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的北宋欢乐多 > 第254章 暗夜杀机人心淬火

朕的北宋欢乐多 第254章 暗夜杀机人心淬火

作者:周三吃瓜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20:37:00 来源:全本小说网

落鹰峡小胜的捷报,如同投入滚油中的一滴冷水,在北疆乃至汴京激荡起复杂的涟漪。龙涎金箭簇初试锋芒带来的振奋尚未平复,由它引发的更深层次的绩效博弈与暗流,已悄然改变了局势的走向。

一、 辽军的“绩效”调整与狄咏的应对

辽军前锋在落鹰峡遭遇的挫折,尤其是那闻所未闻的恐怖破甲箭,如同一记闷棍,让素来骄横的“铁林军”主将耶律斜轸又惊又怒。他并非鲁莽之辈,立刻下令暂缓进攻,收拢兵力,同时将遭遇“妖箭”的详情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南京析津府。

“查!给本帅查清楚!宋人何时有了这等利器?是只有少量,还是已大规模装备?”耶律斜轸在帐内烦躁地踱步,“还有那扰人的赤黄毒烟,究竟是什么东西?!”

他麾下的幕僚分析道:“大帅,观其箭矢之利,绝非寻常工匠可为。宋军此前工坊被毁,如今又能拿出此物,其技艺恢复甚至精进之速,实在骇人。末将怀疑,宋廷在北疆必有不止一处秘密工坊,且其匠人技艺超群。那毒烟亦是闻所未闻,恐亦是新造之物。”

耶律斜轸眼神阴鸷:“看来,寿王那边传来的消息不假,宋人确在秘密研制足以改变战局之物。此等工坊与其匠师,必须不惜代价毁去!否则,假以时日,我大辽铁骑优势何在?”

他迅速调整了战术和绩效目标:

1. 暂停大规模强攻:避免在狭窄地形与拥有不明利器的宋军硬拼,减少不必要的伤亡。绩效目标:保存主力,重新评估宋军战力。

2. 加强侦察与渗透:派出更多、更精锐的斥候与细作,不惜代价摸清宋军新式箭矢的产量、装备范围,以及秘密工坊的确切位置和防御情况。绩效目标:获取关键情报,为下一步精准打击做准备。

3. 寻求技术反制:令随军工匠研究那几支从伤亡士兵身上取回的“妖箭”残骸,试图分析其材质,并思考应对之策(如加厚重点部位甲胃、使用更坚固的盾牌等)。绩效目标:找到抵御或削弱新箭矢威胁的方法。

狄咏很快察觉到了辽军战术的变化。对方不再轻易冒进,而是如同潜伏的恶狼,在防线外围不断游弋、试探。

“辽人学乖了。”狄咏对副将道,“他们在找我们的弱点,尤其是‘星火’工坊的弱点。传令下去,各防线外松内紧,加强反侦察和巡逻密度。对任何试图靠近工坊区域的可疑人格杀勿论!绩效目标:确保工坊位置不暴露,挫败一切渗透企图。”

他深知,龙涎金箭簇带来的战术优势是暂时的,一旦被敌人摸清底细或找到应对之法,优势将荡然无存。真正的绩效,在于能否在敌人找到方法前,巩固优势,或开发出新的“杀手锏”。

二、 工坊的“绩效”瓶颈与沈括的抉择

“星火”工坊内,成功带来的喜悦很快被巨大的生产压力所取代。

“沈公,龙涎金存量已不足锻造三十支箭簇!按照目前狄将军要求的优先供应量,最多只能支撑五日!”负责物料管理的管事带来了坏消息。

“还有,鲁师傅和几位主要锻造匠师,连日不眠不休,已有两人累倒,鲁师傅自己也旧伤复发,手臂肿得厉害,再这样下去,恐怕……”负责人员调度的学子也忧心忡忡地汇报。

沈括看着账册上迅速减少的龙涎金数字,以及工坊内匠师们疲惫不堪却又强打精神的面容,眉头紧锁。极限绩效的冲刺,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也几乎透支了工坊的资源和人力储备。这无疑是不可持续的。

