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514集:古艺现用

逸霄 第514集:古艺现用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19 11:32: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陶钢相合:糖龙模具的传承革新

暮春的双生谷带着雨后的湿润,青石板路缝隙里钻出嫩草,温如霜踩着晨光走进糖龙展馆的后院库房时,老匠人阿松正蹲在地上叹气,手里捧着半块碎裂的陶模,指尖沾着未清理干净的糖霜,像撒了把细雪。

“阿松叔,又碎了?”温如霜放轻脚步,目光落在地上那圈褐色陶片上。这是上周刚从民俗村收来的清代糖龙模具,龙身蜿蜒的纹路还清晰可见,却在今早熬糖试模时,被学徒不小心撞翻案台,摔成了三瓣。

阿松点点头,把陶片小心翼翼地拢进布包里,声音里满是惋惜:“这是咱双生谷仅存的‘三爪跃龙’陶模,你看这龙鳞的刻法,是道光年间老温家的手艺,现在没人能复刻了。”他指着陶片边缘细密的纹路,“陶模好是好,熬糖时能把温度锁得稳稳的,糖料在里面慢慢定形,龙角、龙须都能立得挺括,可就是太脆,碰不得、摔不得,传下来的老物件没剩几个完整的。”

温如霜蹲下身,指尖拂过陶片表面细腻的釉层。她研究糖龙民俗多年,深知陶制模具是历代匠人的智慧结晶——陶土透气却保温,能让滚烫的糖料在冷却时均匀收缩,避免出现裂纹,可材质的脆弱性始终是个难题。这些年传承基地收来的古模具,半数以上都有磕碰痕迹,能用的不足三成,就连新烧制的陶模,也常因运输颠簸或操作失误损坏,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就没什么办法能兼顾保温和耐用吗?”温如霜喃喃自语。她想起前几日整理家族传下的民俗手稿时,曾看到祖父记载“民国时曾有人试以锡补陶模,终因锡导热过快而弃之”,那时的匠人或许也遇到过同样的困境,却没能找到破解之法。

正思索着,库房门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风痕背着工具箱走进来,额角还沾着点机油,显然是刚从数字工坊过来。“如霜,你要的古籍扫描件我放你桌上了,怎么蹲在这儿?”他注意到阿松手里的布包和地上的陶片,瞬间明白了缘由,“又碎了一个?”

阿松站起身,把布包递给他:“风小子,你脑子活,懂技术,能不能想想办法?咱总不能让好手艺困在这易碎的陶模上。”

风痕接过布包,取出陶片仔细观察,又用手指敲了敲,听着那清脆却带着脆弱感的声响,眉头微微蹙起。他从事机械工程多年,对材料特性再熟悉不过,陶土的保温性源于其多孔结构,可多孔也意味着强度低,想要增强耐用度,就得找一种既能贴合陶土特性,又能提升强度的材料。

“我先测下这陶模的保温参数和抗摔强度。”风痕说着,从工具箱里取出便携式测温仪和压力传感器,“阿松叔,您还记得这陶模平时熬糖时,内外温差大概多少吗?”

“大概能差个十五六度吧,熬好的糖料倒进去,半个时辰内温度都降得慢,这样龙纹才能刻得清楚。”阿松回忆着,“要是用金属模,不到十分钟就凉透了,糖料一缩,纹路就模糊了。”

风痕点点头,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和温如霜交流:“陶土的导热系数低,保温性好,但抗冲击强度只有5MPa左右,稍微碰撞就容易裂。金属的话,钢的强度够高,可导热太快,直接用肯定不行。”

“那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温如霜突然想起祖父手稿里“锡补陶模”的记载,“就像以前匠人用锡修补陶碗,既保留陶的特性,又用金属加固。”

风痕眼睛一亮:“这思路可行!我们可以做‘复合结构’——内层用陶土,保留它的保温性和纹路刻制优势;外层用薄钢,增强整体强度,同时控制钢层的厚度,避免影响保温效果。”他拿出纸笔,快速画起设计图,“内层陶土可以做成可拆卸的,方便更换不同纹路的模具;外层钢壳设计成卡扣式,既能牢牢固定陶土,又方便装卸。”

阿松凑过来看设计图,虽然看不懂那些专业参数,却能明白大致结构:“这样一来,陶模有钢壳护着,就不怕摔了?那熬糖时,钢壳会不会影响温度?”

