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 第62章 治沙英雄

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 第62章 治沙英雄

作者:酒神葡萄绿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09-20 23:26:01 来源:全本小说网

[“在延安市桥北林区槐树庄保护站,侦查大队正在完善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无人机侦察队两人一个机组,桥北林业局共有十几个机组……”

皮卡汽车到了指定地点停下,身穿迷彩服,胳膊上的套着红色袖标的森林防火人员把一个个黑白色无人机摆好,拿起遥控设施开始操作。]

大家不明白无人机是什么,但是看着地上那几个小东西亮起红点,四个角角的叶片旋转,突然就飞起,所有人看的惊奇万分。

墨家和公输家的人记得这无人机的样子,擅长画图的眼疾手快(自从看天幕以来,所有人都被迫学会的手速)把形状摹了下来,然后指着四角的桨叶,明白这就是能飞行的关键。

所以,是怎么转起来的?

明朝一位孜孜不倦想上天的陶成道陶万户,看着这个转动的叶片,脑子陷入了思考。如果这个无人机飞起来的方式是靠叶片转动,那他试图学火炮把自己射出去的行为,是不是不太对。

[“此次侦查点,在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该保护区地处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腹地,黄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几个无人机飞起后就冲向远处的蓝天,接着,郁郁葱葱大面积的绿色布满屏幕。]

“这也太绿了……”

无人机画面下的满目绿色,甚至还有穹顶下的弯弯彩虹。

“真漂亮啊……”

定都长安的王朝,大家都对上面‘关中平原的屏障’十分认可,同时在想自己现在这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树都砍得差不多了,然后有些人开始心虚。

关中的村子里,有年轻人不可思议:“他们用这东西,就是为了防止树烧起来?”

旁边人说道:“不是还说了要防止别人偷砍树和偷猎吗?”

另一人说不满:“连砍树和打猎都不让,柴火都没得烧,那人怎么活!”

又有人反问道:“树砍多了,一下雨一吹风土都没了,人就能活了?”

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直接问道:“那你是喜欢看满山的绿树,还是喜欢看黄土?”

不满的年轻人们不说话了。他们就是住在黄土地的人,一刮风身边到处都是黄沙,当然还是喜欢青山的。

这是关于林业员们工作兴致的讨论,还有人在讨论技术的运用。

“现代科技手段……他们用这种神奇的无人机和其他什么红外摄像,只是为了保证这块土地能长青,会不会太耗费了?”

“好好听课,只有这里青了,树木把土扎住,黄河下游的洪水泛滥至少会少点泥沙堵住河道”

“这上面,连晚上的豹子都能看得见呢!”

“原来以前没这些技术的时候,他们也是要用脚走的啊……”

[郁郁葱葱的树林换到种着不同绿色植物,裸露的黄色大地依然明显的地方,“榆林百万亩樟子松示范基地”几个立在地上红色的招牌引入眼帘。

“榆林,古称上郡……”]

四望黄沙,不产五谷,上郡有那么荒芜吗?

早些时候的人一个个都难以相信,因为这时候的榆林完全不是天幕上说的那样,有树有水,美的很。

考虑到他的边境位置,一些人倒是能理解为什么它环境会越来越差。

历代一直到明,尤其明朝边境屯田破坏了大量植被,到康熙年间就已经没什么地可种的榆林人齐声叹气。

山高、沟深、风沙、贫穷,他们榆林现在可不就是这样了。

叹完气后又打起精神,看看能不能从自己这代就开始,把榆林也变成后世的模样。

[“1993年的一天,联合国粮食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的授予陕西的一位农村妇女牛玉琴。”

由外面是蓝色玻璃的四方建筑出现,上面写着——牛玉琴治沙展览馆。

“这一年,全球只有三人获此殊荣。”]

不是什么知名才女,也没有什么高贵的身份,她的身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彩色照片上的形象也是穿着朴素,脸上满是风霜的痕迹,但是她笑起来的模样也很朴实无华,却有一股难以言喻的生命力。

大家瞪大眼睛,没想到那个一听就很厉害的奖项,居然是被这么一个普普通通,似乎在每个村子里都能看到的年老妇人所得到。

为什么?

