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逸霄 > 第410集:传承之责

逸霄 第410集:传承之责

作者:竹晴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5 23:30:02 来源:全本小说网

糖心传承

秋阳透过双生谷的薄雾,给溪边的青石染上一层暖金。阿竹蹲在洞口,指尖抚过石壁上模糊的刻痕——那是祖辈们记录糖龙技艺的最初痕迹。身后传来风痕的脚步声,他手里捧着的木盒里,整整齐齐码着近半年来各地送来的糖龙样品。

“你看这个。”风痕打开盒盖,最上层躺着个歪歪扭扭的糖龙,龙角歪向一侧,鳞片像是被急雨打歪的荷叶,“城南老张的徒弟做的,说要追求‘自然野趣’,实则连熬糖时的‘挂旗’火候都没掌握。”

温如霜从洞内走出,手里的古籍上还沾着些许尘土。她翻到其中一页,泛黄的宣纸上画着栩栩如生的糖龙,旁边小字标注着“心手相契,方得龙魂”。“上个月的集市上,有人把糖龙做成了老虎的模样,还说这是‘创新’。”她指尖点着纸面,“技艺可以发展,但根不能断。”

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同样的忧虑。糖龙技艺火了,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捏糖人的摊子,可真正能让糖龙蕴含灵气的,十中难寻一二。阿竹起身拍了拍裙摆的草屑:“明天开始,咱们挑徒弟吧。”

一、择徒

消息传出去的第三天,双生谷外的晒谷场就排起了长队。阿竹坐在临时搭起的木桌后,面前摆着三口铜锅、十二种糖料,还有一叠画着基础龙形的麻纸。

第一个上前的是个精瘦的少年,据说能在半个时辰内捏出百种花样。他抓起糖液揉捏,指尖翻飞间龙身初具雏形,可眼睛刚点上,龙尾就塌了下去。“急了。”阿竹轻声说,“糖液要凉至七分硬才能塑形,你这火候差了三成。”

少年涨红了脸,却梗着脖子:“可他们都说我做得快……”

“快不等于好。”温如霜递过一块冷却的糖龙,“你摸摸这鳞片的硬度,每一片都要经得起指尖轻叩,这才是能聚气的糖龙。”

接连几日,应试者络绎不绝。有人技巧娴熟却心浮气躁,捏出的糖龙总带着股匠气;有人耐心十足,却少了点对糖料的敏感度,分不清麦芽糖与蔗糖在熬制时的细微差别。直到第七天傍晚,一个背着竹篓的姑娘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姑娘叫青禾,是山下农户的女儿。她没学过捏糖,却能准确说出每种糖料的产地——“这蔗糖来自河对岸的沙地,比山地产的甜三分,熬糖时要多搅十二下才不会糊”。她捏的糖龙不算精致,龙爪甚至有些歪斜,可当她把糖龙放在阳光下时,鳞片竟折射出流动的光泽。

“你怎么知道这样摆放?”风痕忍不住问。

青禾指着远处的山脊:“我爹种甘蔗,说阳光斜照时,叶片的影子就像这样流动的。”

阿竹忽然笑了。她想起第一次在山洞里发现传承册时,册首那句“法于自然,方得真趣”。

最终入选的有七人。除了青禾,还有能准确记住三十种草药配比的药铺学徒阿砚,擅长在糖龙身上刻写吉祥话的书生文墨,以及四个虽技巧尚浅、却能对着一块糖料琢磨整日的少年。

开训那日,阿竹把他们带到藏着传承册的山洞。洞壁上新凿了七排凹槽,每个凹槽里都放着一块不同年份的糖龙残片。“先学认糖。”她拿起一块泛着琥珀色的残片,“这是二十年前的糖龙,用的是霜降后的麦芽糖,你们闻闻这气息。”

青禾凑过去轻嗅,忽然眼睛一亮:“像晒谷场傍晚的味道,混着点草木灰的暖香。”

阿竹点头:“对。每种糖料都有它的脾气,你得先跟它们交朋友。”

接下来的三个月,七人每日的功课就是与糖料为伴。天不亮就去溪边取水——不同时辰的溪水酸碱度不同,会影响糖液的韧性;午时顶着烈日观察糖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夜里则围坐在油灯下,临摹传承册上的龙形图谱,连龙鳞的排列角度都要精确到分毫。

文墨起初总在细节上出错,他习惯了挥毫泼墨的洒脱,总觉得捏糖不必如此较真。直到有天,他捏的糖龙在展示时突然碎裂,而青禾做的那只却在相同环境下完好无损。“为何?”他红着眼问。

温如霜拿起两块糖龙对比:“你看这里,龙颈的弧度差了半寸,正是受力的关键处。糖龙有灵,差一分就失了神韵,也失了筋骨。”

