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739章 丹墀奏请除特权,只为边防固铁衣

卷首语

《大吴会典?军器志》载:“凡军器、火药,由工部军器局造办,兵部车驾清吏司统筹调度,储于京师军器库,需凭兵部勘合支取,专供边卫与京营防务,私用、挪用者以‘通敌’论罪,管库官连坐。”

谢渊接玄夜卫密报 “京师军器库火药月耗骤增,却无边卫支取记录”,遂牵头联合工部、御史台清查,终查实英国公、定国公、魏国公三家勋贵,借 “祭祀庆典需烟花” 之名,挪用火药逾千斤造私用烟花,更贿赂工部管库官虚造账目。

谢渊奏请 “革去三家勋贵军器管理权,押解管库官至诏狱署审讯”,萧栎(成武帝)虽忧勋贵反弹,却因铁证确凿准奏,此案实为 “军器管控” 与 “勋贵特权” 的正面交锋,暗合明代 “于谦整顿军器库、严拒勋贵挪用” 的历史实态。

军器库中火药稀,朱门私造烟花飞。

账册虚填遮劣迹,权门行贿掩罪机。

直臣持法查真弊,勋贵狡辩护私肥。

丹墀奏请除特权,只为边防固铁衣。

未时初刻,兵部衙署的议事厅内,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捧着一本泛黄的账册,躬身道:“大人,这是京师军器库近三月的火药支取账册,上月标注‘宣府卫支取火药三千斤’,但宣府卫副总兵李默的回禀称‘仅收到一千五百斤’,余下一千五百斤去向不明;本月更甚,账册写‘神机营操练用火药两千斤’,可神机营总兵核查后,实际只用了九百斤,差额达一千一百斤。”

谢渊接过账册,指尖抚过 “宣府卫支取” 的墨迹 —— 墨色偏淡,与其他记录的浓黑墨色明显不同,且落款的管库官签名,比平日潦草许多。他抬头道:“火药乃防务根本,如此大额差额,绝非疏漏。你立刻带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去军器库查核原始凭证;杨侍郎,你去工部传工部侍郎周瑞,让他带军器局造办记录来兵部对质;岳将军,你派亲兵守住军器库,不许任何人擅自支取或销毁账目。”

“属下遵令!” 秦飞、兵部侍郎杨武、都督同知岳谦齐声领命。未时三刻,杨武带着周瑞返回,周瑞身着青色官袍,手中攥着一卷造办记录,神色略显慌张:“谢大人,军器局上月造火药五千斤,尽数送入军器库,至于支取,那是兵部的事,与工部无关啊。”

谢渊将账册推到他面前:“周侍郎,账册上‘宣府卫支取’的勘合,工部管库官的印鉴是伪造的 —— 张启刚从军器库传来消息,原始凭证上的印鉴,与工部存档印模不符。你是工部管军器验收的,这伪造印鉴之事,你当真不知?” 周瑞脸色骤白,指尖绞着袍角:“这…… 这定是管库官私下所为,下官…… 下官并不知情。”

申时初刻,秦飞与张启返回,张启捧着一叠原始凭证,躬身道:“大人,军器库近三月的‘空白勘合’少了十七张,且管库官刘顺的住处搜出白银三百两,上面有英国公府的印记。另外,属下比对账册与造办记录,发现所有‘差额火药’的支取时间,都在英国公府、定国公府、魏国公府举办‘家宴庆典’之后。”

“庆典?” 谢渊眼中闪过厉色,“什么庆典需要用千斤火药?” 秦飞补充道:“属下派人暗访,英国公府上月举办‘公子婚宴’,定国公府本月初过‘国公寿辰’,都燃放了大量烟花,那烟花的火药配方,与军器库的‘燧发枪火药’一致 —— 需硫磺、硝石、炭粉按比例配制,民间私造不得此配方。”

谢渊当即起身:“备马!去英国公府!” 周瑞见状,忙上前阻拦:“谢大人,无陛下旨意,擅闯勋贵府邸恐不合礼制!不如先奏请陛下,再行查勘?” 谢渊瞥他一眼:“礼制?挪用军器火药私用,已是谋逆之举,还谈什么礼制?你若怕,可留在此地。” 周瑞被怼得哑口无言,只能硬着头皮跟上。

英国公府门前,管家见谢渊带着玄夜卫赶来,忙拦在门前:“谢大人,我家国公正在宴请宾客,您无请柬,不可入内!” 谢渊推开管家,径直闯入府中 —— 正厅外的庭院里,数十名仆役正摆放烟花筒,筒身还沾着未清理的火药残渣。

“英国公,这便是你的‘家宴庆典’?” 谢渊指着烟花筒,声音冰冷。英国公刚从正厅走出,见此情景,强作镇定:“谢大人何出此言?不过是些普通烟花,与军器火药无关。” 谢渊命玄夜卫校尉取来样本:“张启,验火药成分!” 张启用银针刺取烟花筒内的火药,与随身携带的军器火药样本比对,片刻后道:“大人,成分一致,皆是军器用火药!”

