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87章 风递甲声频敛袖,灯藏计迹暂遮忧

卷首语

《大吴会典?宗室志》卷五《德佑帝篇》附载:“成武中期,德佑帝萧桓居南宫,既决复辟之策,乃密启思政堂,召镇刑司副提督石崇(从二品,掌司内旧档、密探调度,石迁亲信)、诏狱署提督徐靖(从二品,掌诏狱囚卒、重大案关押,旧党核心)入内,商略举事条目。时谢渊(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总领全**政、九边防务,兼掌御史台监察百官,玄夜卫北司亦受其调度,桓深惮其威,故先诫二人曰:“谢渊权重势盛,京营、玄夜卫皆归其辖,举事若遇冲突,当避则避,勿轻启战端,务以言辞争其支持 —— 彼若肯顺正统、安社稷,朕复位后仍令掌军政,不失其位。”

崇先献策:“陛下,臣掌镇刑司旧吏百余人,已联络京营前营旧卒三百二十七人 —— 皆昔年随陛下亲征青漠堡之亲军,现隶京营副将秦云麾下。臣许以‘复位后官升一级、免家眷三年徭役’,众卒皆愿效命。举事当日,臣请令陈冀(前京营副将,从三品,桓旧部)持陛下亲赐京营旧符,潜入前营策动倒戈,控京营西翼防务,断谢渊调兵之径;另令旧吏守南宫各角门,防玄夜卫突袭,以固根本。”

靖继进策:“陛下,臣掌诏狱卒五百,皆死囚之有勇力者,许以‘举事成功免罪,授从九品校尉职’,已誓愿效死。正阳门西侧有暗门,乃永熙帝(萧睿)时营造,专备宫禁急变,唯诏狱署掌钥者知其启闭。臣请令狱卒于举事辰时一刻,潜启暗门,控宫门守军,迎陛下入宫;另臣已联络礼部侍郎林文(正三品,掌陵寝祭祀,旧党),令其以‘孟秋祭先帝陵寝’为名,奏请代宗(萧栎)调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掌京师密探)率部赴陵寝护祭,引玄夜卫离京营防区,为举事扫障。”

二人议毕,桓颔首从之,又定 “令吏部侍郎张文(正三品,掌文官铨选,旧党)以‘核查京营官缺’为名,拖延谢渊调兵文书;令宣府卫副总兵李默(从三品,掌宣府防务)袭京营北翼,牵制主力” 之附策。

时秦飞已察石崇、徐靖潜入南宫之迹,先遣暗探三人伏思政堂外老槐上,暗携玄夜卫专用黄麻纸、松烟墨,录三人议事之语,凡 “京营旧卒”“正阳门暗门”“祭陵调玄夜卫” 等语,皆详记无遗。既而暗探驰归北司,呈录文于飞,飞阅毕即遣校尉赍录文赴兵部,禀谢渊。渊览之,召飞入署谕曰:“萧桓、石、徐虽定策,未露实迹,今若捕之,宗室必议朕(代宗)苛待故君,恐激他变。汝宜增派暗探,分盯石崇、徐靖、张文、林文、李默五人,录其往来踪迹、交接之人,待举事之日,凭实证按律治之,庶几无议。” 飞领命而退。

槐影深笼禁院幽,残灯摇影照谋筹。

旧旗飐处营垒控,暗窦开时戍卒流。

风递甲声频敛袖,灯藏计迹暂遮忧。

非关廊庙无清径,只被宫墙锁客愁。

南宫 “思政堂” 的门已从内闩紧,殿内烛火添了三盏,铜台映得案上的京营旧符、《复立十策》抄本愈发清晰。萧桓坐在御案后,指尖反复摩挲旧符上的 “前营” 二字,指腹的薄茧蹭过铜痕,像在平复心底的沉郁 —— 他既盼石崇、徐靖带来周密之策,又怕二人急功近利,触怒谢渊,坏了复辟大局。

殿外传来魏奉先轻叩门环的声响:“陛下,石大人、徐大人到了。”

萧桓抬声道:“宣。”

门闩轻响,石崇、徐靖躬身入内。石崇身着墨色官袍,腰间挂着镇刑司旧档的铜钥,袍角沾着暗沟的湿泥 —— 显是从西角门暗沟潜入;徐靖则穿诏狱署的藏青袍,手里捧着一卷黄麻纸,纸上是诏狱卒的部署图,指尖还沾着朱砂,显是连夜绘制。二人齐跪于地:“臣石崇、徐靖,参见陛下!”

