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632集:老匠人的“跨屏研讨会”

逸霄 第632集:老匠人的“跨屏研讨会”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13 17:14:0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竹篾绣线里的卡通时光

一、照片里的新念头

竹溪村的午后总带着竹篾的清香,竹阿婆坐在院中的老竹椅上,手里摩挲着一张打印出来的照片——那是虚拟糖龙在文化馆巡演的合影,屏幕上巨大的糖龙身上,竹编的万字纹、苏绣的缠枝莲挤在一起,底下围着攒动的人影,有穿校服的孩子,也有戴眼镜的年轻人,每个人脸上都亮着笑。

“你看这娃子,编的迷你竹篮还挂在糖龙爪子上呢。”竹阿婆把照片凑到老花镜前,指腹划过照片里一个小小的竹编影子,声音里带着点骄傲。照片是温如霜寄来的,一并寄来的还有一张U盘,里面存着巡演的视频,她昨天在村部的电脑上看了,看到有个小姑娘对着竹编互动区挪不开脚,手指在屏幕上跟着林舟的口诀比划,她就忍不住红了眼。

手机在桌上震动了一下,是李师傅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竹阿婆接起,屏幕里立刻跳出李师傅的脸,她身后是一排排挂着的苏绣香囊,五颜六色的绣线在竹筐里堆得像小山。“阿婆,看温丫头寄的照片没?”李师傅的声音带着点雀跃,手里举着同样一张照片,“我昨儿跟我孙女视频,她看见照片里的苏绣莲瓣,说‘奶奶绣的花要是有这么可爱就好了’。”

竹阿婆笑了:“你孙女才五岁,懂什么可爱?”

“怎么不懂?她床头全是卡通娃娃,”李师傅说着,起身拿过一个粉色的卡通玩偶,镜头对着玩偶的裙子,“你看这上面的小熊,圆眼睛圆耳朵,她就喜欢这样的。咱们绣的那些缠枝莲、牡丹,好看是好看,可娃子们看都不看一眼。”

正说着,张木匠的声音突然从手机里冒出来——他也被拉进了群聊,屏幕里能看到他的木雕工作台,上面摆着半块雕了龙纹的木坯,刨花堆在脚边。“你们俩聊啥呢?我刚看了巡演视频,那木雕盒子被年轻人围着拍,可要是雕点他们喜欢的样式,说不定更热闹。”张木匠拿起一把小刻刀,在木坯上轻轻划了道弧线,“我上次去镇上,看见杂货店卖的木雕钥匙扣,都是些卡通小猫小狗,娃子们抢着买。”

赵奶奶是最后加入群聊的,她那边的光线有点暗,背景是贴满剪纸的土墙,有红的福字,也有黄的窗花。“我也觉得,”赵奶奶的声音慢悠悠的,手里拿着一张刚剪好的喜鹊剪纸,“前几天有个城里来的姑娘,说想要剪个卡通兔子,我愣是没敢答应——不知道兔子的耳朵该剪多长,眼睛该留多大。”

四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话题渐渐绕到了“怎么让年轻人喜欢非遗”上。竹阿婆叹了口气:“咱们做手艺一辈子,都是按老样子来,现在要改,难啊。”

“不难,”李师傅突然说,“温丫头不是帮咱们弄过虚拟工坊吗?咱们能不能开个视频会,一起商量商量?就像上次讨论嵌缝那样,把想法凑凑,说不定就能想出辙来。”

张木匠立刻附和:“这个好!我这两天雕木坯总觉得少点啥,正好跟你们聊聊。”

赵奶奶点点头:“我也想听听你们的主意,省得我剪剪纸总跟不上趟。”

竹阿婆看着屏幕里三张熟悉的脸,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照片,照片里年轻人的笑脸在阳光下晃着。她把竹篾往竹筐里一放:“行!就这么定了,让温丫头帮咱们搭个能看见彼此手艺的地方,咱们好好聊聊怎么让娃子们喜欢上咱们的东西。”

