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641章 一夜腥风催战鼓,血濡征袍恨难填

卷首语

《大吴兵略》有云:“伏者,兵之诡道也,藏于无形,发于猝然,轻则破阵,重则擒王。” 德佑年间瓦剌太师也先窥得德佑帝萧桓突围之心,于城郊密设陷阱,其计之毒、其势之狠,牵动疆场生死,暗藏庙堂暗流。今唯述此设伏始末,不涉后续清算,只以细节揭陷阱之诡、厮杀之烈,留待余事续叙。

荒郊枯骨叠寒烟,暗伏锋芒待帝还。

一夜腥风催战鼓,血濡征袍恨难填。

荒郊战后草含悲,忠骨埋沙恨未移。

莫道风波今暂歇,暗流仍在待时机。

也先踞于城郊土坡之上,指尖反复摩挲腰间弯刀柄,冷光映着他眼底的算计,目光扫过脚下纵横交错的沟壑时,唇角勾起一抹狠厉。身后亲卫躬身禀道:“太师,陷坑皆深丈二,坑底密插削尖硬木,木尖淬毒,上覆茅草混以浮土,踏上去与平地无异,纵是负重战马也难辨真伪。” 也先颔首,喉间滚出低沉笑声:“萧桓困守京师多日,粮饷将尽,必寻路突围。他自恃禁军精锐,定会选此‘平坦’之地,却不知我早已将此路化作绝地。”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乔装成瓦剌兵卒,伏在不远处的矮灌丛中,指节因攥得太紧而泛白。他见也先抬手挥出一道暗令,数十名瓦剌兵扛着粗如手臂的绊马索悄然隐入树林,绳索两端牢牢系在合抱粗的古木上,绳身涂满与夜色相融的黑油,若不凑近细看,根本察觉不到林间藏着杀机。秦飞心尖一沉,暗忖:“这般周密布置,绝非临时筹措,定是朝中有人通敌,将陛下的突围之意与路线,早早递到了也先手中。”

理刑院副提督石崇从暗处快步走出,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双手捧着一张羊皮地图递向也先:“太师,明军突围的三条备选路线已标清,玄夜卫指挥使周显大人已传令北司,对这条‘落马坡’路线放缓巡查频次,待陛下率部入伏,便以三长两短的烽烟为号,截断明军后路,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也先接过地图,指尖重重按在 “落马坡” 三字上,指腹碾过羊皮纹理:“石大人果然守信,待擒得萧桓,先前约定的三郡之地,瓦剌必双手奉上。”

秦飞屏住呼吸,眼睁睁见石崇从怀中摸出一枚玄夜卫的鎏金令牌,递给也先的亲卫首领:“凭此令牌,太师的人可混入明军后方,假意呼喊‘援军至’,搅乱他们的军心,让萧桓误以为得救,更会放心驱兵深入。” 也先嗤笑一声:“萧桓身边尽是趋炎附势之辈,有此令牌,更能断他的退路。” 秦飞趁众人不备,悄悄从靴底摸出一小块木片,用指甲快速刻下令牌的纹样与字迹,再塞回靴中,后背已被冷汗浸透,黏腻的布料贴在皮肤上,寒意直往骨头里钻。

也先起身远眺京师方向,城楼轮廓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他语气森然如冰:“传令火器营,列阵于坡后洼地,炮口对准陷坑出口;弓弩手分守陷坑两侧,每五十步设一哨位,箭壶装满淬毒箭矢。待明军半数踏入陷坑范围,先放箭射倒前锋,再点火器轰击中军,务必不让一人一马活着冲出落马坡。” 亲卫齐声领命,转身钻入林间,片刻后,枝叶簌簌响动声此起彼伏,像是有无数条毒蛇在暗处悄然游走,只待猎物靠近。

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循着秦飞留下的标记,潜行至陷坑边缘,两人蹲在丛中,秦飞轻轻拨开覆在坑口的茅草,张启探头一看,倒抽一口冷气 —— 坑底的尖木上凝着黑褐色的药膏,凑近便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腥气。“此乃‘见血封喉’的毒膏,取岭南瘴气中的毒虫熬制,只需擦破皮肉,半个时辰内便会毒发身亡。” 张启压低声音,指尖微微颤抖,“瓦剌地处北疆,哪来这般毒物?定是朝中有人暗中供给。” 秦飞点头,声音压得更低:“方才石崇与也先密谈,提及周显放缓巡查,周显恐已投靠瓦剌,此事须立刻报给谢太保,迟则生变。”