萧桓抬手:“平身。今日召你二人,是为复辟之事 —— 朕已决计举事,然谢渊权重,掌京营与玄夜卫,你二人需献稳妥之策,若能避冲突、争其支持,便是上策。” 他的声音沉缓,目光扫过二人,带着帝王的威严,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顾虑 —— 他怕石崇的刚躁、徐靖的贪功,会坏了 “争取谢渊” 的可能。

石崇起身,从怀中取出一册褐色封皮的旧档 —— 是镇刑司的《京营旧卒名册》,纸页泛黄,边角盖着石迁的旧印。他将名册递至案前:“陛下,臣已令旧吏核过,京营前营旧卒三百二十七人,皆昔年随陛下亲征之辈,现多为秦云(京营副将,字飞虎)麾下,臣许以‘复位后升一级、免三年徭役’,皆愿听令。臣请令陈冀持陛下旧符,于举事当日辰时,潜入前营,策动旧卒倒戈,控京营西翼,断谢渊调兵之路。”

萧桓翻起名册,见每页都有旧卒的签名与指印,墨迹新旧不一,显是近年陆续联络的结果,点头道:“旧卒倒戈,是为要策,然秦云忠于谢渊,如何应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秦云虽忠,却有软肋。” 石崇上前一步,声音压得低,“臣查得秦云之子在工部营缮所当差,上月因‘修边墙延误工期’被工部侍郎周瑞弹劾,现押于理刑院。臣愿令镇刑司旧吏联络理刑院主事,暂压此案,许秦云‘复位后释子、升都督佥事’,若其不从,便令赵某加重其罪 —— 秦云为子,必不敢阻旧卒倒戈。” 他说得急切,指尖攥紧名册,显是怕萧桓否决这 “以私胁人” 之策。

萧桓眉头微蹙 —— 他虽盼复辟,却不愿用 “胁子” 之法,恐失人心。可转念一想,谢渊掌政多年,若不用些手段,难破京营防线,遂道:“此法需隐秘,不可伤及秦云之子,更不可泄于外,免落‘苛待忠臣’之名。”

石崇见萧桓应允,眼底闪过一丝得意:“臣省得!此外,臣已令旧吏伪造‘谢渊与瓦剌通款’的密信(仿谢渊笔迹,用陈年徽墨),若谢渊执意阻拦,便将密信散于京营,惑乱军心 —— 谢渊纵有百口,亦难辩白!”

萧桓闻言,心头一震 —— 伪造通敌密信,是 “构陷忠良” 之罪,若事败,他便是第二个石迁。他刚要开口否决,却见石崇已躬身道:“陛下,此乃万不得已之策!谢渊威望高,若不毁其名,京营难乱,复辟难成!” 萧桓望着石崇决绝的眼神,终是沉默 —— 他知道,复辟本就无 “干净” 之路,若要成,便需忍下这些 “手段”。

徐靖见石崇献策毕,上前一步,将手中黄麻纸递上:“陛下,此乃诏狱卒的部署图。臣掌诏狱卒五百,皆为死囚,许以‘举事成功免罪、授从九品校尉’,皆愿效死。臣请令狱卒于举事当日辰时一刻,从正阳门西侧暗门(永熙帝时修,仅诏狱署掌钥者知)潜入,控宫门守军,迎陛下入宫。”

萧桓展开图,见上面标注着暗门的位置、狱卒的行进路线,甚至标着 “守军换岗时辰”(辰时二刻),细节周密,点头道:“暗门乃要地,如何确保守军不察觉?”

“臣已联络宫门守军百户,许以‘复位后升千户’,令其于换岗时故意拖延,为狱卒潜入留半刻空隙。” 徐靖答,声音比石崇沉稳,“此外,臣已令诏狱署主事王某,将狱中‘石迁通敌案’的卷宗暂移他处 —— 谢渊若令玄夜卫查案,便无实证可寻,可拖延其注意力。”

萧桓想起徐靖曾包庇石迁旧党,拖延罪证核验,此刻又借卷宗避查,心里明了:徐靖既盼复辟成功掌理刑院,又怕谢渊查旧案清算他,故需借举事 “洗白”。他问道:“若谢渊令玄夜卫突袭诏狱,如何应对?”