二、虚拟工坊里的碰头会

温如霜接到竹阿婆的电话时,正在工作室调试虚拟投影设备。听说四位老匠人要开“跨屏研讨会”,她立刻来了精神:“阿婆,我给你们搭个虚拟工坊,你们各自在自己的工坊里,屏幕上能看到彼此的工作台,还能把你们的作品放大了看。”

她花了两天时间搭建虚拟空间。竹阿婆的虚拟场景是她院中的竹棚,地上摆着几捆晒好的竹篾,竹椅旁放着她常用的竹刀;李师傅的场景是她的绣房,墙上挂着未完成的苏绣屏风,桌上铺着绷架,绣线按颜色排得整整齐齐;张木匠的场景是他的木雕坊,墙角堆着原木,工作台上摆着刻刀、刨子、砂纸,还有一个刚雕好的木盒;赵奶奶的场景是她的堂屋,桌上铺着红宣纸,剪刀、刻刀、蜡盘一字排开,墙上贴满了她剪的窗花。

研讨会定在周六上午九点。竹阿婆提前半小时就坐在了竹棚里,手里拿着一根刚劈好的竹篾,手指在竹篾上轻轻摩挲。八点五十九分,屏幕上跳出了李师傅的身影,她正把绣线往绷架上穿:“阿婆,早啊!我把上次绣的莲瓣香囊带来了,你看看能不能改改样式。”

紧接着,张木匠和赵奶奶也上线了。张木匠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木雕兔子,有点不好意思地笑:“我昨儿试着雕了个卡通兔子,眼睛雕大了,看着有点怪。”赵奶奶则举着一张剪好的卡通苹果,线条有点抖:“我也练了练,就是这弧线总剪不圆。”

温如霜的声音从虚拟音箱里传来:“阿婆、李师傅、张师傅、赵奶奶,虚拟投影功能已经开了,你们把手里的东西放在桌上的投影区,就能放大给大家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竹阿婆把竹篾放在投影区,屏幕上立刻出现了竹篾的特写,连竹纤维的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我琢磨着,咱们要做年轻人喜欢的东西,首先得知道他们喜欢啥。”竹阿婆的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温丫头发的巡演视频里,那娃子们都围着卡通图案的互动区,咱们是不是也能往卡通上靠靠?”

“我也是这么想的!”李师傅立刻接话,把绣线盒放在投影区,五颜六色的绣线在屏幕上铺开,“我孙女喜欢卡通龙,说龙的角要是圆一点,眼睛大一点,就不可怕了。咱们以前绣的龙都是张牙舞爪的,要不这次试试把龙绣得可爱点?”

张木匠点点头,把木雕兔子放在投影区:“我雕这兔子的时候,总想着以前雕的传统瑞兽,线条太硬,娃子们肯定不喜欢。刚才李师傅说卡通龙,我倒觉得可以给竹篮雕个卡通龙把手,圆滚滚的,握着手感也好。”

赵奶奶笑了:“你们要是做竹篮、雕把手,我就剪点卡通窗花贴在竹篮上。上次我看见城里的商店窗户上贴的卡通窗花,有小熊抱竹子的,还有小兔子啃胡萝卜的,咱们也能剪点跟竹篮配的图案。”

四个人越聊越热闹,可聊着聊着,竹阿婆却皱起了眉:“我编竹篮编了四十多年,都是编方的、圆的,卡通龙的身子是弯的,竹篾怎么编才能不塌?”

李师傅也跟着犯愁:“卡通龙的颜色要是太鲜艳,会不会跟竹篮的原色不搭?我上次用粉色绣莲瓣,我老伴说像打翻了胭脂盒。”

张木匠放下刻刀:“卡通把手的弧度不好掌握,太圆了没力气,太扁了又不好看,得琢磨琢磨比例。”

赵奶奶叹了口气:“我剪传统窗花都是有固定花样的,卡通图案没个谱,剪坏了好几张红纸了。”

温如霜在一旁听着,突然插话:“各位师傅,我有个主意。咱们可以先用虚拟软件画个卡通非遗套装的草图,把竹篮的形状、龙的图案、把手的样子、窗花的样式都画出来,你们再根据草图调整手艺,这样是不是能少走点弯路?”