“我会计算好钢层的厚度和导热系数,确保内外温差控制在12-15度之间,和纯陶模差不多。”风痕指着设计图上的夹层,“这里还可以加一层超薄的隔热棉,进一步减少热量流失,同时缓冲陶土和钢壳之间的碰撞。”

接下来的一周,风痕几乎泡在数字工坊里。他先用3D建模软件构建模具的三维模型,反复调整陶土内层的厚度、钢壳的弧度,以及卡扣的位置,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无误。温如霜则帮着查阅古籍,从《考工记》《天工开物》中寻找古代匠人制作陶模的工艺细节,比如陶土的配比、烧制的温度,这些都为风痕优化内层陶模的材质提供了参考。

“你看这段记载,‘陶土需杂以细砂三成,草木灰一成,烧制时以松木为薪,文火慢烧三日’,这样做出来的陶模既保温又不易变形。”温如霜拿着古籍复印件找到风痕,“我们新做陶模时,可以按这个配比来,或许能提升内层的耐用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风痕立刻将这个发现融入设计中,还特意联系了当地的陶艺工坊,定制了一批符合古法制程的陶土内层。与此同时,他也找到了一家擅长精密铸造的工厂,按照设计图制作钢壳,为了避免钢壳导热过快,还特意在钢壳内壁做了喷砂处理,增加隔热效果。

第一批“陶钢复合模具”做出来时,整个传承基地的人都围了过来。模具通体呈深褐色,外层钢壳泛着柔和的金属光泽,内层陶土上刻着经典的“五爪金龙”纹路,用手一提,重量比纯陶模轻了不少,晃动时也听不到陶土碰撞的声音。

“咱们现在就试试!”阿松迫不及待地拉着风痕和温如霜来到熬糖房,灶上的麦芽糖已经熬得金黄透亮,冒着细密的气泡。阿松小心地将糖料倒入复合模具,糖料顺着陶模的纹路缓缓流动,很快填满了整个型腔。

众人屏息等待,十分钟后,风痕用测温仪测量模具外壁温度,显示为58℃,而模具内壁温度仍有72℃,温差刚好14℃,和纯陶模的保温效果几乎一致。又过了二十分钟,阿松打开模具,一条完整的糖龙赫然出现,龙角锋利,龙鳞清晰,甚至连龙须都根根分明,比用纯陶模制作的还要精致。

“成了!”阿松激动地拿起糖龙,高高举起,“你们看,这纹路多清楚!”他还故意把模具轻轻放在案台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模具完好无损,再也没有以往那种生怕摔碎的小心翼翼。

接下来的几天,传承基地的匠人们都试用了陶钢复合模具。有人特意做了抗摔测试,把模具从半人高的地方摔下来,钢壳虽然磕出了点痕迹,内层陶土却毫发无损;还有人连续用模具制作了二十条糖龙,模具的保温性始终稳定,没有出现糖料冷却过快或变形的情况。

“以前用陶模,一天最多做十条,还得小心伺候着,现在用这复合模具,做二十条都没问题,还不用怕摔。”年轻匠人小林兴奋地说,“而且这模具的卡扣设计特别方便,换陶土内层只要一分钟,想做不同纹路的糖龙,再也不用搬来搬去一大堆模具了。”

温如霜看着匠人们熟练地使用复合模具,心里满是欣慰。她没想到,自己偶然提起的古籍记载,竟能和风痕的技术创新结合得如此完美,既保留了传统陶模的精髓,又解决了传承中的实际难题。风痕则在一旁记录着匠人们的使用反馈,准备对模具的细节再做优化,比如把钢壳的边角做得更圆润,避免划伤手,再增加几个不同尺寸的型号,满足制作大小糖龙的需求。

很快,传承基地决定批量定制陶钢复合模具,不仅分发给出基地的匠人,还寄给了外地的糖龙传承点。远在云南的传承人收到模具后,特意发来视频,视频里他用复合模具制作出了融入当地傣族花纹的糖龙,还说:“以前陶模运输到这儿,至少得碎一半,现在这钢壳模具,怎么颠都没事,太方便了!”

这天傍晚,温如霜和风痕坐在展馆的露台上,看着夕阳下匠人们忙碌的身影,远处传来熬糖时麦芽糖融化的甜香。

“你说,咱们的祖先要是知道,他们的陶模能和钢结合在一起,会不会很惊讶?”温如霜轻声问。

风痕笑了笑,拿起桌上的复合模具,阳光透过模具的纹路,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想他们会高兴的,因为我们没有丢掉传统,只是用新的方式,让这份手艺走得更远。”

阿松这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条刚做好的糖龙,递给他们:“尝尝,用你们设计的模具做的,比以前更甜了。”

温如霜咬了一口,糖料的香甜在口中化开,带着淡淡的陶土清香。她看着手中的糖龙,龙身上的纹路清晰可见,仿佛承载着历代匠人的智慧与期待。而那陶钢复合的模具,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糖龙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永远焕发生机。

传承基地的仓库里,新一批陶钢复合模具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等待着被送往全国各地,陪伴着匠人们制作出更多精美的糖龙,将这份甜蜜的传承,传递给更多人。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