[“数十年前,牛玉琴嫁到靖边县东坑镇金鸡沙村,那时,沙漠中仅有的一株杨树,给了她改变自身生存环境的信念,如今,牛玉琴建成的这片基地,也被冠名为‘一棵树’……”

黑白照片上的不毛之地,已经变成了一株株绿色交错分明的黄绿色土地。]

牛玉琴的治沙故事,没有人听完是不触动的。

一万亩荒沙地,变卖家产还去借钱,第一年种下的6600亩树苗被风沙全都吹没了,还不气馁,第二年人背驴驼还招人,也要继续种树。从一万亩到十一万亩,给这片沙漠硬生生开辟出了一块绿洲。

三十多年的时间,种树种的债台高筑,也会拿出仅有的钱还再去贷款建起小学,为了帮助治沙的村民们脱贫,培育的万株树苗都无偿支援给大家,后面更是组织村民打机井,改造了三千多亩水灌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守仁看着同样听得入神的妻子,说道:“这可不是‘犟种’,这是真奇女子也……”她拿到自己的荣誉,是实至名归。

“宁愿被治沙累死,也不能被沙子欺负死,”念着这句话,生态环境已经越发严峻地区的人眼睛亮起。

有小娃娃嚷道:“阿爹,阿爷,我们都能在这种种不出什么粮食的地方长大,还能让这些沙子欺负吗!

在这里已经生活的越发困苦的人也觉得是这样子。

[除了牛玉琴,还有在黄沙碱摊上,带着陕北人种活了5300多万株乔灌木,第一位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放弃在首都发展选择回乡的张应龙……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普通平凡,却又那么非凡。

经过特殊处理后更利于发芽的油松和侧柏树种子,原产呼伦贝尔沙地的樟子松,还有神奇的柠条。

豆科植物的柠条根部有很多团状结构,能将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植物可吸收的养分,合成铵盐,种的越久,它周围的土地就会越肥沃,也能让其他更多植物在周围生长。

除此之外,还有杨树、蓼子朴、列当、地稍瓜。]

土地贫瘠地方的人眼睛一亮:“这个柠条,居然还能肥地!”

“我见过这个,还有那个蓼子朴,都是更北边荒漠一带的东西!”走南闯北的商队记性很好,想起了草原上的这些植物。

[为了减少泥沙流入黄河,山势陡峭、土层薄弱的悬崖边,也有人来种树。

聪明的当地人用石块垒出鱼鳞坑,把山下的土一点一点运到这里,再把树种下去。

“这种‘石坑客土’的方式,让本该是岩石峭壁的山上,也被绿色的覆盖。连成一片的石坑也因为很像鱼鳞,所以也叫鱼鳞坑。

除了鱼鳞坑,还有淤地坝、旱作梯田,不同的治理工程连在一起,全方位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

连成片的鱼鳞坑,层层分明的梯田,千年累计的淤地坝,每一样工程都是那么的震撼人心,看的人心情激动又沉重。

每年都会去服徭役的农人感同身受地叹道:“后世的百姓,要做的徭役,也太重了……”

就一个鱼鳞坑,就要用手拿石块堆砌出坑,再从山下运土,最后种树。一个山头密密麻麻多少个坑,就有多少的工作量。

有人反驳道:“可是他们把这些黄土变绿了。”

“那他们的地都种树,不能乱种别的作物,粮食怎么办?”