竹阿婆眼睛一亮:“还有这好东西?那赶紧画出来让我们看看!”

温如霜打开虚拟绘图软件,在屏幕上画了一个圆圆的竹篮,篮身上绣着卡通龙——龙的角是半圆的,眼睛又大又圆,身上的鳞片用虚线绣,显得软乎乎的;竹篮的把手是卡通龙的形状,龙的爪子刚好搭在篮沿上;篮身上贴了一张小窗花,是小兔子抱着竹篾的图案。

“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温如霜把草图放大,“竹阿婆编竹篮的时候,可以先编个圆形的底,再慢慢往上编,龙的身子部分用稍软点的竹篾;李师傅绣龙的时候,用浅一点的黄色做龙身,红色绣鳞片,这样颜色不刺眼;张师傅雕把手的时候,把龙的身子雕得粗一点,这样既圆又结实;赵奶奶剪窗花的时候,可以先在纸上画个轮廓,再慢慢剪。”

竹阿婆凑到屏幕前,仔细看着草图:“这龙的身子弯得好看,我试试用两层竹篾编,应该能撑住。”李师傅点头:“颜色搭配得好,浅黄配红色,像小娃娃穿的衣裳,娃子们肯定喜欢。”张木匠摸着下巴:“把手的形状我有数了,先雕个小模型试试。”赵奶奶笑着说:“这小兔子抱着竹篾,跟我院中的竹子刚好配,我现在就想剪了。”

商量到最后,他们决定做一套“卡通龙竹篮套装”:竹阿婆编圆形竹篮,李师傅在篮身绣卡通龙,张木匠雕卡通龙把手,赵奶奶剪卡通兔子窗花贴在篮身上。研讨会结束时,竹阿婆把竹篾往竹刀旁一放:“我今天就开始劈竹篾,争取下周把竹篮的底编好。”李师傅把绣线收进筐里:“我下午就去镇上买浅黄和红色的绣线,先绣个龙的眼睛试试。”张木匠拿起木雕刀:“我现在就雕把手的小模型。”赵奶奶叠起红纸:“我这就画兔子的轮廓,晚上就能剪。”

屏幕里的四个人都笑着,阳光透过竹棚的缝隙照在竹阿婆的脸上,她看着屏幕里的老伙计,突然觉得心里亮堂堂的——原来老手艺不是只能守着老样子,换个新法子,照样能让年轻人喜欢。

三、竹篾里的软弧度

竹阿婆编竹篮前,要先劈竹篾。她选了几根三年生的毛竹,这些竹子韧性好,不容易断。清晨的露水还没干,她就扛着竹子到院中的石磨旁,把竹子竖在石磨上,用脚踩着根部,手里拿着劈刀,对准竹子的节疤处轻轻一砍,“咔”的一声,竹子裂开一道缝。

她的手指粗糙,指关节上有厚厚的茧,那是几十年编竹篾磨出来的。她把劈刀插进缝里,手腕轻轻一拧,竹子又裂开一截,再顺着裂缝往下撕,一根竹子就变成了好几片竹篾。她要把这些竹篾削薄,削得像纸一样软,才能编出圆润的竹篮。

削竹篾的时候,她想起昨天温如霜画的草图,卡通竹篮是圆形的,比她平时编的方形竹篮难编。平时编方形竹篮,竹篾都是直的,只要对齐角就行,可圆形竹篮的竹篾要弯着走,稍不注意就会断。她拿出一根削好的竹篾,试着弯了弯,竹篾“咔嗒”一声裂了个小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还是太硬了。”她叹了口气,把裂了的竹篾放在一边,又拿起一根新的竹篾,用砂纸轻轻打磨竹篾的边缘,磨得光滑了,再放在温水里泡了泡。泡过的竹篾软了不少,她再试着弯,这次竹篾没裂,可弯的弧度还是不够圆,像个扁扁的月亮。

