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361章 锄头会跳脉搏的时候

针灸鼻祖涪翁传 第361章 锄头会跳脉搏的时候

作者:字游世界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9:07:04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天光乍破,一缕银白色的晨曦刺破薄雾,将整片稻田映照得如同铺满碎汞的镜面。

晶莹的露珠沿着翠绿的叶尖缓缓滑落,在泥水中溅起细不可闻的涟漪。

赵篾匠赤脚站在田埂上,清晨的凉意顺着脚底板直窜天灵盖,让他混沌了一夜的头脑瞬间清明。

他深吸一口带着泥土与禾苗清香的空气,弯腰扛起了那架新修好的耥耙。

这耥耙是他吃饭的家伙,也是他半生的心血。

但今天,它似乎有些不同。

就在前几日,他鬼使神差地将那枚从窗台上捡来的,锈迹斑斑的“足三里”针,小心翼翼地嵌入了耙齿与木柄的连接卯榫之中。

他像往常一样,将耥耙横拖而出,踩着节奏,一步步踏入冰凉的泥水。

第一步,平平无奇。

第二步,依旧如故。

可当他沉下心神,将全身的力气与呼吸融为一体时,掌心猛地一震!

那感觉并非来自耙齿碰撞石块的硬朗,而是一种奇异的共鸣。

他清晰地感觉到,手中的耥耙竟随着他胸腔的起伏、呼吸的节奏,在微微颤动。

那颤动极其细微,却仿佛一根无形的丝线,一头连着他的心跳,另一头,则深深扎进了脚下这片广袤的大地。

他猛地停下动作,屏住呼吸。

颤动消失了。

他再次吐纳,那颤动又如约而至,仿佛牵引着无形的地气,正顺着木柄攀上他的手臂,在他周身的经络中缓缓行走。

一个荒诞的念头在他心头炸开。他试探着,将耥耙向前猛地一推。

“嗡——”

一声极细微、却又仿佛能穿透骨髓的嗡鸣,从被耙齿犁开的泥土中发出。

那声音不似金石,倒像是调校精准的音叉,又如同医者用银针的尾部轻轻叩击病人的骨面,以探查病灶的深浅。

赵篾匠瞪大了眼睛。

他放眼望去,更奇诡的一幕出现了。

他犁过的这片水田,原本杂乱无章的秧苗根系,竟在泥水之下,悄无声息地重新排列。

东边的变得密集,仿佛军队列阵;西边的则渐渐稀疏,留出恰到好处的空隙。

这东密西疏的布局,竟与村中老人们普遍气血偏枯、左盛右衰的脉象惊人地吻合!

《诊脉法·土应篇》中的字句如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气血如水,经络如渠,寸关尺,应天地人三才之位。

他心头剧震,握着耥耙的手都在发抖。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自己正在做的,早已不是简单的耕田。

他是在以这片广袤的稻田为病人的身躯,以手中的耥耙为放大了无数倍的银针,行那传说中夺天地造化的“五脏调衡”之术!

午时,烈日当空。

村头的晒谷场上,几名村妇正将陈年的艾草摊开晾晒,辛辣而温暖的香气混着烟火气,在空气中氤氲不散。

一个虎头虎脑的孩童在场中嬉闹追逐,一不小心,脚下踢翻了一个装满艾绒的竹篓。

金黄松软的艾绒顿时撒了一地,惹来妇人一阵嗔怪的笑骂。

赵篾匠恰好路过,他没有像旁人一样责骂那孩子,反而他蹲下身,默默将散落的艾绒重新聚拢,用粗糙的大手将其反复揉搓,压成一个结实的艾团。

然后,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的举动。

他拿起墙角那根用来捣米的石杵,将艾团死死塞进了石杵底部的暗槽里。

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不起眼的暗槽中,正藏着李青针留下的第二枚残针——“百会”针。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疯长。

他猛地吸了一口气,双臂肌肉贲张,用尽全身力气,持着石杵朝地上的青石板重重舂下!

“咚!”

一声沉闷至极的巨响,却完全不似木石相击。

那声音短促而空灵,仿佛不是从石杵发出,而是从九天之上传来,又像是传说中神医施展绝技,金针离穴时那一声洗涤神魂的“脱然”之音!