“绩效管理,绝非涸泽而渔。”沈括沉声道,“传我命令:”

1. 调整生产节奏:即刻起,龙涎金箭簇产量减半,确保匠师得到必要的休息和轮换。绩效目标:保障人员健康与长期生产力,避免因过度劳累导致重大事故或技术骨干折损。

2. 优化工艺流程:组建技术改进小组,由沈括亲自牵头,集中精力优化龙涎金的塑性锻造流程,目标是提升材料利用率、降低废品率、缩短单件生产时间。绩效目标:在产量减半的情况下,通过效率提升,力争维持七成以上的有效产出。

3. 寻找替代与补充:一方面,派人紧急探寻新的龙涎金矿脉或采购渠道;另一方面,重启“合金”研究,尝试用少量龙涎金与其他金属复合,制造性能稍逊但可大规模生产的“次级”破甲箭簇。绩效目标:开辟第二原料来源和技术路线,降低对单一稀缺资源的依赖。

4. 加强技能传承:挑选一批有潜力的年轻工匠,由鲁小宝等老师傅带领,进行“手把手”的实战教学,加速技术扩散,避免因个别人员变故导致技术断层。绩效目标:在一个月内,培养出至少五名能独立完成龙涎金基础塑性锻造的合格匠人。

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星火”工坊从追求短期突破的“冲刺绩效”,转向了注重可持续性与抗风险能力的“稳健绩效”。这需要顶住来自前线的需求压力,更需要高层的理解与支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沈括亲自书写了一份详尽的报告,将工坊面临的资源瓶颈、人员状况以及后续发展思路,呈送给狄咏和远在汴京的皇帝。他在报告中强调:“利器虽好,然根基不稳,则如沙上筑塔。臣恳请暂缓催逼,予工坊喘息之机,以求长远之效。”

三、 寿王的毒计:目标——沈括

寿王府密室。谋士带来了辽军受挫和渗透失败的消息。

寿王赵俣听完,脸上反而露出一丝诡异的平静,甚至带着点嘲弄:“耶律斜轸也是个废物,区区几支箭就把他吓住了。看来,借辽人之刀摧毁工坊,短期内是难以奏效了。”

他踱步到窗前,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缓缓道:“既然外部的刀不够快,那就用内部的钉子。沈括……此人乃是‘星火’之魂,技术之脑。除掉他,比摧毁十个工坊更有用。”

谋士心中一寒:“主人,沈括身处北疆军营重地,身边必有皇城司高手护卫,想要暗杀,难度极大,风险更高!”

“暗杀?”寿王嗤笑一声,“谁说要派杀手了?那是最下乘的手段。我们要用‘绩效’杀死他。”

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阴谋的光芒:“沈括不是上了奏章,陈述困难,请求暂缓吗?让我们在朝中的人,立刻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弹劾他畏难不前,消极怠工,甚至……可以暗示他拥技自重,借机要挟朝廷,有不臣之心!”

“同时,在士林中继续散播言论,就说沈括研究‘妖金’,已走火入魔,工坊屡发事故,伤亡惨重,皆因其所行之事有违天道人伦!要把他塑造成一个为了个人名利,不顾将士死活、罔顾伦常的狂徒!”

“还有,”寿王压低声音,“让我们在北疆的人,想办法在‘星火’工坊内部制造一些不大不小的‘意外’,比如材料莫名损耗、记录数据出错、甚至……让一两个不太重要的工匠出点‘意外’。把水搅浑,让沈括疲于奔命,让他承受来自朝廷、舆论和内部管理的三重压力!”