她坐在竹椅上,拿着泡软的竹篾,对着草图比划。草图里的竹篮底是正圆形的,她平时编圆形竹篮,都是用十二根竹篾当经线,再用竹篾当纬线绕着编,可卡通竹篮的底要大一点,才能放下更多东西,说不定要加两根经线。

她试着用十四根竹篾当经线,摆成放射状,再用纬线绕着编。第一圈还好,第二圈的时候,有几根经线歪了,竹篮底立刻变成了椭圆形。她把竹篾拆开,重新摆经线,这次她在每根经线的末端都压了一块小石头,固定住位置,再慢慢绕纬线。

绕到第五圈的时候,她的手指被竹篾划了一下,渗出血珠。她没在意,用嘴舔了舔,继续编。太阳升到头顶,院中的竹影变短,她终于编好了竹篮底,圆圆的,像个小月亮。她把竹篮底放在桌上,对着草图看了看,嘴角露出点笑——比她想象中好多了。

接下来要编竹篮的侧壁,这是最难的部分,因为要编出卡通龙的身子形状。她拿出泡软的竹篾,在竹篮底的边缘插了二十四根竹篾当经线,这些竹篾要比编底的竹篾粗一点,才能撑起侧壁。她先编了两圈平纹,让侧壁能立起来,然后开始编龙的身子。

她按照草图,在侧壁的一侧留出龙的位置,用稍软的竹篾编出弯曲的形状。编到龙的头部时,她要把竹篾弯成半圆,可竹篾总往回弹,她就用绳子把竹篾绑在竹椅上,固定住形状,等编好一圈再解开。编龙的鳞片时,她用了“斜纹编”的手法,让鳞片看起来层层叠叠,又不会太硬。

编到傍晚的时候,竹篮的侧壁编好了一半,龙的身子已经能看出大概的形状。她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腰酸背痛的,可看着桌上的竹篮,又觉得浑身是劲。她拿出手机,给李师傅发了张竹篮的照片:“丫头,我把竹篮底和一半侧壁编好了,你看看龙的形状行不行。”

没过多久,李师傅就回了视频通话。屏幕里,李师傅拿着绣好的龙眼睛,红色的瞳孔,白色的眼白,圆圆的,像两颗玻璃珠。“阿婆,你编的龙身子太好看了!”李师傅的声音很兴奋,“我把龙眼睛绣好了,你看看大小合不合适,要是小了,我再绣大一点。”

竹阿婆把竹篮凑到屏幕前:“大小刚好!你绣的这眼睛,比我想象中还可爱,等我把竹篮编好,你就来绣。”

挂了电话,竹阿婆又拿起竹篾。院子里的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竹篾在她手里翻飞,像一条条绿色的小蛇,慢慢编织出一个带着卡通龙的竹篮,也编织着老手艺的新希望。

四、绣线里的卡通色

李师傅要绣卡通龙,首先得选绣线。她的绣房里有个老木柜,柜子里摆着几十种绣线,都是她攒了几十年的,有大红、明黄、墨绿,都是传统苏绣常用的颜色。可卡通龙要可爱,这些颜色太鲜艳,太“硬”,得选浅一点的颜色。

第二天一早,她就背着布包去了镇上的绣品店。镇上的绣品店是个小姑娘开的,店里摆着各种各样的绣线,还有很多卡通图案的绣布。“李奶奶,您来买绣线啊?”小姑娘笑着迎上来,“上次您买的浅粉色绣线,用完了吗?”