“他们有自己高产的杂交稻子。”

说到最后,大家都沉默下来了。

[“不管是大面积植树造林还是对天然林的保护,首要任务是治沙……”

农林大学的专业人员带领团队,用铲子挖出不同深度土壤封装贴好标签,在实验室进行不同的精妙操作,检验土壤的温度、湿度……]

拿出整理过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资料,不少人对上午听得模模糊糊的专业有了直观的感受。

“这就是之前那个水保专业的工作……”

之前嘲笑过多时间念书还要去种地的人都不说话了,人家只是挖地里面都有那么多的学问,和他们想的种地完全不一样,而且做的事情也是实实在在为这片黄土大地付出,怎么都和贱业搭不上边。

[穿着蓝色短袖的治沙专家坐在研究所里,说道:“榆林目前栽种的樟子松超过100万亩,里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樟子松的自然更新还没实现,挖掘有经济价值的沙生植物方面,我们做一些项目,让沙区老百姓在治沙的同时,能够享受到治沙的成果。”

“2008年3月1日,陕西省开始实行封山禁牧政策,榆林牧民大多已经完成从放牧到舍饲养羊的转变……”

新鲜的牧草投入机器,被切割成细小好嚼的草片,被牧民们拌着其他饲料一起喂给羊圈里的小羊。

尽管有禁牧政策和禁牧队员,但是私自放牧也还会有,接到举报的队员们还需要下车爬山,去找到放牧的老者。]

“封山禁牧,这么大的山,哪里管的过来!”

“他们有那个无人机啊,看看不就能抓到私牧的人了。”

“举报电话?这地都这么绿了,就不能让羊吃的吗……”

“羊吃草是吃根的,让羊吃了,这些绿草很快就又没了!”

关于禁牧政策,不少人已经开始争执,曾经只会埋头耕种的人,也不知不觉开始争论政策的好坏。

而还有一些人,则是看到了这些执法人员的不同。

[出任务之前都会彼此确保不会伤害人,开车又上山,满头大汗的抓到私牧老人后,态度也很和善,还要掏出证件老人确定自己的身份,给人家念政策。

那个放羊的老人被抓到了也不慌,还能操着乡音和队员们说话。

拄着木杖半点不紧张的老人,流着汗蹲在山坡上给掏出手册给老人念法律法规的队员,一时都不知道谁才是官吏。]

没怎么出过门的乡人咂舌:“这是后世的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带着村人给官差交过粮的里正摇头:“谁家官还要大老远从城里跑到山上,就为了抓个偷偷放羊的。”

村人:“可那些收粮食的差役,也没有这样的啊……”

法家人不解,那牧羊人犯了法,应当做出惩罚以儆效尤,怎么这些负责督办这个事情的人什么都不做,这长此以往,没有惩罚,法和政策的意义何在?

[黄土一片的大地染上绿色,水流又开始滋润这里,生态旅游业和林下特色产业在陕北诸多地区开始成长起来。

都带白巾,手拿红绸的年轻小伙敲响腰鼓,夜幕下,从华灯闪烁的城市到点着小灯的乡间,一切都是那么平静美好。]

天幕下,西北地区的年轻人们鼓起勇气。

“榆树、杨树、沙柳,柠条、蓼子朴、列当、地稍瓜,还有樟子松、紫穗槐、沙打旺,我都记得,村长,天幕上的后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去做!”

村长看着这些年轻人,满是风霜的脸上闪过欣慰,但也很现实的问道:“树种树苗哪里来?那个樟子松还是什么草原的呢,你怎么种?他们还有自己朝廷的支持,有那些专业科学家提供支持,我们呢?”

“那也要做!”年轻人神色坚定:“不能出去,那我就在这里咱们这里去找能活的树,把他们种活、种多!”

村长又问:“粮食怎么办?”

“种完粮食再去种树,种的地周围都种上树!”

不止一个人这种想法,生活在这片黄土上的人都是这种想法。没有天幕之前,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以为世代生活的土地就是这样,但天幕告诉他们,这是可以改变的。

他们现在是没有后世富有,没他们那么厉害,但他们也想改变自己生活的土地。

牛玉琴都说人不能给沙子欺负死,他们就能给这地给欺负死吗?

喜欢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请大家收藏:()直播:古人陪我一起补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