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606集:竹篾糖珠里的小太阳

逸霄 第606集:竹篾糖珠里的小太阳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0-04 11:18:57 来源:全本小说网

竹溪糖龙记

竹溪村的晨雾总带着竹篾的清润,像一层薄纱裹着整个村子。非遗工坊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时,竹阿婆正坐在窗边编竹篮,青竹篾在她指间翻飞,篮底的万字纹已经显了雏形。村支书抱着平板电脑冲进来的架势,让她手里的竹篾“啪”地落在竹筐里,碎竹屑溅了一地。

“老支书,啥急事慌成这样?”竹阿婆放下竹篾,伸手拂了拂衣襟上的竹绒——那是几十年编竹活留下的印记,洗不掉,也成了她身上独有的味道。

“你快看!林舟后生把朝阳纹加上了!”村支书把平板往竹桌上一放,手指点着屏幕里的数字糖龙。虚拟的晨光里,糖龙缓缓转动,龙角上的朝阳纹泛着暖金色,七道弧线一道不少,像刚从山头爬上来的太阳。点击龙角,青灯爷爷那张泛黄的糖龙草稿就浮了出来,铅笔印子还能看见反复描摹的痕迹。“还有孩子们,昨天吵着要学编糖龙,这下有正经样子可以仿了!”

竹阿婆的眼睛亮了。她凑近平板,指腹轻轻蹭过屏幕上的朝阳纹,像是在摸真的糖龙:“这纹路,跟青灯他爷爷图谱里画的一模一样。当年我跟陈老学熬糖时,他就说过,朝阳纹要画得暖,得想着糖在嘴里化开的甜。”

话音还没落地,工坊外就传来一阵杂沓的脚步声,混着孩子们的笑闹。虎头举着半截竹篾冲在最前面,竹篾头被他攥得发潮;小阿妹跟在后面,手里攥着块没熬好的麦芽糖,糖粒沾了满手,连辫子梢都蹭到了糖渍。一群孩子涌进来,把竹桌围得水泄不通。

“阿婆!我们要做真的朝阳纹糖龙!”小阿妹把麦芽糖往桌上一放,声音脆得像竹枝上的露珠。她昨天看了村支书放的数字糖龙视频,夜里做梦都在画朝阳纹,早上起来就找了块麦芽糖,想自己捏个龙角。

竹阿婆笑着点头,从墙角的竹篓里翻出一捆新泡好的细竹篾。竹篾是前一天泡在井水里的,吸足了水分,摸起来软乎乎的。“编龙身要先把竹篾理顺,就像熬糖要先等糖化开,急不得。”她拿起两根竹篾,交叉、缠绕、提拉,动作慢得像在数时光,“你们看,万字纹要从中心往外编,每一道都要拉紧,不然龙身会散——就像做人,根基要稳。”

孩子们学着她的样子拿起竹篾,小阿妹的手小,攥不住两根竹篾,就用胳膊夹着一根;虎头力气大,一拉就把竹篾扯得变了形。没一会儿,工坊地上就落满了断成小段的竹篾,还有被揉皱的糖块。虎头编到龙颈的弧度时,竹篾又断了,他把竹篾往地上一扔,气鼓鼓地坐下:“怎么编都不像!林舟哥哥的数字糖龙那么好看,我编的就是堆烂竹条!”

竹阿婆捡起那截断竹篾,蹲在虎头身边,把竹篾展平:“你看这竹篾,断了也有纹路。我们竹溪村的老法子,断篾能编‘补缺纹’,就像糖熬糊了能加麦芽糖救回来,哪有做不好的事?”她拿起另一根竹篾,跟断篾编在一起,断口藏在交叉的纹路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你试试,把断口当龙颈的弯度,说不定比整竹篾还好看。”

虎头半信半疑地接过竹篾,跟着竹阿婆的动作慢慢编。这次他没再用蛮力,手指轻轻跟着竹篾的弧度走,竟真的编出了一段带着自然弯度的龙颈。他举着竹篾给小阿妹看,眼睛里闪着光:“你看!我编出龙脖子啦!”

小阿妹也凑过来,她的竹篾没断,却编得歪歪扭扭。竹阿婆帮她把竹篾重新理好,指着窗外的竹林:“编的时候看着竹子,竹节是直的,纹路是顺的,你跟着竹子的方向编,手就不歪了。”小阿妹盯着竹林看了一会儿,再编时,竹篾果然顺了许多。

等日头升到头顶,竹阿婆搬出小炭炉,又从柜子里拿出个旧木盒。盒子是老松木做的,边角被磨得发亮,打开时飘出一股淡淡的焦糖香——里面装着几颗琥珀色的糖珠,最大的那颗有拇指盖大,表面还能看见细微的纹路。“这是我二十岁那年,跟陈老学熬的第一锅糖珠。”竹阿婆拿起一颗糖珠,放在阳光下,糖珠里映出孩子们的小脸蛋,“今天教你们熬糖珠做龙角,朝阳纹要刻在糖珠上,七道弧线,一道都不能少。”