“这次不买粉色,”李师傅笑着说,“我要绣个卡通龙,你给我推荐点浅颜色的绣线。”

小姑娘眼睛一亮:“卡通龙啊!我这里有浅黄、浅橙、浅绿,还有带点闪的金线,绣龙的鳞片肯定好看。”她拿出几捆绣线,放在柜台上,“您看这浅黄,像小鸭子的绒毛,不刺眼;浅橙像橘子瓣,很活泼;浅绿像刚冒芽的竹子,很清新;金线细细的,绣在鳞片上,会亮晶晶的。”

李师傅拿起浅黄的绣线,放在手里摸了摸,软软的,颜色也正。“这浅黄不错,再给我拿浅橙和金线。”她又拿起浅橙的绣线,对着光看了看,“这颜色跟竹篮的原色也搭,不会太突兀。”

买好绣线,她又在店里买了一张卡通龙的绣图。绣图上的龙跟温如霜画的草图差不多,角是半圆的,眼睛圆圆的,身子弯弯曲曲的,鳞片是小小的圆形。“有了这绣图,我就知道该怎么绣了。”她把绣图小心地折好,放进布包里。

回到家,她立刻把绣架支起来,把竹阿婆编好的竹篮底放在绣架旁,又把绣图铺在桌上。她要先在竹篮的侧壁上画龙的轮廓,可竹篮是圆的,不好画,她就找了张薄纸,先在纸上画好龙的轮廓,再把纸贴在竹篮上,用铅笔轻轻描了一遍,这样竹篮上就有了龙的印记。

接下来开始绣龙的眼睛。她用浅黄的绣线打底,绣了一个圆圆的圈,再用红色的绣线绣瞳孔,瞳孔中间留了个小白点,像龙的眼睛在反光。绣完眼睛,她退后一步看了看,觉得眼睛有点小,又用浅黄的绣线在周围加了一圈,这下眼睛变得又大又圆,看起来很有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绣龙的身子时,她用了“盘金绣”的手法,把金线绕在浅黄的绣线上,慢慢绣出龙的轮廓。金线很细,一不小心就会断,她绣得很小心,手指捏着绣针,轻轻穿过竹篾的缝隙。绣到龙的角时,她用了“打籽绣”,把绣线绕在针上,再把针穿过竹篾,形成一个个小小的圆疙瘩,这样龙的角看起来圆滚滚的,很可爱。

绣鳞片是最费功夫的,她用浅橙的绣线,一针一针绣出小小的圆形。每个鳞片都要绣得一样大,一样圆,不能歪。绣了一会儿,她的眼睛就酸了,她就放下绣针,揉了揉眼睛,再接着绣。她的孙女放学回来,跑到绣房里,看到竹篮上的卡通龙,立刻凑了过来:“奶奶,这龙好可爱啊!比我书上的龙还好看!”

李师傅笑了:“你喜欢就好,等奶奶绣完,就把这个竹篮送给你。”

“真的吗?”孙女高兴得跳起来,“那我每天都用它装我的文具!”

看着孙女开心的样子,李师傅觉得浑身都有了劲。她拿起绣针,继续绣鳞片。窗外的月光照进绣房,落在她的手上,也落在竹篮上,浅黄的龙身、浅橙的鳞片、亮晶晶的金线,在月光下闪着柔和的光,像一条真的卡通龙趴在竹篮上,等着被唤醒。

五、刻刀下的圆弧度

张木匠要雕卡通龙把手,得先选木料。他的木雕坊里堆着很多原木,有松木、柏木、楠木,松木比较软,容易雕,适合做卡通把手。他选了一块一尺长的松木,这块松木没有结疤,纹理也顺,雕出来的把手会很光滑。

他先把松木锯成一个长方体,然后用刨子把表面刨平。刨子在松木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音,刨花卷着卷儿掉在地上,像一朵朵小小的云朵。刨平后,他拿出铅笔,在松木上画卡通龙把手的轮廓——龙的身子弯成弧形,头部在把手的顶端,尾巴在把手的末端,爪子刚好能搭在竹篮的边缘。

