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608集:公益拍场上的心意秤

逸霄 第608集:公益拍场上的心意秤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06 11:00:50 来源:全本小说网

非遗拍场:一盒心意,万缕传承:竹溪村的晨雾总比别处厚些,像给整片竹林裹了层软纱。温如霜踩着沾露的青石板往非遗工坊走时,远远就听见里面传来细碎的竹篾声——是竹阿婆在教孩子们修编坏了的糖龙骨架。

“慢些扯,竹篾脆,你当是扯麦芽糖呢?”竹阿婆的声音带着笑意,温如霜推开门,正好看见小阿妹蹲在地上,手里捏着半截歪歪扭扭的竹篾,脸颊上还沾了点琥珀色的糖渍。见温如霜来,孩子们立刻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喊“温姐姐”,手里的迷你糖龙晃得人眼晕:有的龙身编得太松,竹篾间露着缝;有的龙角是用两颗大小不一的糖珠粘的,歪在龙首两侧;最显眼的是虎头手里那只,龙尾少了半截,据说是编到最后竹篾不够了,他索性用彩笔在断口处画了道弧线,说是“朝阳纹尾巴”。

“这些都是你们要带去拍卖的糖龙?”温如霜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小阿妹那只糖龙的龙角——糖珠表面不太平整,能看出滴糖液时手晃了好几下。小阿妹立刻点头,又有点不好意思地把糖龙往身后藏了藏:“温姐姐,是不是太丑了?昨天我熬糖珠时,还把糖液滴到竹阿婆的围裙上了。”

竹阿婆笑着走过来,手里拿着块干净的布,给小阿妹擦了擦脸颊:“丑啥?咱们老手艺刚开始学,哪有不丑的?你陈爷爷年轻时熬糖,还把整锅糖熬糊了呢。”她说着,从工坊角落的柜子里抱出个木盒——盒子是村里老木匠三十年前做的,表面刻着简单的万字纹,边角处的漆已经磨掉了些,露出里面浅黄的木头纹理,“这盒子装糖龙正好,老物件配老手艺的新苗子,合适。”

温如霜接过木盒,指尖触到盒面的纹路时,忽然想起第一次来竹溪村的场景:那时工坊里只有竹阿婆一个人在编竹篮,墙角堆着几捆没人要的旧竹篾,如今却挤满了叽叽喳喳的孩子,连空气里都飘着麦芽糖的甜香。她小心地把孩子们的迷你糖龙挨个放进木盒,每放一只,就问一句是谁做的,然后在盒子内侧用铅笔轻轻记下名字:小阿妹的“歪角糖龙”、虎头的“断尾朝阳龙”、胖丫的“圆身子糖龙”……二十几只糖龙摆进去,木盒里像卧了一群憨态可掬的小兽。

“还有两样东西要放进去。”竹阿婆转身又从柜子里拿出个布包,打开时,里面躺着一把竹刀和一把铜制糖勺。竹刀的刀柄磨得发亮,刀刃处有几道细小的缺口;糖勺的内壁沾着一层浅褐色的糖渍,像是几十年都没洗干净——这是青灯上周托人寄来的老工具,说是他爷爷当年做糖艺时用的,后来青灯又转赠给了工坊。“青灯先生说,让孩子们看看老物件,知道手艺是怎么传下来的。”竹阿婆把竹刀和糖勺摆在糖龙旁边,“现在添进去,凑成一套‘传承’,拍出去也有说法。”

温如霜拿出手机,对着木盒拍了段视频。镜头里,阳光透过工坊的窗棂洒进来,落在糖龙的糖珠上,映出细碎的光;老竹刀的缺口和糖勺的糖渍在光影里格外清晰,像是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她对着镜头轻声介绍:“这套‘非遗传承套装’,里层是孩子们亲手做的迷你糖龙,每一只都藏着他们第一次学糖艺的认真;外层是老匠人留下的工具,竹刀刻过无数糖纹,糖勺熬过几十年甜浆。拍卖所得会全部用来给工坊添置竹篾和糖料,让这份甜能一直传下去。”

视频发出去的当天,逸霄平台的非遗公益拍卖专区就热闹起来。林舟在工作室里反复看了好几遍那段视频,手指划过屏幕上虎头那只断尾糖龙时,忽然想起上个月去竹溪村的情景:当时虎头编龙身编到烦躁,把竹篾往地上一扔,说“编这个不如去掏鸟窝”,是林舟把数字糖龙的设计图给他看,指着龙尾的朝阳纹说“你看,这道弧线就像你早上爬树看的太阳”,虎头才重新捡起竹篾,蹲在地上编了一下午。

