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592章 夜雪操戈声震野,誓教胡骑不敢狂

卷首语

《大吴史?兵志》载:“德佑十四年十二月廿五,瓦剌屯通州未退,兵部侍郎谢渊奉旨总领京营练兵事。时京营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存兵凡一万二,多为老弱,且有镇刑司旧党冒名充数(吃空饷者逾三千),京营都指挥使孙伦(前镇刑司副使李谟旧僚)私吞军饷五万两,纵旧党滋扰。渊至营,先清冒名者,再选锐士七千,日练‘城防三术’(补垣、火器、联防),夜查营中奸迹,凡二十日,京营士气复振。”

《玄夜卫档?练兵录》补:“玄夜卫勘得,孙伦为掩吃空饷之弊,令镇刑司旧党张禄等三百人冒名入营,每人月给‘空饷银’五钱,所扣军饷分润户部主事李谦(李谟侄)、理刑院评事王彬。渊选锐士时,玄夜卫卒从张禄行囊搜出李谟旧令‘伺机乱练兵’,遂牵出孙伦通旧党事。又查孙伦宅,灶下暗格藏军饷银三万两、镇刑司旧制银器十件,此节入《孙伦贪腐通党案勘卷》,存诏狱署东库第三十柜。”

京营老弱待更张,帅印亲持整纪纲。

清得冒名除旧党,选来锐士练城防。

奸贪暗扣军资弊,忠勇明查饷械荒。

夜雪操戈声震野,誓教胡骑不敢狂。

京营颓弊久荒芜,尚书来整振军符。

清奸斩佞除贪腐,选锐练防固帝都。

雪夜操戈声震野,元宵共食暖兵躯。

胡骑退去边关靖,始信忠良定国安。

十二月廿五的寒风,裹着雪粒刮进京营的辕门,像无数把小刀子,割在人脸上生疼。谢渊勒住马缰,乌骓马打了个响鼻,蹄子踏在积雪的辕道上,溅起细碎的雪沫。他抬眼望去,营内的景象让心瞬间沉了下去 —— 有的兵卒靠在墙根晒太阳,甲胄歪歪扭扭挂在肩上,腰间的环刀竟反着挂;有的蹲在伙房外赌钱,铜钱的叮当声混着嬉笑声,在肃杀的寒冬里格外刺耳。

他想起昨日御书房里,萧桓握着他的手说的话:“京营是京师最后一道屏障,你若练不好,朕无兵可守,宗庙无依。” 那话语里的沉重,此刻像块烧红的铁,压在他胸口。谢渊翻身下马,甲叶碰撞的声响,惊得墙根赌钱的兵卒慌忙起身,却没人敢直视他的眼睛。

“谢侍郎,” 京营都指挥使孙伦从帐中迎出来,穿着一身绣金的都指挥袍,袍料是江南产的云锦,在寒风里泛着光 —— 京营都指挥的年俸不过八十石,绝买不起这样的料子。孙伦脸上堆着刻意的热络,双手抱拳:“天这么冷,您怎么亲自来了?有什么事,遣人传个话,末将立刻去办。”

谢渊没接他的话,目光扫过营内:“陛下命我总领京营练兵,今日来,是要验看营中兵卒,选锐士练城防之术。” 孙伦的笑容僵了一瞬,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腰间的玉牌:“侍郎有所不知,京营兵卒多是老弱,去年狼山之战折损太多,新补的兵还没练熟 —— 选锐士怕是难,不如先练些劈砍、列队的基础,慢慢来?”

“慢慢来?” 谢渊突然上前一步,目光像冰锥一样刺向孙伦,“瓦剌五万骑屯在通州,每日操练攻城之术,他们会等咱们‘慢慢来’吗?” 孙伦的额头渗出汗,顺着鬓角往下流,忙转移话题:“先去帐中歇着,末将让人备了热酒,咱们边吃边议练兵的事。” 谢渊却转身走向兵卒队列:“不必,现在就验看。”