霎时间,异变陡生!

那被石杵重击的地面上,原本四散的艾草烟气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抓住,猛地盘旋而上,在半空中急速凝聚。

烟雾翻腾扭曲,竟渐渐勾勒出一道模糊的苍老人影!

那人影身形佝偻,一手捻须,另一手则做出一个持针下压、急速捻转的姿势,正是古针法中极为霸道的“烧山火”起手式!

“天呐!那……那是李青针!是李青针老神仙当年施灸的模样!”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指着那烟气人影,声音颤抖,浑浊的老泪瞬间涌出。

周围的村民无不骇然,更有甚者已经跪倒在地,连连叩拜,以为是神仙显灵。

唯有赵篾匠自己心中清楚,这并非什么魂魄显灵。

而是这片土地、这些艾草,百年来积存了无数村民的气息,也铭记了李青针当年行医时的气机烙印。

此刻,被他以“百会”针为引,借由石杵重击之力共振激发,才投射出了这道宛如时光倒流的“技忆残影”!

午后,天色骤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滚滚乌云从山的那头压来,豆大的雨点噼啪砸落,转瞬间便成了瓢泼暴雨。

山洪毫无征兆地爆发,一声巨响,下游那段年久失修的堤岸被冲开一个巨大的豁口,浑浊的洪水咆哮着,眼看就要淹没大片的良田!

“快!快去抢修!”村长嘶吼着,村民们扛着工具,抬着备好的石料,冒雨冲向缺口。

然而,到了地方所有人都傻眼了。

那些备用的石料在暴雨和洪水的浸泡下,竟变得如同豆腐一般松软,根本无法垒砌。

一放上去,就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

有人绝望地提议用糯米浆混合泥土加固,可村中粮仓早已见底,哪里还有半粒糯米?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赵篾匠默然从怀中取出了七枚残针中最为锈蚀、也最为厚重的一枚——“神庭”针。

他走到堤岸的豁口处,在湍急的水流中稳住身形,将那枚锈针狠狠插入了堤基最深处的湿泥之中!

“所有男人,拿上耥耙,跟我一起,就在这豁口里,翻搅烂泥!”他吼道。

众人面面相觑,满腹狐疑。

这都什么时候了,不想着堵口,反而在这里和泥巴?

但看着赵篾匠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纷纷拿起耥耙,跟着他一遍又一遍地翻搅着脚下稀烂的泥浆。

半个时辰后,就在众人快要累得脱力时,奇迹发生了。

那原本稀烂如水的泥浆,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凝结,变得越来越粘稠,如同熬了三天三夜的膏药。

又过了一会儿,泥浆表面甚至浮现出一层细密的金丝状纹理,用手一按,竟坚逾夯土!

咆哮的洪水冲击在这新凝结的“泥堤”上,竟再也无法寸进!

众人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没人知道,是那枚“神庭”针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频率,激发了泥土中亿万微生物的生命节律,再与十几把耥耙的震动频率达成共振,完成了这“天地为药、工法为引”的自然固结之法。

第四日清晨,村西头王小三家五岁的儿子突发高热,浑身抽搐不止,口吐白沫,眼看就要不行了。

村里的老郎中熬了药灌下去,却丝毫不见好转,最后只能摇头叹息,说这是“风痰闭窍,神仙难救”。

赵篾匠闻讯赶到时,孩子已经气若游丝。

他没有像任何人想的那样取出银针,反而转身冲进院子,一把抱起了墙角那架沉重的犁铧!

在犁铧尖端最不起眼的角落,暗藏着第四枚针——“大椎”针。

“快!烧开水!”他对着惊呆的众人大吼。

一锅滚沸的井水很快被抬来。

赵篾匠命人将沸水从上到下,反复浇淋在冰冷的犁铧之上。

刺啦啦的声响中,白汽蒸腾,整个铁器被烧得炽热通红。

就在众人以为他要用这东西做什么农活时,赵篾匠猛地抱起滚烫的犁铧,快步冲进屋内,不顾一切地将其迅速贴在了那患儿的背部——正对着大椎穴的位置!