谋士恍然大悟,此计甚毒!这不是直接的**消灭,而是利用规则、舆论和内部矛盾,对沈括进行全方位的“绩效”围剿和精神摧残。一旦沈括顶不住压力,要么心力交瘁而垮掉,要么在不断的审查和弹劾中失去皇帝的信任,要么在内部混乱中犯下大错而被问罪。

“绩效目标:三个月内,让沈括要么自行请辞,要么被朝廷问罪,要么……精神崩溃!”寿王冷冷地定下了目标。

四、 汴京的暗涌:孟云卿的洞察与太子的“新绩效”

寿王的毒计,很快便在汴京显现出效果。几份措辞尖锐、直指沈括“消极怠工”、“靡费无度”、“所研不祥”的弹劾奏章,再次出现在了赵小川的御桉上。与之相呼应的是,市井间关于“星火”工坊伤亡惨重、沈括行为乖张的流言也开始悄然传播。

垂拱殿内,赵小川看着这些奏章,面色不愉。他自然看得出其中的攻讦之意,但对方打着“关心国事”、“体恤民力”的旗号,让他难以直接驳斥。

“陛下,沈括刚刚立下大功,便有人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弹劾,其心可诛。”孟云卿在私下进言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臣妾观其手法,与之前针对狄咏将军如出一辙,皆是利用绩效考评之名,行党同伐异之实。其最终目标,恐非沈括一人,而是意在断我大宋技术革新之根苗。”

赵小川颔首:“皇后所言,朕亦知晓。然,朝堂之上,须有公论。沈括所请,亦非全无道理。朕需寻一平衡之法。”

他一方面下旨安抚沈括,肯定其功劳与苦劳,准许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产节奏,并拨付内帑银钱,用于奖励有功工匠和抚恤伤病患者,以示支持。另一方面,他也要求枢密院和户部,对“星火”项目的经费和进度进行“例行核查”,既是对朝野的交代,也是对工坊管理的一种督促。

而在东宫,太子赵言经历北疆之行后,对“绩效”似乎有了新的理解。他不再仅仅盯着自己读书写字的“进度”,而是开始好奇地问他的少傅:

“少傅,沈先生他们造出了很厉害的箭,是不是绩效很好?”

“那为什么还有人要说沈先生的坏话呢?”

“如果做对的事情也会被人骂,那绩效还有什么用呢?”

这些童稚却切中要害的问题,让太子少傅一时语塞,只得含糊地以“君子和而不同”、“但求问心无愧”等大道理来搪塞。

赵言却自顾自地拿出他的小本本,在上面歪歪扭扭地画了一把箭,又在旁边画了几个小人指指点点的样子,然后在下面写了个大大的“?”。

他似乎朦胧地意识到,绩效,似乎并不仅仅是把事情做好那么简单。这或许是他帝王之路上,关于权力、人心与绩效复杂关系的第一课。

北疆的战火暂歇,但无形的硝烟却更加浓重。技术的突破引来了更恶毒的觊觎,绩效的标尺成了攻讦的武器。沈括和他的“星火”,在初露锋芒之后,迎来的不是鲜花与坦途,而是更为险恶的暗夜与杀机。能否在这重重围剿中生存下来并继续前行,考验的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意志、智慧与来自高层的坚定信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寿王精心编织的罗网,裹挟着朝堂的暗箭与市井的流言,如同无形的阴云,沉沉压向远在北疆深山中的“星火”工坊,更精准地笼罩在沈括的头顶。然而,压力之下,人性的光辉与晦暗,也如同被投入熔炉的矿石,开始显露出不同的成色。

一、 工坊内的波澜:猜忌与坚守

枢密院与户部“例行核查”的消息,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关于沈括“消极怠工”、“靡费国帑”的风言风语,不可避免地在封闭而敏感的工坊内传播开来。虽然沈括尽力安抚,声明陛下信任未变,但一种微妙的气氛还是在部分人中弥漫开来。

一些原本就对高强度、高风险的龙涎金研究心存畏惧,或是更倾向于传统稳妥路线的工匠,开始私下议论。

“听说了吗?朝廷派人来查账了!”

“我就说嘛,这东西太邪性,投入又大,早晚要出事……”

“沈公是不是太激进了?上次累倒了好几个,现在又要减产量,外面能没意见吗?”

