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599章 三月朝堂构陷生,五月陵寝胡骑鸣

《大吴史?礼志》载:“昌平州大吴先帝陵寝(元兴帝萧珏、永熙帝萧睿陵)遭瓦剌小股骑兵袭扰,守陵卫指挥孙山率部死战,战死兵卒逾两千(守陵卫共四千),陵寝配殿受损、祭器被掠。守陵卫副指挥王成业(昌平同知赵霖姻亲),得霖密令,迟发援兵两时辰,致战局溃败。主和派礼部侍郎吴胜(赵霖姻亲)递奏‘孙山指挥不力,瓦剌仅小股,无需深究’,欲掩其事。兵部尚书谢渊、玄夜卫指挥使周显疑有奸情,奏请帝萧桓允查,七日勘验得赵霖通石迁、吴胜包庇罪证,陵寝之厄方解。”

《玄夜卫档?陵寝录》补:“玄夜卫北司探得,赵霖遣亲信赴漠南,引瓦剌骑兵(石迁向导)袭陵,密信言‘陵寝遭袭,京师必慌,谢渊分兵护陵,瓦剌可趁虚攻居庸关’;吴胜则伪造‘昌平粮道受阻’奏疏,拖延援兵调度。秦飞勘验时,于赵霖宅中搜出松烟墨写就的石迁密信残片(与镇刑司旧墨一致)、吴胜中转的贿银一千两,罪证存诏狱署东库第四十一柜,入《赵霖吴胜通敌袭陵案勘卷》。”

陵寝突遭胡骑袭,忠魂战死倍含悲。

奸吏通胡迟救令,佞臣包庇乱朝仪。

验墨追痕寻残信,陈词据理破诡辞。

终诛宵小护陵寝,再固先朝祖墓基。

三月朝堂构陷生,五月陵寝胡骑鸣。

忠臣持正破谗口,义士死战护先茔。

验墨追痕诛赵佞,免冠明志退张卿。

如今江山安稳处,犹记当年护国情。

晨雾还未散尽,昌平的风就透着一股异样的冷,像极了永熙帝末年漠北吹来的寒流,裹着细碎的沙,打在元兴帝陵角楼的青砖上,簌簌作响。孙山站在角楼前,手里攥着守陵卫的 “防务勘合”—— 这是玄夜卫陵寝巡查司上月末刚核验的,朱红印鉴 “玄夜卫陵寝巡查司” 的字迹还泛着新鲜的油光,边角却已被他反复摩挲得有些发毛。

他望向远处的蟒山,眉头拧成了疙瘩。近三日,巡逻兵回来复命时,总带着慌:“指挥,看见不明骑影在陵寝外围徘徊,快得像风,不像是咱们的斥候。” 可他派去昌平同知衙署催援兵的兵卒,带回的却总是赵霖的 “安抚令”:“是附近的牧民赶羊,勿要惊扰,守陵卫按常规巡逻即可。”

守陵卫隶属玄夜卫陵寝巡查司,四千兵卒皆是从边卫抽调的老兵,专司守护先帝陵寝 —— 按《大吴礼律》,陵寝百里内 “非诏不得擅入,外敌入者格杀勿论”。孙山自己就是永熙帝时的宣府卫老兵,左腿上还留着瓦剌箭伤的疤痕,阴雨天会隐隐作痛。他比谁都清楚:昌平离京师仅五十里,陵寝是京师的外围屏障,更是大吴的 “祖宗根基”,若陵寝有失,不仅礼制崩坏,京师的人心也会散。

“指挥!” 巡逻校尉王山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甲叶上沾着陵前的松针,“刚才在永熙帝陵西配殿外,发现了几处马蹄印!不是咱们战马的蹄印 —— 咱们的马是中原矮脚马,蹄印浅;这印深,还带着漠北特有的黄沙,是瓦剌那种高头大马的痕迹!”

孙山心里 “咯噔” 一下,手不自觉地按在腰间的佩刀上:“传我令,西、北两门各加派两百兵卒,弓手登墙戒备!你再去昌平城,找赵同知,就说‘陵寝外围发现瓦剌马蹄印,恐有敌袭,请即刻增派援兵’—— 这次务必让他给准话!”

王三领命刚跑出去,赵霖的亲信书吏就来了,手里捧着一卷折得整齐的纸,脸上堆着假笑:“孙指挥,赵同知有令,说‘近日昌平粮道忙着给居庸关运粮,援兵抽不开身。守陵卫都是老兵,应付几个牧民绰绰有余,勿要小题大做,惊扰了陵寝的安宁’。”

孙山接过 “令纸”,指尖触到纸页上偏沉的墨色,心里突然起了疑。昌平官署用的是工部特制的桐烟墨,色清而亮;可这 “令纸” 上的墨,沉得发暗,是松烟墨的质感 —— 赵霖为何要用松烟墨写令?他捏着纸的手紧了紧,纸页边缘的纤维被捏得发皱:“赵同知还说什么了?”