也先立于坡顶,看着火器营士兵正俯身调试铜炮,炮身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炮口缓缓转动,最终对准陷坑的唯一出口。一名瓦剌将领上前一步,忧心道:“太师,若明军探马察觉异样,改道而行,我等多日布置岂不前功尽弃?” 也先转头看他,眼中满是不屑:“石崇已在另外两条路线散布‘瓦剌主力屯驻’的假消息,萧桓粮尽心慌,定会选他认为最安全的‘平坦路’。况且,周显会在宫中进言,说此路‘无险可守,易快速突围’,萧桓本就多疑,听了这话,只会更认定此路可行。”

张启蹲下身,指尖拂过陷坑边缘的泥土,触到几处浅浅的马蹄印,蹄印方向一致,皆是朝向京师,且印泥新鲜,显然是刚留下不久。“这是明军探马的马蹄印,却只探到此处便折返,定是有人故意引他们到这里,让他们误以为前方无伏,回去报信时才会说‘落马坡安全’。” 张启心中一沉,抬头看向秦飞。秦飞摸出靴中的木片,递给张启:“这是石崇给瓦剌令牌的样式,你快马回京师,将令牌纹样与陷阱布置报给谢太保,我留在此地继续监视,若有新动向,再想办法传信。” 张启刚要起身,不远处忽然传来脚步声,两人立刻缩紧身子,将自己藏得更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诏狱署提督徐靖带着两名狱卒,提着一盏油纸灯走来,灯光昏黄,映得徐靖脸上的褶子愈发阴沉。他见了也先,立刻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藏着得意:“太师,石迁大人的旧部已在诏狱备好,只待陛下被俘的消息传来,便将伪造的‘谢渊通敌书信’呈给理刑院,再以‘通敌叛国’的罪名拿下谢渊。到时候,朝中便无人能挡太师与石大人的事了。” 也先满意地点头:“徐大人办事干练,待事成之后,诏狱署便由你总领,石迁旧部也归你调遣。” 徐靖连忙谢恩,又凑近也先,压低声音:“只是谢渊近日查镇刑司的旧档查得紧,若不尽快除他,恐会查到石大人与太师的往来,不如……” 也先抬手打断他:“不必急,待萧桓入伏,谢渊纵有通天本事,也救不了他的陛下,到时候再除他,易如反掌。” 秦飞与张启在丛中听得心惊,连呼吸都不敢太重。

张启趁徐靖与也先交谈的间隙,悄悄往后退,退到树林边缘时,翻身上马,刚要扬鞭,两名玄夜卫忽然从树后走出,横刀拦住去路:“张主事,周大人有令,近日城郊戒严,若无他的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入。” 张启心中一慌,随即强作镇定,从怀中摸出玄夜卫的勘合,沉声道:“我奉谢太保之命,勘察城郊地形,为陛下突围做准备。若你们拦我,延误了军情,导致陛下遇险,这个责任,你们担得起吗?” 两名玄夜卫对视一眼,虽有迟疑,却也不敢真的阻拦,只能侧身让开。张启不敢耽搁,一夹马腹,马儿嘶鸣一声,朝着京师方向疾驰而去,身后的树林与陷阱,渐渐被夜色吞没。

谢渊立于安定门城楼,手中攥着张启传回的木片,指腹反复摩挲着木片上的令牌纹样,眉头拧成一团。玄夜卫指挥使周显从身后走来,语气带着刻意的轻松:“太保,据北司探报,瓦剌主力都在西北方向的居庸关附近,陛下若从东南城郊的落马坡突围,避开瓦剌主力,定能顺利抵达宣府,与李默副总兵会合。” 谢渊抬眼看向周显,见他眼神闪烁,不敢与自己对视,心中更生疑虑:“东南城郊的落马坡地势虽平,却多树林沟壑,最易设伏。玄夜卫真的查过了?” 周显忙道:“北司已派三拨探马巡查,皆说无异常,太保定是连日操劳,太过谨慎了。” 谢渊不语,指尖仍攥着木片,心中的不安却越来越重。

也先在坡上望见京师方向升起几缕炊烟,炊烟稀薄,显然是粮草不足,只能简单生火造饭。他转头对石崇道:“萧桓今日必突围,你即刻回城,去催周显尽快在宫中进言,让萧桓下定决心走落马坡。若谢渊阻拦,你便在朝臣中散布流言,说‘谢渊迟迟不肯让陛下突围,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让那些文官去逼谢渊松口。” 石崇领命,刚要翻身上马,也先又叫住他:“若萧桓仍有迟疑,你便说‘宣府援军已在落马坡外等候,再晚恐援军撤走’,萧桓盼援军心切,听了这话,定会即刻动身。” 石崇应下,策马扬尘而去,马蹄声很快消失在林间。