“臣已令狱卒在诏狱署外挖暗沟,若遇突袭,可从暗沟退至镇刑司旧库房,与石大人的旧吏汇合。” 徐靖答,目光扫过石崇,带着几分试探 —— 他怕石崇独占功劳,故需提 “汇合”,确保自己不被孤立。

石崇察觉徐靖的心思,冷哼一声:“徐大人放心,镇刑司旧吏定会接应,只是别到时候狱卒怯战,误了陛下大事。”

徐靖脸色微变,刚要反驳,萧桓抬手制止:“此刻非争功之时,你二人需同心协力。徐靖,诏狱卒需严加约束,不可扰民,若有劫掠百姓者,朕定不饶!”

徐靖躬身应 “是”,眼底闪过一丝不甘,却也不敢再与石崇争执。

萧桓将名册与部署图放在案上,指尖点在 “辰时”“辰时一刻” 两处:“举事时辰定在三日后辰时,分三步:第一步,陈冀策动京营旧卒倒戈,控西翼;第二步,徐靖令狱卒开暗门,控宫门;第三步,朕持旧符赴前营,号令旧卒,入皇宫见代宗,逼其禅位。”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二人,语气加重,“切记,若遇谢渊,先示以‘复位安社稷’之意,若其不允,再避冲突,不可硬拼 —— 谢渊掌全**政,硬拼必败。”

石崇皱眉:“陛下,谢渊若阻宫门,狱卒恐难敌京营主力,若不早做应对,恐误大事!臣请令宣府卫副总兵李默,于举事当日辰时,率宣府卫兵袭京营北翼,牵制谢渊兵力。” 他早与李默联络,许以 “复位后宣府卫自主防务”,却一直未向萧桓提及,此刻怕谢渊阻路,才急忙道出。

萧桓闻言,心头一喜 —— 李默掌宣府卫,若能袭京营北翼,谢渊必分心,复辟胜算大增。可他又顾虑:“李默乃谢渊麾下,若其反水,谢渊定会察觉,如何确保他按时出兵?”

“臣已令旧吏送李默‘京营布防图’(石崇仿兵部手札绘制),许以‘若事败,便将图献谢渊,称是臣逼他反水’,李默为自保,必不敢违约。” 石崇答,语气带着得意 —— 他早算到李默的 “首鼠两端”,故留了退路。

徐靖补充道:“陛下,臣还联络了吏部侍郎张文、礼部侍郎林文 —— 张文愿在举事当日,以‘吏部核查京营官缺’为名,拖延谢渊调兵文书;林文愿以‘祭祀先帝陵寝’为名,请代宗令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率暗探赴陵寝,离京营防区。二人皆盼复位后升尚书,必能办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萧桓听二人提及张大人、林大人,心里更定 —— 张大人掌吏部考核,能拖延调兵文书;林大人掌祭祀,能引开秦飞,这便是 “官官相护” 的便利,旧党虽各怀私念,却能为复辟所用。他点头道:“张文、林文之事,需你二人亲自联络,不可假手他人,免生变故。”

石崇见萧桓应允,又从怀中取出一页纸 —— 是镇刑司旧吏仿玄夜卫手札写的 “巡查令”,上面印着秦飞的假印(石崇令工匠仿刻):“陛下,臣请令旧吏于举事前三日,将此令散于南宫周边暗探,称‘秦飞令赴镇刑司库房查案’,引暗探离南宫,为陈冀、卫安(西角门卫官)行事留空隙。”

萧桓接过 “巡查令”,见上面的字迹、印鉴与玄夜卫手札无异,连墨色都仿得极像(用玄夜卫常用的松烟墨),叹道:“旧吏竟有此能,可避玄夜卫查探。”

“此乃镇刑司旧技,石迁在世时,常用此法构陷忠良。” 石崇答,语气带着几分自豪,却又很快压低声音,“陛下,臣还需提醒:谢渊令户部侍郎陈忠核查边军粮饷,若举事时陈忠奏请‘边军缺粮,需调京营兵护粮道’,谢渊便有理由调兵,需令张文以‘吏部未核京营官缺’为由,拖延陈忠的奏疏。”

萧桓点头:“张之事,你亲自去说,务必让他办妥。此外,卫安收了旧党白银五百两,需令他好生看管南宫侧门,举事当日辰时一刻,务必开门,不可延误。”

石崇躬身应 “是”:“臣已令旧吏再送卫安白银二百两,许以‘复位后升皇城司主事’,他必不敢误事。”

徐靖见石崇补策毕,上前道:“陛下,狱卒皆为死囚,虽愿效死,却恐军纪涣散,臣请令诏狱署千户赵某(旧党)统领,若有违纪者,就地正法。此外,臣已令赵某备‘大吴正统’黄旗两面,举事时插于正阳门、宫门前,以安民心,惑京营兵。”

萧桓赞同:“黄旗乃要物,需妥善保管,不可遗失。若入宫后,代宗不肯禅位,如何应对?”