“拍卖要开始了,你要不要设个提醒?”助理敲了敲林舟的办公桌,递过来一杯热咖啡。林舟点点头,把手机放在键盘旁,眼睛却没离开电脑屏幕——上面是他刚改好的数字糖龙新特效:只要点击龙角,就能弹出孩子们做糖龙时的小视频,有小阿妹滴糖珠时的傻笑,有虎头编竹篾时的皱眉,还有竹阿婆手把手教他们的模样。他原本想等拍卖结束后再上线这个特效,可现在看着手机里的拍卖倒计时,忽然觉得,或许这些鲜活的瞬间,更能让藏家们看见非遗传承的温度。

晚上八点,拍卖正式开始。起拍价是两千元,刚一刷新,价格就跳到了三千——是青灯的ID。林舟看着那个熟悉的头像(是一张旧图谱的照片),心里愣了一下,随即就看见备注栏里跳出一行字:“为了孩子们的下一只糖龙。”

青灯此刻正坐在书房里,面前摊着爷爷留下的《民间糖艺图谱》。台灯的光落在泛黄的纸页上,上面有爷爷年轻时写的批注:“熬糖要守火,传艺要守心。”他想起三天前收到的那本“糖艺实践册”,小阿妹在里面画了只歪歪扭扭的朝阳纹糖龙,旁边写着“青灯爷爷,我以后要画和您图谱里一样好看的糖龙”。那时他就想,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努力有人看得见,他们的心意有人珍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又加价了,三千五。”妻子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放在青灯手边,“你这是打算把整套拍下来?”青灯点点头,手指在屏幕上轻轻点了下“加价”,把价格提到了四千,备注还是那行字:“为了孩子们的下一只糖龙。”“我不是要收藏,”他看着妻子,眼神很认真,“我想把这些糖龙送回竹溪村,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做的东西,比任何珍贵的藏品都值钱。”

没过多久,另一个熟悉的ID跳了出来——是陈老。老人今年七十多岁了,眼神不太好,还是让孙子帮忙调大了手机字体才找到拍卖页面。他加价到四千五,备注简单直白:“给娃子们买好竹篾。”陈老和青灯的爷爷是老相识,年轻时一起在镇上做过糖艺,后来陈老搬到了城里,可每年都会回竹溪村看看。上次听说孩子们学做糖龙,他特意托人寄了十斤麦芽糖过去,还附了张纸条,写着“熬糖时火别太急,慢慢来”。

社群里的藏家们很快注意到了这两个特殊的竞拍者。有人认出了青灯的ID,在群里留言:“这不是捐图谱的青灯先生吗?看来是特意来支持孩子们的!”有人跟着加价五百,备注:“算我一份,希望孩子们能编更多糖龙。”还有个做文创的藏家,晒出了自己照着图谱画的朝阳纹草稿,配文:“虽然没拍到也没关系,我把自己画的朝阳纹捐给工坊,孩子们要是想参考,随时找我!”

林舟看着不断跳动的价格和备注,手指悬在“加价”按钮上,却迟迟没按下去。他原本想把价格抬到更高,让工坊能多添置些工具,可现在看着青灯和陈老的备注,看着社群里藏家们的互动,忽然觉得,比起价格,这些心意更重要。他关掉了自己的竞拍页面,转而在社群里发了条消息:“我已经给数字糖龙加了新特效,拍下这套拍品的朋友,不仅能拥有实体套装,还能解锁专属的‘儿童糖龙故事库’,里面有孩子们做糖龙的全部视频。”

消息刚发出去,价格就跳到了六千——还是青灯。这次他的备注变了:“谢谢林舟先生的心意,也谢谢各位藏家。我想把这套拍品送回竹溪村,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心意有人珍惜。”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水里,社群里瞬间安静下来。过了几秒,有人回复:“支持青灯先生!让孩子们的糖龙回家!”有人说:“我再加两百,不是为了竞拍,就是想帮孩子们多买些糖料!”还有人私下发消息给温如霜,说自己家里有套祖传的竹编工具,想捐给工坊,让孩子们能用上更好的家伙什。

温如霜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后台不断涌入的捐赠申请,心里暖暖的。风痕走过来,递给她一份数据报表:“现在已经有十五位藏家申请捐赠非遗物品了,‘非遗故事栏’的预约人数也快到两万了。”他指着屏幕上的拍卖页面,价格已经停在了八千,距离拍卖结束还有最后一分钟,“你说,青灯先生会不会再加价?”