画好轮廓,他就开始用刻刀雕。他先用大刻刀把多余的木料去掉,雕出把手的大致形状。大刻刀很锋利,他握着刀把,手腕用力,慢慢往下刻,木屑纷纷扬扬地落在工作台上。雕到龙的头部时,他要把头部雕成圆形,可松木比较软,稍不注意就会雕坏。他屏住呼吸,一点一点地刻,把龙的眼睛、鼻子、嘴巴都雕出来——眼睛是圆圆的,鼻子是小小的三角形,嘴巴是一条弯弯的弧线,像在笑。

雕龙的身子时,他要把身子雕得粗一点,这样握着手感好。他用中刻刀把身子的轮廓修圆,再用小刻刀雕出龙身上的纹路。他没有雕传统龙身上的鳞片,而是雕了一些小小的圆圈,像龙身上的花纹,这样看起来更可爱。

雕到龙的爪子时,他遇到了麻烦。爪子要雕得小小的,还要能搭在竹篮的边缘,角度不好掌握。他雕了好几次,不是爪子太大,就是角度太陡,都不满意。他把木雕放在桌上,坐在椅子上抽烟,看着窗外的老槐树发呆。

突然,他看到一只小猫趴在树枝上,爪子搭在树枝上,小小的,圆圆的,很可爱。他立刻站起来,拿起木雕,照着小猫爪子的样子雕。这次他先用小刻刀把爪子的轮廓刻出来,再用砂纸轻轻打磨,把边缘磨圆。雕好后,他把把手放在竹篮的边缘试了试,爪子刚好搭在篮沿上,不大不小,角度也刚好。

接下来要打磨把手。他用粗砂纸先把把手的表面打磨一遍,去掉刻刀的痕迹,再用细砂纸打磨,把表面磨得光滑如玉。打磨的时候,松木的香味飘满了木雕坊,那是一种淡淡的、清新的香味,让人心安。他一边打磨,一边用手摸着把手,感受着木头的温度和纹理,像在跟木头对话。

打磨好后,他要给把手上漆。他选了一种透明的清漆,这种漆不会盖住木头的原色,还能保护木头。他用刷子蘸了点清漆,轻轻地刷在把手上,刷得很均匀,没有一点刷痕。刷好漆后,他把把手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

第二天,把手干了,他把把手拿到竹篮旁,试着装在竹篮上。他在把手的两端钻了两个小孔,用竹钉把把手固定在竹篮的边缘。固定好后,他握着把手试了试,很结实,弧度也很舒服。他拿出手机,给竹阿婆和李师傅发了张照片:“把手雕好了,你们看看行不行。”

竹阿婆很快回复:“太好看了!这龙的爪子刚好搭在篮沿上,跟我编的竹篮配得很妙。”李师傅也回复:“我绣的龙身子刚好能跟把手的龙头接上,等我把龙绣完,咱们的竹篮就差不多成了。”

张木匠看着手机里的回复,笑了。他把把手从竹篮上取下来,放在工作台上,阳光透过木雕坊的窗户照在把手上,木头的纹理在阳光下清晰可见,龙的眼睛、嘴巴、爪子都透着可爱,像一条真的小龙趴在那里,等着跟竹篮、绣线、窗花汇合。

六、红纸间的软线条

赵奶奶要剪卡通兔子窗花,得先画草图。她的堂屋里有一张旧木桌,桌上铺着一张大白纸,她拿着铅笔,对着温如霜画的草图,开始画兔子的轮廓。她以前剪传统窗花,都是照着老样子画,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可卡通兔子没个固定样式,她画了好几次,不是兔子的耳朵太长,就是身子太胖,都不满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她的邻居家有个五岁的小男孩,叫豆豆,最喜欢卡通兔子。这天下午,豆豆放学路过她家,看到她在画兔子,就跑了进来:“赵奶奶,你在画兔子吗?我会画!”

赵奶奶笑着把铅笔递给豆豆:“那你帮奶奶画一个,要可爱一点的。”

豆豆接过铅笔,趴在桌上,很快就画了一个兔子——耳朵是半圆的,身子圆圆的,手里抱着一根竹子,眼睛又大又圆,还画了两根长长的睫毛。“奶奶,你看这样的兔子可爱吗?”豆豆指着画纸问。

赵奶奶凑过去一看,眼睛立刻亮了:“太可爱了!豆豆,你真厉害!”