德佑帝萧桓在宫中的偏殿内焦躁踱步,脚下的金砖被磨得发亮,他时不时看向窗外,眼神中满是焦虑。户部侍郎陈忠躬身站在一旁,声音带着急切:“陛下,国库中的粮饷已不足三日,禁军将士每日只吃两顿稀粥,再困守下去,恐军心动摇。周大人说,东南城郊的落马坡无瓦剌兵驻守,且宣府的李默副总兵已率援军在坡外等候,只要陛下率部突围,便可与援军会合,再图反攻。” 萧桓停下脚步,看向兵部侍郎杨武:“杨侍郎,谢太保说落马坡恐有埋伏,你觉得呢?” 杨武迟疑片刻,道:“谢太保的顾虑并非无因,不如再派一拨探马,仔细勘察落马坡的地形,确认无伏后再动身,也能稳妥些。”

秦飞在坡后的草丛中伏了近两个时辰,双腿早已麻木,却不敢有丝毫动弹。他见瓦剌的弓弩手已全部就位,每人手中都端着上弦的弓箭,箭尖在月光下泛着幽蓝的光 —— 那是淬了毒的迹象。火器营的士兵也已准备就绪,将黑色的火药填入铜炮的炮膛,再塞入铅弹,最后用通条压实,动作熟练得令人心惊。一名瓦剌兵提着弯刀走过来,见秦飞蹲在地上,厉声喝问:“你是哪个队的?为何在此处偷懒?” 秦飞假意慌张地起身,躬身道:“小人是石崇大人的部下,奉令来此处等候消息,不敢偷懒。” 瓦剌兵刚要再问,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号角声,也先站在坡顶高声喊道:“明军来了!都做好准备!”

谢渊在城楼之上,借着月光望见明军的前锋已出东南门,旗帜在夜风中猎猎作响,队伍虽整齐,却难掩疲惫。他心中一紧,立刻转身对都督同知岳谦道:“岳将军,你速带五千骑兵,从北门出发,绕至落马坡侧后方,若陛下遇伏,便立刻率军驰援,切记,若局势不利,需先护陛下撤离,不可恋战。” 岳谦躬身领命,刚要转身下城楼,周显忽然快步赶来,伸手拦住他:“太保,陛下有令,突围之事已议定,不得擅自调动兵马,以免打草惊蛇,惊扰了瓦剌兵。” 谢渊怒视周显,眼中满是血丝:“若陛下在落马坡遇伏,你我都难逃罪责!” 周显却寸步不让,死死挡在岳谦身前:“陛下的旨意,谁敢违抗?若太保执意调兵,便是抗旨不遵!” 两人僵持之际,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隐约的惨叫声,谢渊心中一沉,知道最坏的情况,或许已经发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萧桓率禁军主力出了东南门,夜色中,落马坡的土路果然平坦,路面无坑洼,也无草木遮挡,禁军将士见此情景,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前锋将领策马奔回,在萧桓马前翻身跪拜:“陛下,前方十里之内皆无异常,未发现瓦剌兵踪迹,可全速前进。” 萧桓松了口气,抬手道:“传令下去,全军加速,尽快与宣府援军会合。” 禁军将士齐声应和,马蹄声与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朝着落马坡深处而去。此时,也先在坡顶举起一面红旗,红旗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伏在陷坑两侧的弓弩手瞬间起身,密密麻麻的箭矢如同暴雨般射向明军前锋。明军士兵猝不及防,纷纷中箭落马,惨叫声划破夜空,在寂静的郊野中格外刺耳。

秦飞见明军已踏入陷坑范围,心中急如焚,不顾暴露的危险,冲出树林,高声喊道:“陛下快走!此处有埋伏!” 话音刚落,一支冷箭擦着他的肩膀飞过,箭尖划破皮肉,鲜血立刻渗了出来。瓦剌兵很快发现了他,七八人手持弯刀围拢过来,口中喊着听不懂的胡语。秦飞拔出佩刀,迎了上去,刀刃与弯刀相撞,火星四溅。他拼尽全力斩杀两人,却被身后的瓦剌将领一锤击中后背,剧痛瞬间传遍全身,他踉跄着摔倒在地,口中喷出一口鲜血,视线也开始模糊。

萧桓听到秦飞的呼喊,又望见前锋中箭,顿时大惊失色,忙下令:“后军变前军,立刻撤退!” 可话音刚落,林间忽然传来 “哗啦” 一声响,数十条绊马索同时拉起,跑在最前面的数十匹战马被绳索绊倒,骑士们从马背上摔落,有的直接摔进陷坑,被坑底的尖木刺穿身体,鲜血顺着尖木滴落,很快便将坑底的泥土染成暗红。一名禁军统领见此情景,嘶吼着拔出长剑:“将士们,护驾!” 他率着身边的士兵冲向瓦剌弓弩手,却没跑几步,坡后忽然传来 “轰隆” 一声巨响,火器营的铜炮炮弹落在人群中,炸开的碎片瞬间将数名士兵掀飞,那名统领更是被炮弹直接击中,身体炸得粉碎,连完整的尸身都找不到。