英国公脸色骤沉,却仍狡辩:“即便火药一致,也是民间采买,怎见得是挪用军器库的?” 此时,秦飞带着管库官刘顺赶来,刘顺一见英国公,“噗通” 跪倒在地:“国公爷,奴才招了!是您让奴才伪造勘合,挪用火药造烟花的,还让奴才给周侍郎送了三百两白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周瑞闻言,吓得腿一软:“你…… 你血口喷人!我何时收过你的银子!” 刘顺从怀中掏出一张银票:“这是您亲手签的收条,上面还有您的私印!” 张启接过银票,与工部存档的周瑞私印比对,点头道:“大人,印鉴一致。”

谢渊转向英国公:“现在你还有何话可说?” 英国公见铁证如山,索性破罐破摔:“不过是用些火药造烟花,多大点事?谢大人何必小题大做!我等勋贵举办庆典,用些火药也是为了彰显大吴气象,难道还要事事报备?”

“彰显气象?” 谢渊怒喝,“上月宣府卫被瓦剌围困,急需火药支援,却因库中火药不足,延误三日援军!你可知那三日里,有多少士卒因无火药守城而战死?你用救命的防务火药造烟花取乐,对得起那些战死的弟兄吗?” 英国公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低头不语。

申时五刻,谢渊又带人查勘定国公府、魏国公府,皆在府中搜出未用完的军器火药与烟花半成品,定国公府管家、魏国公府账房也相继招认 “受主子指使,贿赂管库官挪用火药”。

酉时初刻,谢渊将三家勋贵的罪证、刘顺的供词、周瑞的收条整理成册,带着秦飞、张启前往乾清宫。此时,英国公、定国公、魏国公已提前入宫,跪在萧栎面前哭诉:“陛下,谢渊故意刁难,不过是用些火药,竟要治我等重罪,求陛下做主!” 吏部尚书李嵩也附和:“陛下,勋贵举办庆典用些烟花,乃常事,谢大人此举恐寒了勋贵之心,不利于朝堂稳定。”

萧栎见谢渊入内,问道:“谢卿,此事当真?” 谢渊将罪证呈上:“陛下,三家勋贵挪用火药逾千斤,伪造勘合、贿赂管库官,铁证确凿!刘顺已招认,周侍郎也收受贿赂,纵容此事。上月宣府卫因火药不足延误援军,便是因此而起,若不严惩,日后恐有更多勋贵效仿,军器库将成空壳,边防危在旦夕!”

萧栎翻看罪证,见火药样本、伪造勘合、受贿银票样样俱全,脸色渐渐沉下:“李卿,你说‘常事’,难道《大吴会典》规定‘军器火药可私用’?” 李嵩脸色微变:“臣…… 臣只是觉得,处罚过重。” 礼部尚书王瑾也想求情:“陛下,三家勋贵乃开国功臣之后,革职恐不妥,不如罚俸赎罪?”

“罚俸赎罪?” 谢渊反驳,“挪用军器火药按律当斩,臣奏请‘革去军器管理权’,已是从轻!若今日纵容,明日他们便敢挪用甲胄、兵器,他日瓦剌来犯,谁来守护京师?” 他顿了顿,又道:“陛下,臣已让岳将军加强军器库守卫,今后支取火药需兵部、工部、御史台三方勘合,再无漏洞。革去三家军器管理权,既是惩戒,也是警示,让其他勋贵不敢再犯!”

萧栎沉吟良久 —— 他深知军器管控的重要性,却也不愿彻底得罪三家勋贵。最终道:“准谢卿所奏!革去英国公、定国公、魏国公三家勋贵军器管理权,永不复用;管库官刘顺押往诏狱署,择日处斩;周侍郎收受贿赂,革去工部侍郎之职,流放辽东;李嵩、王瑾包庇勋贵,各罚俸两年,不得再干预军器事务!”

“臣遵旨!” 谢渊躬身领命,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 这场军器清查,不仅揪出了挪用火药的勋贵,更堵住了军器管理的漏洞。英国公、定国公、魏国公见萧栎准奏,再也不敢哭诉,只能悻悻退下。

戌时初刻,谢渊返回兵部,即刻召集杨武、秦飞、岳谦议事。他将《军器库管理新规》草案放在案上:“今后军器库由兵部、工部、御史台共管,支取火药需三方官员同时在场,勘合需加盖三方大印;工部军器局造办火药,需每日上报数量,与军器库入库数量核对;玄夜卫每月暗查一次,防止账实不符。”

杨武接过草案,点头道:“大人,此规周密,可有效防止挪用。只是…… 三家勋贵虽被革职,却仍有旧部在军器局任职,恐暗中阻挠。” 谢渊道:“你即刻去工部,将军器局中三家勋贵的旧部尽数调离,换由边卫举荐的正直官员接任;秦飞,你派人盯着三家勋贵府,若有异动,立刻上报。”

秦飞送来消息:“大人,英国公府派人去诏狱署探望刘顺,似想让他翻供。” 谢渊冷笑:“晚了。张启已将刘顺的供词、伪造勘合的笔迹鉴定存档,即便他翻供,也无济于事。你再派玄夜卫校尉加强诏狱署守卫,不许任何人接触刘顺。”

