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673章 不是此身闻胜讯,怎教眉际暂舒愁

他想起战前李嵩的阻挠 —— 秦飞递来的密报里写,李嵩令户部侍郎陈忠 “缓发淮河军粮”,说 “边军粮饷需优先供京师”,实则是想让秦飞因粮尽而败;陈忠还真的扣了三万石粮,多亏秦飞提前令张启查得陈忠私藏粮饷的仓库,连夜派人起获,才没误了战机。萧桓的指尖落在 “张文被扣” 的字句上,冷笑一声:李嵩以为派个门生就能阻军截报,却不知秦飞早有防备,连文勘房的勘验都用上了 —— 张启掌玄夜卫文勘房,专司墨痕、印鉴核验,张文想伪造 “边军败” 的假报,定会被张启识破,扣在营中也是活该。

萧桓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望向北方 —— 淮河的方向虽看不见,却仿佛能听到边军将士的欢呼,能看到秦飞在阵前接受俘虏,能看到火铳手们擦拭着心爱的武器,准备追击残敌。窗外的眼线还在巡逻,却没了往日的嚣张,大概是没等到 “瓦剌胜” 的假消息,脸上满是烦躁。萧桓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冲动,想对着窗外喊 “大吴胜了!瓦剌败了”,想让李嵩的眼线知道,他们的阴谋落空了,想让天下人知道,大吴的忠良能打仗,能保社稷!

他忍住冲动,回到案前,将捷报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祖制录》“元兴帝靖难大捷” 的篇页里 —— 这是他对捷报的珍视,也是对秦飞、谢渊、岳谦的认可,让大吴今日的大捷,与昔日的靖难大捷,在书中相遇,在历史中传承。然后,他取来狼毫笔,在捷报的空白处写下:“飞忠勇,破瓦剌于淮河,斩敌万余,缴粮五万,此乃大吴之幸,社稷之幸。张文被扣,陈忠可查,清奸之日近矣。朕在南宫,盼卿乘胜追击,盼北伐早日胜利,盼朕早日归京,与卿共清奸佞,共护百姓。”

写下 “共清奸佞” 四字时,笔锋格外用力,墨痕深透纸背 —— 这是他的誓言,也是对李嵩之流的警告:你们的好日子,不多了。

萧桓想起秦飞昔年在山西的模样,那时秦飞还是个巡抚,面对矿监的嚣张,敢率衙役查封粮铺;如今秦飞掌玄夜卫北司,率边军破瓦剌,从文官到武将,从护民到护边,他的忠勇从未变过。还有谢渊,虽在京师守安定门,却仍为淮河之战谋划,送火铳图纸、调岳谦旧部,君臣同心,方能有此大捷;岳谦也尽了力,拨出最精锐的宣府卫旧部,还令部将配合秦飞,岳家的忠勇,果然名不虚传。

他又想起李嵩的嘴脸,战前说 “秦飞不懂军事,必败”,说 “边军久疏战阵,不可用”,如今捷报传来,李嵩定是坐不住了,怕是要找借口将张文被扣的责任推给别人,或是再伪造些 “瓦剌仍强” 的假消息。萧桓从《祖制录》中取出前日秦飞递来的密报,上面写着 “臣已令张启收集张文与瓦剌细作往来的书信,待战后呈新帝”,心中愈发坚定:有这些证据,再加上今日的捷报,定能将李嵩党羽一网打尽,让他们为自己的通敌、误国付出代价。

殿外传来眼线的咳嗽声,显是在催促 “该查岗了”,萧桓将捷报重新藏好,合上《祖制录》,装作继续读书的模样。眼线推开门,目光扫过案上的书、炭盆,见没什么异常,才不甘心地退出去,关门时还故意用了力,震得窗棂上的水珠簌簌落下。萧桓望着紧闭的殿门,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你们再怎么监视,也挡不住捷报,挡不住忠良,挡不住大吴中兴的脚步。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缝,落在《祖制录》上,映出 “元兴帝靖难大捷” 的朱批,与萧桓写在捷报上的墨痕相映,像跨越百年的共鸣。他起身走到先帝神位前(用木板临刻的元兴帝、永熙帝神主牌),将捷报轻轻放在神位前,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哽咽:“皇祖父、皇父,孙儿(儿臣)今日闻捷报,秦飞破瓦剌于淮河,斩敌万余,缴粮五万石,大吴的北境稳了,北伐有希望了!孙儿(儿臣)定能等到归京的那一天,清剿李嵩奸党,护好你们留下的江山,不负列祖列宗的嘱托,不负天下百姓的期盼。”