书吏摇头:“没了,就这些。孙指挥要是没别的事,小吏就先回了,衙署还等着小吏复命呢。” 说完,躬身退了出去,脚步快得像是在躲什么。孙山看着他的背影,又望向西配殿的方向,心里的不安像潮水般涌上来 —— 赵霖绝不是 “粮道忙” 那么简单。

同日午时,昌平同知衙署的书房里,赵霖正坐在案前,手里捏着一封密信,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信纸是镇刑司旧存的桑皮纸,边缘还带着 “镇刑司万历库” 的暗记,上面的字是用松烟墨写的,笔迹潦草却透着狠戾 —— 是石迁派人送来的。

“五月初三,瓦剌骑兵三千,我为向导,袭昌平陵寝。你迟发援兵,待守陵卫溃败,京师必慌。谢渊若分兵护陵,我再引瓦剌攻居庸关,京师可破。事成后,保你任宣府卫指挥使,世袭罔替。”

赵霖的喉结动了动,把密信凑到鼻尖闻了闻 —— 除了松烟墨的焦味,还有一丝漠北黄沙的土腥味。他想要宣府卫指挥使的官,那是他从做秀才时就有的梦;可 “通敌袭陵” 四个字,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手心发疼。若败露,按《大吴律》,是 “凌迟处死,株连三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窗外传来兵卒的脚步声 —— 是孙山派来催援兵的兵卒,还在衙署外等着。赵霖起身走到窗边,撩起窗帘的一角,看见那兵卒正踮着脚往衙署里望,脸上满是急色。他心里犹豫着,笔悬在 “援兵令” 的纸上,迟迟落不下去。

“大人,” 门被轻轻推开,王成业走了进来。他是守陵卫副指挥,也是赵霖的小舅子,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吴胜侍郎派人来传话了,说‘若事成,他在陛下面前保您;若事败,就推给孙山指挥不力,说他没查清敌情就乱报,扰了朝堂’。”

赵霖心里一松,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吴胜是礼部侍郎,还是他的远房姻亲,在朝堂上有话语权;有吴胜包庇,就算出了岔子,也能把水搅浑。他不再犹豫,拿起笔,蘸了松烟墨,飞快地写了封 “缓兵令”:“昌平援兵需两时辰后到,守陵卫先率部顶住,勿要轻举妄动。”

写完,他把令纸递给王成业,声音压得极低:“你去守陵卫,亲自把令交给孙山。记住,别让他起疑 —— 就说‘粮道刚腾出些人手,援兵正往这赶,让他再等等’。”

王成业接过令纸,揣进怀里,躬身道:“姐夫放心,属下知道怎么做。孙山那老东西,一向认死理,只要有您的令,他不敢不等。”

赵霖看着王成业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早就不满孙山 “事事按律”—— 去年冬天,孙山还举报他 “擅自动用陵寝附近的民力修私宅”,若不是吴胜在礼部帮他遮掩,他早就被玄夜卫查了。这次借瓦剌的手除掉孙山,再夺守陵卫的兵权,他在昌平就能一手遮天。

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格窗照在案上的密信上,却没让书房暖半分,反而透着一股阴森的寒意。赵霖拿起密信,凑到烛火边,想烧掉,可犹豫了一下,又把信折好,塞进了床底的暗格里 —— 他总觉得,这封信或许还有用。

暮色降临时,漠北的风沙果然裹着瓦剌骑兵来了。三千铁骑像黑色的潮水,从蟒山方向涌来,在石迁的引导下,直奔永熙帝陵的西配殿 —— 那里存放着永熙帝的祭器,也是守陵卫防守最薄弱的地方。

王成业按赵霖的令,中午就以 “北门发现可疑动静” 为由,调走了西配殿一半的守兵。此时西配殿外,只剩两百兵卒,弓手刚搭好箭,瓦剌骑兵的弯刀就已经劈到了眼前。

“敌袭!” 孙山的喊声刚落,惨叫声就响了起来。他拔出佩刀,左腿的旧伤因奔跑而裂开,血顺着裤管流下来,染红了陵前的青砖。他看见十六岁的小兵陈小五抱着永熙帝的玉圭,想往殿内躲,却被瓦剌骑兵一箭射穿了胸膛 —— 玉圭摔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像极了当年宣府卫失守时,百姓哭喊声里的绝望。

“弟兄们,守住陵寝!” 孙山挥舞着佩刀,砍倒了一个冲上来的瓦剌兵,“就算死,也要死在先帝陵前,不能让胡虏亵渎祖宗!”