那晚,文墨在油灯下临摹了整整一夜。当晨光透进山洞时,他捏出的龙颈弧度,终于与传承册上的标注分毫不差。

二、会课

第一场交流会定在春分那天。七人带着各自的作品聚在晒谷场,场边围了不少来看热闹的村民。阿竹特意搬来祖辈传下的“试灵石”——一块能感应糖龙灵气的玄石,若是糖龙蕴含的力量足够,石面会浮现出淡淡的龙纹。

青禾的糖龙刚放在石上,石面就泛起涟漪般的微光。她这次做的是“雨龙”,龙身缠绕着细密的糖丝,像细雨织成的网。“我加了点薄荷汁。”她小声解释,“上次去山里,发现雨后的薄荷特别提神,想着或许能让糖龙更有生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阿砚的作品则是“药龙”,糖龙的腹腔里嵌着研磨成粉的草药,凑近能闻到清苦的香气。“这是根据古方配的,能安神。”他捧着糖龙的手很稳,“我试了七次才找到合适的配比,既不影响糖的口感,又能保留药效。”

轮到文墨时,他却迟迟不肯把糖龙拿出来。在众人的催促下,他才从锦盒里取出——那糖龙竟是用七种颜色的糖料拼合而成,龙鳞上还刻着极小的“福”字。“我……我觉得糖龙也该有色彩。”他声音发颤,“可阿竹师父说过,传统糖龙只用原色……”

阿竹却拿起糖龙仔细端详。七种颜色过渡自然,没有破坏龙身的整体气韵,刻字的力度也恰到好处,没有伤及糖龙的筋骨。“谁说不能有色彩?”她忽然笑了,“传承册上写着‘应时而变’,只要根还在,添些新叶又何妨?”

试灵石上,彩色糖龙引发的光晕竟比之前的更盛。村民们发出阵阵惊叹,文墨的脸一下子亮了起来。

交流会后,七人渐渐找到了各自的方向。青禾专注于在糖料中融入草木灵气,她做的糖龙放在田间,竟能让作物长势更好;阿砚则专攻药糖结合,他制作的“安神龙”成了镇上药铺的抢手货;文墨的彩色糖龙更是受到孩子们的追捧,他还根据不同节气,在糖龙身上刻写应景的诗句。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有次青禾为了追求草木香气,在糖液里加了过多的花叶汁,导致糖龙韧性下降,送到邻村后没多久就化了。阿砚则过于执着药效,做出的糖龙带着浓重的药味,许多人难以接受。

下次交流会时,阿竹让他们把失败的作品也带过来。“败笔里藏着的学问,比成功的多。”她指着青禾那只融化的糖龙,“草木有灵,但过犹不及。你们记住,糖龙首先是糖,其次才是灵。”

她转头看向阿砚:“药是为了护人,若是让人难以下咽,再好的药效也没用。”

那天的交流持续到深夜。他们围着篝火,把失败的糖龙融成糖液重新熬制,你一言我一语地探讨着改进的方法。青禾说可以用蒸馏法提取草木精华,既能保留香气又不影响糖质;阿砚提议加入少量蜂蜜中和药味,还能让糖龙更易保存。

风痕站在远处看着,悄悄对阿竹说:“你看他们,像不像当年的我们?”

阿竹点头,眼眶有些发热。月光下,重新熬制的糖液泛着温润的光,仿佛真的有龙在其中游动。

三、守心

入夏后,糖龙技艺越发红火,连京城的富商都派人来订购,出价是寻常糖人的十倍。有个学徒动了心思,偷偷简化工序,用廉价糖料冒充好料,做出的糖龙样子花哨,却没什么灵气,被富商发现后闹到了谷里。

阿竹把七人叫到山洞,指着传承册上“守心”两个字:“你们说说,学这门手艺,最该守的是什么?”

青禾第一个开口:“是对糖料的敬重。每种材料都来之不易,敷衍它们,就是敷衍自己。”

文墨接着说:“是对规矩的敬畏。少一步工序,就可能失了神韵,砸了招牌。”

阿砚低头沉默了许久,才轻声道:“是对人的真心。我们做的糖龙,是要给人带来好的,若是为了钱糊弄人,那还有什么意义?”

