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60章 今困朝堂奸佞斗,怎忍江山易手

卷首语

《大吴会典?礼志》卷三十六《朝会篇》载:“成武帝萧栎疾笃,御乾清宫朝会,诸臣列班。旧党吏部尚书李嵩,结诏狱署提督徐靖、镇刑司副提督石崇余党,以‘太子萧烨年弱,难支边患’为由,上《请立太上皇子萧恪为储疏》,逼廷臣画押。时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谢渊,掌军政监察,为旧党所忌 —— 其画押则易储事成,拒押则构以‘抗旨谋逆’。

朝会之上,渊接疏提笔,手颤不止,墨点溅于‘臣等遵旨’四字之上,群臣观之皆敛声。盖渊非惧祸,乃忧社稷:画押则负祖训,拒押则危边军,故颤笔之间,藏‘以缓待变、暗查阴谋’之深谋。”

谢渊之颤笔,非怯懦,实乃 “刚柔并济”:外示妥协以安旧党,内藏锋芒以护国本,彰显 “社稷为重,私誉轻” 的直臣风骨。

乾清宫前霜透。列朝班、疏文递上,众臣低首。

“易储” 二字惊心魄,谁解笔端颤抖?

旧党伺、阴云环扣。

李嵩徐靖联私党,逼画押、欲把储君覆。

心似裂,泪难收。

忆昔德胜挥戈守。血沾甲、同袍战死,瓦剌远走。

今困朝堂奸佞斗,怎忍江山易手?

藏密计、玄机暗剖。

墨溅 “遵旨” 非无刚,为苍生、暂把锋芒覆。

待夜至,除奸丑。

乾清宫的盘龙柱上,积着一层薄灰,烛火从殿门一直排到龙榻前,光影在青砖上投下长条形的暗纹,像一道道潜在的枷锁。谢渊身着正一品太保鳞甲,墨色甲片上缀着银质云纹,肩甲处岳峰旧年抗瓦剌的箭痕,在烛火下泛着冷硬的光 —— 那道凹痕里还嵌着细小红锈,是他清晨用细布蘸桐油擦过的,指尖抚过,仍能觉出甲片下的灼热,像在提醒:今日殿上的这枝笔,落与不落,都是大吴的生死局。

朝会已列班半个时辰,萧栎躺在龙榻上,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由两名近侍扶着,才勉强撑起上半身。龙榻前的御案上,摊着一卷黄麻奏疏,正是李嵩昨夜递入的《请立太上皇子萧恪为储疏》,疏尾已签了二十余名字:礼部尚书王瑾、户部尚书刘焕、理刑院佥事刘承…… 连兵部侍郎杨武的名字也在其中,墨迹虽淡,却清晰可辨 —— 谢渊昨夜已查清,杨武是被李嵩以其子在诏狱为质,逼不得已才签的。

“太保谢渊何在?” 内侍高声唱名,声音穿透殿内的寂静。谢渊出列,躬身行礼:“臣在。” 李嵩立刻出班,手持奏疏,绯色官袍在烛火下泛着刺眼的光:“陛下,诸臣皆已附议易储,唯谢太保未签。太子年幼,萧恪殿下年长有谋,且曾随边军巡宣府,立他为储,实乃社稷之幸,还请谢太保为江山计,速速画押!”

殿内顿时响起细碎的附和声:“李尚书所言极是!”“谢太保当以社稷为重!” 谢渊抬眼,见吏部侍郎张文、礼部侍郎林文等皆低头颔首,甚至连刑部尚书周铁也面露犹豫 —— 旧党官官相护,早已织好一张网,就等他落网。他接过奏疏,指尖触到黄麻纸的粗糙纹理,疏尾留白处,只等着 “谢渊” 二字,旁边便是 “臣等遵旨” 四个朱字,刺得人眼疼。

谢渊握着奏疏的手,指尖先是微微发麻,随即开始颤抖。他想起昨夜秦飞送来的密报:“李嵩已命户部扣下宣府卫冬粮,徐靖调诏狱卫卒围东宫外围,石崇在诏狱仍与边地旧党递信,说‘朝会若谢渊拒押,便以‘抗旨’之名拿下,再劫边军哗变’。” 边军士卒冻毙的消息还在眼前,太子萧烨读《皇吴祖训》时认真的模样还在眼前,岳峰倒在德胜门的鲜血还在眼前 —— 这枝笔落下,便是对祖训的背叛,对边军的辜负;若不落下,便是对君命的违抗,对太子的凶险。