孙伦让人吹号集合,兵卒们磨磨蹭蹭了半炷香,才歪歪扭扭站成几列。谢渊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目光扫过队列,越看心越沉 —— 队列末尾,有个兵卒的甲胄明显短了一截,腰间还露着半截黑色腰牌,上面 “镇刑司” 三个字隐约可见;前排有个兵卒咳嗽时,竟咳出了半颗松动的牙,满脸皱纹,看年纪至少六十岁,连握枪的手都在抖。

“孙都司,” 谢渊指着那两个兵卒,声音透过寒风传得很远,“大吴京营选兵定例:年十六至四十五,身无疾,能执刃百步,方许入营。这两位,符合哪一条?” 孙伦慌忙从台下跑上来,凑在谢渊耳边小声说:“侍郎息怒,这是补进来的‘辅兵’,负责做饭、喂马,不算战兵,就不用这么严了吧?”

谢渊没理会他,径直走下台,拔出腰间的环刀,刀柄朝向那个露腰牌的兵卒:“你握刀试试,让我看看你的力气。” 兵卒慌忙接过刀,手腕却抖得厉害,刀 “当啷” 一声掉在雪地上,刀刃插进积雪,溅起一片雪。谢渊弯腰捡起刀,目光落在那半截腰牌上 ——“镇刑司书吏张禄” 的字样清晰可见。

“张禄?” 谢渊的声音冷得像冰,“镇刑司的书吏,怎么来京营当辅兵了?是谁让你来的?” 张禄 “扑通” 一声跪在雪地上,膝盖砸得积雪四溅,声音发颤:“是... 是孙都司让我来的,他说给我每月五钱银子,让我别声张,就说自己是无家可归的流民...”

孙伦见状,慌忙上前想拉张禄起来:“你胡说什么!不过是个认错人的小吏,快起来!” 谢渊却抬手拦住他,对着营门外喊:“周指挥使,该进来了!” 话音刚落,玄夜卫指挥使周显带着十几个玄夜卫卒走进营门,黑色的袍角扫过积雪,手里拿着玄夜卫的勘合:“孙都司,奉陛下旨,查京营‘冒名充数、私吞军饷’案,请你配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孙伦的脸瞬间惨白,像被雪糊了一层,嘴唇哆嗦着:“周... 周指挥使,这是误会,都是误会...” 周显却没理他,蹲在张禄面前:“你说,还有多少人像你这样,是镇刑司旧党冒名入营的?孙伦每月扣你们多少饷银?” 张禄看着玄夜卫卒腰间的刀,又看了看谢渊的眼神,终于哭了:“还有三百多个弟兄,都是镇刑司革职的人,孙都司让我们冒流民的名字入营,每月扣我们一半饷银,说‘只要不闹事,就保我们平安’...”

谢渊站在雪地里,听着张禄的话,拳头攥得指节发白。三百多个李谟旧党混在京营,若瓦剌攻城时他们在营中作乱,里应外合,京师的防线瞬间就会崩溃。“周指挥使,” 谢渊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先把这些冒名的旧党都拘起来,集中看管,再查京营的兵册、饷册,看看孙伦到底吞了多少军饷!”

周显点头,挥手让玄夜卫卒行动。营内很快传来兵卒的喧哗声,夹杂着旧党的哭喊和玄夜卫卒的喝止声。孙伦瘫坐在帐前的雪地上,看着眼前的混乱,突然爬起来对着谢渊磕头:“谢侍郎,我错了!我不该吞军饷,不该让旧党入营!求您饶我一命,我愿把吞的军饷都交出来,一分不少!”

谢渊却没看他,目光落在那些真正的老弱兵卒身上 —— 他们缩在角落,有的抱着胳膊发抖,有的看着被拘的旧党发呆,眼神里满是恐惧和茫然。他心里突然一疼:这些兵卒,本该是守护京师的屏障,却被孙伦这样的贪官折腾得毫无士气,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当晚,京营的兵册、饷册被搬到临时议事帐中。烛火跳动着,谢渊和周显一页页翻查,兵册上写着 “京营兵卒一万二千人”,可根据张禄的供词和玄夜卫的初步核查,实际能战的兵卒不足五千,其余七千多人不是 “空额”,就是 “冒名”。“你看这里,” 周显指着兵册上的名字,“‘李三’‘王五’‘赵六’,这些名字重复了十几遍,明显是编造的假名字,孙伦就是靠这些空额吞饷。”

谢渊拿起饷册,指尖拂过 “支用” 批注的墨迹:“这批注的墨色新淡不一,有的地方还能看到擦改的痕迹,是孙伦后来补的,为了掩人耳目。” 他突然想起白天去营中伙房看到的景象 —— 兵卒们吃的是掺了沙子的稀粥,菜只有几片发黄的菜叶,连点油星都没有。“他不仅吞军饷,连兵卒的口粮都克扣了,” 谢渊的声音里满是愤怒,“明天一早,就去查孙伦的私宅,一定要找到他吞饷的证据!”

