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566集:AI辅助教学

逸霄 第566集:AI辅助教学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23 10:38: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丝入数,AI传艺

窗外的蝉鸣撕开七月的热浪,双生谷糖龙工坊的玻璃房里,风痕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额角渗出细汗。屏幕中央,一条由代码构建的虚拟糖龙正蜷曲着身体,每当鼠标拖动参数滑块,龙鳞的光泽便随之明暗变化——这是他为“糖龙数字师徒系统”迭代的第三十七版原型,却始终卡在最关键的“动态纠错”环节。

“又卡壳了?”温如霜端着一碗冰镇绿豆沙走进来,青瓷碗沿凝着水珠,在桌面晕开一小片湿痕。她凑到屏幕前,看着虚拟糖龙在模拟熬糖环节突然“融化”,忍不住轻笑,“上次王大爷说,他跟着系统学熬糖,总把‘小火慢熬’做成‘大火快糊’,你这AI要是能早点看出问题,也省得他浪费三斤麦芽糖。”

风痕接过绿豆沙,指尖触到冰凉的碗壁,烦躁稍缓。他调出后台日志,密密麻麻的红色报错刺眼:“现在的系统只能识别静态步骤,比如糖料配比、工具摆放,但熬糖时的温度变化、塑形时的手腕力度,这些动态细节根本抓不住。学员上传的视频里,老张师傅捏龙爪时手腕会向内扣三分,李姐熬糖时习惯顺时针搅拌,这些个人手法里的门道,AI怎么才能看懂?”

温如霜放下碗,从抽屉里翻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这是她走访二十多位老匠人整理的《糖龙技艺手札》,每页都贴着不同步骤的照片,旁侧用红笔标注着细节:“你看,老周师傅熬糖时,会根据糖液的气泡大小调整火候,气泡像米粒大时转小火,像黄豆大时就得关火。这些‘肉眼经验’,能不能变成AI能识别的‘数据特征’?”

风痕猛地抬头,绿豆沙的清甜在舌尖散开,思路突然清晰。他抓起笔在草稿纸上画起来:“对!我们可以给关键步骤建立‘特征库’——比如熬糖环节,拍摄一百个成功案例,提取糖液颜色从浅黄到琥珀色的RGB值变化、气泡密度的每秒波动次数;塑形环节,用动作捕捉设备记录老师傅的手腕角度、指腹压力,把这些数据变成AI的‘判断标准’。”

接下来的半个月,工坊成了二人的战场。风痕带着团队在操作区架起三台高清摄像机,镜头分别对准熬糖锅、匠人手部和成品,还特意请来了邻村最擅长做糖龙的陈阿婆当“模特”。陈阿婆的手布满老茧,捏起糖团时却灵活得像有魔力,指尖轻轻一旋,龙尾的弧度便流畅自然。摄像机嗡嗡运转,将她熬糖时微微颤动的手腕、塑形时若有若无的呼吸节奏,都转化为一帧帧数据。

温如霜则忙着整理另一份“宝藏”。她把《糖龙技艺手札》里的民俗知识逐条拆解,从“糖龙起源于明清祭河仪式”到“不同地区糖龙的纹样寓意”,甚至包括“春节做糖龙要留龙须,端午做糖龙要画水纹”的老规矩,都录入AI的知识库。遇到不确定的细节,她就打电话给远在南方的糖艺世家传人,有时为了确认一个纹样的由来,能聊到深夜。

“你看这个,”一天傍晚,温如霜拿着平板找到风痕,屏幕上是AI的问答测试界面。她输入“为什么糖龙的眼睛要用黑芝麻?”,AI立刻弹出回答:“明清时期,民间认为黑芝麻象征‘龙眼’,能驱邪纳福,早期糖龙多用黑糖浆点眼,清末民初才改用黑芝麻,既方便塑形又保留寓意。”后面还附着一张清末糖龙的老照片,正是温如霜从县文化馆借来扫描的。

风痕的眼睛亮起来,他调出实时监控画面,屏幕里,学员赵晓梅正在上传熬糖视频。只见她将糖料倒入锅中,开大火加热,糖液很快冒泡——几乎同时,AI弹出红色提示框,伴随温和的语音:“学员您好,当前糖液气泡直径已达8毫米,超过最佳阈值(5-6毫米),建议立即转小火,否则易导致糖液焦糊。”

赵晓梅吓了一跳,赶紧调小煤气灶,低头看手机里的系统提示,又抬头看锅里的糖液,果然见气泡慢慢变小。她试着按提示操作,十分钟后,琥珀色的糖液刚好达到“挂旗”状态,忍不住对着屏幕欢呼:“太神了!上次我熬坏四锅都没搞懂,这次AI一说就明白!”

