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474集:气候适应

逸霄 第474集:气候适应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9 11:46: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脉

双生谷的风里,甜味淡了。

林砚蹲在晒糖场边缘,指尖捻起一粒结霜的糖晶,那点甜意落在舌尖,却带着股挥之不去的涩——这是今年第三批减产的糖料,褐变的糖块在竹匾里堆着,像被晒蔫的枯叶。风卷着沙粒打在脸上,他抬头望向谷外的山,往年这个时候,漫山的糖蔗该是深绿的浪,如今却只剩零星几株瘦苗,在干旱里苟延。

“林哥,测产结果出来了。”实习生小苏抱着记录本跑过来,声音发颤,“今年的糖蔗含糖量,比去年又降了12%,耐旱的老品种……也撑不住了。”

林砚没接本子,目光落在晒糖场尽头的老糖坊。坊门虚掩着,里面的铜锅还亮着,却三天没冒过热气。那是师父阿松传下来的家当,去年师父走前,攥着他的手说“糖脉不能断”,可现在,这脉气像是要被天候掐断了。

“去把仓库的陈糖搬出来,先凑够下周非遗展馆的试吃量。”林砚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土,“另外,把这几年的气候数据和糖料样本都整理好,明天我去趟省农科院。”

小苏应着,转身时又回头:“林哥,农科院那边……真能有办法吗?去年咱们找的专家,不是说老品种的基因已经到极限了?”

林砚望着远处的山,喉结动了动:“总得试试。不然再过两年,咱们连试吃的糖都凑不齐了,还谈什么传承。”

省农科院的温室里,湿热的空气裹着泥土味扑面而来。李教授戴着老花镜,手里捏着一片糖蔗叶,眉头拧成了疙瘩。

“你看这叶脉,”李教授指着叶子上的黄斑,“长期干旱导致的生理性病变,老品种的根系浅,保水能力差,就算人工灌溉,也跟不上蒸发量。而且这两年冬季寒潮来得早,糖蔗的糖分积累期被压缩,含糖量自然上不去。”

林砚把带来的糖样推过去:“李教授,我们双生谷种糖蔗有三百多年了,从来没遇到过这么糟的年景。现在不仅是糖龙制作的原料不够,连村里靠种糖蔗糊口的农户,都开始改种玉米了。您能不能……再想想办法?”

李教授拿起糖样,对着光看了看,沉默了片刻:“办法不是没有,但难度很大。我们之前培育过耐旱的糖料品种,可口感太硬,不适合做糖龙——你们做糖龙要熬糖稀,对糖的延展性要求极高,差一点都不行。”

林砚的心沉了沉。糖龙的精髓,就在那一口“软韧透亮”,去年他试过用外地买来的工业糖熬制,糖稀刚冷却就开裂,根本塑不成龙形。师父说过,双生谷的糖料是“活的”,能跟着手温变软,这是外面的糖比不了的。

“就没有折中的办法吗?”林砚追问,“哪怕是在老品种的基础上改良也行,只要能耐旱、耐寒,口感我们可以慢慢调。”

李教授叹了口气,起身走到温室深处。那里种着几株与众不同的糖蔗,叶子是深紫色的,茎秆却比普通品种粗实。“这是我们去年用老品种和野生耐旱糖料杂交的后代,编号T37。耐旱性不错,去年冬天在零下五度的环境里也没冻死,但含糖量只有15%,而且有股涩味。”

林砚走过去,手指抚过糖蔗的茎秆,那触感比老品种更硬实,却透着股韧劲。“李教授,能不能把这几株给我们?我们带回双生谷,自己试着种。”

李教授愣了愣:“你们没有专业的育种设备,怎么试?而且杂交品种的性状不稳定,很可能种出来还是不行。”

“总比坐着等强。”林砚的声音很坚定,“我们糖艺人,熬糖的时候要守着锅,一点一点调火候,育种也一样,总有能调出合适口感的时候。”

带着T37的种苗回到双生谷时,村里的农户们都围了过来。老周蹲在田埂上,看着林砚手里的种苗,摇着头:“林娃子,这东西能行吗?去年我种的耐旱品种,收上来的糖蔗连喂猪都嫌甜,你这紫叶子的,别到时候白忙活一场。”

林砚没反驳,只是把种苗分给大家:“老周叔,咱们先少种点,就种在村东头那片最旱的地里。要是成了,以后大家就不用再担心天旱了;要是不成,大不了再试别的品种。”