十二月廿六的清晨,玄夜卫卒在孙伦私宅的灶下暗格,搜出了三万两银子和十件银器。银子装在六个木箱里,箱底还压着户部的饷银封条;银器是镇刑司旧制的,底部分别刻着 “李谟” 二字,与之前张成案中查获的赃物形制一模一样。

周显拿着一件银器,走到被拘在帐中的孙伦面前:“孙都司,这三万两银子,是你三年来吞的军饷吧?这些刻着‘李谟’的银器,又是怎么回事?你是不是还在跟李谟旧党联络?” 孙伦的脸从惨白变成猪肝色,嘴唇哆嗦着:“我... 我没有联络旧党!银子是我攒的俸禄,银器是别人送的,我不知道上面有‘李谟’的字...”

“别人送的?” 谢渊走进帐中,手里拿着玄夜卫刚递来的供词,“张禄供认,你去年曾让他给李谟旧党张成送过粮,还收了张成送的‘谢礼’—— 就是这些银器吧?孙伦,事到如今,你还想狡辩?” 孙伦看着供词上张禄的手印,终于没了力气,瘫坐在椅子上:“我... 我认罪...”

就在谢渊清查京营旧党、核实军饷时,京营选锐士的告示贴了出去。可接连两天,报名的兵卒寥寥无几。谢渊站在营门口的告示前,看着稀稀拉拉的报名者,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拉住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卒,老卒的甲胄上满是补丁,手里还攥着半个冷硬的窝头。

“老哥哥,” 谢渊的声音放得很柔,“为什么不报名?咱们练好了兵,就能守住京师,守住家里的妻儿老小啊。” 老卒叹了口气,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无奈:“侍郎,不是我们不想报,是怕啊。之前孙都司克扣粮饷,我们练得再好,也没饭吃,还得被他骂‘没用’;现在报了名,万一再遇到像孙都司这样的官,我们这些老骨头,经不起折腾了。”

谢渊心里一震,突然对着围过来的兵卒们躬身,腰弯得几乎贴到地面:“弟兄们,我谢渊在这里对天发誓,若我练兵期间,有任何人克扣你们的粮饷、虐待你们,你们尽管找我,找玄夜卫!我谢渊跟你们同吃同住,你们吃什么,我吃什么;你们练多久,我陪多久!若我违誓,天打雷劈!”

说完,他让人把自己的行李搬到兵卒的营房里,铺盖就放在老卒们的铺位旁边。当天中午,谢渊和兵卒们一起坐在伙房外的雪地里,捧着碗掺了少量麦粉的稀粥,就着水煮萝卜吃。老卒们看着他吃得香甜,没有丝毫嫌弃,眼神里渐渐有了光。下午,报名的兵卒多了起来,有年轻的壮勇,有身强体壮的老兵,还有几个曾在狼山之战中立过功的老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选锐士的过程格外严格。谢渊亲自把关,分了三关:第一关考体力,能举三十斤的石锁走五十步者过;第二关考武艺,能挥刀劈断三寸厚的木板、或拉弓射中五十步外的靶心者过;第三关查家世,凡与镇刑司旧党有牵连、或有贪腐劣迹者,一律不选。

三日后,共选出锐士七千:年轻壮勇四千,多是京师周边的农户、工匠,有把子力气;老兵三千,多是狼山之战、宣府卫之役的幸存者,懂战阵、会守城。谢渊把他们分成三队,各有侧重:

一队练 “补垣术”,由曾在宣府卫守过城的老兵赵勇带领,专门学习修补城墙缺口、加固城防 —— 赵勇在宣府卫破城时,曾带着十几个弟兄用砖石堵住城墙缺口,坚持了一个时辰,有实战经验;