兵卒们被他的喊声激得红了眼,明明带着伤,却仍挺着长枪往前冲。王山的左臂被瓦剌刀砍断,鲜血喷了一地,可他仍用右手举着守陵卫的旗帜,嘶哑地喊:“死守!死守!” 陈小五的哥哥陈大四,抱着弟弟的尸体,眼泪混着血往下流,疯了似的冲向瓦剌骑兵,最终也倒在了西配殿的门槛前。

孙山看着身边的兵卒一个个倒下,心里像被刀割。他知道,只要赵霖的援兵能按时到,守住西配殿不成问题 —— 可援兵迟迟没来。他派去催援兵的兵卒,第三波回来时,带来的还是赵霖的 “再等等”:“赵同知说,援兵刚集齐,正往这赶。”

可这 “再等等”,一等就是两个时辰。当赵霖的援兵慢悠悠地出现在远处时,守陵卫已经战死了两千余人,西配殿的屋顶被瓦剌兵放了火,浓烟裹着火星,飘在陵寝的上空,像在为战死的兵卒哀悼。孙山砍倒最后一个冲上来的瓦剌兵,却被身后的骑兵用长矛刺穿了肩胛,他踉跄着转过身,看见石迁正骑着马,在远处冷笑。

“孙指挥!” 王三爬过来,想扶他,却被孙山推开。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爬到永熙帝陵的石兽旁,手紧紧攥着石兽的蹄子,目光望着京师的方向,最终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五月初四清晨,陵寝遭袭的消息像惊雷一样,炸响在京师的御书房里。萧桓正在看谢渊递来的《九边防务奏疏》,听见近侍太监王福的通报,手里的奏疏 “啪” 地掉在了地上。

“你再说一遍?” 他的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颤抖,快步走到王福面前,抓住他的胳膊,“陵寝遭袭?哪个陵寝?守陵卫怎么样了?”

王福跪在地上,头贴在金砖上,声音发颤:“陛下,是... 是昌平的元兴帝、永熙帝陵寝,被瓦剌小股骑兵袭了。石迁当向导,守陵卫指挥孙山重伤,战死兵卒两千余人,西配殿被烧,祭器也被掠走了...”

“哐当” 一声,萧桓后退时撞在了龙椅上。元兴帝是他的祖父,永熙帝是他的父亲,陵寝遭袭,是对大吴祖宗的亵渎,更是对他这个帝王的羞辱!他想起去年冬天,瓦剌屯兵通州时,京师百姓的慌乱;想起三月间张端构陷谢渊时,自己的犹疑;如今陵寝遭袭,他才发现,自己对石迁旧党的清除,还是太手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传谢渊!传周显!传李东阳!” 萧桓的声音带着急,连呼吸都变得急促。他走到墙上挂着的陵寝舆图前,手指死死按在昌平的位置 —— 那里离京师太近了,瓦剌能袭陵,就能袭京师!若谢渊没在大同卫挡住瓦剌主力,后果不堪设想。

谢渊赶到时,御书房的烛火还亮着,萧桓正站在舆图前,背影透着疲惫。他看见谢渊,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快步走过来:“谢尚书,陵寝遭袭,你说该怎么办?赵霖说他‘粮道忙’,迟发了两时辰援兵,你说他是不是有问题?”

谢渊躬身,声音沉稳却带着痛:“陛下,臣请旨,率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文勘房属吏,即刻赴昌平勘案。陵寝遭袭绝非‘小股袭扰’—— 瓦剌敢在京师附近动陵寝,定是有内应;赵霖迟发援兵两时辰,恐不是‘粮道忙’那么简单,臣怀疑他通敌。”

他话音刚落,御书房的门就被推开了,礼部侍郎吴胜捧着一卷奏疏,匆匆走进来,脸上带着 “焦急”:“陛下!臣刚收到昌平的消息,陵寝遭袭是瓦剌小股骑兵所为,孙山指挥不力,才导致伤亡惨重。依臣之见,无需大动干戈 —— 先派礼部去修复陵寝,再命赵同知加强昌平防务,免得惊扰朝野,让瓦剌看了笑话。”

“吴侍郎!” 谢渊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盯着他,“守陵卫战死两千余人,陵寝被烧,祭器被掠,你竟说‘无需大动干戈’?赵霖迟发援兵两时辰,导致战局溃败,你为何只字不提?”

