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雪灾为奴,逆袭成王 > 第470章 文化交流的盛会

晨光刚照进议事厅的窗格,艾琳已经站在长桌前。她手里拿着一份名单,是北屯新兵的完整记录。昨晚的事还压在众人心里,但没人再提撤换守军的事了。那场小规模冲突之后,边境暂时安静下来。

她抬起头,对围在桌边的几位屯长说:“战报我已经写完,今天会送去各村传阅。北屯防线现在由经验丰富的老兵带队轮值,快哨队也增加了夜间巡查频次。我们可以松一口气了。”

有人点头,也有人皱眉。老傅开口:“敌人刚退,这时候办什么盛会?万一他们再来一次突袭怎么办?”

艾琳放下名单,声音平稳:“刀剑能挡外敌,可挡不住人心散掉。我们打赢了一仗,不代表以后就太平了。真正的安全,是让大家愿意一起过日子,而不是天天盯着墙外有没有烟尘。”

她说完,从袖中取出一张纸,铺在桌上。“我决定办一场文化交流的盛会。不是演戏给人看,是要让各个村子的人坐在一起,讲自己的故事,展示自己的手艺。只有互相知道了对方怎么活,才能真正算是一家人。”

屋里安静了几秒。玛蒂低声问:“那要是有人不来呢?”

“每个村都要推选代表。”艾琳说,“可以是会织布的老人,会唱歌的乐师,也可以是懂草药的老农。只要他能让别人明白自己村子的生活方式,就有资格来。”

三天后,中央广场搭起了木台和展棚。来自不同村落的文化代表陆续抵达。有人背着五彩的布卷,有人抱着老旧的乐器,还有人提着陶罐和竹编工具。孩子们围着看热闹,大人们则三三两两地议论。

艾琳穿着普通的粗布衣裳,走在展区之间。她先去了北方来的代表那里。那人正用厚羊毛线编织一种特殊的衣领,说是能在寒冬里护住脖子不被风吹透。她蹲下来看了一会儿,问清了手法,又记下所用材料的比例。

另一边,南方村落的陶艺师傅正在讲解他的储粮罐设计。罐口窄、腹身宽,内壁涂了一层灰泥,据说能防潮防虫。几个年轻农夫围着他问个不停。

正当气氛渐热时,争吵声从西角传来。两个代表吵了起来。一个说对方跳舞的动作冒犯了祖先神灵,另一个反驳说那是他们世代传下来的迎春仪式,根本无关祭祀。围观村民开始起哄,有人笑,有人喊“别跳了,打仗都来不及”。

艾琳立刻走过去。她没有打断,而是等两人说完才站到中间。

“你们说得都对。”她说,“一个是为了记住祖辈走过的路,一个是为了迎接新的春天。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

她转向那个跳舞的代表:“你能再跳一遍吗?慢一点,让我们看看每一个动作的意思。”

那人犹豫了一下,点点头。他重新摆好姿势,一边跳,一边解释。抬手是摘果,弯腰是插秧,转身代表季节更替。原来这支舞讲的是农人一年的辛劳与希望。

艾琳又看向另一位代表:“你说这是亵渎,是因为你觉得舞蹈不该出现在这种场合。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你们纪念祖先的方式是什么?”

那人沉默片刻,从包袱里拿出一块刺绣。图案是山川与河流,针脚细密。他说,每年清明,他们全家都会围坐在一起,为已故亲人绣一幅这样的图,挂在堂屋正中。

艾琳接过那块布,举起来给所有人看。“一个是用身体记住土地的节奏,一个是用针线连起血脉的记忆。这两种方式,哪一种不值得尊重?”

人群安静下来。刚才起哄的人低下了头。

当天下午,文化比赛正式开始。项目不多,但每项都有实际意义。有最快完成传统结绳法的挑战,有用本地材料制作防雨斗篷的速度赛,还有各地民谣联唱。艾琳亲自担任裁判之一,在每一项结束后都请参赛者说明技巧来源和适用场景。

到了傍晚,生活技艺展区最热闹。一位老妇人演示如何把废弃麻布层层压实,做成耐用的鞋垫;旁边的年轻人学得认真,当场就开始动手试做。

这时,一个年轻的农夫挤到前面,大声问:“这些东西好看是好看,可对我们种地有什么用?”

不少人附和。艾琳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她带着大家走到另一片区域,那里陈列着几件改进后的日常用品。

“北方的防寒衣编织法,已经被我们用来改造成冬季劳作服。”她拿起一件厚实的夹袄,“比原来多保暖两个时辰,而且不影响弯腰干活。”

她又指向一组陶罐:“这是根据南方储粮罐改良的版本,已经在三个村子试用。霉变率下降了六成。”

现场响起一阵低语。有人开始讨论能不能把自己的织布方法也拿出来试试。

艾琳趁机宣布:“从今天起,成立‘民间智慧汇编小组’。任何愿意分享经验的人,都可以到文事堂登记。我们会派人记录,整理成册,然后发给所有村子参考。”

这个决定得到了广泛支持。当晚,报名人数就超过四十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雪灾为奴,逆袭成王请大家收藏:()雪灾为奴,逆袭成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二天是盛会的第三天。广场上多了许多互动摊位。人们可以亲手尝试不同的编织技法,学习简单的异地方言问候语,或者品尝各地带来的特色食物。孩子们组队参加“文化寻宝”游戏,拿着地图找寻隐藏在各展区的小物件。

艾琳一直在人群中走动。她听一对老姐妹谈论她们小时候学绣花的经历,也听几个少年争论哪种鼓点更适合开耕节。没有人再提“浪费时间”这样的话。

中午时分,她在主台前停下脚步。台上正在表演一场合奏。北方的笛、南方的鼓、东村的弦琴,原本互不相干的声音,此刻竟融合成一段完整的曲子。台下坐着不同年纪的人,有的闭眼聆听,有的轻轻跟着打拍子。

她看了一会儿,没说话,转身走下高台。她脱掉外袍,卷起袖子,走进一个手工教学区。那里有几个孩子正笨拙地学编草环。

“这样捏住茎部,再绕过来。”她蹲下来,拿起一根草条,慢慢示范,“用力要均匀,不然容易断。”

一个小女孩抬头问:“你也会这个?”

“我小时候也有人教我。”艾琳说,“现在轮到我教别人了。”

太阳偏西,广场上的活动仍在继续。有人在交换种子样本,有人在讨论如何把某种染料用在日常衣物上。一名老工匠拉着艾琳的手,说要把祖传的榫卯图样捐出来。

她点头答应,记下名字。

最后,她站在一处不起眼的角落。这里摆着几张桌子,上面全是手写的纸页。有人正在口述,书记员快速记录。标题写着《各地生活技艺初录》。

艾琳拿起一页看了看。字迹潦草,但内容清晰。讲的是如何用草木灰混合黄土修补屋顶裂缝,经久不漏。

她把纸放回原处,转身走向人群。

远处,一名少年正试着将两种不同颜色的毛线交织在一起,织出新的花纹。他的手指还不熟练,线团几次滑落。

他捡起来,重新开始。

喜欢雪灾为奴,逆袭成王请大家收藏:()雪灾为奴,逆袭成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