“唉,咱们就是些匠人,本分干活就好,何必掺和这些……”

这些声音虽然不大,却像跗骨之蛆,侵蚀着工坊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向心力。负责物料管理的王管事,更是变得格外“谨慎”起来,对龙涎金等核心物料的领取审批变得异常严格,甚至有些吹毛求疵,生怕在核查中出一点纰漏,连累了自身。

“鲁师傅,不是我不批,你看这损耗率,比上月高了半成!这核查的节骨眼上,得注意影响啊!”王管事对着前来领取一批特等炭火的鲁小宝,面露难色。

鲁小宝眼睛一瞪,他手臂还缠着布条,声音洪亮:“放你娘的屁!那半成损耗是试验新淬火法必需的!沈公都画了押的!前线等着要箭,你在这儿跟俺磨叽损耗?耽误了事,狄将军的军法你扛还是俺扛?!”

王管事被他吼得缩了缩脖子,但还是嘀嘀咕咕:“话不能这么说,朝廷有朝廷的规矩,核查有核查的标准……”

就在这时,沈括走了过来。他面色平静,拿起那份领料单,看了一眼,直接在上面批了“情况特殊,准予支取,责任由吾承担”,然后递还给鲁小宝。

“沈公,这……”王管事还想说什么。

沈括看了他一眼,目光并不严厉,却带着一种看透人心的澄澈:“王管事,恪尽职守是好事。但需知,我等在此,首要之务是造出克敌利器,护持国朝。一切规矩、流程,皆为此服务。若因噎废食,畏首畏尾,才是真正的失职。此番核查,问心无愧即可,不必过度惶恐。”

他又转向周围有些不安的工匠和学子,声音提高了一些:“诸位,流言止于智者,功过自有公论。我沈括行事,但求有利于国,无愧于心。工坊调整生产,是为长远计,非是畏难。望诸位勿受外界干扰,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待他日,利器频出,边患得靖,今日一切闲言碎语,自当烟消云散。”

他没有慷慨激昂的辩白,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与原则,却自有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鲁小宝狠狠瞪了王管事一眼,拿着批条大步流星地走了。不少工匠也暗自点头,心中的疑虑稍减,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然而,沈括回到自己那间简陋的书房后,揉了揉隐隐作痛的额角,轻轻叹了口气。他并非铁人,外界的压力、内部的微妙变化,他都清晰地感受得到。只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倒,更不能乱。他是“星火”的主心骨,他若先乱了方寸,工坊顷刻间便会分崩离析。绩效管理的核心,有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凝聚人心,稳定团队。

二、 狄咏的“绩效”维稳与反击

狄咏自然也听到了风声。他对于朝中某些人的伎俩心知肚明,更明白此刻北疆和“星火”的稳定高于一切。

他首先加强了对工坊外围的军事管控,任何非相关人员靠近,一律严加盘查,甚至直接驱离,以物理隔绝的方式减少外界干扰。同时,他亲自召见了王管事等几名负责具体事务的吏员,态度明确地表示:“工坊一切事务,以沈公之令为准!尔等只需配合,无需他顾!若有差池,本将唯沈公是问,亦唯尔等是问!” 这是明确为沈括站台,压制内部可能出现的离心倾向。

接着,他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他并没有将落鹰峡之战缴获的辽军精良铁甲上缴或入库,而是派人悄悄送了几套最为坚固的到“星火”工坊。

“沈公,”狄咏对沈括道,“这是辽军‘铁林军’的制式铁甲,其坚固程度,冠绝北疆。请工坊以此甲为靶,测试龙涎金箭簇之极限穿透力,并尝试寻找其弱点。若能洞悉敌甲之秘,于我制定破敌之策,大有裨益。此乃战时特需,绩效优先。”

他巧妙地将一次“测试”包装成一项紧急的“军事任务”,并且将其绩效优先级提到最高。这既是对工坊技术的进一步验证和推动,更是用一种实际行动,表达对沈括和工坊的绝对支持与信任,将那些“消极怠工”的流言击得粉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沈括何等聪明,立刻领会了狄咏的深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郑重接过这份特殊的“任务”,立刻组织人手进行测试和研究。这不仅仅是技术任务,更是一次凝聚人心的“政治任务”。

三、 汴京的应对:皇后的“经济绩效”与太子的“功课”

汴京,坤宁宫。

孟云卿处理完宫务,又将内府库的账册仔细核查了一遍。她深知,此刻对北疆最大的支持,除了政治上的信任,便是稳定而充足的后勤保障。寿王能在朝堂掀起风浪,未必不会在经济上再做手脚。

