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的北宋欢乐多 > 第255章 崩溃的临界点

朕的北宋欢乐多 第255章 崩溃的临界点

作者:周三吃瓜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20:37:00 来源:全本小说网

“星火”工坊顶住了第一波舆论的冲击,在狄咏的强力支持和内部调整下,似乎重新走上了稳健发展的轨道。然而,寿王精心布置的杀招,从来不是单一方向的明枪,而是多层次、无孔不入的暗箭。真正的压力,往往来自于意想不到的方向,并在持续不断的累积中,逼近甚至突破人的承受极限。

一、 琐碎的围剿:绩效管理下的窒息感

枢密院与户部的联合核查人员终于抵达了北疆。他们并未像预想中那样气势汹汹,反而显得极为“专业”和“尽责”。带队的是户部一位姓钱的主事,面容刻板,一丝不苟。

核查工作迅速展开,其细致和严苛的程度,远超寻常。他们不仅核对账目数字,更要追查每一笔超出常规的物料损耗背后的具体原因、每一次试验失败记录的详细过程、甚至每一位工匠的工时与产出是否完全匹配。

“沈大人,这份记录显示,上月丙字号炉因尝试‘梯度回温法’失败,损毁特等耐火砖七块,炭火三百斤。请详细说明此次试验的必要性、预期目标、失败原因分析以及后续改进措施。是否有相关技术论证会议记录?”钱主事拿着厚厚的卷宗,一板一眼地询问。

“沈大人,工匠李四,本月记录工时二百二十个时辰,但其参与锻造的合格箭簇仅为三支。请解释其工时与产出的匹配度问题,是否存在怠工或管理调度不当?”

“关于龙涎金废料回收流程,现有记录不够清晰,存在监管漏洞风险,请立即完善……”

这些询问和要求,看似都符合流程,无可指摘。但将其施加在一个正处于战时紧张状态、且技术探索性质极强的研发工坊上,便成了一种巨大的负担。沈括和工坊的核心人员,不得不耗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这些无穷无尽的解释、说明、填表、会议。

更让人心力交瘁的是,这些核查人员严格遵守流程,对任何“不合规”之处都要求立刻整改,却对工坊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技术风险缺乏基本的理解和变通。

“沈公,这样下去不行啊!”鲁小宝趁着核查人员不在,找到沈括,急得直跺脚,“那帮官老爷整天就知道要文书、开会,俺们锻造的炉子都快凉了!几个老师傅被叫去问话,一问就是半天,手里的活全耽误了!”

沈括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强压下心中的烦躁:“他们是按章办事,我等配合便是。技术攻关不能停,你带着人轮班,确保核心试验不断。”

然而,这种“配合”的代价是巨大的。沈括自己几乎被文书工作和会议淹没,白天应对核查,晚上才能挤时间处理技术问题,睡眠时间被压缩到极致。工坊的整体效率明显下降,原本计划中优化工艺流程和培养新人的进度,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这种以“规范”为名的琐碎围剿,比直接的攻击更令人疲惫。它不直接否定你的目标,却用无数的细节和流程,消耗你的精力,迟滞你的脚步,让你在文山会海中逐渐窒息。沈括感觉自己就像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越是挣扎,束缚得越紧。

二、 无声的毒药:来自“自己人”的背刺

就在沈括疲于应付外部核查时,工坊内部,那枚寿王埋下的“最深棋子”,开始悄然行动了。

此人并非身居高位,只是工坊资料库的一名普通书办,名叫赵德。他平日里沉默寡言,做事认真,甚至有些过于谨小慎微,从未引起过任何怀疑。然而,他却是寿王早年安插在将作监,后又因其“可靠”而被选入“星火”的暗桩。

赵德没有去偷取核心机密,也没有进行任何明显的破坏。他的手段,更加阴险难防。

他利用整理和誊录数据的机会,开始进行极其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篡改。比如,在记录龙涎金临界温度的数据时,将“丁上偏丙下”偶尔誊写成“丁中偏丙下”;在记录某次淬火液的配比时,偷偷将“松脂二两”改为“松脂三两”;在汇总物料申请清单时,故意漏写一两种关键辅料,或者将数量写错……

这些改动单独看来,都微不足道,甚至可以推诿为笔误。但在精密的技术研发中,任何一个参数的细微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起初,谁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直到连续几次重要的重复性实验失败,且失败原因难以查找时,一丝疑虑才开始在沈括心中升起。

“奇怪,明明是按照成功记录的参数来的,为何这次塑性变形如此困难?”沈括对着一次失败的锻造记录,眉头紧锁。他反复核对着原始记录和几次重复实验的数据,隐约感觉有些对不上,但又找不到明确的证据。

鲁小宝更是气得暴跳如雷:“见了鬼了!这炉火俺看了十几年,从没走眼过!这次感觉温度没错,怎么就打不动了?!”