吴胜脸色微变,却强辩:“谢尚书怎知赵霖是‘迟发’?昌平粮道确实忙,居庸关等着粮饷,援兵抽不开身也是常情。孙山若能守住西配殿,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 —— 说到底,还是他指挥不力。”

萧桓看着两人,心里又急又乱。他信谢渊的判断,可吴胜说的 “不惊扰朝野”,也让他顾虑 —— 京师刚从瓦剌的威胁中缓过来,若再传出 “陵寝遭袭、官员通敌” 的消息,百姓又会慌。他沉默了许久,终于咬了咬牙:“谢尚书,你率秦飞、文勘房赴昌平,查明真相,只勘案,不拿人;吴侍郎,你去礼部,筹备陵寝修复事宜,务必尽快恢复陵寝的规制。朕要的是真相,不是敷衍。”

谢渊还想再劝,可看着萧桓眼底的疲惫,知道帝王已做了决定,只能躬身:“臣遵旨。” 他心里清楚,这次去昌平,不仅要查赵霖的罪证,还要稳住守陵卫的军心 —— 若军心散了,陵寝的防务就彻底完了。

五月初五的清晨,谢渊与秦飞率玄夜卫文勘房属吏,抵达了昌平陵寝。刚到陵前,一股焦糊味就扑面而来 —— 西配殿的焦木还在冒烟,黑色的烟灰落在陵前的青砖上,像一层薄薄的霜。

守陵卫的兵卒们正整齐地抬着战死同伴的尸体,往元兴帝陵前的空地上放。尸体有的缺了胳膊,有的少了腿,脸上还带着死前的狰狞。孙山躺在临时搭的帐篷里,肩胛的伤口刚被包扎好,脸色苍白得像纸,却仍挣扎着要起来:“谢尚书... 一定要查清楚... 是赵霖... 他通敌...”

谢渊走到帐篷里,按住他的肩,声音放得轻柔:“孙指挥,你安心养伤,臣定会查清楚,还战死的弟兄们一个公道。” 他看着孙山肩胛上的矛伤,心里的怒火更盛 —— 那是瓦剌骑兵常用的铁矛,矛尖还带着倒钩,可见当时的战斗有多惨烈。

秦飞从西配殿的废墟里,捡回了一块瓦剌弯刀的碎片,递给谢渊:“谢尚书,你看,这碎片上有瓦剌的狼头纹,是瓦剌左贤王部的制式兵器。还有这个,” 他又递过一张揉皱的纸,“是从王成业的营房里搜出来的,是他调走西配殿守兵的‘调令’,墨是松烟墨,跟赵霖书房里搜出的松烟墨一致。”

谢渊接过 “调令”,展开一看,上面 “调西配殿守兵两百,赴北门戒备” 的字迹,果然是王成业的笔迹,墨色沉暗,与昌平官署常用的桐烟墨截然不同。他心里冷笑 —— 赵霖想借 “调兵” 掩盖通敌的罪证,却没想到,墨色的破绽,成了第一个突破口。

他们去昌平同知衙署找赵霖时,赵霖正坐在书房里,对着镜子整理官帽,脸上带着 “悲痛” 的表情,看见谢渊和秦飞,立刻迎了上来:“谢尚书、秦指挥使,你们可来了!陵寝遭袭,都是我的错 —— 若我早知道瓦剌会来,就算抽掉粮道的人,也要先派援兵!孙指挥重伤,守陵卫伤亡惨重,我这心里,比刀割还疼啊!” 说着,还挤出了几滴眼泪。

秦飞上前一步,声音冷得像冰:“赵同知,王成业调走西配殿守兵,是你的令吧?调令上的墨,是你书房里的松烟墨,你还有什么说的?”

赵霖的脸色瞬间白了,眼神闪烁着:“是... 是我让他调的。可我是为了加强北门的防守 —— 当时巡逻兵说北门有可疑动静,我才让他调兵过去,没想到瓦剌会攻西门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北门离西门三里,” 谢渊冷笑,“调走西门一半的守兵去北门,你觉得说得通?赵同知,你书房里搜出的石迁密信残片,上面‘袭陵后盼瓦剌攻居庸关’的字迹,你还要狡辩吗?”