可没高兴多久,新的问题又冒出来。第二天,学员周磊上传塑形视频,AI识别出他捏龙首时手腕角度偏差15度,给出“手腕向内微扣”的建议。但周磊回复:“我左手有旧伤,扣不动怎么办?”系统瞬间陷入“沉默”,无法给出替代方案。

风痕盯着这条反馈,眉头紧锁。温如霜递来一杯热茶,看着屏幕叹气:“老匠人常说‘技无常法’,有人用左手,有人用右手,甚至有人习惯站着做,AI不能只认‘标准答案’。”她翻开手札,指着其中一页,“你看,李阿婆年轻时摔断过右手,后来练就了左手做糖龙的本事,她的龙爪会比常人捏得更宽一些,反而成了特色。我们是不是该给AI加个‘灵活适配’功能?”

风痕接过手札,指尖拂过李阿婆做糖龙的照片,突然有了主意。他连夜修改算法,在特征库里新增“特殊适配模块”:如果学员标注有身体不便,AI会自动检索相似案例的解决方案——比如左手操作的学员,系统会调整手腕角度的判断阈值,推荐更省力的捏制手法;力气小的学员,会提示用掌心辅助按压,而非单靠指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周后,周磊再次上传视频。当他标注“左手旧伤”后,AI不仅没有再要求他扣手腕,反而建议:“可尝试用右手托住左手手腕,借助小臂力量塑形,参考案例:李阿婆左手塑形法(视频链接)。”周磊照着做,果然顺利捏出龙首,还在评论区留言:“这系统比师傅还懂我!”

系统迭代的同时,温如霜的民俗知识库也在不断丰富。有次海外学员问:“我们国家的新年是一月,能不能做一条戴圣诞帽的糖龙?”AI立刻回复:“糖龙的核心寓意是‘祈福纳祥’,可结合当地节日调整装饰,但需注意:圣诞帽的红色与糖龙传统的琥珀色搭配时,建议用可食用金粉勾边,既保留节日氛围,又不破坏糖龙的传统质感。”后面还附上温如霜特意拍摄的“跨文化糖龙”样品照片——一条琥珀色糖龙戴着迷你圣诞帽,龙鳞边缘点缀着金粉,既新奇又和谐。

八月末的一天,双生谷举办“数字糖龙技艺展”,三十多位学员带着自己的作品赶来,展厅里摆满了形态各异的糖龙:有传统的五爪金龙,有戴圣诞帽的海外款,还有用无糖材料做的健康款。风痕和温如霜站在展厅中央,看着学员们围着AI屏幕讨论,脸上满是笑意。

“你看,王大爷这次做的糖龙,熬糖的颜色刚好是最佳琥珀色。”温如霜指着一条体型敦实的糖龙,眼里闪着光。风痕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王大爷正拿着手机,让AI分析自己新做的龙尾:“AI说我这次尾巴捏得太直,下次要让尾巴稍微上翘,像要飞起来的样子。”

这时,屏幕突然弹出一条海外学员的实时连线请求。镜头里,来自法国的露西举着一条糖龙,兴奋地说:“我按照AI推荐的‘法式花纹’,在龙鳞上加了鸢尾花图案,昨天在当地市集卖了二十条!还有人问我能不能教他们做,我已经把系统推荐给十个朋友了!”

风痕看着屏幕里露西的笑脸,又看向身边温如霜鬓角的碎发——这些天她为了完善知识库,熬了好几个通宵,眼下淡淡的青黑还没褪去。他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你之前说,糖龙的意义是‘把甜蜜传下去’,现在看来,这数字系统不仅传了技艺,还把咱们的文化也传远了。”

温如霜笑着点头,看向展厅里穿梭的人群。阳光透过玻璃房洒进来,照在糖龙身上,折射出晶莹的光。虚拟屏幕上,那条由代码构建的糖龙正缓缓舒展身体,龙爪轻抬,仿佛要从屏幕里飞出来,带着千年的糖香,飞向更远的地方。

风痕低头,在系统后台输入最后一行代码——“传承模块:允许学员上传个人创新案例,AI自动标注‘特色技法’,纳入共享库”。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糖龙技艺在数字时代的新开始。就像熬糖时需要耐心等待糖液慢慢蜕变,这份传承,也会在AI与人心的交融中,慢慢熬出最醇厚的滋味。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