那天,他们把那个犯错的学徒送出了谷。虽然心疼,但谁都明白,手艺可以学,心术不正却难改。

为了让大家不忘初心,阿竹提议每月去一次当初送糖龙的小村庄。那里的溪水依然流淌,村民们在溪边种了大片甘蔗,说是要报答糖龙的恩情。每次去,七人都会在溪边支起灶台,免费给村民们做糖龙,听他们讲糖龙带来的变化——哪家的孩子因为糖龙的灵气少生病了,哪家的庄稼因为糖龙长得更旺了。

有次,青禾在给一个老婆婆做糖龙时,发现老婆婆总盯着龙睛看。“您是觉得不好看吗?”她问。

老婆婆笑着摇头:“我想起我当家的了,他年轻时画龙,总说龙睛要带点泪才活,就像看着咱们百姓的苦似的。”

青禾愣了愣,回去后反复琢磨,在龙睛的糖料里加了一点点盐,让那抹光亮中带着一丝温润,仿佛真的含着泪。这种“含泪龙”后来成了她的招牌,许多人说看到这样的龙,心里就软软的。

秋收时节,邻县遭遇旱灾,土地干裂,庄稼眼看就要枯死。七人主动请命,要去那里做一场“祈雨龙”。阿竹起初有些担心,毕竟祈雨龙的制作极为复杂,需要七人合力,稍有差池不仅无效,还可能折损他们的灵气。

“师父,”青禾捧着连夜画出的图谱,“传承册上说,糖龙的最高境界,是与天地相通。现在百姓有难,正是我们该试的时候。”

七人带着最好的糖料赶到邻县,在干涸的河床上搭起七口灶台。他们按照古法制糖,青禾负责掌控火候,阿砚调配安神的草药,文墨在糖龙成型时刻下祈雨的祷文,其他人则各司其职,配合得天衣无缝。整整三天三夜,他们几乎没合眼,直到第七日清晨,一条长达三丈的糖龙终于成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他们把糖龙立在河中央时,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紧接着下起了瓢泼大雨。村民们欢呼着跪在雨中,对着糖龙叩拜。七人站在雨里,浑身湿透,却笑得比谁都开心。

雨停后,文墨发现糖龙的一角被雨水冲掉了一块,露出里面刻着的小字——“为民”。那是他偷偷刻上去的,没告诉任何人。

四、传灯

冬去春来,转眼又是三年。七人的技艺日渐精湛,各自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却又始终守着糖龙技艺的根本。阿竹决定让他们走出双生谷,去各地开枝散叶。

临行前,山洞里举行了简单的仪式。阿竹打开传承册的最后一页,那里是一片空白。“祖辈说,传承不是复制,是延续。”她把册子交给七人轮流翻看,“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上面写下自己的心得。”

青禾去了南方的山林,教山民们用当地的草木制作有地域特色的糖龙;阿砚在北方的城镇开了家药糖铺,既治病又传艺;文墨则带着他的彩色糖龙走遍了各地的书院,把糖龙技艺与诗词文化结合起来。

他们约定每年冬至回双生谷交流。每次回来,都会带回各地的糖料样品和新的制作方法。有次,青禾带来一种能在寒冬里不凝固的糖料,是她跟瑶族老人学的;阿砚则改良了保存方法,让糖龙的保质期延长了整整一个月。

阿竹看着传承册上渐渐填满的字迹和图谱,常常想起最初制作糖龙的日子。那时她从未想过,这门手艺能走这么远。风痕和温如霜也老了,腿脚不如从前灵便,却总爱在晒谷场坐着,看年轻人们忙碌的身影。

“你看青禾他们,”温如霜笑着说,“比我们当年厉害多了。”

风痕点头:“这才是传承啊。就像糖龙,要不断拉伸,才能更有韧性。”

那年冬天,双生谷下了场罕见的大雪。七人都回来了,还带来了各自的徒弟。晒谷场被雪覆盖,他们就在山洞里开了场特殊的交流会。新老徒弟围坐在一起,用融化的雪水熬糖,笑声在洞内回荡。

阿竹看着火光中年轻的脸庞,忽然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块用油布包着的东西。打开一看,是当年她和风痕、温如霜做的第一只糖龙,虽然已经有些发黑,却依然能看出灵动的轮廓。

“这只糖龙,当年让小溪复流。”她把糖龙递给青禾,“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们。记住,糖龙的魂,不在技艺多精,而在心里装着什么。”

青禾双手接过,小心翼翼地传给身边的人。每个人都捧着糖龙看了许久,仿佛从中看到了这门技艺走过的路。

雪停时,洞口的试灵石忽然发出耀眼的光芒。众人出去一看,只见石面上浮现出一条巨大的龙影,由无数细小的光点组成——那是这些年他们制作的所有糖龙的灵气汇聚而成。

龙影在谷中盘旋一周,缓缓升空,最后化作漫天星光,落在每个人的肩头。

阿竹抬头望着星空,忽然觉得,这或许就是祖辈们说的“传承不灭”。糖会融化,人会老去,但那些融入糖液里的心意与坚守,会像星光一样,永远亮着。

多年后,有人在整理传承册时,发现最后一页多了一行字,是七人共同写下的:“心在,糖龙就在;人在,传承不息。”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逸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