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469集:修复古糖龙

逸霄 第469集:修复古糖龙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9 11:46:56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龙

老周蹲在仓库角落,指尖拂过樟木箱上斑驳的铜锁时,指腹突然触到一丝异样的黏腻。那箱子在苏家祠堂的仓库里摞了三层,上头压着民国的青花罐和光绪年的账簿,是他接手家族文物保管工作后,第三次盘点才翻到的“漏网之鱼”。

铜锁早锈得咬了死口,他用螺丝刀撬开时,木屑里混着股若有若无的甜香,不是樟木的清苦,倒像小时候外婆熬麦芽糖的味道。箱子掀开的瞬间,那股甜香骤然浓了几分,铺着的暗红色绒布上,蜷着一尊半尺长的龙形物件——明黄的糖体泛着琥珀色的柔光,龙鳞层层叠叠,每一片边缘都带着细腻的弧度,龙角蜿蜒向上,尖端还沾着星点金粉,只是龙尾处缺了一块,露出内里浅褐色的糖芯,像冻住的蜜蜡。

“这是……糖做的?”老周捏着绒布的边角,手都发颤。苏家祖上是光绪年间的御厨,专司甜品,传下来的多是鎏金的糖模、镶银的蜜罐,可糖做的摆件能存到现在,他连听都没听过。他赶紧给市文物修复中心的林砚打了电话,语气里的急切压都压不住:“林老师,你快来看看,我这儿有个‘活化石’,再放着我怕它化了!”

林砚赶到时,老周正把樟木箱搁在铺了三层棉垫的桌上,手里攥着湿度计,眼睛死死盯着表盘。三十出头的姑娘穿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帆布包里露出半截竹制的修复刀,看到糖龙的第一眼,她手里的放大镜“啪”地掉在桌上。

“失蜡法?不对,糖的熔点太低……”林砚蹲下身,指尖悬在糖龙上方两厘米处,连呼吸都放轻了。她做文物修复十年,修过唐三彩的裂痕,补过宋代绢画的破洞,却从没碰过糖做的文物。糖体表面没有明显的虫蛀,只是在龙腹处有几道细微的裂纹,像是被岁月扯出的细纹,龙尾的缺口边缘已经有些发暗,像是接触空气久了,慢慢氧化变硬。

老周在一旁递上家族传下来的手写账本,泛黄的纸页上,用小楷记着“光绪二十三年,制糖龙一对,以松烟、蜂蜡为引,藏于樟木,隔季换香”。林砚指着“松烟、蜂蜡”四个字,突然抬起头:“我知道了,这是用了‘封糖术’!古代制糖人会在糖里加松烟灰防潮,蜂蜡熬化后裹在表面,相当于给糖做了层保护膜,再藏在樟木箱里防虫,才能存这么久。”

修复工作定在文物中心的恒温恒湿实验室,温度控制在18℃,湿度50%,比普通文物修复的环境要求更苛刻。林砚第一次上手时,用的是最小号的竹刀,想先把龙尾缺口处的氧化层刮掉,可竹刀刚碰到糖体,就听见“咔”的一声轻响,缺口边缘又掉了一小块碎糖。

“不行,太脆了。”林砚把碎糖小心地收进玻璃皿里,额角渗出细汗。老周坐在实验室外的长椅上,每隔十分钟就往里瞅一眼,看到林砚停下手,赶紧跑进去:“怎么了?是不是救不活了?”

“不是救不活,是得用古人的法子修。”林砚翻着那本老账本,手指在一行字上停住——“补糖需以原糖为引,加麦芽浆、槐花蜜,温火慢熬,待其如琥珀,方可塑形”。她抬头看向老周:“你家还能找到当年的糖模吗?或者……你会熬古法麦芽糖吗?”

老周愣了愣,突然拍了下大腿:“我妈会!她去年还熬过一次,说按祖上传的方子来的!”