行礼毕,他拿起捷报,重新读了一遍,每一个字都像暖流,淌过心田。他想起永熙帝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 “大吴的江山,要靠忠良护,要靠百姓守”,如今秦飞、谢渊、岳谦就是忠良,边军将士就是百姓的希望,有他们在,大吴定会越来越好。他走到案前,取来一张白宣纸,写下给秦飞的回信:“捷报已阅,甚慰。张文被扣,可速审,查其与李嵩勾结之证;李默追击瓦剌残部,需令其小心,防瓦剌设伏;粮饷缴后,可分三万石送京师,解谢太保守城之需。朕在南宫,静候卿的再捷之讯。”

写完后,他将回信折成细卷,藏在一支旧笔的笔杆里(秦飞特制的空心笔),待旧侍来取时,便可递出。握着笔杆,他能感觉到回信的存在,像握着一份沉甸甸的希望 —— 这份希望,不仅是淮河大捷的喜悦,更是清奸、北伐、归京的期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暮色渐浓,殿内的烛火被点亮,昏黄的光映在捷报上,秦飞的字迹格外清晰。萧桓将捷报铺在案上,找来前日秦飞送的 “淮河防务图”,对照着捷报上的 “盱眙段设伏”,在图上用朱笔圈出作战区域,再标注 “斩敌万余处”“缴粮处”,像在复盘这场大捷。图上的淮河蜿蜒曲折,像一条银色的带子,连接着北境与江南,而这场大捷,就像在带子上打了个结,挡住了瓦剌南下的路,护住了江南的百姓。

他想起秦飞密报里写的 “淮河百姓闻边军来,自发送粮送水,有的还带着自家的农具,帮着挖战壕”,心中满是感动 —— 百姓是社稷的根,只要百姓支持,忠良奋战,再强的敌人也能打败。李嵩之流不懂这个道理,只知谋私,只知通敌,终会被百姓抛弃,被历史唾弃。

殿外传来巡逻侍卫的换岗声,新上岗的侍卫是秦飞安插的人,路过殿门时,轻轻敲了三下,是 “张文已被扣、无危险” 的信号。萧桓应了声 “知道了”,心中松了口气 —— 张文是李嵩的左膀右臂,扣住他,就等于断了李嵩在淮河的眼线,秦飞后续的追击,也能少些阻碍。

夜深了,萧桓将捷报重新藏进《祖制录》的夹层,放在枕边,手轻轻搭在书上,能感觉到纸的存在,像握着边军将士的热血、秦飞的忠勇。他闭上眼睛,梦中仿佛回到了淮河战场:秦飞站在土坡上,手持令旗,指挥边军追击瓦剌残部;谢渊从京师赶来,与秦飞并肩而立,笑着说 “淮河大捷,京师安稳了”;岳谦率宣府卫旧部,押着瓦剌俘虏,喊着 “大吴万岁”;百姓们捧着粮食、茶水,递给边军将士,脸上满是笑容 —— 这是他心中最期盼的画面,也是大吴最该有的模样。

梦中的他,不再是困在南宫的太上皇,而是回到了京师的奉天殿,坐在龙椅上,接受秦飞、谢渊、岳谦的捷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布 “李嵩通敌谋逆,着即拘押,交刑部审讯”;然后,他下旨 “北伐继续,迎上皇归京”,满朝文武高呼 “陛下万岁”,百姓们在宫外欢呼雀跃,喊着 “大吴太平”。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缝,落在枕边的《祖制录》上,萧桓醒来时,嘴角还带着笑意。他摸了摸书的夹层,捷报还在,希望也还在。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雾气已散,天空湛蓝,远处的宫墙上,几只麻雀落在上面,叽叽喳喳地叫着,像在传递好消息。

殿外的旧侍送来早膳,还带来一张小纸条,是秦飞的回信:“臣已令李默追击瓦剌残部,预计三日内可再传捷;张文已开始招供,供出李嵩令其‘阻军截报’的细节;缴粮三万石已送京师,谢太保已收到,京师将士士气大振。太上皇勿忧,臣定不负所托。” 萧桓握着纸条,指尖微微颤抖,粥的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让他浑身都舒展开来 ——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清奸、北伐、归京,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他走到案前,重新翻开《祖制录》,“元兴帝靖难大捷” 的朱批与秦飞的捷报相映,像在告诉他:大吴的忠良从未断绝,大吴的江山定会稳固。他在心中默念:“李嵩,也先,你们的末日到了;谢渊,秦飞,岳谦,咱们很快就能在京师重逢了;大吴的百姓,你们很快就能过上太平日子了。”