赵霖听到 “石迁密信” 四个字,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他没想到,玄夜卫竟然找到了密信残片!他还想再辩,却被秦飞身后的玄夜卫卒按住了胳膊:“赵同知,跟我们回京师吧,诏狱署的人,还等着跟你问话呢。”

赵霖挣扎着:“我是昌平同知,你们不能抓我!吴胜侍郎会保我的!” 可玄夜卫卒根本不理他,架着他就往外走。谢渊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清楚,赵霖只是个开始,背后的吴胜,还有石迁旧党,都要一一清算。

赵霖被押回京师的同时,吴胜正在御书房里,递上了一封 “求情疏”。他跪在萧桓面前,声音带着 “恳切”:“陛下,赵霖是昌平同知,若他被抓,昌平的粮道就没人管了,居庸关的援兵也会断粮。臣请陛下放赵霖回来,让他戴罪立功,待陵寝修复、粮道安稳后,再治他的罪不迟。”

萧桓看着 “求情疏”,心里又犯了疑。吴胜是礼部侍郎,掌管礼制,若他真为赵霖求情,会不会赵霖真的是 “被冤枉”?可谢渊之前递来的 “调令” 和瓦剌弯刀碎片,又让他觉得赵霖脱不了干系。

“陛下,” 王福进来通报,“谢尚书、秦指挥使押赵霖回来了,还带了王成业的供词。”

萧桓点头:“让他们进来。”

谢渊递上王成业的供词,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是玄夜卫严刑审讯后,王成业亲笔写的:“赵霖让我调走西配殿守兵,迟发援兵,说石迁会引瓦剌袭陵,事成后保我升守陵卫指挥。吴胜侍郎收了赵霖一千两贿银,答应在京师帮他遮掩,若事败就推给孙山指挥不力。”

吴胜跪在地上,看见供词上的 “吴胜” 二字,脸色瞬间惨白。他再也装不下去,膝行着爬到萧桓面前,哭着求饶:“陛下!臣错了!是赵霖逼我的!他说若我不帮他,就杀了我全家!那一千两贿银,臣还没动,现在就交出来!求陛下饶臣一命!”

谢渊上前一步,递上从赵霖宅中搜出的贿银记录:“陛下,这是赵霖的贿银记录,上面‘吴胜侍郎收银一千两’的字迹,与吴胜递的‘求情疏’笔迹一致,他还想狡辩?”

萧桓看着吴胜,又看着被押在阶下的赵霖,脸色铁青。他没想到,自己信任的礼部侍郎,竟然会收贿银、包庇通敌官员;更没想到,陵寝遭袭的背后,还有这么多的阴谋。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你们... 你们竟敢通敌袭陵、亵渎祖宗!传朕旨意,押赵霖、吴胜下诏狱署,明日廷议审讯!”

赵霖和吴胜还想求饶,却被玄夜卫卒拖了下去,哭声在御书房的走廊里回荡,久久不散。萧桓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满是愧疚 —— 若他早听谢渊的话,早点清查石迁旧党,就不会有这么多兵卒战死,陵寝也不会遭此劫难。

五月初六的廷议,太和殿里的气氛肃穆得让人窒息。赵霖和吴胜被押在阶下,背后插着 “通敌袭陵” 的斩标,头发散乱,脸上还带着刑讯的伤痕。群臣站在班列里,没人敢说话 —— 陵寝关乎祖宗,通敌袭陵是大罪,谁也不敢替他们求情。

萧桓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谢渊递来的罪证:赵霖与石迁的密信残片、王成业的供词、吴胜的贿银记录,还有西配殿烧焦的木片、瓦剌弯刀的碎片。他的声音威严得像冰,一字一句地说:“赵霖,你通石迁,引瓦剌袭扰先帝陵寝,迟发援兵两时辰,害守陵卫战死两千余人;吴胜,你身为礼部侍郎,掌管礼制,却收贿银、包庇通敌官员,亵渎祖宗 —— 按《大吴律》,二人皆斩立决,曝首昌平陵前三日,以儆效尤!”

赵霖抬起头,声音嘶哑地喊:“陛下!是石迁逼我的!我也是受害者!求陛下饶我一命!”

秦飞上前一步,递上赵霖写给石迁的回信残片:“赵同知,这是你写给石迁的回信,上面‘袭陵后盼瓦剌攻居庸关’的字迹,是你亲笔写的 —— 这也是被逼的?”

赵霖看着残片,再也说不出话,瘫在地上。吴胜则趴在地上,哭得浑身发抖:“陛下,臣愿捐全部家产,修复陵寝,求陛下饶臣一命!臣再也不敢了!”

谢渊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吴胜身为礼部侍郎,却知法犯法,包庇通敌官员。若饶了他,日后百官都会效仿,祖宗的陵寝无人守护,大吴的礼制也会崩坏。臣请陛下,按律处斩,以正朝纲!”

萧桓点头,声音坚定:“谢尚书所言极是!押下去,明日午时,在昌平陵前问斩!”