豆豆得意地笑了:“我书上的兔子都是这样的,耳朵不能太长,不然会断的。”

赵奶奶把豆豆画的兔子剪下来,贴在红纸上,然后用铅笔沿着轮廓描了一遍。描好后,她把红纸放在蜡盘上,拿起剪刀,开始剪。她的剪刀是一把旧剪刀,刀刃有点钝,可在她手里却很灵活。她先剪兔子的耳朵,沿着描好的轮廓慢慢剪,剪到耳朵尖的时候,她把剪刀转了个弯,剪了个小小的圆弧,这样耳朵看起来更圆。

剪兔子的身子时,她要剪得圆润一点,不能有棱角。她握着剪刀,手指轻轻用力,红纸在她手里慢慢变成了兔子的形状。剪到兔子手里的竹子时,她用了“镂空剪”的手法,把竹子的叶子剪得细细的,看起来很逼真。

剪眼睛的时候,她遇到了麻烦。眼睛是圆形的,剪刀不好剪,她就拿出一把小小的刻刀,用刻刀慢慢刻出圆形的眼睛,再用剪刀把里面的红纸挖出来。刻的时候,她很小心,生怕把兔子的脸刻坏了。

剪好后,她把窗花放在窗户上,对着阳光看了看。兔子的耳朵圆圆的,身子胖乎乎的,手里抱着竹子,眼睛亮晶晶的,真可爱。可她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想了想,她又拿出一张红纸,剪了一朵小小的竹子花,贴在兔子的旁边,这样窗花看起来更完整了。

她又剪了几个不同的卡通窗花,有小熊抱竹子的,有小松鼠啃松果的,还有小鸟站在竹枝上的,都是跟竹篮配的图案。剪到傍晚的时候,她的手指有点酸,可看着桌上的窗花,又觉得很开心。她拿出手机,给竹阿婆发了张窗花的照片:“阿婆,我把窗花剪好了,等你把竹篮编好,我就把窗花贴上去。”

竹阿婆很快回复:“窗花太可爱了!我明天就能把竹篮编好,你要是有空,就来我家贴窗花。”

第二天一早,赵奶奶就拿着窗花去了竹阿婆家。竹阿婆的竹篮已经编好了,圆圆的,篮身上的卡通龙形状很明显。李师傅也来了,她把绣好的龙眼睛、龙身都绣在了竹篮上,浅黄的龙身、浅橙的鳞片、亮晶晶的金线,看起来很可爱。张木匠也来了,他带来了雕好的把手,把把手装在了竹篮上。

赵奶奶把窗花贴在竹篮的侧壁上,兔子抱着竹子的窗花贴在龙的旁边,小熊抱竹子的窗花贴在竹篮的另一边,小鸟站在竹枝上的窗花贴在竹篮的底部。贴好后,四个人围着竹篮看,竹篮是绿色的,龙是浅黄和浅橙的,窗花是红色的,颜色搭配得刚刚好,看起来既可爱又温馨。

“咱们的卡通龙竹篮套装成了!”竹阿婆高兴地说,伸手摸了摸竹篮的把手。李师傅笑着说:“我敢说,这竹篮要是摆在店里,年轻人肯定抢着买。”张木匠点点头:“以后咱们还能做更多卡通非遗套装,比如卡通香囊、卡通木盒。”赵奶奶笑着说:“我再剪点卡通窗花,贴在香囊和木盒上。”

阳光透过竹棚的缝隙照在竹篮上,竹篾的清香、绣线的丝线香、木头的香味、红纸的香味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歌。四位老匠人看着手里的卡通非遗套装,眼里都闪着光——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竹篮,更是老手艺的新开始,是非遗传承的新希望。