“谢太保,为何犹豫?” 李嵩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威胁,“陛下病重,太子年幼,萧恪殿下就在殿外候旨,若您迟迟不签,恐耽误社稷大事啊!” 谢渊抬头,见殿外果然有一道玄色身影,是萧恪的侍卫,显是旧党故意让萧恪在场施压。他深吸一口气,试图稳住手,却发现腕骨凸起,手抖得更厉害 —— 不是惧,是怒,是痛,是无能为力的煎熬。

烛火 “噼啪” 爆响,一滴烛泪落在奏疏的 “臣” 字上,晕开一小片浅黄。谢渊忽然想起德胜门之战的那个寒夜,他握着岳峰的手,岳峰说:“守江山,不是守一时的对错,是守一世的安稳。” 如今,他若拒押,旧党便会立刻动手,边军哗变,太子遇险;若画押,便能争取时间,查清旧党阴谋,护住太子与边军。想到这里,他抬手取过御案上的狼毫笔,笔尖蘸满浓墨,悬在 “谢渊” 二字上方,手却仍在颤 —— 这不是妥协,是隐忍,是用个人的骂名,换社稷的喘息。

“谢太保,臣有一言。” 御史台左都御史突然出班,躬身道,“《皇吴祖训》载‘立嫡以长,万世不易’,太子萧烨乃嫡长,无过不应易储。李尚书此举,恐违祖训,还请陛下三思!” 李嵩立刻反驳:“祖训亦载‘国有危难,可择长君’,如今瓦剌犯边,边军缺粮,此乃危难之时,择长君有何不可?左都御史是要抗旨吗?” 左都御史还想争辩,却被谢渊用眼色制止 —— 他知道,此刻争辩无用,只会让旧党找到把柄,牵连更多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的笔仍悬着,墨汁在笔尖聚成一滴,迟迟未落。他看向龙榻上的萧栎,萧栎的眼神里满是疲惫,却对他轻轻点头 —— 帝王也在隐忍,也在等机会。谢渊深吸一口气,手腕微沉,笔尖刚要触纸,却因手颤,一滴浓墨溅了出去,正落在 “臣等遵旨” 的 “遵” 字旁边,染黑了一小块纸页。

殿内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集中在谢渊的手上。李嵩的脸色微变,却立刻笑道:“谢太保想必是为国事操劳,手才不稳,无妨,速速签吧。” 谢渊没有说话,只是缓缓调整呼吸,指尖泛白,死死攥住笔杆 —— 他不能让旧党看出他的隐忍,只能让他们以为,他是惧了,是服了。笔再次落下,刚触到纸页,又因手颤,在 “谢” 字的左边拉出一道细长的墨痕,像一道未干的血。

“陛下!紧急密报!” 殿外突然传来秦飞的声音,他身着玄色劲装,额角沾着汗,手里捧着一卷密纸,不顾玄夜卫校尉的阻拦,闯了进来,“玄夜卫北司查到徐靖与瓦剌使者的密信,说‘若易储事成,便许瓦剌岁币十万两、大同卫三城’!还有李嵩私吞边军冬粮的账册,都在此处!”

秦飞的闯入,像一道惊雷,炸碎了殿内的寂静。李嵩脸色骤变,厉声喝道:“秦飞!你竟敢擅闯朝会,伪造密信,构陷大臣!来人,拿下他!” 玄夜卫指挥使周显立刻上前,却被谢渊拦住:“周大人,秦飞是玄夜卫北司指挥使,掌刑狱勘验,他既带密报,便该让陛下过目,怎能随意拿下?” 萧栎挣扎着坐起,对近侍道:“把密信呈上来!”

