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670章 忠将潜通肺腑音,亲信甘担斧钺险

卷首语

卷首语

《大吴帝纪?德佑卷》载:“成武二年春,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遣亲信送‘边军操练图’至南宫,图后附言‘待上皇归,共饮庆功酒’。时太上皇萧桓困南宫已逾半载,李嵩党羽密布眼线 —— 玄夜卫南京司专设‘南宫监察哨’,凡出入宫宇者皆需搜身,递传文书需经理刑院核验,前两批递向南宫的密信皆被截获,送书人以‘通敌谋逆’罪押入诏狱署,至今未出。故此次密信,秦飞设三转手之策:先令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将操练图藏于工部‘南宫城墙修补图’夹层,以‘营缮司修缮文书’为名规避核验;再遣安插南宫三年的杂役(原边军子弟,父为岳峰旧部,忠谨可靠),混在运送修缮木料的队伍中送入宫;最后由萧桓潜邸旧侍太监(随桓二十余年,曾护桓避流寇,深得信任),趁‘送早膳’之机转呈,每一步皆假托‘公务’,方得绕开监察哨。”

南宫深锁雾沉沉,檐角残冰映冷侵。密信偷藏图牍里,经三险递抵万金。图中骑步列严阵,甲带 “岳” 纹藏壮志。言里酒约期归日,字透风霜见丹心。

奸臣密布眼线网,诏狱频拘递信人。忠将潜通肺腑音,亲信甘担斧钺险。若非此身囚南宫久,饱尝寒粥与孤衾。

怎知患难识臣心,一图胜抵千言箴。

夜阑独对残灯看,恍见边军剑气森。待得北伐捷音至,共饮琼浆慰此今。

桓接图时,南宫晨雾未散,殿内炭盆仅余星点残火,素色棉袍裹着他清瘦的身形,指尖触到修补图夹层的凸起时,便知是秦飞所送 —— 昔年秦飞任山西巡抚时,曾以 “赈灾区域图” 夹层递矿监罪证,此法二人早有默契。他屏退殿外侍卫(李嵩安插的眼线),借 “研究修缮方案” 之名,在案上展图:图以麻纸绘就,左侧标 “宣府卫旧部五千,习鸳鸯阵,甲带岳字纹”,右侧写 “京师新兵三万,练长枪阵,配工部火铳”,下方细线标注 “粮道:江南粮饷由玄夜卫死士护送,五日抵宣府卫,避李嵩门生所控驿站”,墨迹尚新,显是秦飞亲笔绘制,连 “岳字纹”“火铳连发三弹” 等细节都标注清晰,怕他看不清边军实情。

览图间,桓忽忆昔年宣府卫阅兵事:永熙帝十年,他初为太子,随先帝赴宣府卫,时岳峰率 “靖难旧部” 列阵,甲胄映日如金,将士持长枪喊 “天子守国门”,声震山谷;岳谦年方十七,随父侧演练鸳鸯阵,长枪刺出整齐划一,先帝赞 “岳家军有元兴帝遗风”。今图上宣府卫旧部仍练此阵,“岳字纹” 甲士与当年无二,恍见昔年边军风貌,遂叹 “秦飞忠勇,不仅护军情,更护边军传承,不负昔年朕拔擢他任山西巡抚之望”。待读至 “待上皇归,共饮庆功酒”,他指尖摩挲着字迹,想起困南宫时的寒粥冷炭、李嵩的克扣刁难,眼中竟泛湿 —— 此非寻常酒约,是忠良对 “社稷安、上皇归” 的承诺。遂将图折成细卷,藏于《大吴祖制录》“元兴帝靖难守边” 篇夹层,夜阑人静时,就残烛反复观之,图上军容如在眼前,竟成他 “盼北伐、待归京” 的唯一念想。

此密信非仅 “传递军情” 之载体,实为秦飞与萧桓 “暗通声气、共抗奸佞” 的隐秘纽带 —— 图为形,藏边军战力之实;言为魂,寄君臣相得之诚;三转手之险,显奸佞监视之严;一藏一观之切,彰皇室与忠良的精神共振。它补全了大吴危局下 “忠良不敢明联、皇室不便明应” 的历史细节,让 “南宫困局” 不再是孤立的皇室悲剧,而是 “忠良护主、皇室盼援” 的共生图景。今唯述桓接密信半日之独角始末,不涉旁支,以细节显密信传递之险、读信忆旧之慨、藏图寄望之坚。

南宫的晨雾尚未散尽,殿内的炭盆只剩余温,青砖地透着若有若无的潮气,粘得人袍角发沉。萧桓坐在案前,指尖摩挲着一本翻得卷边的《大吴边军志》,书页上 “玄夜卫北司掌边地密探,可潜递军情” 的注解,被他摸得发亮 —— 这是他困南宫后,唯一能找到的、与 “外界联系” 相关的记载,每日翻几遍,像在给自己找个念想。

殿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不是玄夜卫侍卫的重靴声,是布履踩在青砖上的 “沙沙” 声,萧桓心中一动 —— 是秦飞安排的人。果不其然,殿门被推开一条缝,一个身着灰布短打的小吏探进头来,手里捧着一卷 “城墙修补图纸”,腰杆挺得笔直,却难掩眼底的紧张,是秦飞新提拔的玄夜卫文吏,前日递密报时见过一面。