岳谦在城门外与周显僵持,听到远处的炮声与惨叫声,再也按捺不住,推开周显,翻身上马:“将士们,随我驰援陛下!” 五千骑兵紧随其后,朝着落马坡疾驰而去。抵达战场时,正见明军被瓦剌兵分割包围,岳谦手持长枪,策马冲入敌阵,长枪一扫,便挑飞两名瓦剌兵。“陛下在哪?” 他高声喊道,同时率军朝着中军方向靠拢。可瓦剌兵早有准备,从两侧包抄过来,将岳谦的骑兵队伍截成两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一名瓦剌兵趁机绕到岳谦身后,举刀便砍,岳谦侧身躲过,却被另一人用长矛击中马腿,战马吃痛跃起,将岳谦掀翻在地,周围的瓦剌兵立刻围了上来。

谢渊在城楼之上,望见落马坡方向火光冲天,惨叫声与炮声不断传来,心中如同刀绞。他知道,岳谦的五千骑兵恐难支撑太久,若再不出兵,陛下恐有性命之忧。他一把推开周显,厉声喝道:“周显,今日若陛下遇险,我定奏请陛下,治你通敌误国之罪!” 不等周显回应,谢渊转身对工部尚书张毅道:“张大人,速调神机营,从北门出发,携带所有火器,驰援落马坡!告诉神机营将士,今日便是死,也要把陛下从陷阱中救出来!” 张毅领命,立刻转身下城楼,片刻后,北门方向传来整齐的脚步声,神机营的士兵们扛着火器,朝着落马坡奔去,夜色中,他们的身影如同黑色的洪流,带着必死的决心。

陷坑中,几名未被尖木刺穿的明军士兵互相搀扶着,想要抓住坑边的茅草爬上来。一名士兵的手刚抓住茅草,一支毒箭忽然射来,正中他的胸膛,他闷哼一声,身体重重摔回坑中,压在其他伤兵身上。伤兵们发出痛苦的呻吟,有的腿被尖木刺穿,有的腹部中箭,鲜血顺着伤口不断流出,坑底的毒膏被鲜血融化,散发出更浓烈的腥气,吸入鼻腔,令人头晕目眩。瓦剌兵站在坑边,手中的弯刀不断刺向坑中的伤兵,每一次挥刀,都伴随着一声惨叫,坑中的尸体越来越多,鲜血几乎要漫出坑口,顺着坑壁流淌下来,在地上汇成一道道细小的血河。

萧桓被几名禁军侍卫护在中间,他缩在马后,看着周围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心中充满了恐惧,身体控制不住地发抖。一名年轻的侍卫挡在他身前,背上已中了三箭,却仍死死握着长剑,不让瓦剌兵靠近。“陛下,臣…… 臣会护着您……” 侍卫的声音越来越弱,说完这句话,又一支箭射中他的咽喉,他睁大眼睛,缓缓倒在萧桓脚边,鲜血溅到萧桓的龙袍上,温热的触感让萧桓浑身一颤,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却连抬手擦拭的力气都没有。

秦飞从地上爬起,模糊的视线中,见一名瓦剌兵正举着弯刀,朝着坑中的一名明军伤兵砍去。那名伤兵已是强弩之末,只能用手臂护住头部,眼看就要丧命。秦飞强忍后背的剧痛,踉跄着冲过去,扑向瓦剌兵,两人一同摔倒在地。秦飞摸到一块尖锐的石头,用尽全身力气,狠狠砸向瓦剌兵的头部,瓦剌兵的挣扎瞬间停止,鲜血顺着他的额头流下,染红了秦飞的手背。秦飞刚要起身,胸口忽然一阵剧痛,他捂着胸口,咳出一口带血的唾沫,视线再次开始模糊,只能靠在坑边的土坡上,大口喘着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岳谦被瓦剌兵包围,身上已添了数道伤口,左臂的伤口深可见骨,鲜血顺着手臂流到长枪上,使长枪变得湿滑难握。他咬着牙,挥舞着长枪,与瓦剌兵拼死搏杀,每一次出击,都带着决绝的杀意。“我大吴将士,宁死不降!” 岳谦嘶吼着,长枪刺穿一名瓦剌兵的胸膛,却被身后的瓦剌兵用弯刀砍中后背,刀刃深入皮肉,他闷哼一声,踉跄着向前扑了几步,却仍不肯倒下,转身又砍倒一名瓦剌兵。可寡不敌众,又一名瓦剌兵从侧面袭来,长矛刺穿了他的小腹,岳谦低头看着胸前的矛尖,眼中闪过一丝不甘,缓缓倒了下去,手中的长枪仍紧紧攥着,不肯松开。