近侍将密信和账册递到龙榻前,萧栎翻看时,手指因愤怒而颤抖:“李嵩!徐靖!你们竟敢勾结外患,私吞军粮,谋乱易储!” 李嵩 “噗通” 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陛下恕罪!是徐靖逼臣的!臣一时糊涂,才签了疏,求陛下饶臣一命!” 殿内附和旧党的大臣,此刻都低下头,不敢作声 —— 官官相护的网,瞬间破了。

谢渊握着笔的手,此刻不再颤抖 —— 不是因为轻松,是因为愤怒,是因为看到了破局的希望。他对萧栎躬身道:“陛下,李嵩、徐靖勾结外患,罪证确凿,臣请即刻将李嵩拿下,打入诏狱;徐靖仍在诏狱,需加强看管,防其自杀灭口;石崇掌握镇刑司旧党线索,亦需严加审讯。至于易储之事,臣以为,当暂缓再议,待查清旧党阴谋,稳固边军后,再做定夺。”

萧栎点头,对近侍道:“传朕旨意:李嵩革职拿问,打入诏狱署西监,家产抄没;徐靖加派玄夜卫看守,每日提审;石崇由御史台派员监审,不得与外界联络;易储之事,暂缓议处!” 近侍高声传旨,李嵩被玄夜卫校尉架起时,仍在嘶吼:“谢渊!你别得意!旧党余孽还在,太上皇定会为我做主!” 谢渊冷冷看着他,心中明白:李嵩口中的 “太上皇”,便是旧党的下一张牌 —— 他们想借太上皇萧桓复位,彻底推翻萧栎,拥立萧恪。

朝会散去,群臣陆续离开,谢渊走到龙榻前,萧栎拉着他的手,声音微弱:“谢卿,今日若不是你隐忍画押,秦飞及时送密报,朕的江山就毁了。太上皇那边,你要多留意,旧党定不会善罢甘休。” 谢渊躬身道:“陛下放心,臣已命秦飞加强南宫外围的玄夜卫暗探,岳谦也已调团营士卒守东宫,边军冬粮明日便会拨付,定不会让旧党得逞。”

离开乾清宫,寒风裹着雪粒子吹在脸上,谢渊却不觉得冷。他抬手摸了摸袖中的奏疏,疏尾 “谢渊” 二字旁的墨痕,还有 “臣等遵旨” 上的墨点,都像在提醒他: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旧党虽折了李嵩,却还有徐靖、石崇,还有太上皇那边的隐患,他需步步为营,护好太子,护好边军,护好大吴的江山。

回到兵部衙署,杨武已在案前等候,手里捧着《边军粮饷拨付清单》:“大人,陈忠侍郎已将冬粮装车,派了五百团营士卒护送,明日一早便可出发;秦飞传来消息,李嵩府中搜出与太上皇近侍的往来书信,说‘正月十五上元节,趁陛下病重,拥立太上皇复位’。” 谢渊接过清单和书信,指尖划过 “正月十五” 四字,心中一沉 —— 离上元节只有一个月,旧党动作如此之快,他必须加快部署。

“杨武,你即刻拟一份《团营元宵布防图》,重点守东宫、南宫、乾清宫三处,每处至少派一千精锐,换班时需兵部令牌与御史台印鉴双重核验。” 谢渊的声音坚定,再无朝会上的颤抖,“另外,传我命令,玄夜卫北司全员出动,查京师内的旧党余孽,尤其是李嵩的亲信,一个都别漏;张启主事去诏狱,提审徐靖,务必问出旧党复位的具体计划。”

杨武领命而去,谢渊走到案前,展开那卷《请立太上皇子萧恪为储疏》,看着疏尾自己的签名,还有那滴溅在 “臣等遵旨” 上的墨点,忽然提笔在旁边写道:“此押非臣愿,乃为社稷计。旧党不灭,储位不安,臣谢渊,愿以性命护之。” 墨汁在纸上晕开,像一道坚定的誓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秦飞返回衙署,手里捧着一份密报:“大人,徐靖已招供,旧党计划上元节当晚,由石崇的镇刑司旧党打开南宫宫门,迎太上皇入乾清宫,再由徐靖的诏狱卫卒控制东宫,逼陛下禅位给萧恪;瓦剌那边,也会在当晚犯宣府卫,牵制边军。” 谢渊接过密报,冷笑一声:“好个里应外合!秦飞,你即刻带玄夜卫去破庙,抓石崇的镇刑司旧党,务必在元节前扫清;另外,传信给李默副总兵,让他加强宣府卫的元宵防务,防瓦剌偷袭。”

秦飞领命而去,谢渊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东宫方向 —— 那里的烛火还亮着,太子萧烨应该还在读书。他想起朝会上手颤的模样,想起那滴溅出的墨点,想起李嵩的嘶吼,心中愈发坚定:他不能让旧党的阴谋得逞,不能让太上皇复位,不能让大吴陷入内战。他掌军政,兼御史台,就是要在这危局中,撑起一片天。