“啊!”

周围的妇人发出惊恐的尖叫,这哪里是治病,分明是要把孩子活活烫死!

然而,那灼热的铁器刚一接触皮肤,原本昏迷抽搐的孩子竟仿佛被闪电击中,猛地弓起身子,剧烈地呛咳起来。

“哇”的一声,一口腥臭粘稠的黑痰从他口中喷出,溅在地上,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

黑痰吐出,孩子的抽搐戛然而止,急促的呼吸渐渐平稳,紧闭的双眼也缓缓睁开,虽然虚弱,但眼神已然恢复了清明。

旁人看得目瞪口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赵篾匠却只是长长舒了口气,抹去额头的汗水,淡淡地说道:“古有燔针劫刺,今有犁火通阳。针不在形,而在势。”

他没有说的是,他是借由犁铧的巨大热量,瞬间激活了“大椎”针内残留的微弱灵气,引爆了人体督脉的磅礴阳气,一举冲破了闭锁心窍的痰阻。

此法凶险至极,稍有不慎便会烧坏经脉,但效如桴鼓,是真正的虎狼之术。

第五日夜,赵篾匠独坐在院中,一灯如豆。

他没有看书,也没有编织竹器,只是静静地摩挲着那枚最初也是最关键的,曾卧于窗台的锈针。

月华如水,洒在针身上,那斑斑的锈迹竟仿佛活了过来。

忽然,他指尖一润。

只见那针尾处,竟缓缓渗出了一点碧血般的汁液。

那汁液色泽如最上等的翡翠,带着一股奇异的馨香。

它滴落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掉进他脚边一个陶盆里。

盆中,是他用李青针故居的泥土滋养的一株“地应针”幼苗。

汁液入土,那幼苗的叶片倏然展开,仿佛一朵沉睡了千年的莲花瞬间绽放。

更令赵篾匠心神俱裂的是,在舒展开的叶片背面,竟浮现出一排排细密如蚁的刻痕!

那不是天然的叶脉,而是字!

是早已失传的《针经·失脉篇》中的佚文!

“脉行于物,则器可代指;气贯于常,则庸工亦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短短十六个字,如一道天雷,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豁然醒悟。

李青针当年在油灯下夜抄残卷,并非只是为了用纸笔留存文字。

他是在以自己的心血乃至生命精气为墨,将毕生对医道的感悟,一笔一划,烙印进了身边的纸帛、器物、乃至一草一木的气息之中!

所谓传承,原来根本不必口授心传。

只需有一个契机,让后人能亲手触碰到这份沉淀在万物之中,跨越了百年的温度!

第六日破晓,宁静的村庄被一阵嚣杂的马蹄声和叫骂声打破。

邻村的豪强张大户,竟遣了一队凶神恶煞的家奴,前来强征粮秣。

一个护着粮袋的老农被恶奴一脚踹倒,皮鞭如毒蛇般抽打在他身上,留下一道道血痕。

村民们敢怒不敢言,纷纷退避。

赵篾匠从屋里走出,他没有怒吼,也没有冲上去,只是静静地立于田埂之上,面沉如水。

他弯下腰,拾起昨日用过的那架耥耙,轻轻地,将它插进了田头的泥土里。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

刹那间,以耥耙为中心,方圆十丈之内,所有作物仿佛听到了无声的号令!

稻田里的藤蔓如蟒蛇般疯长,瞬间缠住了马腿,惊得马匹人立而起,将背上的家奴狠狠摔下!

一排排即将成熟的稻穗,齐刷刷地低垂下来,穗尖坚硬如针,对着那些恶奴的面门横扫而去,如同万针齐发!

家奴们鬼哭狼嚎,脸上被划出道道血口,哪里还敢逞凶,连滚带爬地狼狈退走。

整个过程,赵篾匠一步未动。

无人看见,那耥耙的耙齿上,“足三里”针正泛起幽蓝色的微光,与整片大地的脉动合而为一。

他缓缓低下头,看着自己那双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的手。

这双手,能编织精巧的竹器,能耕种肥沃的田地,如今,更能守护这一方水土。

他终于笑了,笑得无比释然。

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是谁的传人,而是这片土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