谢渊率神机营赶到落马坡时,眼前的景象令他心头一震 —— 陷坑中堆满了明军的尸体,鲜血顺着坑边流淌,在地上汇成一片暗红;瓦剌的弓弩手仍在不断射箭,火器营的铜炮也在持续轰击,明军的残兵们在血泊中挣扎,却难以抵挡瓦剌兵的进攻。“开火!” 谢渊厉声下令,神机营的士兵们立刻架起火器,对准瓦剌兵扣动扳机,“砰砰” 的枪声此起彼伏,瓦剌弓弩手纷纷倒下。谢渊手持长剑,策马冲入敌阵,长剑所到之处,瓦剌兵纷纷毙命。他的眼中满是血丝,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找到陛下,带他离开这个地狱。

神机营的火器轰鸣声震耳欲聋,铅弹如同雨点般射向瓦剌兵,瓦剌的弓弩手根本来不及躲避,纷纷倒在血泊中。也先站在坡顶,见神机营赶到,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厉声下令:“火器营,反击!瞄准神机营的火器手!” 瓦剌的铜炮再次响起,炮弹落在神机营中,炸开的碎片瞬间掀飞数名士兵。一名年轻的神机营士兵被炸断了右臂,鲜血喷涌而出,他却咬着牙,用左手抱起火器,对准瓦剌的火器营扣动扳机:“为了陛下,杀!” 话音刚落,又一枚炮弹袭来,将他与身边的几名士兵一同炸飞,只剩下满地的血肉模糊。

谢渊率军在敌阵中冲杀,目光不断扫过战场,寻找萧桓的身影。忽然,他看到一名瓦剌将领正押着萧桓,朝着坡后的密林走去,萧桓被两名瓦剌兵架着胳膊,脚步踉跄,脸上满是恐惧。“陛下!” 谢渊嘶吼着,策马冲了过去,手中的长剑挥舞得更快,沿途的瓦剌兵根本无法阻拦。也先见状,立刻策马迎了上来,手中的弯刀带着风声,朝着谢渊砍去:“谢太保,你的对手是我!” 弯刀与长剑相撞,发出刺耳的金属撞击声,火花四溅。“也先,你敢伤陛下分毫,我定将你碎尸万段!” 谢渊怒喝着,手中的长剑愈发迅猛,招招直指也先的要害。

秦飞靠在土坡上,见谢渊与也先激战,又望见萧桓被押向密林,心中急得如同火烧。他强撑着站起身,悄悄绕到押解萧桓的瓦剌兵身后,从怀中摸出一把短刀 —— 那是他藏在身上的备用武器。趁瓦剌兵不备,秦飞猛地冲过去,短刀一划,割断了一名瓦剌兵的喉咙,另一名瓦剌兵刚要转身,秦飞又一刀刺中他的胸口。“陛下,快跟我走!” 秦飞扶住萧桓,想要带他逃离,却被也先的亲卫发现,数支冷箭同时射来。秦飞下意识地将萧桓推开,自己却中了两箭,一箭射中肩膀,一箭射中腹部,他闷哼一声,倒在地上,鲜血很快浸透了他的衣袍。

萧桓被秦飞推开,踉跄着后退几步,看着秦飞倒下,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愧疚。可恐惧很快又占据了他的思绪,他转身想要逃跑,却被一名追上来的瓦剌兵拦住。瓦剌兵举着弯刀,狞笑着走向他,萧桓吓得连连后退,脚下一绊,摔倒在地。就在弯刀即将落下的瞬间,谢渊忽然策马冲来,长剑一挥,将瓦剌兵的头颅砍飞。谢渊翻身下马,一把拉住萧桓的胳膊,厉声喝道:“陛下乃大吴之君,岂能临阵脱逃!今日便是死,也要死得有帝王尊严!” 萧桓看着谢渊满是鲜血的脸,又看了看周围战死的将士,终于停下了逃跑的脚步,却仍浑身发抖,说不出一句话。

神机营与瓦剌火器营的交锋愈发激烈,双方的尸体层层叠叠地堆在战场上,有的尸体被炮弹炸得残缺不全,有的被箭矢射成刺猬,鲜血浸透了落马坡的每一寸土地,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一名瓦剌兵见己方节节败退,眼中闪过一丝疯狂,他抱起一个装满火药的陶罐,朝着神机营的火器堆冲去,口中喊着瓦剌语的 “同归于尽”。神机营的士兵见状,忙举枪射击,却未能阻止他。陶罐在火器堆旁爆炸,巨大的冲击力将周围数十名士兵炸飞,神机营的火器也损毁了大半,进攻的势头顿时减缓。

