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523集:古籍数字化

逸霄 第523集:古籍数字化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19 11:32: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龙遗珍:从虫蛀危机到数字永生

温如霜推开书房雕花木门时,指尖先触到了一缕若有若无的霉味。九月的江南总缠着挥不散的潮气,她快步走到临窗的紫檀木书柜前,抽出最上层那本蓝布函套的《糖龙考异》,指尖刚碰到纸页,就看见几枚细小的银灰色虫蛀孔嵌在泛黄的宣纸上,像谁不小心撒了把碎星。

“糟了。”她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把书平摊在铺着羊绒毡的书桌上,借着天光仔细翻检。第三十七页右下角,一道蜿蜒的虫道已经咬穿了半行竖排的小楷,“糖龙形若虬,膏凝如琥珀”的“珀”字只剩下半边残笔。温如霜倒吸一口凉气,指尖轻轻拂过纸页,仿佛怕惊扰了藏在纸缝里的蛀虫——这可是她祖父留下来的光绪年间刻本,全国现存不超过三本。

她慌慌张张地把书柜里所有糖龙相关的古籍都搬了出来,整整三十六本,从明代手抄本《糖食录·龙形篇》到民国时期的铅印本《江南糖龙工艺考》,每一本都裹着浆糊粘补的痕迹,是她三十年收藏生涯里最宝贝的心头肉。可现在,近半数的书里都发现了虫蛀的迹象,有的书页边缘已经被蛀得发脆,轻轻一碰就簌簌掉渣。

“不能就这么看着它们坏了。”温如霜拨通了风痕的电话,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风痕是她认识多年的古籍修复师,去年还帮她修补过一本清代的《糖龙图谱》,手上的功夫没得挑。

电话那头的风痕很快赶了过来,他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看每一本古籍,眉头越皱越紧:“温老师,这是书虱和衣鱼,最近潮气重,它们繁殖得快。普通的晾晒和驱虫剂只能治标,这些古籍纸张脆弱,再这么折腾下去,损坏会更严重。”

“那怎么办?”温如霜急得眼圈发红,“我找过博物馆的人,他们说馆藏名额满了,没办法接收;私人修复师又说这种虫蛀蔓延快,修复周期至少要两年,我怕等不到那时候……”

风痕沉默了片刻,突然抬起头:“温老师,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不只是修复,而是给它们‘留个备份’。我认识一家专业的古籍数字化机构,他们有高清扫描设备,能把书页上的每一个字、每一道墨迹都完整地扫下来,还能做文字识别,建成电子数据库。这样一来,就算原书出了问题,这些珍贵的资料也不会丢,还能让更多人看到。”

“数字化?”温如霜愣了一下,她这辈子跟老书打交道,对电子产品向来不熟悉,“能行吗?会不会扫坏书?还有,就算扫出来了,谁会看啊?”

“您放心,他们用的是非接触式扫描,镜头离书页有五厘米远,不会碰到纸张,光线也是经过处理的,不会损伤古籍。”风痕拿出手机,翻开之前帮其他藏家做的数字化样本给她看,屏幕上的古籍页面清晰得能看见纸纤维的纹理,“至于谁会看——我知道好几个研究食品史、民俗学的学者,还有做传统糖艺的手艺人,一直想找这些资料都找不到。如果能把这些内容公开,对他们来说就是宝藏。”

温如霜看着屏幕上清晰的古籍影像,又看了看桌上被虫蛀得斑驳的原书,心里慢慢动了心。她想起去年有个年轻的糖艺师特意从云南赶来,想看看她收藏的《糖龙图谱》,却因为古籍脆弱不能常翻,只能隔着玻璃看几眼,最后遗憾地走了。如果真能建成数字图书馆,是不是就能让更多像那个年轻人一样的人,不用千里迢迢奔波,也能看到这些珍贵的资料?

