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51章 卯鼓催营练阵忙,杀声震彻禁城墙

卷首语

《大吴会典?兵志》卷二十七《京营规制篇》载:“成武朝设团营与禁军二系:禁军隶锦衣卫(玄夜卫前身),掌宫禁宿卫,多勋贵子弟充任,操练疏怠;团营掌京师防务,谢渊革新后,选边军百户任教头,严训实战之术。时勋贵以‘团营权重过禁军’非议,谓‘恐撼宫禁安危’,暗谋借禁军弱态构陷谢渊。” 谢渊督团营练 “三层御敌阵”,每日卯时即训,喊杀声震及宫禁。

一日,成武帝萧栎在文华殿批阅奏疏,闻团营声威,对近侍李德全叹 “谢渊把兵练得比朕的禁军还凶”。此语既出,李嵩、英国公旧部欲借 “团营压过禁军,谢渊专权” 构陷,私联禁军统领伪造 “团营越权操练” 文书。谢渊察其险,先命玄夜卫核禁军操练旧档,证其疏怠;再呈团营实战模拟记录,明 “强兵只为边防,非撼宫禁”,终破勋贵余党阴谋。

卯鼓催营练阵忙,杀声震彻禁城墙。

文华殿里闻骁气,龙案前叹劲旅强。

勋党暗谋构权祸,直臣明证破虚诓。

非因恃武争高下,只为江山筑铁防。

卯时初刻,团营校场的青石板还凝着夜露,谢渊已身着墨色鳞甲立于高台。肩甲处岳峰旧甲的箭痕被晨雾浸得微暗,他指尖按在案上的《三层御敌阵操练细则》,朱笔标注的 “卯时练冲锋、辰时练协同、午时练御敌” 墨迹未干 —— 这是他昨夜与杨武推演到四更定的章程。

“岳将军,神机营的新弩装填速度还需再提!” 谢渊的声音裹着晨雾,传到阵前。都督同知岳谦立马阵旁,甲片碰撞声清脆:“大人放心,陈猛百户已改了装填手法,今日定能突破‘一炷香五次’的目标!” 话音刚落,神机营士卒齐声呐喊:“盾在前!箭上弦!” 新弩的铜臂在晨光里泛着冷光,士卒们的手臂因反复操练而青筋凸起,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青石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悄然走上高台,玄色劲装沾着露水:“大人,昨夜禁军统领赵奎私会李嵩旧部,密谈‘团营声威过盛,可借禁军弱态奏请陛下削其权’。张启主事查到,禁军近三月操练仅五次,每次不足一个时辰,还多是摆样子。” 谢渊的指节在细则上攥得发白 —— 他早知禁军疏怠,却没想到勋贵余党会借此事做文章。“你让张启整理禁军近半年的操练记录,尤其是‘宿卫失职’的案例,比如上月宫墙巡逻士卒睡岗,需有玄夜卫的勘验签名;再查赵奎与李嵩旧部的往来书信,若有‘构陷团营’的字句,即刻封存。”

卯时三刻,校场的喊杀声愈发雄浑。五军营士卒列着鸳鸯阵,盾牌手在前踏步,“咚、咚” 声震得台边的铜铃微微颤动;长枪兵从盾缝中挺枪,枪尖斜指天空,如一片锋利的林;刀手紧随其后,腰间的环刀悬着,随时准备补位。谢渊走下高台,走到一名年轻士卒身边 —— 这士卒叫赵虎,宣府卫人,父亲战死边地,手上的老茧比同龄人的厚三倍。“今日的阵形,比昨日快了多少?” 谢渊轻声问。赵虎抹了把汗,声音带着喘息:“回大人,快了两息!陈百户说,再练几日,就能赶上边军的速度!”

此时,杨武匆匆来报,手里捧着一卷文书:“大人,户部陈忠侍郎送来军粮核验册,说‘团营上月耗粮比禁军多三成’,李嵩旧部在朝堂散布‘团营虚耗粮饷,却只为耀武扬威’的流言。” 谢渊接过核验册,指尖划过 “团营月耗粮三千石,禁军月耗粮两千石” 的字样,冷笑:“团营每日操练四个时辰,禁军每日不足一个时辰,耗粮多是自然。你去取团营的‘士卒体能记录’,上面有每日操练的里程、负重,还有玄夜卫的监督记录,让陈忠侍郎看看,这粮饷是不是虚耗!”