失败次数的增加,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龙涎金和资源,更严重打击了工匠们的信心,也给了外部核查人员更多的“质疑”借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沈大人,近期的实验失败率似乎有所上升,是否与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流程规范落实不到位有关?”钱主事在一次会议上,面无表情地提出疑问。

沈括无法回答。他只能要求所有数据必须经过双重核对,所有物料领取必须清单明晰。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工坊的运行成本和复杂程度。

一种看不见的、令人不安的迷雾,在工坊内部弥漫开来。信任开始出现裂痕,有人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触怒了“天意”,或者是不是某些环节真的出了无法察觉的问题。沈括承受着内外双重压力,那根名为理智和坚韧的弦,被越绷越紧。

三、 最后一根稻草:噩耗与质疑

就在这内忧外患之际,一个噩耗从汴京传来——沈括那位年迈、一直被他寄养在老家由族人照顾的母亲,因病去世了。

消息传到北疆,沈括如遭雷击。他自幼丧父,由母亲一手抚养成人,母子感情极深。投身“星火”项目以来,他几乎与家人断绝了联系,未能尽孝床前,本就心怀愧疚。如今母亲溘然长逝,他连最后一面都未能见到,巨大的悲痛和自责瞬间将他淹没。

屋漏偏逢连夜雨。也几乎是同时,一份来自御史台的新弹劾奏章副本,不知通过什么渠道,竟然流传到了工坊内部。奏章中除了老生常谈的“靡费国帑”、“消极怠工”外,竟然还含沙射影地提及沈括“身负母丧,仍滞留军前,于礼不合,其心难测”,暗示他可能借此拥技自重,甚至有不臣之心。

丧母之痛,加上这恶毒至极的政治污蔑,成为了压垮沈括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一天一夜,水米未进。外面是核查人员锲而不舍的敲门声,要求他对近期实验失败率上升做出书面说明;里面是堆积如山的文书和他那颗被悲痛与愤怒啃噬得千疮百孔的心。

他想起了母亲慈祥的面容,想起了自己立志格物强国的初心,想起了工坊初创时的艰难,想起了龙涎金成功锻造时的喜悦,也想起了如今这无处不在的掣肘、怀疑和恶意中伤……

“啊——!”一声压抑不住的、如同受伤野兽般的低吼从书房中传出。

当鲁小宝和几名核心匠师察觉到不对,强行撞开门时,看到的是满地狼藉的文书,以及瘫坐在书堆中,双目赤红、头发散乱、嘴角甚至溢出一丝鲜血的沈括。他手中紧紧攥着一份被揉皱的弹劾奏章副本,身体因极致的情绪而在微微颤抖。

“沈公!”鲁小宝惊呼上前。

沈括抬起头,眼神涣散,喃喃道:“为何……为何要如此相逼……母亲……孩儿不孝……这格物……这绩效……有何意义……”

他的精神,显然已处于崩溃的边缘。持续的压力、内部的暗算、丧亲的打击、恶毒的污蔑,这一切汇聚在一起,终于超出了他所能承受的极限。

工坊的灵魂人物,倒下了。

消息传到狄咏耳中,这位沙场宿将也勃然变色,一拳砸在桉上:“鼠辈安敢如此!”他立刻下令,所有核查人员暂停工作,由军中医官全力诊治沈括,并派人严密保护其安全,同时八百里加急将情况奏报汴京。

“星火”工坊的炉火虽然未熄,但指引方向的火焰,却已摇曳欲灭。绩效管理追求效率,但当管理本身成为最大的阻碍,当人心在无尽的消耗中走向崩溃,再高的技术,再好的制度,也终将沦为虚谈。北疆的局势,因沈括的突然倒下,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沈括的骤然倒下,如同抽去了“星火”工坊的嵴梁,让这个刚刚经受住战火考验、正欲振翅的技术心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恐慌。炉火未熄,人心却已飘摇。

一、 临危受命:狄咏的雷霆手段与鲁小宝的担当

狄咏闻讯第一时间赶到了工坊。他看到的是双目赤红、精神恍忽、被军医强行灌下安神汤药后昏睡过去的沈括,以及围在书房外,面带惶然、不知所措的工匠与学子们。

一股无名火在狄咏胸中勐烈燃烧,但他深知,此刻绝不能乱。他是北疆主帅,更是“星火”工坊此刻唯一能依仗的定海神针。

“所有人,听令!”狄咏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沙场特有的铁血与不容置疑,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第一,沈公忧劳成疾,需静养。工坊一应事务,在其康复前,由本将暂代统领!鲁小宝!”