玄夜卫卒上前,架起赵霖和吴胜,往殿外拖。两人的哭声越来越远,太和殿里却仍静得能听见烛火燃烧的 “噼啪” 声。萧桓看着群臣,声音带着沉重:“今日之事,给朕,也给你们所有人提个醒 —— 祖宗的陵寝,是大吴的根基;忠良的性命,是社稷的柱石。日后再有人敢通敌、敢包庇,无论官阶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群臣齐齐躬身:“陛下圣明!”

五月初七午时,昌平陵前的空地上,挤满了百姓。赵霖和吴胜被押在刑台上,背后插着的斩标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监斩官是秦飞,他手里拿着萧桓的 “斩立决” 圣旨,声音洪亮地念着两人的罪状:“赵霖通敌袭陵,迟发援兵;吴胜收贿包庇,亵渎礼制 —— 按《大吴律》,斩立决!”

百姓们纷纷扔出手里的烂菜叶、石头,骂声不断:“奸贼!竟敢害守陵卫、毁陵寝!”“杀了他们!给战死的弟兄们报仇!”

午时三刻,刽子手的刀落下,鲜血溅在陵前的青砖上。孙山躺在帐篷里,听见外面的欢呼声,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他挣扎着坐起来,望向刑台的方向,声音沙哑:“弟兄们... 你们可以瞑目了... 奸贼... 伏诛了...” 话没说完,就又昏了过去。

同日,谢渊在昌平陵前,主持修订了《陵寝防务制》,并奏请萧桓,将其写入《大吴礼律》:“守陵卫增至六千,隶属玄夜卫陵寝巡查司,专司陵寝防务,昌平同知不得兼管;陵寝百里内设‘玄夜卫暗探哨’十处,每日巡查,遇不明骑影即刻上报;守将若迟发援兵、擅调守兵,斩立决;祭器存放处设三重守卫,钥匙由守陵卫总兵官、玄夜卫暗探千户、礼部祭官共管。”

萧桓准了他的奏,请工部赶制新的祭器,派户部拨粮三万石、银五千两,用于安抚守陵卫的兵卒和战死兵卒的家属。他还下旨:追赠战死的守陵卫兵卒为 “忠陵校尉”,家属由户部按月发放抚恤金;孙山升昌平陵寝总兵官,赏银五千两,待伤愈后主持陵寝防务;王成业因 “胁从通敌”,减罪一等,判流刑,发配大同卫充军。

谢渊亲自监督陵寝的修复工作 —— 西配殿的焦木被全部换下,新的梁木是从江南运来的楠木,坚硬耐腐;陵前的青砖被重新铺过,战死兵卒的血迹被清洗干净,却仍能隐约看见暗红色的痕迹,像是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惨烈的战斗。

他站在永熙帝陵前,望着远处的京师方向,心里默念:陛下,臣已为战死的弟兄们报仇,定会守护好祖宗的陵寝,不让悲剧再演。风里带着陵前松树的清香,像是先帝的回应,温柔地拂过他的脸颊。

五月初十,萧桓亲赴昌平祭拜陵寝。他穿着素色的龙袍,跪在元兴帝、永熙帝的陵前,手里捧着酒爵,声音带着愧疚:“祖父,父亲,孙儿(儿臣)无能,让陵寝遭袭,守陵卫战死,孙儿(儿臣)已斩了赵霖、吴胜,修复了陵寝,日后定加强防务,不让祖宗再受惊扰。”

祭拜结束后,谢渊向萧桓汇报陵寝的防务:“陛下,守陵卫已增至六千,都是从边卫抽调的老兵,战斗力强;玄夜卫设了十处暗探哨,每日巡查陵寝百里内的动静;新的祭器已运到,存放在西配殿,三重守卫已安排妥当。瓦剌因袭陵失败,石迁的计划暴露,已率部退回漠北,短期内不会再来。”

萧桓点头,走到孙山的帐篷前,看着还在养伤的孙山,声音放得轻柔:“孙总兵,辛苦你了。陵寝的防务,以后就交给你了,朕信你能守好。”

孙山挣扎着要起身谢恩,却被萧桓按住:“你安心养伤,不用多礼。战死的弟兄们,朕不会忘了他们 —— 朕已下旨,在陵前立‘忠陵碑’,刻上他们的名字,让后世百姓都记得,是他们守护了祖宗的陵寝。”

谢渊站在一旁,看着萧桓与孙山的对话,心里突然觉得踏实。帝王的愧疚,是对忠勇的认可;君臣的同心,是社稷安稳的根基。他想起三月间张端构陷案时,萧桓的犹疑;如今陵寝案后,帝王的坚定,让他看到了大吴安稳的希望。

萧桓拍了拍谢渊的肩,声音带着感慨:“谢尚书,三月张端构陷你,你以死明志;五月陵寝遭袭,你又勘奸护陵 —— 大吴有你,是社稷之幸。若不是你,陵寝的罪证查不出来,守陵卫的军心也稳不住。”

谢渊躬身:“陛下过奖,此乃臣的本分。臣只盼日后君臣一心,官民同心,斩奸佞,护忠良,让大吴的江山永远安稳。”

两人站在陵前,望着远处的蟒山,风里带着陵寝的松香,温暖得像初夏的阳光。萧桓突然道:“谢尚书,你说... 咱们大吴的江山,能一直安稳吗?”