周显站在战场边缘,见谢渊救出萧桓,又率军稳住了局势,心中顿时慌了 —— 若萧桓平安返回京师,他通敌的事迟早会暴露。他悄悄溜到瓦剌军阵后,想要找到石崇,商议对策,却刚转过一棵树,便被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拦住。张启手中握着那枚刻有令牌纹样的木片,眼神冰冷:“周大人,你不在城楼值守,跑到这里来做什么?是来接应瓦剌兵,还是来见石崇?” 周显脸色一变,强作镇定:“我…… 我是来查看战况,接应陛下的,张主事休要胡言。” 张启冷笑一声,将木片递到周显面前:“胡言?这是石崇交给瓦剌的玄夜卫令牌纹样,我已将此纹样呈给谢太保,太保还说,北司放缓巡查的指令,正是你下的。你还想狡辩?” 周显看着木片,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石崇在混乱中想要悄悄溜走,却被谢渊的亲兵发现。两名亲兵上前,将他按在地上,石崇拼命挣扎,口中大喊:“你们放开我!我是镇刑司副提督,你们敢动我?” 亲兵根本不理会他,将他牢牢捆住,押到谢渊面前。谢渊正与也先激战,见石崇被押来,眼中的杀意更浓:“石崇,你私通瓦剌,设陷阱害陛下,今日若不将你拿下,难慰战死将士的在天之灵!” 石崇却突然大笑起来:“谢渊,你以为抓住我就赢了?朝中还有我的人,你斗不过我们的!” 谢渊懒得与他废话,对亲兵道:“将他看押起来,待战事结束,再做处置!” 亲兵领命,将石崇押到一旁,严加看管。

也先见石崇被抓,周显被拦,又看了看己方死伤惨重的士兵,知道今日再难擒住萧桓,心中虽不甘,却也明白再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他虚晃一刀,逼退谢渊,策马后退,高声喊道:“撤!” 瓦剌兵本就军心大乱,听到撤退的命令,纷纷转身逃跑,有的甚至扔下武器,只顾着保命。谢渊想要率军追击,却见神机营伤亡过半,禁军残兵也已疲惫不堪,若强行追击,恐遭瓦剌反扑,只能下令:“停止追击,先护陛下回城!”

萧桓站在原地,看着瓦剌兵撤退,又看了看满地的尸体与鲜血,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周显之前的进言,想起石崇的谄媚,想起自己险些沦为阶下囚,才明白这场陷阱,竟是朝中之人与外敌勾结所致。“谢爱卿,” 萧桓的声音带着颤抖,“周显…… 周显真的通敌?” 谢渊点头,语气沉重:“陛下,张主事已拿到石崇给瓦剌的令牌纹样,且北司放缓巡查的指令确是周显所下,周显通敌之事,证据确凿。只是石崇说‘朝中还有他的人’,此事恐非周显、石崇二人那么简单,需从长计议。”

张启押着周显走到谢渊面前,周显低着头,脸色惨白,浑身发抖。“太保,周显虽未承认通敌,却也说不出令牌纹样为何会在瓦剌手中,且北司的人也供认,是周显令他们放缓巡查。” 张启禀报道。谢渊看向周显,冷声道:“周显,你若肯供出朝中同党,或许还能从轻发落。” 周显却只是摇头,一句话也不肯说。谢渊知道,周显是在等他的同党营救,只能对亲兵道:“将周显与石崇一同看押,派专人守卫,不得让任何人接近,待回城后,再仔细审讯。” 亲兵领命,将两人押到马车上,严加看管。

瓦剌兵撤得飞快,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满战场的尸体与血迹。谢渊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满是沉重,他转身对神机营与禁军的残兵道:“将士们,瓦剌已退,我们护送陛下回城!” 残兵们齐声应和,声音却带着疲惫与悲痛。神机营的士兵们搀扶着受伤的同伴,禁军的残兵们则保护着萧桓,朝着京师方向撤退。一路上,到处都是明军的尸体,有的尸体还保持着战斗的姿势,有的则蜷缩在地上,早已没了气息。偶尔能听到几声微弱的呻吟,那是尚未断气的伤兵,却因兵力有限,只能任由他们留在原地,无人能顾及 —— 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尽快撤回城中,才能有一线生机。

一名年轻的禁军士兵背着受伤的同伴,艰难地走在队伍后面。他的腿上也受了伤,每走一步,都疼得额头冒汗,却仍死死背着同伴,不肯放下。“你…… 你放我下来吧,” 受伤的同伴气息微弱,“我…… 我活不成了,别连累你……” 士兵却摇头,声音带着哽咽:“我们是一起从家乡出来的,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 他刚说完,一支冷箭忽然从暗处射来,正中他的后背,士兵闷哼一声,与同伴一同摔倒在地,鲜血很快染红了他们身下的土地。暗处的瓦剌散兵见偷袭得手,立刻转身逃跑,却被巡逻的神机营士兵发现,几声枪响后,瓦剌散兵倒在了地上。

