣焉,有擅书者已经提笔把他的故事都记了下来。

后世把他写进教材,他们也绝不会让这位义士的事迹失传。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