农户们半信半疑地领了种苗,只有老周没动。林砚知道他的顾虑——去年老周种了三亩糖蔗,最后只收了半车,赔了不少钱。“老周叔,我师父以前说,双生谷的糖脉,是靠咱们一茬一茬种出来的。现在脉快断了,咱们得一起把它续上。”

老周抬头看了看天,云层薄得像一层纱,阳光炙烤着土地,连空气都带着热气。他沉默了片刻,终于伸手接过种苗:“行,我就信你这一回。要是再不行,我就真改种玉米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林砚几乎住在了田埂上。每天天不亮就去地里浇水、施肥,观察T37的生长情况。小苏跟着他,手里的记录本记满了数据:“林哥,T37的根系比老品种深了三厘米,耐旱性确实不错,就是生长速度太慢,比老品种晚了二十天还没拔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砚蹲在地里,拨开土壤,看着T37的根系在土里蔓延,像无数细小的手,紧紧抓着泥土。“慢就慢点,只要能长熟,能出糖就行。”

可天不遂人愿。入秋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袭击了双生谷,夜里的温度降到了零下三度。第二天一早,林砚跑到地里,看到T37的叶子都冻成了青黑色,只有茎秆还透着点硬挺。

“完了,这下全完了。”小苏蹲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咱们这几个月的功夫,都白费了。”

林砚没说话,伸手掰下一段茎秆,咬了一口。涩味比之前更重了,却隐约能尝到一点甜。他站起身,拍了拍小苏的肩膀:“没白费。至少咱们知道,T37能扛住零下三度的低温,只是叶子不耐冻。明年咱们提前搭棚,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

小苏抬起头,看着林砚脸上的泥渍,眼眶红了:“林哥,你就不觉得累吗?这都试了多少次了,每次都是差一点。”

林砚望着远处的老糖坊,那里的铜锅又开始冒热气了——农户们把没冻坏的糖蔗收了回来,虽然含糖量低,但总能熬出点糖稀。“累啊,怎么不累?可我一想到师父临终前的样子,想到咱们糖龙在非遗展馆里被游客围着看的样子,就觉得不能放弃。你还记得去年那个小男孩吗?他说长大了要做糖龙,要是咱们连原料都没了,他以后做什么?”

小苏点了点头,擦了擦眼泪:“林哥,我跟你一起试,明年咱们接着种。”

第二年春天,林砚带着改良后的T37种苗回到双生谷。这次,他们在地里搭起了塑料棚,既能保温,又能减少水分蒸发。老周看着棚里的种苗,笑着说:“林娃子,今年要是成了,我请你喝米酒。”

日子一天天过去,棚里的T37长得越来越壮实,深紫色的叶子在阳光下泛着光。到了收获的季节,林砚和农户们一起砍糖蔗,剥开叶子,里面的茎秆晶莹剔透,咬一口,甜意里带着淡淡的清香,没有了之前的涩味。

“含糖量22%!”小苏拿着检测报告,激动得跳了起来,“林哥,达到老品种的水平了!而且耐旱性和耐寒性都比老品种好!”

林砚接过报告,手有些发抖。他走到老糖坊,把新收的糖蔗放进铜锅,点燃柴火。随着温度升高,糖蔗的甜香慢慢弥漫开来,熬成的糖稀透亮如琥珀,用手一拉,能拉出长长的丝。

“成了,真的成了!”老周跑过来,看着锅里的糖稀,眼眶红了,“林娃子,你师父要是还在,肯定高兴。”

林砚拿起糖稀,捏出一条小龙的形状。阳光透过糖坊的窗户,照在糖龙身上,折射出七彩的光。他想起师父说的“糖脉不能断”,现在,这脉气不仅续上了,还长得更壮实了。

这年冬天,双生谷的糖龙又火了。非遗展馆里,游客们围着看林砚制作糖龙,那透亮的糖龙在他手里栩栩如生,甜香吸引了不少孩子。一个小男孩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也要学做糖龙。”

林砚蹲下来,笑着把一小块糖稀递给小男孩:“等你长大了,要是想学,我教你。”

小男孩接过糖稀,放进嘴里,甜得眯起了眼睛:“叔叔,这糖真甜。”

林砚望着远处的山,今年的糖蔗长得格外好,深绿色的浪在风里起伏。他知道,以后就算遇到干旱或寒潮,双生谷的糖脉也不会断了——因为他们不仅守住了老手艺,还找到了让手艺活下去的新办法。

风里的甜味又浓了,那是双生谷的糖脉,在新时代里,继续跳动着。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