七、竹篮里的新希望

卡通龙竹篮套装做好后,温如霜把它拍成了照片和视频,发到了非遗社群里。没想到,才过了一天,就有很多年轻人留言:“这个竹篮太可爱了!在哪里能买到?”“我想给我妹妹买一个,她肯定喜欢!”“能不能做更多卡通样式的非遗作品?比如卡通香囊、卡通木盒。”

还有一所小学的老师联系温如霜,说想邀请四位老匠人去学校给孩子们上非遗课,让孩子们亲手试试编竹篾、绣线、雕木头、剪窗花。四位老匠人听说后,都很开心,竹阿婆说:“能让娃子们喜欢咱们的手艺,比啥都强。”

去学校上课的那天,四位老匠人带着自己的工具和作品,早早地到了学校。孩子们看到卡通龙竹篮,都围了过来,叽叽喳喳地问:“奶奶,这个竹篮是您编的吗?”“爷爷,这个龙把手是您雕的吗?”“这个兔子窗花好可爱,我能剪一个吗?”

竹阿婆笑着说:“今天奶奶教你们编竹篾,你们要是编得好,奶奶就送你们一个迷你竹篮。”李师傅拿出绣线和绷架:“我教你们绣小花朵,很简单的。”张木匠拿出小块的松木和刻刀:“我教你们雕小木头兔子,很容易的。”赵奶奶拿出红纸和剪刀:“我教你们剪卡通窗花,你们想剪啥就剪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孩子们分成四组,围着四位老匠人,认真地学起来。竹阿婆教孩子们劈竹篾,孩子们的小手没力气,她就握着孩子们的手,一起劈;李师傅教孩子们绣花朵,孩子们的针脚歪歪扭扭,她就耐心地帮他们调整;张木匠教孩子们雕木头兔子,孩子们的刻刀握不稳,他就手把手地教他们;赵奶奶教孩子们剪窗花,孩子们剪坏了红纸,她就笑着说:“没关系,咱们再剪一张。”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都做出了自己的小作品:有的编了迷你竹篮,有的绣了小花朵,有的雕了小木头兔子,有的剪了卡通窗花。一个小女孩拿着自己编的迷你竹篮,对竹阿婆说:“奶奶,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编很多可爱的竹篮。”

竹阿婆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好啊,奶奶等着看你编的竹篮。”

从学校回来后,四位老匠人更有干劲了。他们又开了几次跨屏研讨会,商量着做更多卡通非遗作品:李师傅做卡通龙香囊,张木匠做卡通兔子木盒,赵奶奶做卡通小熊窗花,竹阿婆做卡通松鼠竹篮。他们还成立了一个“老匠人新非遗”小组,定期在社群里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手艺。

有一天,竹阿婆收到了一个快递,是之前去学校上课的那个小女孩寄来的。里面装着一个迷你竹篮,竹篮上贴了一张小小的卡通窗花,是小女孩自己剪的。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赵奶奶,这是我编的竹篮,送给您。我以后会好好学习非遗手艺,把它们传给更多人。”

竹阿婆拿着迷你竹篮,眼睛湿润了。她把竹篮放在桌上,跟自己编的卡通龙竹篮放在一起。阳光照在两个竹篮上,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老匠人编的,一个小孩子编的,都是用竹篾编织的,都带着卡通的可爱,也都带着非遗传承的希望。

她拿出手机,给李师傅、张木匠、赵奶奶发了张照片,配文:“咱们的手艺有接班人了。”

屏幕里的三位老匠人很快回复,李师傅发了个笑脸,张木匠发了个点赞的表情,赵奶奶发了句:“是啊,咱们的老手艺,终于活起来了。”

竹溪村的午后,竹篾的清香又飘满了院子。竹阿婆坐在老竹椅上,手里拿着一根新的竹篾,慢慢劈着。她知道,只要还有人喜欢这些老手艺,只要还有人愿意学,这些竹篾、绣线、刻刀、红纸,就会一直传递下去,在时光里开出最可爱的花。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