“传本宫懿旨,”孟云卿对女官吩咐,“即日起,宫内一应采买,凡涉及军械原料、药材、皮革等物,优先与那些背景清晰、与寿王府无涉的皇商合作。价格可略高于市价半成,但要求他们必须保证质量,且供货渠道稳定。签订契约时,需明确违约责任,若有延误或以次充好,严惩不贷。”

她这是在利用皇室的采购力,为北疆相关的产业链提供稳定的需求和利润,构筑一道经济上的“防火墙”,绩效目标:确保北疆军工后勤链条的顺畅与安全。

同时,她也在关注着太子的成长。赵言自从北疆回来,对“绩效”似乎有了执念,连每日的点心都要考核一下“甜度绩效”和“酥脆绩效”,弄得尚膳监哭笑不得。

孟云卿没有简单斥责,而是将太子叫到跟前,拿起他那个画着箭和小人的本子,温和地问道:“言儿,可知为何有人造沈先生的谣?”

赵言想了想,摇摇头。

“因为他们害怕。”孟云卿道,“害怕沈先生造出的东西,会打破他们熟悉的规矩,损害他们的利益。绩效,能衡量事功,却难测人心之私。为君者,不仅要懂得用绩效驱事,更要学会洞察人心,平衡利害。这比算清楚一把扇子能换几笼汤包,要难得多。”

赵言似懂非懂,但将母后的话默默记在了心里。他的绩效观,开始从单纯的“物”的计算,向更复杂的“人”与“事”的层面延伸。

四、 市井之间:流言的生灭与绩效的扎根

汴京的流言,如同水面上的浮萍,看似聚集得快,散去得也快。当皇帝明确下旨支持沈括,当狄咏在北疆取得小胜的消息陆续传来,当苏轼等文坛领袖持续为格物正名,那些关于“星火”和沈括的负面言论,便渐渐失去了市场。百姓们更关心的是眼前的生计,和边境是否安稳。

曹家肉铺的生意依旧靠着“绩效”勉力维持。曹掌柜发现,严格按绩效办事后,虽然客人没有明显增多,但熟客的回头率高了,抱怨少了,这让他的“管理绩效”颇有成就感。

而州桥夜市的王五,则依旧坚守着他的岗位。他注意到,那些之前散播流言的面孔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个看似寻常,却总在不经意间打听朝廷对“格物”最新政策动向的生面孔。他将这些新的动向,也一丝不苟地记录了下来。他的绩效,就在于这份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敏锐。

五、 余烬与新生

北疆,“星火”工坊。

在狄咏送来的辽军铁甲上进行的测试取得了惊人成果。龙涎金箭簇在三十步内,可以轻易穿透铁林军引以为傲的双层精锻铁甲!这一结果,再次震撼了所有参与者,也让他们更加确信自己工作的价值。

而沈括调整后的“稳健绩效”策略,也开始显现效果。匠师们得到了休息,士气有所恢复;工艺流程在优化后,龙涎金利用率提升了近一成;更重要的是,那几名被鲁小宝骂骂咧咧却悉心教导的年轻工匠,已经能磕磕绊绊地独立完成基础坯体的塑性锻造了。

看着炉火中再次稳定燃烧的火焰,以及那些虽然疲惫却眼神坚定的同僚,沈括知道,工坊又一次顶住了压力。寿王的毒计,未能直接摧垮他,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如同一次淬火,让工坊内部的凝聚力变得更加坚韧。

然而,他也清楚,危机并未解除。朝中的敌意不会轻易消散,辽军的威胁依然存在,龙涎金的稀缺性仍是最大的瓶颈。他铺开纸张,开始撰写一份新的计划,关于寻找龙涎金替代材料,以及如何将现有技术,更快、更稳妥地转化为其他战场利器的设想。

绩效之路,道阻且长。但只要火种不灭,希望便在。只是,无人知晓,寿王那枚“埋藏最深的棋子”,究竟会以何种方式,在何时何地,发出那致命的一击。暗处的杀机,并未因暂时的稳定而消散,反而变得更加隐蔽和危险。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