张启主事送来徐靖的审讯记录:“大人,徐靖还招出,石崇手中有镇刑司的旧档密钥,能调动边地的旧党士卒;另外,太上皇近侍已被旧党收买,会在元节前送密信给太上皇,说‘陛下欲废太子,害太上皇’,逼太上皇同意复位。” 谢渊接过记录,指尖在 “密钥” 二字上停顿 —— 石崇的密钥,是铲除边地旧党的关键,他必须拿到。

“张启,你再去诏狱,告诉石崇,若他交出密钥,供出边地旧党名单,便免他家人连坐;若他顽抗,便将他私通瓦剌的罪证,呈给太上皇,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谢渊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张启躬身道:“大人放心,属下定让石崇开口。”

张启走后,谢渊拿起案上的《大吴律》,翻到 “谋逆” 篇,用朱笔圈出 “凡勾结外患、谋夺帝位者,族诛” 的条款 —— 这是他日处置旧党的依据,也是他守护社稷的底气。烛火跳动着,映着他疲惫却坚定的脸庞,直到夜幕降临,他仍在案前忙碌,拟布防图,审密报,调士卒,每一步都精准无误。

岳谦送来东宫护卫部署图:“大人,东宫已派一千团营精锐,分四班值守,每班六个时辰,换班时需我亲自签字;南宫外围也加派了五百玄夜卫暗探,太上皇近侍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中。” 谢渊接过图,翻看时,指尖划过东宫正门的标记,上面注着 “新弩暗堡三处,可覆盖门前百步”,满意点头:“好!你要亲自盯紧,绝不能让旧党有可乘之机。另外,元宵当晚,你带五百精锐守在乾清宫外,若有异动,即刻支援。”

岳谦躬身道:“大人放心,属下定不辱命。对了,李默副总兵传来捷报,宣府卫已加强防务,瓦剌的探子已被抓获,供出他们会在元宵当晚,派三千骑兵偷袭宣府卫东门。” 谢渊心中稍定:“李默做得好!让他按计划布防,元宵当晚,我会派神机营支援,定让瓦剌有来无回。”

谢渊前往诏狱署,提审石崇。石崇被铁链锁在石柱上,脸色苍白,见谢渊来,忽然开口:“谢大人,我知道你想要密钥,也知道你想查边地旧党名单。我可以给你,但你得答应我,保我家人安全,放我一条生路。” 谢渊走到他面前,目光冰冷:“石崇,你勾结外患、谋逆易储,罪该万死。若你交出密钥,供出名单,我可以免你家人连坐,但你,必须终身监禁,不得与外界联络。”

石崇犹豫了片刻,最终点头:“好!我答应你。密钥在我府中书房的地砖下,边地旧党名单,我记在脑子里,现在就可以说给你听。” 谢渊命张启记录,石崇报出名字时,谢渊的指尖在名单上一一划过 —— 大同卫、宣府卫、蓟州卫,共三十余人,都是当年石迁的亲信,也是旧党在边地的根基。

离开诏狱署,夜色已深,谢渊坐在马车上,看着手中的名单,心中明白:铲除了这些旧党,边地才能安稳,元宵的复位阴谋,才能彻底粉碎。他抬手摸了摸袖中的奏疏,疏尾的墨痕仿佛还带着温度,那是他隐忍的见证,也是他守护社稷的决心。

谢渊返回兵部衙署,案上已摆好边地旧党名单、元宵布防图、徐靖的供词。他拿起笔,在布防图上签下 “谢渊” 二字,这次,笔尖不再颤抖,字迹遒劲,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窗外的雪下得更大了,落在衙署的瓦上,发出轻微的声响,像在为他加油鼓劲。

亲兵走进来,递上一杯热茶:“大人,夜深了,该歇息了。” 谢渊接过茶,却没喝,目光落在案上的鳞甲上 —— 肩甲的箭痕在烛火下泛着光,像在提醒他:守江山不易,守初心更难。他知道,元宵的硬仗还在等着他,旧党还在,太上皇的隐患还在,瓦剌的威胁还在,但只要他还在,只要团营的士卒还在,只要边军的将士还在,他就绝不会退缩。

远处的团营,传来士卒们的操练声,虽然微弱,却充满力量。谢渊知道,那是大吴的希望,是社稷的根基。他放下茶,再次拿起笔,在边地旧党名单上写下 “即刻捉拿,一个不留”,然后将名单递给亲兵:“快马送给李默副总兵,让他按名单抓人,元宵前务必肃清边地旧党。” 亲兵领命而去,谢渊走到窗前,望着漫天飞雪,心中坚定:他一定会守住这个元宵,守住大吴的江山,守住百姓的安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片尾