杨武领命而去,谢渊望向宫禁方向 —— 文华殿的飞檐隐在晨雾里,像一头沉默的巨兽。他知道,今日的喊杀声定会传到皇帝耳中,勋贵余党也定会借机发难,他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不让这三个月的练兵成果,毁在流言里。

华殿内,成武帝萧栎正批阅《边军战报》,案上的茶盏还冒着热气。忽然,一阵雄浑的喊杀声穿透宫墙,“杀!杀!杀!” 的声浪裹着风,竟让案上的烛火微微颤动。萧栎放下朱笔,眉头微蹙:“这是何处的声音?” 近侍李德全躬身道:“回陛下,是团营操练的声音,谢大人每日卯时督练,今日似是练‘三层御敌阵’,声威比往日更盛。”

萧栎起身走到窗前,望向团营方向 —— 虽隔着宫墙,却能隐约看见校场的阵影,甲片反射的晨光像一片流动的银。“朕的禁军,每日此时还在宿卫换岗,哪有这般气势?” 萧栎的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又有几分疑惑,“谢渊把兵练得比朕的禁军还凶,倒让朕想起元兴帝北征时的军威。” 李德全低声道:“近日有臣工奏,说‘团营权重过禁军,恐撼宫禁’,陛下需留意。” 萧栎沉默片刻,指尖在窗棂上轻轻敲击:“朕倒要看看,谢渊的兵,是不是真能护得住京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时,禁军统领赵奎的奏疏送到,上面写着 “团营越权操练,声震宫禁,恐惊圣驾;且耗粮过巨,禁军宿卫经费却不足,请陛下裁团营之权,补禁军之需”。萧栎看着奏疏,眉头皱得更紧 —— 这奏疏来得太巧,像是早等着团营声威传进宫禁。

谢渊接到秦飞的密报:“大人,赵奎已将奏疏递到文华殿,还私带禁军士卒在宫墙下操练,故意放慢速度,显露出疲态,想让陛下觉得禁军弱于团营,是因经费不足。” 谢渊即刻召集岳谦、杨武议事:“赵奎想借禁军弱态构陷我们,我们便要让陛下看清真相。岳将军,你带二十名团营士卒,去宫墙下演示‘三层御敌阵’的御敌之术,只演不喊,让陛下看看团营强在何处;杨武,你将团营的粮饷明细、操练记录、边军实战模拟成果整理成册,即刻送往文华殿;秦飞,你带玄夜卫去禁军营地,查他们的操练记录和经费使用情况,若有贪腐、虚耗的证据,即刻封存。”

众人领命而去,谢渊独自留在校场高台,望着宫墙方向。他知道,今日之事,不仅关乎团营的存续,更关乎京师的防务 —— 若陛下信了赵奎的话,裁团营之权,瓦剌再来犯,京师便无强兵可用。他想起岳峰战死时的场景,想起宣府卫阵亡的斥候,想起那些家书中 “盼强军护家” 的字句,心中涌起一股坚定:绝不能让勋贵余党的阴谋得逞。

宫墙下的青石板被晨露浸得发亮,岳谦按刀立于阵前,墨色甲片映着晨光。神机营士卒列着 “品” 字阵,新弩铜臂泛着冷光,为首的陈猛一声令下,十支弩箭同时离弦,“咻” 的破空声裹着风,百步外的木靶瞬间被穿透,箭羽在靶心震颤。五军营的盾手紧接着上前,藤牌相扣的 “咔嗒” 声连成一片,挡住了身后 “模拟骑兵”—— 士卒们肩扛木棍,步伐沉重如真马冲锋,却被盾阵稳稳抵住,长枪手从盾缝中挺枪,木棍 “砰砰” 撞在枪尖上,再难前进一步。三千营的骑兵则从侧翼疾驰而来,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咚、咚” 声整齐得像一块巨石落地,眨眼间便绕到 “骑兵” 后方,形成合围之势。整套动作行云流水,没有半分拖沓,连阵前的枯草都被气浪卷得贴在地面。

文华殿的窗棂半开,萧栎手扶窗沿,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雕花木框。方才还蹙着的眉峰,随着阵形变换渐渐舒展,眼中的疑惑像晨雾般散去 —— 他原以为团营的 “凶” 只是喊杀声盛,此刻才见得真章:新弩的穿透力、盾阵的稳固、骑兵的迅捷,哪一项都透着实战的硬气。待看到三千营合围时,他嘴角竟勾起一丝浅淡的赞许,指尖在窗沿上轻轻点了点,似在数着动作的节拍。