此时,工部尚书张毅赶来,躬身道:“谢大人,军器局造办记录已重新核查,发现近半年来,因勋贵挪用,火药库存已不足原定的三成,若不及时补充,恐影响冬季边防。” 谢渊道:“你即刻安排军器局加班造办,所需硫磺、硝石,让户部尚书刘焕优先调拨,务必在一月内补足库存。” 张毅点头:“下官这就去办。”

亥时初刻,谢渊在兵部批阅《军器库管理新规》,对 “三方共管” 条款又加了一条批注:“每季度由御史台牵头,对军器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结果需公示于京师城门,接受百姓监督。” 他深知,只有公开透明,才能防止暗箱操作,让勋贵再无挪用之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杨武走进来,递上一份名单:“大人,军器局中三家勋贵的旧部共十五人,已全部调离,新接任的官员皆是边卫推荐,履历清白,且有战功。” 谢渊接过名单,翻看后满意点头:“很好。你再传我命令,新官员到任后,需先学习《军器志》与管理新规,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汇报:“大人,定国公府私藏的火药已全部收缴,共三百余斤,已送回军器库;魏国公府账房供认,曾帮其他勋贵代买过挪用的火药,涉及的勋贵还有两家,是否要继续清查?” 谢渊沉吟片刻:“暂时不必。此次重点惩处三家首恶,已是警示,若再扩大打击面,恐引发勋贵集体反弹。你将这两家勋贵的名字记下,暗中监视,若他们再犯,一并严惩。”

谢渊将《军器库管理新规》奏请萧栎批准,萧栎看后赞道:“卿考虑周全,此规可保军器库无虞。朕准奏,即刻颁布全国,边卫军器库也需按此规管理。” 谢渊躬身道:“陛下圣明。臣还有一请,恳请陛下派御史台官员驻军工器库,专职监督,确保新规落实。” 萧栎准奏:“朕派御史台右都御史前往,听卿调遣。”

片尾

谢渊前往军器库视察,新到任的管库官正在按新规核对账目,御史台右都御史也已到场监督。军器库内,火药、甲胄、兵器分类摆放整齐,每一项都贴有标签,注明数量、入库时间、责任人。谢渊走到火药库前,见门锁上有三把钥匙孔 —— 分别由兵部、工部、御史台官员掌管,满意道:“如此,便再无私用、挪用之患了。”

一名老管库官上前道:“大人,此前因勋贵挪用,我们这些管库的也是胆战心惊,如今有了新规,有了监督,我们也能安心做事了。” 谢渊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要你们坚守职责,朝廷定不会亏待你们。”

离开军器库时,阳光正好,谢渊望着远处操练的京营士卒,心中澄澈。这场军器清查,不仅惩处了挪用火药的勋贵,更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大吴的边防筑牢了一道防线。他知道,只要守住 “制度为纲、公开透明” 的原则,即便有勋贵再想钻空子,也无机可乘。

卷尾语

军器清查案,以未时谢渊接密报始,以次日辰时完善制度终,短短十余个时辰,完成了 “发现漏洞 — 清查取证 — 惩处首恶 — 建立新规” 的完整闭环。谢渊未因勋贵身份妥协,未因李嵩、王瑾的说情退缩,而是以 “铁证为盾、律法为矛”,既揪出挪用火药的三家勋贵,又堵住军器管理的漏洞,更借此案推动制度建设,其策略之精准,暗合明代 “于谦整饬军器、以制度防贪腐” 的治理智慧。

从心理与博弈维度观之,谢渊的行动展现了 “刚柔并济” 的极致:对三家首恶的 “刚”(革去管理权、严惩管库官)是为了立威;对其他勋贵的 “柔”(暂不扩大清查)是为了避乱;推动 “三方共管、公示监督” 是为了长效,每一步都围绕 “军器安全、边防稳固” 的核心,既未引发朝堂动荡,又彻底解决了眼前的积弊。萧栎的准奏,虽有对勋贵的顾虑,却更重边防安危,体现了 “帝王权衡以顾大局” 的治国之道。

《大吴名臣传?谢渊传》载:“渊查军器库,获勋贵挪用火药铁证,奏革三家管理权,定新规以防弊,军器始得严管,边防赖以稳固。” 此案印证了 “制度是防贪腐的根本” 的真理 —— 封建王朝的军器管理常因特权而废弛,谢渊的实践证明,只要有 “执法如山的直臣、周密完善的制度、公开透明的监督”,便能堵住特权漏洞,让军器真正服务于防务,而非勋贵私乐。

京师军器库的三把钥匙,此后成为大吴 “权力制衡” 的象征;《军器库管理新规》推行百年,再无大规模挪用军器之事。这场因 “火药挪用” 而起的清查,终将以 “制度胜利” 的名义载入大吴史册,为后世治国者提供 “如何以制度管控重要物资、防范特权干预” 的永恒镜鉴。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