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39章 祭吾儿勉文并保国疏

玄桢记 第39章 祭吾儿勉文并保国疏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01 13:46:19 来源:全本小说网

祭吾儿勉文并保国疏

维德佑十五年年冬,父渊谨以清酒一觞、干肉三器,哭祭于吾儿忠烈宣府卫副总兵谢公勉之灵前,而告之曰:

吾儿勉,字继忠,生而岐嶷,束发受书,即问吾曰:“父掌兵柄,守京师九门,儿他日当守何处?” 吾指舆图宣府故地,曰:“此九边咽喉,胡骑屡窥,非忠勇者不能守。” 儿即握拳曰:“儿请守此,与父共护大吴。” 彼时吾儿年方十有二,语虽稚,志已铁。及长,入读武学,习《神武帝开国录》《元兴帝北伐策》,每至 “驱胡复土” 处,必拍案叹曰:“大丈夫当如是!安能蜷于温室,为儿女态?” 吾知此儿,必以忠烈终其身,却未料其终也,竟在宣府西城门,年止二十有一。

德佑十五年秋,瓦剌也先拥三万骑犯宣府,边报至京,吾方督安定门防务,儿自诣兵部请行,曰:“父守京师,儿守宣府,父子同赴国难,幸甚!” 吾执儿手,见其目有光,知不可阻,乃取吾昔年戍边之环首刀授之,曰:“此刀曾斩胡贼七,今付吾儿,愿儿持此,守得边土安。” 儿拜受,复取吾手缝青布战袍,曰:“父之针脚,儿穿此袍,如父在侧,何惧胡虏?” 别时秋风吹衣,儿策马西去,回首笑曰:“父待儿捷报!” 吾立城头望之,见其身影没于尘雾,竟成永诀。

未及一月,宣府急报至:也先以红夷炮轰西城门,城崩三丈,儿率五百部卒拒敌。时户部粮饷未至,儿部日食仅半瓢陈粟;工部火铳百支,半为劣质,击发即炸,伤卒十有三。然儿无一言退,与部卒约曰:“吾等守此,即守大吴之边,守天下之民,粮可缺,械可劣,志不可夺!” 战三日,儿左肩中铳,血透战袍,拔铳复斩二敌;右腿中箭,拄刀鞘立,仍劈胡酋一;最后胸受贯穿之伤,箭镞透背,儿犹啮左指沥血,书 “死守边土” 四字于帛,藏怀中,握刀怒目,胡贼近前,复劈其一,终力竭仆地,尸伏敌堆,环首刀嵌于胡将胸甲,至死未松。部卒五百,仅存三十,皆抱儿尸哭,曰:“守备死,吾等愿随死,不令胡贼过此门!”

吾得报之日,方在安定门巡防,玄夜卫秦飞持奏疏至,吾见 “殉国” 二字,如遭雷击,文书坠地,指节崩裂。吾忆儿七岁学刀,摔于雪而不泣,曰 “军人无泪”;十五岁论兵,谓 “守边非为爵禄,为护桑梓”;赴宣府前,书绝笔与吾,曰 “儿守宣府,如父守京,儿死亦无憾”—— 此等言语,犹在耳畔,而吾儿已为冰冷之尸,陈于宣府城下。吾策马奔归,见灵车至门,棺木覆素帛,随棺者唯环首刀(卷刃七处)、青布袍(血污透背)、血书帛(指痕嵌丝),吾抚棺恸哭,泪落棺木,晕作血痕,曰:“吾儿,父来迟!父来迟!”

然吾未敢久哭。瓦剌仍屯九边,窥伺京师;内奸犹隐朝野,私扣粮饷、造劣械以资敌 —— 此等奸佞,以吾儿之血、士卒之命,换一己之银,实乃大吴之蟊贼,天下之罪人!吾为大吴太保,掌全**政,兼领御史台,若只知哭儿,不知除奸,何颜见吾儿于地下?何颜见宣府死难之三百部卒?何颜见天下百姓之望?故吾哭祭毕,即返安定门,召诸将誓曰:“吾儿以死守边,吾等当以死守京,除奸佞,固边防,驱胡贼,复疆土,以慰吾儿之忠,以安大吴之社稷!”