“陛下,团营的操练册页在此。” 杨武双手捧着册页上前,深蓝色的绸布封皮上,“团营操练实录” 五个字是用朱砂写的,边角还沾着些许校场的沙尘。萧栎接过册页,翻开时能觉出纸页的厚重,每一页都写得工工整整:“每日卯时至巳时操练,含负重行军十里(负重二十斤)、新弩试射百次(需九成命中靶心)、阵法演练五遍(每遍衔接误差不超一息)”;“粮饷月耗三千石,其中八成用于士卒伙食(每日早膳杂粮、午晚两餐有肉,补操练损耗),一成五用于新弩维护(铜臂除锈、弩弦更换),半成用于箭支补充”;“边军实战模拟:上月廿三,以团营五千人仿瓦剌一万骑兵战术,借三层御敌阵御敌,斩‘敌’四千余,胜率八成”。册页末尾,还附着玄夜卫的监督记录,每页下方都有秦飞的签名,笔迹遒劲,带着几分军人的利落,旁边还盖着玄夜卫的虎头小印,红得刺眼。

萧栎的手指划过 “两餐有肉” 四字,又抬眼望向宫墙下 —— 团营士卒虽未喊杀,脊背却挺得笔直,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没人抬手擦拭,连呼吸都保持着均匀的节奏。这股子昂扬的锐气,与方才赵奎带的禁军士卒截然不同:今早他偶见禁军换岗,有士卒竟打着哈欠,甲片松松垮垮挂在身上,连腰刀都歪在腰间。两相对比,他心中的疑虑彻底消散,语气沉了下来:“李德全。”

近侍李德全连忙躬身:“奴才在。”

“去传赵奎来文华殿。” 萧栎的目光落在册页上的 “玄夜卫监督” 字样,指尖微微用力,“朕倒要问问他,禁军的经费不足,是真不足,还是被人揣进了私囊。”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秦飞身着玄色劲装,额角沾着汗,双手捧着一份密报,封蜡上印着玄夜卫的虎头纹,还带着未干的蜡油。“陛下,玄夜卫查得禁军经费贪腐实据。” 秦飞躬身递上密报,“禁军近半年经费共耗银八千两,其中三成 —— 两千四百两被赵奎贪墨,用于修造私宅(宅址在城南柳巷,已查实);且禁军操练记录多为伪造,册页写‘每月操练十次’,实际仅三次,每次不足一个时辰,剩余时间士卒多在营地饮酒、赌钱,玄夜卫暗探已拍下赌具、酒坛为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萧栎接过密报,飞快翻看着,脸色一点点沉下去,直到看到暗探拍下的酒坛照片 —— 上面还贴着 “杏花村” 的酒标,与禁军营地的军帐背景重叠,他猛地将密报拍在案上,茶盏里的茶水都溅了出来:“好个赵奎!竟敢欺瞒朕到这个地步!”

不多时,赵奎便慌慌张张地赶来,朱红色的禁军统领袍服穿得歪歪斜斜,袖口还沾着一块油渍。他刚进殿门,见萧栎脸色铁青,双腿便不由自主地发软,却仍强装镇定,躬身行礼:“陛下召臣前来,不知有何…… 何吩咐?” 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发颤,指尖还在偷偷擦着额角的冷汗。

萧栎没说话,只将密报扔到他脚边,封蜡 “啪” 地摔在青砖上,裂开一道缝。“你自己看!” 萧栎的声音像淬了冰,“贪墨经费修私宅、伪造操练记录、还敢勾结李嵩旧部构陷团营 —— 你倒说说,你还有什么话说?”

赵奎慌忙捡起密报,只看了几页,脸色便从白转青,再从青转灰,“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青砖上:“陛下恕罪!臣…… 臣一时糊涂,是李嵩的旧部张文蛊惑臣,说‘团营权重,若不压一压,日后禁军恐无立足之地’,臣才…… 才犯了错!臣再也不敢了,求陛下开恩!” 磕得额头都红了,声音却越来越小,连不敢抬头看萧栎。

“糊涂?” 萧栎冷笑一声,龙椅扶手被他攥得发白,“你这是贪得无厌!禁军掌的是宫禁宿卫,是朕的第一道屏障,你却把它当成谋私的工具!士卒饮酒赌钱,操练荒废,若今日瓦剌真的来犯,宫禁安危谁来保?”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震得殿内的烛火都微微晃动,“谢渊练团营,是为京师防务,是为大吴的江山,你却想着构陷他 —— 你的良心,早被狗吃了!”