温如霜还没来得及回答,就看见屏幕上的价格突然跳到了一万二——是青灯。备注栏里只有一句话:“孩子们的心意,值得最好的收藏。”

拍卖结束的提示弹出时,社群里一片欢呼。有人说:“这才是公益拍卖该有的样子!”有人说:“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还要参加!”温如霜立刻拨通了青灯的电话,刚响一声就被接起。“温小姐,”青灯的声音很温和,“拍品不用寄给我,麻烦你帮我送回竹溪村,就说是孩子们自己的作品,是他们用双手做出来的宝贝,应该放在他们熟悉的地方。”

“您放心,我明天一早就安排人送过去。”温如霜说着,眼眶有点发热,“还有,很多藏家都想给工坊捐赠工具和材料,我会整理好清单,跟拍品一起送过去。”

挂了电话,温如霜转头对风痕说:“你看,这拍场哪里是在卖东西,分明是在称心意。青灯先生的一万二,陈老的四千五,还有藏家们的每一句留言、每一份捐赠,称出的都是大家对非遗的真心。”风痕点点头,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数字糖龙:“以后我们要多办些这样的活动,让这杆‘心意秤’一直亮着,把更多人的心意,都汇成传承的力量。”

第二天中午,竹溪村的非遗工坊里挤满了人。村支书抱着那个刻着万字纹的木盒,站在展示架前,大声念着青灯的留言:“孩子们的心意,值得最好的收藏。”小阿妹第一个冲上去,抱着木盒里自己做的歪角糖龙,眼泪啪嗒啪嗒地掉在糖珠上:“青灯爷爷,我以后一定做更好看的糖龙,不让您失望!”

虎头站在旁边,脸红红的,手里攥着那只断尾朝阳龙,小声说:“我以后学熬糖,要熬出最甜的糖,不让陈爷爷的糖勺闲着,也不让青灯爷爷的竹刀蒙尘。”孩子们围着木盒,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的打算,竹阿婆站在一旁,擦了擦眼角的泪,笑着说:“好,好,阿婆陪着你们,咱们把老手艺好好传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温如霜看着眼前的场景,拿出手机,给林舟发了张照片:照片里,孩子们围着木盒,阳光落在他们的笑脸上,也落在老竹刀和旧糖勺上,像是给这份传承镀上了一层暖金色。她在照片下面写了句话:“心意已送到,传承正在继续。”

林舟收到照片时,正在调试“非遗故事栏”的新功能——只要点击“糖龙传承”板块,就能看到孩子们现在的样子,也能看到青灯爷爷的图谱批注,还有陈老讲熬糖技法的视频。他看着照片里孩子们的笑脸,手指在键盘上敲下一行代码,给数字糖龙的朝阳纹加了点新的光效——那光效的颜色,和竹溪村阳光下的糖珠一样,暖得让人心里发甜。

几天后,逸霄平台的“非遗故事栏”正式上线。上线第一天,预约人数就突破了三万。有人在“糖龙传承”板块下留言:“看着孩子们的糖龙,突然觉得非遗离我们一点都不远。”有人说:“下次竹溪村办文化节,我一定要去现场,看看那些会‘讲故事’的糖龙。”还有位非遗匠人留言:“我有本《竹编纹样集》,想捐给平台,希望能帮到更多想学老手艺的孩子。”

温如霜看着这些留言,和风痕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远处的夕阳。夕阳的光落在城市的楼宇上,像给钢筋水泥的森林镀上了一层金边,就像非遗传承里,那些老手艺与新力量的碰撞,总能生出不一样的温暖。

“你说,下次拍卖,我们该选什么拍品?”风痕忽然问。温如霜想了想,笑着说:“不如等孩子们做了新的糖龙,再办一次‘回家拍场’——让更多人知道,非遗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藏在孩子们的小手里,藏在老匠人的工具里,藏在每一个愿意为它付出心意的人心里。”

风痕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颗琥珀色的糖珠——是上次去竹溪村时,小阿妹塞给他的,说是自己熬的第一颗糖珠。糖珠放在手心里,还带着点温润的触感,像一颗小小的太阳,照亮了传承的路。

他们都知道,这条路上,会有更多的孩子拿起竹篾和糖勺,会有更多的老匠人献出珍藏的工具和图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这份甜付出心意。而逸霄平台的这杆“心意秤”,会一直亮着,称着每一份真心,也连着每一段传承,让老手艺的甜,一直甜到未来的日子里。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