边地旧党肃清:李默副总兵按名单,抓获大同卫、宣府卫、蓟州卫旧党三十余人,搜出他们与瓦剌的联络密信,边地隐患彻底清除;宣府卫元宵防务加强,神机营派一千精锐支援,瓦剌见旧党被清,取消偷袭计划,边境安稳。

东宫与南宫护卫部署完毕:岳谦率一千团营精锐守东宫,五百玄夜卫暗探守南宫,乾清宫由周显率玄夜卫看守,换班需兵部、御史台双重核验,旧党无机可乘;太子萧烨的起居、读书皆无虞,谢渊每日派亲兵送《皇吴祖训》至东宫,亲自为太子讲解 “立嫡以长” 的祖训要义。

南宫太上皇萧桓闻旧党阴谋败露,派近侍送来书信,言 “朕无复位之心,愿居南宫养老,绝不为旧党所用”;谢渊将书信呈给萧栎,萧栎放心不少,病情也因国事安稳,渐渐好转,偶尔能临朝听政。

谢渊将那卷《请立太上皇子萧恪为储疏》封存于兵部密库,疏尾 “谢渊” 二字旁的墨痕,还有 “臣等遵旨” 上的墨点,都被小心保存 —— 这卷奏疏,不仅是旧党谋逆的罪证,更是他隐忍护社稷的见证。元宵前夕,他命人将奏疏副本呈给内阁,以警示群臣:旧党虽暂退,仍需警惕,社稷安稳,需君臣同心。

卷尾语

朝会画押案,以乾清宫朝会谢渊颤笔画押始,以元宵前旧党肃清、边地安稳终,短短十日,浓缩了 “直臣于危局中隐忍破局” 的壮阔图景。谢渊之颤笔,非 “惧祸”,乃 “深谋”:画押以安旧党,为查阴谋争取时间;墨溅以显 “弱”,为后续反击藏锋芒。此案暗合明代 “于谦在景泰朝隐忍周旋,终护太子与京师” 的历史实态,更揭封建朝堂的深层命题:直臣之勇,不在 “锋芒毕露”,而在 “隐忍负重”;直臣之智,不在 “破局于一时”,而在 “安社稷于长久”。

从心理与策略维度观之,谢渊的应对展现了 “刚柔并济” 的极致:对旧党阴谋的 “刚”(查罪证、抓余孽),是为破乱局、护社稷;对朝会画押的 “柔”(暂妥协、外示弱),是为稳旧党、争时间;对制度建设的 “谋”(加强布防、双重核验),是为补疏漏、防复发;对君臣同心的 “实”(稳太子、安边军),是为聚民心、固根基。每一步皆精准击中矛盾核心 —— 既未因 “刚” 引发旧党提前发难,也未因 “柔” 失直臣风骨,实现 “社稷稳与人心安” 的平衡。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朝会画押,渊颤笔溅墨,群臣皆敛声,帝赞曰:‘渊之颤,非惧也,乃忧社稷;渊之押,非从也,乃谋长远。’” 诚哉斯言!谢渊的智慧,非 “权谋机变”,乃 “以民为本”—— 惧边军哗变而押,忧太子遇险而忍;谢渊的忠诚,非 “愚忠盲从”,乃 “以社稷为宗”—— 藏锋芒以查谋,显刚直以除奸。他用朝会的颤笔,诠释了 “直臣” 二字的真谛:不是与奸佞争一时之短长,而是与乱局争一世之安稳;不是与君命争高下之尊,而是与外患争江山之永固。

兵部密库的《请立太上皇子萧恪为储疏》仍在,墨痕如泪,记录着朝会的凶险;团营的元宵布防图仍在,线条如铁,彰显着护土的决心;谢渊鳞甲上的箭痕仍在,凹痕如证,见证着守业的艰辛。这场因 “朝会画押” 而起的博弈,终将以 “旧党肃清、边地安稳、太子无虞” 的结局,载入大吴史册,为后世直臣提供 “如何在危局中隐忍、如何以柔劲破刚局” 的永恒镜鉴 —— 直臣之勇,不在手不颤,而在心不怯;直臣之忠,不在笔不歪,而在志不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