谢渊看着萧桓的眼睛,声音坚定:“陛下,只要咱们信忠良(如孙山、陈安之辈),斩奸佞(如张端、赵霖之流),让兵卒有战心,百姓有信心,大吴的江山,定会永远安稳。”

五月十五,昌平陵寝的修复工作全部完成。西配殿的新梁木上,刻着 “德佑十五年五月重修” 的字迹;永熙帝的新祭器被整齐地摆放在殿内,玉圭、玉璧的光泽,映着殿内的烛火,显得庄重而肃穆。

守陵卫的兵卒们整齐地站在陵前,穿着新换的甲胄,举起佩刀,齐声喊:“死守陵寝,护我祖宗!” 声音震得陵前的松树都在微微颤动。孙山站在队伍最前面,肩胛的伤口还没完全好,却仍挺着腰板,目光坚定地望着陵寝的方向 —— 他知道,自己肩上扛着的,不仅是陵寝的防务,还有战死弟兄们的托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玄夜卫继续清查赵霖、吴胜的同党,共抓获礼部小吏三人、昌平衙署属吏五人,都是曾帮赵霖传递密信、帮吴胜伪造 “粮道受阻” 奏疏的人。萧桓下旨,将他们全部判流刑,发配九边充军,让他们在边地 “亲见守边之苦,反思通敌之罪”。

秦飞则命玄夜卫暗探加强对石迁的追捕,在漠南的独石口、宣府卫等地设卡十处,严禁石迁与内地旧党往来。自三月张端案后,石迁旧党虽遭重创,却仍有残余潜伏;此次陵寝案更证明,石迁的阴谋还没结束,必须彻底清除,才能永绝后患。

瓦剌左贤王闻知赵霖、吴胜伏诛,陵寝防务加强,谢渊又在居庸关、大同卫增兵,知道再南下已无希望,遂率部退回漠北深处,三年内再不敢犯大吴边境。京师的烽燧燃起平安火,一串接一串,从昌平陵寝连到居庸关,再连到大同卫,橘红色的火光在暮色里跳动,像给大吴的江山系了条红绸。

那火光里,有守陵卫的忠勇,有查案者的坚定,有君臣的同心,更有百姓对平安的期盼。在初夏的风里,这平安火温暖了昌平的陵寝,温暖了京师的城墙,也温暖了大吴的每一寸土地。

片尾

德佑十五年五月廿,萧桓下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祖宗基业,抚有万方,唯以社稷安稳、陵寝无虞为念。近昌平陵寝遭袭,赖忠良死战、勘奸得力,方解陵寝之厄。为固根本、励忠勇、儆奸佞,特颁此诏,着各部院遵行:

昌平陵寝守将孙山,久历边卫,忠勇可嘉。陵寝遭袭之际,率部死战,虽身负重伤,仍守陵寝不失;奸佞伏诛之时,据实陈词,助勘罪证。兹念其功,特擢孙山为昌平陵寝总兵官,专司元兴帝、永熙帝陵寝防务,总领六千守陵卫,节制陵寝周边防务事宜。赏黄金百两、绸缎五十匹,颁赐 “忠陵守护” 匾额一方,悬挂于昌平陵寝总兵官衙署正堂,以彰其忠。

玄夜卫陵寝巡查司,职在护陵防奸。为固陵寝防务,防瓦剌窥伺、奸佞作祟,特于该司增设暗探千户所,驻札昌平,专司陵寝百里内暗探巡查之事。命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兼领千户所千户,统辖暗探三百人,与孙山所领守陵卫形成联防:凡陵寝外围可疑动静,暗探千户所须即时通报守陵卫;每月朔日,秦飞需亲赴陵寝,与孙山共同核验防务、查验守兵名册,核验结果具本奏报朕知,不得懈怠。