萧栎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外的宫墙,那里还能隐约听见团营的脚步声,语气重新沉下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朕旨意:赵奎削去禁军统领之职,打入诏狱署,彻查其贪腐及勾结旧党之事;李嵩旧部凡参与构陷团营者,由玄夜卫即刻捉拿,从严处置;团营经费照旧拨付,另增拨银五千两,专项用于新弩制造与士卒伙食改善!”

李德全高声应道:“奴才遵旨!”

消息传到团营时,校场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士卒们纷纷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弩箭,有的互相拍着肩膀,有的甚至把头盔扔到空中,笑声、喊声裹着风,飘得很远。谢渊立于高台之上,墨色鳞甲被夕阳染成金红,他望着下方兴奋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灼热的暖流 ——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胜利,是三个月来士卒们顶着晨雾、冒着烈日操练的胜利,是强军之路迈出的坚实一步。他想起赵奎的构陷、李嵩旧部的流言,想起那些家书中 “盼强军” 的字句,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腰间的阵图,指节微微泛白,却笑得格外坚定:只要有陛下的信任,有这些士卒的热血,再大的阴谋,再险的阻碍,也挡不住团营向前的步伐。

次日清晨,谢渊身着绯红官袍,前往文华殿谢恩。刚进殿门,便见萧栎从龙椅上起身相迎,明黄色的龙袍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往日里威严的脸上满是温和:“谢卿不必多礼。” 他走上前,拍了拍谢渊的肩膀,“今日若不是你早有准备,让杨武呈册页、秦飞查实据,朕险些被赵奎的花言巧语蒙蔽。团营能练到这个地步,朕心甚慰。”

谢渊躬身行礼,声音诚恳:“陛下信任,臣方能放手练兵,不敢有半分懈怠。团营强,终究是京师强、大吴强,臣不敢居此功劳。”

萧栎笑着摆了摆手,转身指向案上的团营册页,指尖点在 “五千人抵瓦剌一万人” 那行字上:“朕看了你的实战模拟记录,这战绩可不是虚的!”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日后团营不可只闭门操练,还要与禁军协同演练 —— 禁军底子薄,你多派些有经验的百户去教,把实战之术传下去,不能再像往日那般疏怠。”

“臣遵旨!” 谢渊躬身应道,目光坚定,“臣明日便与新任禁军统领商议协同操练章程,定让团营与禁军无缝配合,共同守护京师,绝不让瓦剌有可乘之机!” 阳光从殿外洒进来,落在他的官袍上,绯红的颜色里,似也透着一股强军的锐气。

离开文华殿时,谢渊望向宫墙下的团营士卒 —— 他们仍在操练,动作比往日更整齐,士气比往日更盛。风里裹着他们的喊杀声,透着一股不容错辨的锐气,这股锐气,将是大吴最坚实的屏障。

谢渊返回团营,召集各营将领议事。他将皇帝的旨意告知众人,将领们纷纷欢呼:“有陛下的支持,我们定能练出更强的兵,挡住瓦剌的进攻!” 谢渊点头:“明日起,我们开始与禁军协同演练,大家要耐心教导禁军士卒,不可因他们往日疏怠而轻视,毕竟都是京师的防务力量。”

陈猛站起来道:“大人放心,我们会把新弩的装填手法、阵法的衔接技巧教给禁军士卒,让他们也能练出实战能力。” 岳谦也道:“我会与新任禁军统领制定协同演练计划,确保团营与禁军能无缝配合,共同守护京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看着将领们坚定的眼神,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团营与禁军协同,京师的防务定能固若金汤,瓦剌再不敢轻易犯边。

谢渊在校场巡视,见士卒们正在教几名禁军士卒装填新弩。禁军士卒学得认真,团营士卒教得耐心,没有半分隔阂。一名禁军士卒学会后,兴奋地对团营士卒道:“你们这新弩真好用,比我们禁军的旧弩强多了!以后我们协同演练,定能打胜仗!” 团营士卒笑道:“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共同守护京师,让瓦剌不敢来犯!”