徐靖答:“臣已令狱卒备‘禅位诏书’草稿,若代宗不肯,便请礼部侍郎林文以‘宗室联名’逼之 —— 林文已联络赵王等三名宗室,愿在诏书上署名,代宗孤掌难鸣,必肯禅位。”

萧桓想起赵王曾联络宗室谋乱,此刻又愿署名,心里明了:赵王是怕谢渊清算旧党,故借禅位诏书自保。他叹道:“宗室亦多私念,却也能为朕所用。徐靖,入宫后需约束狱卒,不可惊扰后宫,不可擅动先帝陵寝,若违,朕定不轻饶!”

徐靖躬身应 “是”:“臣已令赵某将‘禁扰后宫、禁动陵寝’写于军令,令狱卒熟记,若有违,以‘谋逆’论罪。”

萧桓起身,走到殿中,目光扫过石崇、徐靖:“今日议的策,皆需保密,若泄于外,你二人与朕,皆难逃《大吴律》‘谋逆’之罪。朕再诫一句:谢渊虽为阻碍,却非奸佞,他推行新政,护百姓、稳边军,若能争取,便不可伤他;若不能争取,便避其锋芒,不可构陷他通敌 —— 朕复位是为安社稷,非为报私怨,若构陷忠良,与石迁何异?”

石崇闻言,脸色微变 —— 他本想借通敌密信毁谢渊,却被萧桓否决,心里虽不甘,却也不敢反驳:“臣遵陛下谕,若谢渊不阻,便不泄密信。”

徐靖亦躬身:“臣遵谕,必不伤及谢渊。”

萧桓见二人应承,心里稍安,却仍有隐忧 —— 他怕石崇私下泄密信,怕徐靖的狱卒扰民,怕李默违约,怕张文、林文反水。可事已至此,他已无退路,只能寄望于这些 “各怀私念” 的旧党,能为他的复辟助力。他抬手道:“今日就议到此处,你二人速去筹备,三日后辰时,南宫侧门见。”

石崇、徐靖躬身退至殿门,刚要出门,石崇忽然拉住徐靖的衣袖,低声道:“徐大人,萧桓虽定策,却仍护着谢渊,若举事时谢渊真不阻,你我之前的谋划,岂不是白费?”

徐靖眼珠一转,低声答:“石大人放心,谢渊掌政多年,岂会容萧桓复位?他定会阻,到时候,通敌密信、构陷之策,该用还得用。萧桓此刻说‘不构陷’,不过是自欺欺人,真到绝境,他自会允。”

石崇点头:“徐大人说得是。此外,张、林虽愿助力,却也需防他们反水,你我需各派旧吏盯紧,若有异动,就地处置。”

徐靖答:“石大人放心,我已令诏狱卒盯紧张府,你也令旧吏盯紧林大人,定无差错。”

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 “贪功” 与 “猜忌”—— 石崇怕徐靖独占 “开宫门” 之功,徐靖怕石崇独占 “策动旧卒” 之功,却又不得不暂时勾结,为复辟铺路。低声议毕,二人分别从侧门、暗沟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南宫的夜色里。

石崇、徐靖离去后,萧桓独自留在思政堂,殿内烛火已燃至过半,烛泪顺着铜台往下淌,像他此刻的忐忑。他走到案前,拿起那册《复立十策》抄本,翻到 “复立桓帝,以安社稷” 的条目,指尖反复摩挲 —— 他想起谢渊当年的赤诚,想起自己此刻的谋划,心里竟生出一丝愧疚:“谢渊,若你肯支持朕,朕必不亏待你;若你不肯,朕也只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话未说完,殿外传来魏奉先的声音:“陛下,玄夜卫的暗探还在院外老槐树下,似在盯梢。”

萧桓心头一紧,走到窗前,推开一条缝,见老槐树上果然有一道黑影,手里拿着小本子,似在记录什么。他低声道:“知道了,你去备些点心,就说朕夜里读书,需加餐,别让暗探起疑。”

魏奉先应 “是”,转身离去。

萧桓关上窗,重新坐回案前,拿起京营旧符,紧紧攥在手中 —— 铜符的凉意渗进掌心,让他清醒了几分。他知道,玄夜卫的监控从未放松,谢渊定已察觉他的异动,三日后的举事,既是复辟的机会,也是生死的赌局。他深吸一口气,将符放回案上,目光坚定:“朕已无退路,只能向前,为了大吴社稷,为了朕的正统,赌这一次!”