孩子们围到炭炉边,看着竹阿婆把麦芽糖放进粗瓷碗里。碗底刚碰到炭火,糖块就开始慢慢变软,像融化的月光。“熬糖要顺时针搅,跟着太阳转的方向,糖才会甜。”竹阿婆手里的竹勺轻轻搅动,糖液从乳白色变成琥珀色,香气渐渐漫满了工坊。

小阿妹第一个尝试,她学着竹阿婆的样子,用竹勺舀起一点糖液,往凉竹板上滴。糖液刚落下就凝固了,变成一颗歪歪扭扭的小糖珠,她用小竹刀刻弧线时,糖珠“啪”地裂了。她眼圈一红,正要把碎糖珠扔掉,竹阿婆却拦住她:“裂了也能用,把碎块拼起来,就是‘碎阳纹’,像太阳刚出来时被云挡住的光,也好看。”

虎头熬糖时没控制好火候,糖液糊了,变成深褐色,带着点焦味。他急得直跺脚,竹阿婆却往碗里加了一勺井水:“老法子,糊糖加井水能去焦味,就像犯错了要改,改了还是好糖。”她慢慢搅动,焦味果然淡了,糖液又变回了浅琥珀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等日头偏西时,工坊的桌上摆满了孩子们的作品——十几只迷你糖龙挤在一起,竹篾编的龙身有的粗有的细,糖珠做的龙角有的圆有的扁,却都认真地刻了七道弧线。有的糖龙龙身上还编了“补缺纹”,有的糖珠是用碎块拼的,每一只都不一样,却都透着股孩子气的认真。

村支书拿出手机,把这些糖龙排成一排,从不同角度拍了视频。他特意给每只糖龙都配了特写,小阿妹的碎糖珠龙角、虎头的补缺纹龙身,都拍得清清楚楚。视频发出去时,他在文案里写:“竹溪村小匠人交出的第一份非遗作业,林舟后生,请来验收。”

林舟收到视频时,正在逸霄平台的技术部和工程师沟通。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数字糖龙的设计界面还开着,旁边放着一本摊开的《竹编纹样考》——为了还原孩子们编的“补缺纹”,他特意查了传统竹编技法。视频刚点开,孩子们的笑声就从手机里传了出来,他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你看这个纹路,是竹溪村的‘补缺纹’,我之前在书上见过,没想到孩子们能编出来。”林舟把手机递给工程师,手指点着视频里虎头的糖龙,“还有这个碎糖珠,得做成动态的,点击时要能看到糖珠拼起来的过程。”

工程师点点头,在键盘上敲了几下,数字糖龙的龙尾处立刻出现了一道补缺纹的预览图。“我们可以把孩子们熬糖、编竹篾的片段做成弹窗,点击糖龙的不同部位就会弹出来,再加上童声解说,比如小阿妹说她的碎糖珠像云里的太阳。”

林舟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他掏出手机,又看了一遍视频。镜头里,小阿妹举着自己的糖龙,笑得露出了两颗小虎牙;虎头把糖龙举得高高的,像是在炫耀战利品。他忽然觉得,这些歪歪扭扭的作品,比任何精致的设计都动人——那是最本真的热爱,没有技巧,只有用心。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林舟一直在调整特效。他把孩子们编的补缺纹精准地还原在数字糖龙的龙尾,每一道交叉的竹篾都和视频里的一模一样;把碎糖珠龙角做成了可拆卸的动态效果,点击时,碎糖块会慢慢拼合成一颗完整的糖珠,还会弹出小阿妹的声音:“我的糖龙角是云里的太阳!”;甚至在糖龙的腹部,加了一道细小的“童痕”——模仿孩子们编竹篾时不小心留下的指印。

提交方案后,系统提示很快弹了出来:【数字糖龙融入“儿童非遗实践”元素,符合“小手传薪”传承标准,解锁“童声互动”功能。藏家点击糖龙任意部位,可观看孩子们的创作过程视频,并收听专属童声解说。】

林舟第一时间把新特效的截图发给村支书,还附了条消息:“孩子们的糖龙住进数字世界啦!点击就能听到他们的声音。”

没过多久,村支书的语音就发了过来。背景里满是孩子们的欢呼声,小阿妹的声音格外清亮:“林舟哥哥!你的糖龙会‘说话’啦!我听到自己的声音了!我们还要做更大的糖龙,比你的数字糖龙还大!”

虎头的声音也混在里面,带着点不服气:“下次我要熬最好的糖珠,刻最直的朝阳纹,让你的数字糖龙学我的样子!”