“好,就按你说的办。”温如霜下定了决心。

风痕立刻联系了那家名为“文渊阁数字化”的机构,对方很快派了团队过来。为了保护古籍,扫描工作就设在温如霜的书房里,工作人员先在房间里安装了恒湿恒温设备,把湿度控制在55%,温度稳定在22℃,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每一本古籍放在定制的扫描台上。

扫描《糖食录·龙形篇》的时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本明代手抄本的纸页薄如蝉翼,有些地方还沾着当年的墨迹晕染,工作人员特意调慢了扫描速度,镜头一点点移动,生怕气流扰动损坏书页。温如霜坐在一旁,看着屏幕上逐渐显现的字迹,眼眶突然湿了——这是她收藏最久的一本书,当年花了半年工资从一个老木匠手里买来,书页里还夹着一片干枯的桂花,是前主人夹进去的,如今在扫描镜头下,连桂花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除了扫描,文字识别的工作也不轻松。很多古籍里有异体字和手写的批注,有的字迹模糊不清,机构特意请了三位古文字专家,对着扫描件逐字校对。有一本清代的《糖龙熬制秘要》里,有几页是用朱砂写的配方,字迹褪色严重,专家们愣是对着屏幕看了三个晚上,才把“冰糖六两、麦芽糖三两、青黛一钱”这样的配方完整识别出来。

三个月后,数字化工作终于完成。风痕带着平板电脑来到温如霜家,打开了一个专门搭建的网站——“糖龙古籍数字图书馆”。首页上,三十六本古籍按照年代顺序排列,每一本都有清晰的封面缩略图,点击进去,就能看到逐页的高清扫描图,旁边还附有识别后的文字,甚至可以搜索关键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您看,搜索‘糖龙上色’,就能找到所有提到糖龙染色工艺的段落。”风痕演示着,屏幕上很快跳出了七八个结果,有明代用红花汁上色的记载,也有民国用食用色素调配的方法。

温如霜颤抖着手指,点开了那本被虫蛀最严重的《糖龙考异》,屏幕上的书页完好无损,当年祖父在页边写的批注也清晰可见:“民国二十年,尝见苏州糖匠做龙形,长三尺,鳞爪分明,惜工艺已失传。”看着熟悉的字迹,她忍不住落下泪来。

更让她惊喜的是,数字图书馆上线的第二天,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者联系她。上海一所大学研究民俗学的教授说,这些资料填补了江南糖艺史研究的空白;苏州一位做传统糖艺的手艺人特意发来消息,说根据《糖龙熬制秘要》里的配方,成功做出了失传多年的“琥珀糖龙”;甚至还有一位在美国的华人学者,通过数字图书馆查阅资料,写了一篇关于中国糖龙文化传播的论文,特意标注了资料来源。

“风痕,你知道吗?昨天有个十岁的小朋友给我发邮件,说他在数字图书馆里看了《糖龙图谱》,想以后学做糖龙,把老手艺传下去。”温如霜拿着手机,笑得眼角都起了皱纹,“原来这些老书不只是放在书柜里的宝贝,还能给这么多人带来用处,这比我自己藏着它们有意义多了。”

风痕看着她开心的样子,也笑了:“温老师,其实这就是数字化的意义——让古籍走出书房,让文化活起来。以后我们还可以给数字图书馆加个‘互动区’,让大家分享自己的糖龙故事和研究成果,让这些珍贵的遗产一直传下去。”

那天下午,温如霜又走进书房,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紫檀木书柜上,三十六本古籍被妥善地放进了定制的锦盒里,旁边放着一台平板电脑,屏幕上还停留在“糖龙古籍数字图书馆”的页面。她轻轻抚摸着锦盒,心里不再有之前的焦虑,反而充满了踏实——这些陪伴她三十年的老书,虽然面临着虫蛀的风险,但它们的灵魂已经通过数字的方式获得了永生,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更广阔的世界里,继续讲述着关于糖龙的古老故事。

而在遥远的电脑屏幕前,无数双眼睛正透过那些高清的扫描图,触摸着几百年前的糖艺智慧,让那些沉睡在纸页间的龙形糖影,重新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