秦飞被两名亲兵抬上马车,他靠在车壁上,看着窗外撤退的队伍,眼中满是担忧。“太保……” 秦飞的声音微弱,“瓦剌虽退,却未伤元气,且石崇说朝中还有同党…… 回城后,需立刻加强城防,防止瓦剌反扑,也需尽快查清朝中同党,否则……” 谢渊蹲在马车旁,握住秦飞的手,语气坚定:“秦指挥使,你放心,城防之事我已安排妥当,朝中同党也定会查清。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养好伤势,后续之事,还需你相助。” 秦飞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安心,却仍紧紧攥着拳头 —— 他恨自己未能早些识破内奸的阴谋,让这么多将士白白丧命。

萧桓坐在马车上,掀开车帘,看着窗外的惨状,泪水不断滑落。他看到一名不过十五六岁的小士兵,倒在路边,手中仍紧紧攥着一面残破的明军旗帜,旗帜上的 “吴” 字已被鲜血染红。“朕…… 朕对不起这些将士……” 萧桓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愧疚与悔恨。若不是他轻信周显的话,急于突围,也不会让这么多将士葬身陷阱;若不是他懦弱胆怯,或许还能多救几名士兵。这些念头如同刀子般,在他心中反复切割,让他痛苦不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也先被亲卫护着,退到安全地带后,勒住马缰,回头看向落马坡的方向,眼中满是不甘与愤怒。“谢渊!” 也先咬牙切齿地低吼,“今日之仇,我必报!萧桓,我定要将你擒回瓦剌,让你为今日的死难者偿命!” 亲卫劝道:“太师,今日我军损兵折将,且内奸被擒,不宜再战,不如先撤回漠北,待休整后再图南下。” 也先深吸一口气,知道亲卫说得有理,只能狠狠挥了一下马鞭:“撤!回漠北!” 瓦剌军缓缓向北撤退,夜色中,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只留下落马坡上的一片狼藉与血腥。

谢渊率残兵护送萧桓回到京师,刚入安定门,吏部尚书李嵩、户部尚书刘焕等朝臣便迎了上来。李嵩见萧桓面色苍白,龙袍上还沾着血迹,忙上前道:“陛下受惊了,臣已令太医院在宫中备好汤药,陛下可先回宫歇息。” 萧桓却摇头,声音沙哑:“先…… 先派人去落马坡清理战场,将阵亡将士的尸体运回城中,妥善安葬,再安抚他们的家属……” 谢渊躬身道:“陛下放心,臣已令玄夜卫与刑部的人前往落马坡,负责清理战场与登记阵亡将士的姓名籍贯,定会妥善处置。”

玄夜卫的士兵们提着灯笼,在落马坡上清理战场。夜色中,灯笼的光忽明忽暗,映得地上的尸体与血迹愈发狰狞。一名士兵发现了岳谦的尸体,岳谦趴在地上,背上的伤口深可见骨,手中仍紧紧攥着那杆断成两截的长枪,手指因用力而泛白。“岳将军……” 士兵哽咽着,小心翼翼地将岳谦的尸体翻过来,见他眼中仍睁着,似乎还在牵挂着战事。士兵轻轻合上岳谦的眼睛,心中满是悲痛 —— 岳将军一生忠勇,镇守边疆多年,却最终战死在这城郊的陷阱中,连一句遗言都没能留下。

刑部尚书马昂与侍郎刘景也来到落马坡,两人蹲在陷坑边,仔细勘察。刘景看着坑底仍在滴落毒膏的尖木,眉头紧锁:“此毒名为‘见血封喉’,毒性猛烈,且极难解毒。若不是神机营及时赶到,陛下与太保恐真的难以脱险。” 马昂点头,语气沉重:“周显、石崇通敌之事已确凿,可石崇说‘朝中还有他的人’,此事绝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在清理战场时,也需留意是否有瓦剌的密信或其他线索,或许能找到更多关于内奸的证据。” 两人说着,便令刑部的人仔细搜查瓦剌兵的尸体,希望能找到有用的线索。

城中的百姓们听闻落马坡的惨状,纷纷闭门不出,街道上一片冷清,偶尔能看到几队巡逻的士兵,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一名老妇站在自家门口,望着落马坡的方向,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她的儿子是禁军的一名普通士兵,此次随陛下突围,至今未归。“儿啊,你快回来吧……” 老妇喃喃自语,声音带着绝望,“娘还等着你回来吃娘做的面呢……” 可她不知道,她的儿子早已倒在陷坑中,再也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再也吃不到她做的面了。