辰时已过,殿外的眼线还在巡逻,却没了往日的嚣张,脸上满是焦虑 —— 他们大概还没收到李嵩的新指令,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淮河大捷” 的消息。萧桓坐在案前,拿起笔,在白宣纸上写下 “北伐必胜,清奸必成” 八个字,贴在《祖制录》的扉页上,像在给自己立誓,也像在给忠良们加油。

他望着窗外的阳光,心中满是坚定:淮河大捷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徐州的追击、李嵩的审讯、北伐的推进、归京的日子…… 每一步都不容易,却每一步都充满希望。只要忠良还在,百姓还在,他就不会放弃,大吴就不会放弃。

殿外传来玄夜卫侍卫的脚步声,渐行渐远,萧桓知道,属于大吴的黎明,正在慢慢到来。

片尾

南宫的阳光渐渐升高,落在案上的《大吴祖制录》上,扉页 “北伐必胜,清奸必成” 的字迹在光里泛着墨光。萧桓坐在案前,手中握着秦飞的捷报,指尖反复摩挲着 “斩敌万余” 的字句,眼中满是期盼 —— 期盼李默的再捷,期盼张文的招供,期盼李嵩的伏法,期盼归京的那一天。

殿外的旧侍轻手轻脚地打扫着庭院,怕惊扰了他,却不知他早已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京师的奉天殿、安定门的城防、淮河的战场、江南的百姓…… 这些画面在他脑海中交织,像一幅大吴中兴的画卷,渐渐清晰。

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带着一丝秋日的暖意,吹在他的脸上。他知道,淮河大捷的消息很快就会传遍大吴,边军的士气会更高,百姓的支持会更足,李嵩党羽的慌乱会更甚 —— 这便是捷报的力量,不仅是军事的胜利,更是民心的凝聚,是社稷的转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萧桓拿起捷报,重新藏进《祖制录》的夹层,像藏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希望。他望向北方,那里是京师的方向,是秦飞追击的方向,是他归京的方向,心中默念:“等着我,大吴;等着我,忠良们;等着我,百姓们。”

卷尾语

大吴太上皇南宫闻捷半日,非仅 “闻一讯、生一喜” 之事,实为 “破奸谋、坚信念、定中兴” 的关键转折。从晨雾中盼捷报的焦灼,到见密信读捷讯的激动;从忆李嵩阻粮的愤懑,到思忠良奋战的欣慰;从击节称快的畅快,到谋清奸北伐的坚定,萧桓之心路,映照着大吴危局下 “忠良胜则社稷安” 的真理 —— 秦飞淮河大捷,破李嵩 “边军不可用” 之谣,证谢渊 “练兵强边” 之效,为北伐扫清首障;萧桓闻捷坚定,定 “清奸护社稷” 之志,为皇室内部凝聚注入力量,补大吴 “北境稳固、内外同心” 的历史闭环。

此捷报之事,有四重历史意义:其一,固北境 —— 斩敌万余、俘敌首、缴粮马,瓦剌西翼战力大损,淮河防线稳固,京师北大门再无虞;其二,破奸谋 —— 张文被扣、捷报传京,李嵩 “阻军截报、惑乱朝局” 之谋落空,其 “通敌” 之迹渐露,为后续清剿提供契机;其三,振民心 —— 捷报传遍大吴,江南百姓自发捐粮捐银助北伐,边军将士刻 “破瓦剌、迎上皇” 于甲胄,形成 “天下同心抗敌” 之势;其四,定北伐 —— 淮河大捷为北伐首胜,提振全军士气,谢渊可借势调京师军、岳谦可整宣府卫,北伐推进有了坚实根基。

然危局仍余:瓦剌残部未灭,仍需李默追击;李嵩党羽未除,张文招供尚需时日,其门生仍藏于吏部、户部,暗阻粮饷调度;南宫与外界联系仍受限制,萧桓归京尚需等待。然淮河大捷的意义,已远超 “军事胜利”—— 它如一道光,照亮大吴中兴之路,让忠良见希望,让百姓见太平,让奸佞见末日。南宫闻捷之日,便是大吴中兴 “星火燎原” 之始,后续清奸、北伐、归京,皆由此展开,终成 “忠良护社稷、百姓安家园” 的历史闭环。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