南宫院外老槐树上的暗探,是秦飞派来的亲信,已伏在树上近两个时辰,将石崇、徐靖入堂、议事时辰、离去路线皆记在小本子上。见魏奉先送点心入堂,暗探轻轻翻身,从树上滑下,快步往玄夜卫北司去。

秦飞正在署内翻阅镇刑司旧档,见暗探进来,接过小本子,仔细阅后,眼底闪过一丝沉毅:“萧桓定三日后辰时举事,石崇策动京营旧卒,徐靖令诏狱卒开暗门,还联络了张文、林文、李默 —— 旧党谋划倒细。”

他召来校尉:“你速将此报送兵部,呈谢大人,切记,路上不可耽搁,不可让旧党察觉。另外,加派暗探盯紧石崇、徐靖、张、林、李,三人的动向,若有联络,一并记下。”

校尉躬身应 “是”,接过小本子,快步离去。

秦飞走到窗前,望着南宫的方向,低声道:“谢大人,旧党已露形,就等您的指令了。” 夜色里,玄夜卫北司的灯笼亮着,像一道无形的网,正慢慢收紧,将南宫谋变的私党,一一网入其中。

片尾

南宫密议的烛火熄灭时,朝局的暗线已愈发清晰:萧桓定三日后辰时举事,以京营旧卒、诏狱卒为爪牙,借张文、林文、李默为助力,欲以 “避冲突、争谢渊” 为幌子,行复辟之实;石崇、徐靖各怀私念,一面筹谋举事,一面互相猜忌,又借 “官官相护” 拉拢旧党;秦飞的暗探录下全部细节,报与谢渊,谢渊在兵部衙署阅报后,未即刻发令,只令 “杨武加强京营巡查、陈忠加快边军粮饷核查、周敦核诏狱署卷宗”—— 看似平静的部署,实则已为三日后的应对埋下伏笔。

南宫思政堂的烛火终灭,萧桓攥着京营旧符入眠,梦里是复位后的朝会;玄夜卫北司的灯笼仍亮,秦飞盯着南宫地图筹谋,心里是如何擒获私党;兵部衙署的灯火未熄,谢渊翻阅着密报与《大吴律》,眼底是如何以法控乱 —— 三方的心思,皆系于三日后的辰时,南宫谋变的终局,似已近在眼前,却又因旧党的私念、谢渊的稳控,仍藏着变数。

卷尾语

萧桓召石崇、徐靖密议复辟,非 “同心护社稷” 之合谋,乃 “各怀私念” 之勾结 —— 桓欲借旧党之力复正统,却怕谢渊之威,故诫 “能避则避”;崇欲借举事复镇刑司旧权,故献 “策动旧卒、构陷谢渊” 之策;靖欲借举事掌理刑院,故献 “诏狱卒开暗门、联宗室逼禅位” 之计。三者虽议细策,却各有算计,显旧党 “私念优先于社稷” 之弊。

此案之暗,在 “官官相护” 的泛滥与 “玄夜卫监控” 的精准 —— 张文为升尚书拖延调兵文书,林文为升尚书引开玄夜卫,李默为自保许反水,卫安为升官收白银,皆显 “利字当头” 的官场积弊;秦飞的暗探伏堂外录言,报谢渊定应对,显 “公纲对私谋” 的精准防控。旧党以为 “密议无人知”,实则一举一动皆在监控,其谋虽细,却如纸包火,终难长久。

南宫的烛火、案上的旧符、密议的策文、暗探的记录,皆为 “私谋必败” 之注脚 —— 萧桓的 “避冲突”,是心虚的掩饰;石崇的 “构陷策”,是急功的昏招;徐靖的 “狱卒计”,是贪权的冒险;三者的密议,虽看似周密,却因私念丛生、互不信任,已埋下失败的种子。谢渊的 “稳控不发”,非纵容,乃 “待其举事,以实证定案” 的智策,既服朝野,又护社稷,显直臣守纲之风范。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渊遇私党谋乱,不躁不怒,唯以监控录实、律法为据,待其露形,再一举擒之,故能化险为夷,护社稷安。” 诚哉斯言!南宫密议一案,旧党之谋虽细,却难脱私念之困;谢渊之防虽缓,却紧扣公纲之要。三日后的辰时,非复辟的成功之时,乃私党败露、公纲彰显之日,此乃千古不易之理:私谋终难敌公纲,私欲终难护社稷。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