陵寝祭器,乃祖宗礼制之重器,不可轻忽。着礼部正式颁行《陵寝祭器守护制》,定例如下:永熙帝陵西配殿祭器存放处,设三重守卫 —— 内卫由守陵卫遴选精锐五十人充任,中卫由玄夜卫暗探千户所选派三十人充任,外卫由礼部祠祭司差遣祭官统领二十人充任;祭器存放处钥匙三枚,分由昌平陵寝总兵官、玄夜卫暗探千户、礼部祠祭司祭官各掌其一,每月望日三方会同轮换,轮换之时须造具 “祭器核验册”“钥匙交接录”,由三方签字画押后,存档于礼部祠祭司,以备日后查验。如有失责致祭器受损、遗失者,无论官阶,一律下诏狱署勘问,以 “亵渎祖宗” 论罪。

三月间张端构陷忠良、五月间赵霖通敌袭陵,皆因奸佞贪私、朋比为奸,致朝堂震动、陵寝受危。为鉴往知来,令内阁将 “张端刘凯构陷谢渊案”“赵霖吴胜通敌袭陵案” 卷宗,合编为《奸佞警示录》,详载二案罪证、勘案过程、奸佞伏诛情由。该录编定后,由内阁颁行六部、九边各镇及地方府州县,令百官传阅研习:以张端、赵霖为戒,勿贪权、勿纳贿、勿通敌,若有蹈其覆辙者,朕必严惩不贷;以孙山、陈安为范,守职尽责、临危不退、勿负百姓,若有忠勇如二者,朕必破格擢用、厚加赏赐。

朕言出法随,各部院、各官署须恪尽职守,遵诏而行。若有阳奉阴违、敷衍塞责者,玄夜卫可即时拘拿,下诏狱署勘问。钦此!

德佑十五年五月廿日

谢渊仍每日忙于边地防务与京师城防,萧桓常召他入宫议事,两人对坐御书房,从陵寝的守卫细节,聊到九边的粮草调度;从张端案的朝堂博弈,谈到赵霖案的勘奸逻辑,君臣之间的信任,比之前更深厚。李东阳在《内阁记事》中写道:“三月之危,在朝堂构陷,谢尚书以正破邪;五月之危,在陵寝遭袭,谢尚书以实勘奸。帝王之明,在辨忠奸于疑似;社稷之安,在护根本于危难 —— 陵寝为祖宗根本,朝堂为天下根本,二者皆安,天下方宁。”

昌平百姓自发在陵前立 “忠陵碑”,碑上刻着孙山、陈小五、王山等战死兵卒的名字,碑文中写道:“德佑十五年五月,胡骑袭陵,忠魂死战,奸佞伏诛,此乃大吴之幸。忠魂护陵,千古不朽;奸佞之罪,万世唾弃。” 每到初一、十五,总有百姓提着祭品、捧着麦饼来祭拜,香火袅袅中,陵前的松树愈发苍劲,像是在守护着大吴的祖宗基业,也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平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京师百姓则在正阳门内立 “双安碑”,碑上记着三月张端构陷案、五月陵寝案的平冤经过,赞谢渊 “两度安危,一心护邦”,谢孙山 “死战守陵,忠勇可嘉”。石碑落成那日,百姓们自发敲锣打鼓,连宫里的萧桓都听说了,笑着对谢渊道:“百姓的碑,比朕的圣旨更金贵,这是他们对忠勇的认可啊。”

卷尾

《大吴史?谢渊传》载:“德佑十五年三月,张端、刘凯构陷渊,帝召廷议对质,渊持兵符自证,免冠愿死明志,帝知冤,流端、凯。五月,瓦剌袭昌平陵寝,赵霖通敌迟援,吴胜包庇,王成业为其羽翼,陵寝受损、守兵战死甚众。渊率秦飞赴昌平勘案,获霖、胜、成业罪证,诛霖、胜,流成业,修复陵寝,修订《陵寝防务制》。帝桓赞曰:‘渊能拒朝堂之构陷(指张端),能护陵寝之危难(指赵霖),忠勇可比岳峰、陈烈,非此臣,京师难安,大吴难固。’”

《玄夜卫档?陵寝录》补:“赵霖吴胜案后,帝命玄夜卫将‘通敌袭陵案’与‘张端构陷案’并案存档于诏狱署东库,诫后世‘奸佞之祸,或在朝堂,或在边地,需时时警惕,勿使忠良蒙冤、社稷受损’;又命兵部将陵寝防务经验推行诸陵,凡大吴先帝陵寝,皆按‘昌平模式’增兵六千、设暗探哨十处,与边卫防务联动,形成‘陵卫联防’。德佑十五年秋,诸陵无警,九边安稳,大同卫、居庸关的援兵皆已到位,瓦剌再不敢窥伺,大吴遂入内外皆宁之期,时人谓‘谢公在,奸佞息,边尘静,社稷安’。”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