“太上皇,” 小吏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要被晨雾吞没,“秦大人令臣送‘城墙修补图’来,说南宫殿宇需修缮,可依此图调度工匠。” 萧桓点点头,目光扫过殿外 —— 李嵩的眼线正站在廊下,背对着殿门,却时不时回头张望,显是在监视。他接过图纸时,指尖触到小吏的手,那手心里全是汗,显是一路担惊受怕,怕被眼线发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小吏退去后,萧桓将图纸摊在案上,假装翻看 “城墙修补细节”,眼角却留意着廊下的眼线。图纸是工部常用的麻纸,边缘印着 “工部营缮司” 的暗纹,画着南宫几处残破殿宇的修补方案,看起来与寻常公文无异。可萧桓知道,秦飞从不会无缘无故送修补图 —— 当年在山西,秦飞就是用 “赈灾区域图” 的夹层,递来矿监私收赋税的证据,今日定是故技重施。

待廊下的眼线转身去巡视别处,萧桓飞快地将图纸翻到最后一页,指尖在 “西配殿墙砖尺寸” 的标注处轻轻一抠 —— 麻纸的夹层应声裂开,里面藏着一张更小的纸,是玄夜卫专用的薄麻纸,边缘还沾着点墨痕,显是仓促间藏进去的。

他小心地抽出薄纸,展开时,心脏不由得跳快了几分 —— 是 “边军操练图”!图上用墨笔细致地画着边军的操练场景:左侧是骑兵营,标注着 “宣府卫旧部五千,习‘鸳鸯阵’”,骑兵的甲胄上画着小圈,是岳谦部特有的 “岳” 字纹;右侧是步兵营,写着 “京师新兵三万,练‘长枪阵’”,步兵身旁的火器旁标着 “工部新造火铳,可连发三弹”;图的下方,还画着一条细线,标注着 “粮道:江南粮饷五日可达宣府卫,玄夜卫死士护送”。

萧桓的指尖落在 “宣府卫旧部” 的标注上,忽然想起昔年自己亲赴宣府卫阅兵的场景 —— 那时岳峰还在,率部列阵,甲胄映着晨光,喊 “陛下万岁” 的声音震得山谷回响;岳谦站在父亲身边,还是个少年,却已透着军人的刚毅。如今岳峰战死漠北,岳谦承父志,率旧部操练,图上的骑兵阵列,与当年岳峰训练的阵法几乎一样,连每队的人数都没改,这是岳家军的传承,也是大吴边军的魂。

他又看向 “京师新兵” 的标注,想起秦飞密报里写的 “谢渊每日亲赴校场,教新兵练枪”,谢渊本是文官,却因战事练就一身武艺,安定门之战时,还亲手斩杀过三名瓦剌骑兵。图上的 “长枪阵”,是谢渊根据瓦剌骑兵的特点改良的,枪长丈二,可刺可扫,专破骑兵冲锋,想来此刻的京师校场,定是一片喊杀声,新兵们握着长枪,眼里闪着保家卫国的光。

图纸的右下角,还压着一行小字,是秦飞的亲笔,笔锋比往日潦草些,显是写时怕被人发现,动作仓促:“臣飞谨禀:边军操练渐成,粮饷已护送至宣府卫,谢太保与岳都督计议,下月可北伐;臣已在南宫安插三名亲信,可随时传递消息;待上皇归,臣与谢太保、岳都督,共在奉天殿为上皇设庆功酒,贺北伐胜利,贺社稷安稳。”

“待上皇归,共饮庆功酒” 十字,像一道暖流,顺着萧桓的指尖淌进心田。他想起秦飞当年在山西的模样,那时秦飞还是个刚任巡抚的官员,面对矿监的嚣张,敢率衙役查封粮铺,说 “臣愿以性命护边民”;如今秦飞掌玄夜卫,手握生杀大权,却仍记得 “共饮庆功酒” 的约定,这份忠勇与念旧,比什么都珍贵。

萧桓忽然想起前日秦飞递来的密报,说 “李嵩令吏部侍郎张文,严查玄夜卫官员籍贯,凡山西籍者皆被调往偏远卫所,理由是‘恐与秦飞结党’”。张文是李嵩的门生,向来帮着李嵩打压异己,这次清查玄夜卫,就是怕秦飞安插亲信,断了他监视南宫的路。秦飞为了安插这三名亲信,怕是费了不少劲,说不定还牺牲了下属 —— 昨日密报里提了一句 “玄夜卫北司主事因‘通敌’罪被抓,实则是为掩护亲信,已被臣保释至南京城外”,想来那主事是秦飞的人,为了不暴露南宫的亲信,故意认下 “通敌” 的罪名,这便是李嵩党羽的卑劣,为了夺权,不惜诬陷忠良。

他将图纸重新折好,小心地塞进《大吴祖制录》的夹层里 —— 那是他藏谢渊血书的地方,如今又多了这张操练图,一血一书,都是大吴的希望,都是忠良的见证。他摸了摸夹层,能清晰地感觉到图纸的质感,心中忽然有了底气:有秦飞在南京查奸佞,有谢渊、岳谦在京师练边军,有这张图里的 “三万新兵、五千旧部”,北伐定能胜利,他定能归京。

殿外传来玄夜卫侍卫的脚步声,是李嵩的眼线巡查来了。萧桓赶紧将《大吴祖制录》合上,放回案上,假装继续翻看。侍卫推开门,目光扫过案上的书,又落在墙角的炭盆上,语气带着刻意的冷漠:“太上皇,户部送来新的‘月例’,还是五斗糙米,半筐湿炭,陈侍郎说‘北伐需粮紧,南宫用度仍需减’。”

萧桓抬起头,声音平静:“知道了。” 他心里清楚,户部的 “月例” 从不会真的 “减”,是陈忠故意克扣,怕他有体力翻看书籍、联系外界。可此刻他看着案上的《大吴祖制录》,想着里面的操练图,竟不觉得委屈了 —— 那些糙米、湿炭,与边军的野菜、城楼上的寒风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只要能等到北伐胜利,归京与忠良共饮庆功酒,这点苦,他能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