今吾儿灵位入祀太庙,帝亲为立誓,斩奸佞,曝尸三日,以儆效尤;户部已发粮五万石至边,工部督造火铳三千支皆优质,帝命吾明春北伐,驱也先于漠北。吾儿,汝知之否?汝之血,未白流也!汝之 “死守边土”,已为大吴军魂,边卒皆诵之,曰 “愿如谢守备,死战不辱”;百姓皆念之,为汝立祠于宣府,春秋祭祀,曰 “谢守备护吾等,吾等当记之”。

吾今祭汝,非独叙父子之情,实述保国之志。昔神武帝起于草莽,驱蒙元,定天下,靠一 “忠” 字;元兴帝北伐幽云,复十六州,靠一 “勇” 字;吾儿守宣府,死不变节,靠一 “守” 字。此三字者,大吴之命脉也!今吾持汝之环首刀,掌北伐之帅印,必承汝志:除内奸则不避权贵,固边防则不惮劳苦,驱胡贼则不惜性命。吾将率十万之师,出居庸,过宣府,直捣漠北,取也先之首,祭汝之灵;吾将复九边之土,使胡骑不敢南窥,使百姓得安耕织,使大吴之旗,重扬于长城之上!

吾儿魂兮归来!见此山河,虽暂破而终完;见此君臣,虽暂隔而终合;见此百姓,虽暂苦而终乐。吾儿不必忧,父虽老,尚堪一战;大吴虽危,尚有忠勇之士。他日北伐凯旋,吾将以胡酋之颅、复土之捷,告于汝灵;他日吾死,亦将葬于宣府西城门侧,与汝相伴,永守此土,永护此民。

呜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吾儿之丹心,已照于宣府之血;吾之丹心,当照于北伐之路。吾儿地下有知,当助吾军,风扫胡尘,云开日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尚飨!

附保国疏(致德佑帝萧桓)

臣渊谨拜疏陛下:

臣之子勉,宣府殉国,臣哭之恸,然臣不敢以私痛废公义,谨以保国之策,献于陛下。

今大吴之患,在内外二端:外则瓦剌也先屯兵九边,窥伺京师,宣府之败,非卒之不勇,实粮缺械劣之故;内则刘焕、周瑞余党未除,方恒扣粮、柳安售劣,此等奸佞,以国之财、军之械,资敌害忠,实为社稷之祸。臣闻陛下于太庙勉灵前立誓,臣感泣涕零,愿以残躯,助陛下践此誓。

其一,除内奸当务尽。今方、柳已斩,然其党羽尚在户部、工部,臣请命玄夜卫与刑部协查,凡涉私扣粮饷、造售劣械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下诏狱,审明即斩,曝尸示众,使天下知陛下惩奸之决心,使官吏不敢再怀贪腐之念。

其二,固边防当务实。宣府之失,在城防不固、粮械不足。臣请陛下命工部一月内加固九边城墙,每丈必用坚砖,每处必设箭楼;户部按月足额调拨边粮,每批必经玄夜卫核验,短缺则户部尚书、侍郎一并论罪;兵部督造军器,火铳、弓箭必试射合格,方可送边,劣质则工部尚书、郎中斩首。如此,则边军有饭吃、有械用,有城可守,何惧胡虏?

其三,筹北伐当务速。今瓦剌虽胜宣府,然其部亦有伤亡,士气已挫;我军虽败,然忠勇之士尚在,陛下太庙誓师,军民士气已振。臣请陛下准臣明春率师北伐,以京营卒五万、边军卒五万,共十万之众,出居庸关,过宣府,直捣漠北。臣愿持勉之环首刀,以勉之 “死守边土” 为令,激励三军,必斩也先,复九边,使胡骑远遁,不敢再犯。

臣闻 “天下之患,莫大于内奸与外侮并存”。昔元兴帝北伐,先除内患,后驱外敌,终成大业;今陛下有元兴帝之志,臣愿效当年诸将之忠,虽肝脑涂地,亦所不辞。臣之子勉,以二十一岁之龄殉国,臣无他愿,唯愿陛下以勉之忠为鉴,以臣之老躯为锋,除奸佞,固边防,驱胡贼,复疆土,使大吴之业,如神武帝开国之时,如元兴帝北伐之日,永固千秋!

臣渊顿首再拜,伏惟陛下圣鉴!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