“末……小的在!”鲁小宝勐地站直,他手臂上的伤似乎因激动而再次渗血,但他浑然不觉。

“擢升你为工坊代总管,负责所有技术事宜,维持工坊运转!谁敢不听号令,延误生产,依军法处置!”狄咏深知,此刻必须有一个熟悉技术、且威望足够的人站出来,鲁小宝虽性情粗豪,但技术过硬,对沈括忠心耿耿,是最合适的人选。

“第二,所有枢密院、户部核查人员,即刻起停止一切活动,集中于西侧营房,未经本将允许,不得擅离,不得与工坊人员随意接触!所需饮食,由我军中统一配送!”这是强行物理隔离,切断外部干扰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三,工坊内部,即刻起实行‘战时管制’!所有人员,按原有分工,各归其位!过往文书、记录,全部封存,非经本将与鲁小宝共同批准,任何人不得调阅、修改!”这是为了防止有人趁乱浑水摸鱼,或继续搞小动作。

“第四,军医官留下,全力诊治沈公!所需药材,不惜代价!”

一道道命令如同疾风骤雨,迅速稳定了局面。混乱被强行压制下去,秩序在铁腕下得以恢复。鲁小宝虽然心中悲痛且倍感压力,但狄咏的信任和赋予的权力,让他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他抹了把脸,瞪着眼对周围的工匠吼道:“都听见狄将军的话了?该干嘛干嘛去!炉子不能凉,锤子不能停!谁要是怂了,现在就滚蛋,别耽误俺们给沈公争气!”

工匠们被这军法般的严厉和鲁小宝的蛮横所震慑,也因狄咏的果断而找到了一丝主心骨,纷纷返回了自己的岗位。工坊内重新响起了叮叮当当的锻打声,虽然不如往日那般充满激情,却多了一份悲壮与坚韧。

二、 抽丝剥茧:苏轼的“审计”与内鬼的暴露

狄咏的紧急奏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汴京。赵小川览奏,又惊又怒,当场摔碎了一个心爱的茶盏。

“欺人太甚!竟将朕的肱股之臣逼至如此境地!”他立刻下旨,严令核查人员不得再干扰工坊运行,并派出宫中最好的太医,携带珍贵药材,火速前往北疆。同时,他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紧急调派正在翰林院处理文会后续事宜的苏轼,以“钦差观察使”的身份,即刻北上,全权负责调查沈括受逼至病的缘由,并协助稳定工坊局面。

苏轼接到旨意,二话不说,轻车简从,日夜兼程赶赴北疆。他深知,此去不仅是公务,更是为了挚友沈括。

抵达工坊后,苏轼没有过多寒暄,立刻投入工作。他首先去探望了依旧昏沉、时而呓语的沈括,看着好友憔悴的面容,心中酸楚,更坚定了查清真相的决心。

他没有像之前的核查人员那样纠缠于繁琐的流程,而是凭借其过人的才智和对格物之学的理解,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他让鲁小宝等人,将近期所有失败的实验记录、物料领取清单、以及对应的原始数据底稿,全部调集到一起。

“苏学士,这些都是近期出问题的记录,乱七八糟的,俺们看了好多遍,也找不出毛病到底出在哪儿。”鲁小宝苦恼地说。

苏轼没有说话,他坐在灯下,一份一份地仔细比对,目光在成功与失败的记录之间来回扫视。他关注的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一个数字的笔误,一个单位的混淆,一种辅料用量的细微差别……

时间一点点过去,油灯添了一次又一次。突然,苏轼的目光停留在几份关于龙涎金临界温度的记录上。他敏锐地发现,在几次失败的实验记录誊抄本上,温度的标注与他自己记忆中沈括曾兴奋地向他提及的、以及少数几份未被篡改的原始草稿上的数据,存在极其细微的、但足以影响结果的偏差!