第二天,老周的母亲带着一口黑釉砂锅来到实验室,砂锅里装着刚熬好的麦芽糖,琥珀色的糖浆在锅里泛着泡,甜香漫了一屋子。林砚按照账本上的比例,往糖浆里加了槐花蜜和磨细的松烟灰,用银勺慢慢搅拌,火候控制在60℃,比体温略高一点,既能让糖浆保持流动性,又不会让原有糖龙融化。

补龙尾的过程像在捏易碎的云朵。林砚用竹勺舀起一勺糖浆,小心翼翼地填在缺口处,另一只手拿着特制的铜针,一点点勾勒龙鳞的纹路。糖浆凉得快,每填一勺,她都要借着台灯的光,比对原有龙鳞的弧度,稍有偏差就用竹刀刮掉重来。老周在一旁帮忙递工具,看着林砚额角的汗滴在工作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突然想起小时候看外婆熬糖,也是这样,眼睛盯着锅,手里的勺子一刻不停地搅,生怕火候差了半分。

“你看这儿。”林砚突然叫住老周,指着糖龙的龙睛。原本的龙睛是用黑芝麻点缀的,因为年代久了,有些发黑。林砚用牙签蘸了一点金粉,混在极稀的糖浆里,轻轻点在龙睛上,瞬间,龙的眼睛像是活了过来,透着一股灵气。“古人做东西,讲究‘画龙点睛’,哪怕是糖做的,也不含糊。”林砚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你看这龙鳞,每一片的大小、间距都差不多,当年做它的人,得熬多少糖,练多少次手,才能做到这么精准?”

修复到第三周时,林砚发现糖龙的龙腹处,有一道细微的裂纹,像是内部应力导致的。她翻遍了古籍,终于在一本清代的《食宪鸿秘》里找到记载,说“糖器久存,恐有内裂,可以桑皮纸蘸蜜水,覆于裂纹处,温蒸半刻,使其黏合”。她按照法子,把桑皮纸剪成和裂纹一样长的细条,蘸了稀释的槐花蜜,轻轻贴在裂纹上,再用恒温蒸汽仪对着纸条蒸了三十秒。等桑皮纸干了,裂纹竟然真的看不出来了,只在糖体表面留下一层极淡的光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哪是修复文物,这是在学古人的智慧啊。”老周看着修复好的糖龙,忍不住伸手想摸,又赶紧缩了回去。糖龙通体泛着均匀的琥珀色,龙尾的缺口补得严丝合缝,连金粉的颜色都和原有部分一模一样,像是从来没有破损过。

修复工作结束那天,文物中心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展览,糖龙被放在特制的恒温玻璃柜里,成了最受关注的展品。来参观的人里,有做甜品的师傅,有学文物修复的学生,还有不少像老周一样,家里藏着老物件的普通人。

“原来糖还能这么做!”一个年轻的甜品师围着玻璃柜转了三圈,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我之前总想着用现代的添加剂让糖艺品保存更久,却没想到古人早就用松烟、蜂蜡这些天然的东西,解决了这个问题。”

林砚站在玻璃柜旁,看着人们对着糖龙惊叹,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她拉着老周,从包里掏出一张设计图:“你看,我想把这次修复糖龙学到的古法,和现代的3D打印技术结合起来。先用3D扫描做出糖龙的模型,再用古法熬制的糖浆,打印出小型的糖龙摆件,既能让更多人了解这种技艺,又能给现代的糖艺创作提供点灵感。”

老周看着设计图上的小糖龙,眼睛一下子亮了。他想起母亲说过,外婆当年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苏家的糖艺。现在,这个心愿好像要实现了。

三个月后,林砚和老周合作的“古法新制”糖艺系列问世了。他们用古法熬制的糖浆,结合3D打印技术,做出了各种造型的糖艺品,有龙、有凤,还有清代的吉祥纹样。每一件糖艺品的表面,都裹着一层薄薄的蜂蜡,既能保存更久,又保留了古法的韵味。

在新品发布会上,老周拿着一件小糖龙,对台下的观众说:“我以前总觉得,文物是死的,是放在玻璃柜里让人看的。可这次修复糖龙,我才明白,文物是活的,它身上藏着古人的手艺和心思,只要我们愿意去学、去用,这些技艺就能一直传下去。”

林砚站在老周身边,看着台下人们手里拿着小糖龙,脸上露出笑容,突然想起修复糖龙时,手指触到糖体的那种温润。那不仅仅是糖的温度,更是古人对技艺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跨越了百年,从清代的御厨手里,传到她和老周的手里,再传到更多人的手里,就像那熬了又熬的糖浆,甜得绵长,也香得久远。

发布会结束后,老周把那尊清代糖龙放回樟木箱,箱子里除了原来的绒布,还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光绪二十三年制糖龙,民国二十一年补,公元二零二四年修,愿此艺,薪火相传。”他把箱子锁好,又在旁边放了一罐新熬的麦芽糖,像是在和百年前的祖辈对话,也像是在给未来的传承人,留下一份甜蜜的约定。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