握着手机,林舟忍不住笑了。他抬头看向窗外,夕阳正慢慢落下,把天空染成了暖金色,像极了孩子们糖珠的颜色。他忽然想起青灯爷爷的那句“糖要熬到心定”,原来传承从来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像孩子们这样,带着点笨拙的认真,一点点把老手艺的温度传下去。

就在这时,他的微信收到了一条新消息,是青灯发来的。对方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本线装笔记本,封面上写着“糖艺实践册”,翻开的那一页,画着一只小小的糖龙,龙角上刻着七道弧线,旁边写着:“今天看到竹溪村孩子们的糖龙,爷爷的朝阳纹,终于有了新的传承人。”

林舟点开照片,放大看那道朝阳纹,笔触稚嫩,却和青灯爷爷图谱里的一模一样。他忽然明白,这条糖龙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竹阿婆的竹篾、陈老的糖霜、青灯爷爷的图谱、孩子们的小手,还有无数藏家的心意,都在慢慢汇聚,像一条温暖的河,带着非遗的温度,流向更远的地方。

而此刻的竹溪村,工坊里的炭火还没熄。竹阿婆正帮孩子们把做好的迷你糖龙摆在窗台上,让晚风慢慢吹干糖珠上的潮气。小阿妹趴在窗边,看着自己的糖龙,小声说:“糖龙糖龙,你要好好的,等下次林舟哥哥来,我们一起跟他的数字糖龙比一比。”

虎头也凑过来,把自己的糖龙往小阿妹的旁边放了放:“我的糖龙也会好好的,下次我要让它变成最大的!”

月光透过窗户,落在这些歪歪扭扭的糖龙上,像给它们镀了一层银。竹阿婆看着孩子们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手里的竹篾又开始翻飞——她要给孩子们编一个新的竹筐,用来装下次做糖龙的材料。竹篾在她指间穿梭,万字纹一点点成形,像一个温柔的约定,等着下一次传承的故事,在竹溪村的晨雾里慢慢展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几天后,逸霄平台的“非遗小匠人”专栏上线了。专栏的首篇文章,就是竹溪村孩子们做糖龙的故事,配着他们熬糖、编竹篾的视频。文章发布不到一小时,就收到了上千条留言。有人说:“看到孩子们的认真,突然觉得老手艺不会消失了。”有人说:“我家里有爷爷留下的竹编工具,想捐给竹溪村的孩子们。”还有人说:“能不能开线上课?我也想学着编竹篾、熬糖珠。”

温如霜把这些留言整理好,发给了林舟:“你看,一条糖龙,真的把大家的心意都连起来了。”

林舟回复:“不是糖龙,是孩子们的认真,还有所有人对传承的期待。”

他打开成长系统,看着屏幕里的数字糖龙。龙尾的补缺纹、碎糖珠的龙角、腹部的童痕,每一处都藏着竹溪村的故事。点击龙角,小阿妹的声音就会响起来;点击龙尾,虎头编竹篾的样子就会弹出来。他忽然觉得,这只数字糖龙,已经不是一个虚拟的形象了,它成了一个载体,装着所有人的心意,装着非遗传承的温度。

而在竹溪村,村支书正拿着手机,给孩子们念着专栏里的留言。小阿妹听到有人要捐工具,高兴地跳起来:“太好了!我们可以做更多糖龙了!”虎头则皱着眉头,小声说:“我要快点学会更好的技法,不能让捐工具的人失望。”

竹阿婆坐在一旁,手里拿着青灯刚寄来的包裹——里面是青灯爷爷的老竹刀和糖勺。竹刀的刀刃已经有些钝了,却还能看见细细的纹路;糖勺的柄上,有一圈圈的包浆,是几十年握在手里留下的痕迹。她把竹刀和糖勺放在工坊的展示架上,旁边摆着孩子们的迷你糖龙,还有青灯爷爷的《民间糖艺图谱》。

“这些老物件,以后都是你们的了。”竹阿婆看着孩子们,眼神里满是温柔,“要好好学,好好传,别让它们在我们手里断了。”

孩子们齐声答应,小阿妹还特意摸了摸老竹刀,小声说:“竹刀爷爷,我会好好用你的,做出最好的朝阳纹。”

夕阳西下,竹溪村的炊烟袅袅升起,和晨雾时的清润不同,傍晚的炊烟带着饭菜的香气,混着竹篾和糖霜的味道,漫满了整个村子。工坊里的灯光亮了起来,孩子们还在围着展示架,讨论着下次要做什么样的糖龙。竹阿婆坐在窗边,手里的竹篾又开始翻飞,新的竹筐已经有了雏形,等着装下更多传承的故事。

林舟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里的数字糖龙,又看了看手机里竹溪村的照片。他忽然想起温如霜说过的一句话:“非遗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展品,是活在人心里的温度。”而现在,这份温度,正通过一条小小的糖龙,从竹溪村的晨雾里,传到了更多人的心里,像一颗刚升起的太阳,慢慢照亮了传承的路。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