谢渊走到他们身边,拿起一把新弩,递给那名禁军士卒:“好好练,这新弩不仅是武器,更是守护家乡的希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挡不住的敌人。” 禁军士卒接过新弩,郑重地点头:“谢大人,我们定不负您的期望,好好练兵,守护京师!”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校场上,把士卒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谢渊站在高台上,望着团营与禁军士卒一同操练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骄傲。他知道,今日的宫禁闻兵,不仅让皇帝认可了团营,更让团营与禁军走到了一起,共同为京师的防务努力。

返回兵部衙署后,谢渊连夜整理协同演练计划,将团营与禁军的职责、演练内容、时间安排都详细列出。案上的烛火跳动着,映着他专注的脸庞,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他才放下笔。窗外传来团营与禁军协同演练的号角声,声音清亮,像一道希望的光,照亮了大吴的未来。

片尾

一月后,团营与禁军协同演练圆满完成。在萧栎的亲临视察中,两支军队配合默契,团营的 “三层御敌阵” 与禁军的 “宫禁护卫阵” 无缝衔接,展现出强大的防务能力。萧栎龙颜大悦,下旨嘉奖谢渊及全体将士,称 “团营与禁军同心,京师无忧矣”。

赵奎贪腐案审结,被判流放三千里,李嵩旧部涉案者皆被严惩,勋贵余党自此收敛,再不敢干预军政。团营的新弩制造规模扩大,每月量产三百把,不仅装备团营与禁军,还送往前线边军,大大提升了大吴的边防实力。

宣府卫副总兵李默送来捷报,瓦剌骑兵听闻团营与禁军协同强军,不敢再犯宣府卫,主动撤去边境的营地。消息传回京师,百姓欢呼雀跃,纷纷称颂谢渊的功绩。

南宫太上皇萧桓闻听此事,派近侍送来贺信,称 “谢卿强军护国,实乃大吴之幸”。谢渊将贺信供奉于团营忠勇祠,与岳峰的牌位、士卒的家书一同,成为团营将士的精神象征。

卷尾语

宫禁闻兵案,以卯时团营操练始,以申时协同演练定终,短短一日,浓缩了 “京营强军与宫禁权衡” 的壮阔博弈。谢渊未因勋贵余党构陷而退缩,未因禁军弱态对比而自满,以 “实据破虚言、协同固防务、公心获圣信” 为策,将一场可能引发 “京营与禁军对立” 的危机,转化为 “两军同心护京师” 的契机 —— 此案暗合明代 “于谦练京营强于禁军,获景泰帝支持” 的历史实态,更揭封建朝堂 “京营与禁军非对立,实乃互补” 的深层逻辑。

从心理与策略维度观之,谢渊的应对展现了 “刚柔并济” 的极致:对勋贵余党构陷的 “刚”(查贪腐、呈实据),是为破阴谋、护强军;对禁军士卒的 “柔”(耐心教导、协同演练),是为聚合力、固防务;对帝王的 “坦诚”(述练兵目的、呈实战成果),是为获信任、定方向;对自身的 “谦谨”(不居功、重协同),是为避猜忌、凝共识。每一步皆精准击中矛盾核心 —— 既未因 “刚” 引发两军对立,也未因 “柔” 失强军锐气,实现 “京营强与宫禁安” 的平衡。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渊练团营,声震宫禁,帝叹‘强过禁军’。勋贵余党构陷,渊持实据破之,后与禁军协同,京师防务益固。帝赞曰:‘渊有治军之才,更有容人之量,实乃社稷之臣。’” 此案印证了封建时代 “京营强军” 的核心真理:强军非为争权,而为护国;京营与禁军非为对立,而为互补 —— 谢渊的成功,不仅在于他能练出精锐,更在于他能在 “宫禁权衡” 的夹缝中,始终守住 “两军同心、共护江山” 的初心,这才是京师防务得以稳固的根本。

团营校场的 “协同演练碑” 至今仍立,碑上刻着 “团营禁军同心,共护大吴江山”;文华殿的窗棂上,似还留着萧栎听闻喊杀声时的驻足痕迹;谢渊鳞甲上的旧痕,仍藏着边地士卒的期盼。这场因 “宫禁闻兵” 而起的博弈,终将以 “两军同心、边防稳固” 的结局,载入大吴史册,为后世治军者提供 “如何平衡京营与宫禁、如何凝聚强军合力” 的永恒镜鉴 —— 直臣之勇,不在敢抗权,而在明知权难抗,仍愿以一身风骨,为强军辟路,为社稷护航。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