谢渊回到兵部衙门,刚坐下,便有亲兵来报:“太保,诏狱署提督徐靖大人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谢渊眉头一皱,想起石崇与也先的对话,心中顿时起了疑:“让他进来。” 徐靖走进来,脸上堆着笑,语气恭敬:“太保,听闻陛下平安回城,臣特来道贺。另外,臣在诏狱查到一些镇刑司的旧档,或许与石崇通敌之事有关,特来呈给太保。” 谢渊看着徐靖,见他眼神闪烁,笑容僵硬,心中的疑虑更重:“徐大人有心了,档案留下,你先回去吧,若有需要,我会再传召你。” 徐靖应下,放下档案便匆匆离开。谢渊拿起档案,刚翻了几页,便发现其中几页有被篡改的痕迹,心中暗道:“徐靖果然有问题,看来石崇说的‘朝中同党’,或许就包括他。”

次日清晨,萧桓在宫中召见谢渊、李嵩、刘焕等重臣。他坐在龙椅上,面色仍十分苍白,眼中满是疲惫与愧疚。“昨日落马坡一役,我军阵亡三万余众,” 萧桓的声音带着颤抖,“皆是因朕轻信内奸,急于突围所致。朕有罪,愧对列祖列宗,更愧对战死的将士们。” 谢渊躬身道:“陛下不必自责,此次之事,皆因内奸作祟,与陛下无关。当务之急,是加强城防,防止瓦剌反扑,同时彻查朝中同党,肃清内奸,以绝后患。” 众臣纷纷附和,萧桓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便依谢爱卿所言,城防之事由谢爱卿总领,查内奸之事,由玄夜卫与刑部共同负责,务必尽快查清真相。”

玄夜卫的士兵们将周显与石崇分别关押在两处牢房,派人二十四小时看守,不许任何人探视。秦飞伤势稍有好转,便主动请命,负责审讯周显。他坐在周显对面,将那枚刻有令牌纹样的木片放在桌上:“周大人,这令牌纹样你认识吧?石崇已供认,是你令北司放缓巡查,也是你将陛下的突围路线告诉石崇。你若肯供出朝中同党,或许还能留一条性命。” 周显却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无论秦飞如何审问,他都不肯开口。秦飞知道,周显是在等他的同党营救,只能暂时停止审讯,另想办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片尾

谢渊来到城郊的战场,此时阵亡将士的尸体已被全部运回城中,正在城外的空地上安葬。一座座新坟拔地而起,坟前插着木牌,上面写着将士们的姓名与籍贯。谢渊走到岳谦的坟前,躬身行礼,眼中满是悲痛:“岳将军,你放心,内奸定会被查清,瓦剌也定会为今日的死难者偿命。我会守护好京师,守护好大吴,不辜负你与其他战死将士的期望。” 风吹过坟地,带来一阵萧瑟的寒意,仿佛是阵亡将士们的英灵在回应他的誓言。

刑部的人在清理瓦剌兵尸体时,发现一名瓦剌将领的身上藏着一封密信,信上的字迹潦草,却是用汉文所写,内容是 “待萧桓入伏,便依计拿下谢渊”。马昂将密信呈给谢渊,谢渊看着信上的内容,眉头紧锁:“这封信的字迹,与徐靖昨日送来的档案上的篡改字迹有些相似。看来徐靖不仅是同党,还想在拿下我的同时,嫁祸给其他人。” 谢渊立刻下令:“密切监视徐靖的动向,若他有任何异常,立刻拿下,不可打草惊蛇。”

萧桓站在城楼上,远眺漠北方向,心中仍有余悸。他想起落马坡的惨状,想起那些战死的将士,想起仍被关押的周显与石崇,以及尚未查清的朝中同党,心中满是沉重。“谢爱卿,” 萧桓对身边的谢渊道,“内奸一日不除,京师便一日不安;瓦剌一日不退,大吴便一日不宁。接下来的路,怕是会更难走。” 谢渊躬身道:“陛下放心,臣与众臣定会竭尽全力,守护京师,肃清内奸,击退瓦剌。只要君臣同心,定能渡过此次难关。”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京师的城楼上,也洒在城外的新坟上,似在为这场惨烈的设伏画上一个暂时的句号,却也预示着,后续的风雨,或许才刚刚开始。

卷尾

德佑城郊设伏一役,大吴禁军殒命者三万有余,尸横落马坡,血浸焦土;瓦剌部众亦折损两万之数,锐气大挫。太师也先身负重创,无奈引残部北撤漠北,然其觊觎中原之心未灭。内奸周显、石崇虽已就擒,囚于玄夜卫诏狱,然石崇所言 “朝中同党”,犹隐于庙堂阴影,或掌刑狱、或居部曹,未及败露。

此役之惨,非唯数字可述 —— 残戈断戟埋于荒草,忠魂怨魄绕于寒烟,每一寸土地皆染将士血,每一缕风皆带悲戚声。今设伏之局虽暂了,然瓦剌窥伺之患未除,朝堂暗流之险仍在,未尽风波尚藏于暗处。后续查奸、御敌、安内诸事,当待续笔详陈,以全此段史事经纬。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