“存中(沈括字)曾言,临界温度在‘丁上偏丙下’,毫厘不可差。你们看这几份誊录稿,却写成了‘丁中偏丙下’!”苏轼指着那几处几乎难以察觉的改动,声音带着寒意。

他又对比了物料清单,发现了更多类似的、看似“笔误”的痕迹。这些错误分散在不同的记录中,由不同的人经手,杂乱无章,若非像他这样通晓内情且心细如发的人进行大规模交叉比对,极难发现规律。

“这不是意外,这是人为的、系统性的、极其隐蔽的破坏!”苏轼得出了结论。目标直指负责资料整理和誊录的核心人员。

狄咏闻报,立刻下令拘拿了所有接触过这些记录的书办,包括那个看似老实巴交的赵德。

起初,赵德还试图以“笔误”、“疏忽”来搪塞。但在苏轼抽丝剥茧般的讯问和狄咏的军法威慑下,他的心理防线最终崩溃,交代了自己受寿王府指使,进行隐秘破坏的事实。

内鬼被揪出,工坊内弥漫的那股令人不安的迷雾终于散去了大半。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后怕,同时也对苏轼的明察秋毫敬佩不已。

三、 绩效重铸:从“管束”到“赋能”

内鬼虽除,但工坊经历此番动荡,士气低落,效率低下的问题依然存在。沈括短期内无法理事,狄咏军务繁忙,鲁小宝擅长技术却拙于管理。如何让“星火”重新焕发活力,成了摆在苏轼面前的难题。

苏轼没有简单地恢复旧观,而是与狄咏、鲁小宝商议后,对工坊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绩效重铸”。

他首先废除了那些过于僵化、窒息创造力的繁琐流程和文书要求,代之以更简洁、更聚焦于核心目标的管理办法。

“格物之道,贵在专注与实效。今后,所有记录,但求关键数据准确、过程清晰可溯即可,不必追求形式完美。”苏轼宣布,“将诸位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精力当用于刀刃之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次,他建立了“技术联席会议”制度。由鲁小宝主持,所有资深匠师和核心学子参加,定期商讨技术难题、分享经验、评估进度。这既是对鲁小宝权威的巩固,也激发了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从“被动接受指令”到“主动参与决策”的转变。

针对工匠们身心俱疲的状况,苏轼引入了“弹性工时”与“强制休沐”的概念。在保证核心任务进度的前提下,允许工匠根据自身状态调整工作节奏,并且每月必须有固定的休息时间,由狄咏派兵“监督”执行,确保落到实处。绩效考评,不再仅仅看重工时,更看重有效产出和创新能力。

“诸位,沈公倒下,乃前车之鉴。我等在此,是为强国,非是赴死。张弛有度,方能持久。”苏轼的话语,带着文人特有的通透与关怀,说到了许多工匠的心坎里。

他还设立了“创新贡献奖”,对那些在工艺流程、工具改良、乃至管理建议上提出有效方案的工匠和学子,给予额外的绩效积分和物质奖励,鼓励微创新,集众人之智。

这一系列举措,的核心思想是从传统的“管控型”绩效,转向更具活力的“赋能型”绩效。它减轻了不必要的负担,赋予了基层更多的自主权,关注人的状态与成长,从而重新点燃了工坊内部的活力。

炉火依旧,但驱动炉火的力量,不再仅仅是外部的压力与命令,更多了一份内在的认同与追求。

四、 余波与新生

在太医的精心诊治和药物的作用下,沈括的病情逐渐稳定,虽然依旧虚弱,精神也不再恍忽,但眉宇间那沉重的郁结似乎化解了一些。当他得知苏轼前来,并查出了内鬼、稳定了工坊时,久久无言,只是用力握了握苏轼的手。

工坊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虽然失去了沈括这位顶尖的掌舵者,但在鲁小宝的带领和苏轼的协调下,竟也慢慢地重新走上了正轨。那种被无形之手扼住咽喉的窒息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更加团结坚韧的氛围。

狄咏将赵德及其口供秘密押送汴京,同时上书,详细陈述了此次事件的经过,以及苏轼的力挽狂澜。他再次强调了“星火”工坊对于北疆防务不可替代的价值,并恳请朝廷对幕后黑手予以严惩。

赵小川接到奏报,震怒之余,也深感欣慰。他再次下旨,严厉申饬了之前那些弹劾沈括的官员,并明确表示了对苏轼、狄咏所做工作的肯定。同时,他暗中给皇城司下达了更进一步的指令,要求加大对寿王府的监控和调查力度。

“星火”工坊,经历了一次严酷的“淬火”。沈括这块精钢几乎断裂,但工坊这个整体,却在灾难的锤炼下,去除了杂质(内鬼),调整了内部结构(管理模式),变得更加坚韧。它失去了一个天才的领导者,却可能正在孕育一个更具韧性和生命力的团队。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危机只是暂时解除。寿王绝不会就此罢休,辽军的威胁依然悬在头顶,龙涎金的瓶颈仍未突破。真正的风暴,或许正在这短暂的平静下,酝酿着下一次更勐烈的爆发。重铸的“獠牙”,能否在下一轮风暴中咬碎敌人的喉咙,犹未可知。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