二队练 “火器术”,由神机营旧将吴能指导,学习使用火炮、火箭 —— 吴能曾在大同卫用火炮轰退过瓦剌骑兵,熟悉火器的保养和操作;

三队练 “联防术”,由谢渊亲自督练,模拟京师九门的地形,练习城门间的互相支援 —— 若一门遇袭,其他城门如何快速调兵、如何传递信号、如何截断敌军后路,都要反复演练。

操练的第一天,就出了意外。练火器的兵卒刚点燃一门火炮,炮膛突然 “轰隆” 一声炸了,滚烫的铁屑溅到两个兵卒的胳膊上,瞬间起了水泡。兵卒们吓得纷纷往后退,有的甚至扔了手里的火折子,脸上满是恐慌。

谢渊立刻冲过去,蹲在受伤的兵卒面前,让人找来干净的布条和草药,亲自给他们包扎。“别怕,只是皮外伤,” 谢渊的声音很稳,安抚着受伤的兵卒,“是炮膛里的铁锈太多,没清理干净,才会炸膛。” 他让人把炸坏的火炮抬过来,当着所有兵卒的面,用铁丝仔细清理炮膛里的铁锈:“以后每次练火器前,都要像这样清理炮膛,检查火药的干湿,咱们练火器是为了杀敌,不是为了伤自己人!”

他又让人去工部传话,调来了新的火药、箭簇和保养火器的工具,还请了工部的铁匠来营中,教兵卒们如何保养火炮、如何判断火药是否能用。受伤的兵卒躺在帐中,谢渊亲自给他们送药、喂饭,说:“委屈你们了,等伤好了,咱们再一起练,一定把火器练熟。” 兵卒们看着谢渊忙碌的身影,眼里满是感动 —— 他们从军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样关心普通兵卒的将领。

孙伦的同党、户部主事李开,得知孙伦被拘的消息后,心里像揣了只乱撞的兔子,日夜不安。他知道自己去年分了孙伦吞的五千两军饷,还帮孙伦私改京营粮册,把 “京营月需粮三千石” 改成 “两千五百石”,克扣的五百石粮都运到了自己的城郊私仓。若谢渊继续查下去,迟早会查到他头上。

李开思来想去,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写了封奏疏,诬告谢渊 “苛待兵卒,每日只给稀粥充饥;滥用军饷,将火器专款挪作私用”,还伪造了几个 “京营兵卒” 的签名,递到了内阁。内阁首辅李东阳看着奏疏,心里立刻起了疑 —— 谢渊刚在京营立誓与兵卒同甘共苦,怎么会苛待兵卒?而且李开是李谟的侄子,与孙伦往来密切,他的话未必可信。

李东阳让人把奏疏送到京营,交给谢渊。谢渊看着奏疏上的诬告之词,心里冷笑 —— 李开这是想借诬告转移视线,掩盖自己贪腐的事实。他立刻让人去查李开的底细,玄夜卫的密报很快递了回来:李开不仅分了孙伦的军饷,还与李谟旧党有书信往来,私仓里还藏着克扣的五千石京营军粮。

谢渊带着玄夜卫卒,亲自去了李开的城郊私仓。私仓的门被锁得严实,玄夜卫卒砸开门后,里面的景象让人大吃一惊 —— 五千石粮整齐地堆在仓里,粮袋上还印着 “京营军粮” 的字样。李开被玄夜卫卒从家中押来,看着满仓的军粮,脸色瞬间惨白:“我... 我不是故意的,是孙伦逼我的...”

“逼你?” 谢渊走到他面前,手里拿着他与李谟旧党的密信,“你在密信里说‘京营粮少,兵卒必乱,可趁机助瓦剌破城’,这也是孙伦逼你的?李开,你身为户部主事,掌管粮饷,却克扣兵卒的救命粮,还想通敌乱国,你对得起身上的官服吗?对得起那些饿着肚子也要守城的兵卒吗?”

李开 “扑通” 跪在地上,抱着谢渊的腿哭着求饶:“谢侍郎,我错了!我不该诬告你,不该克扣军粮!求您饶我一命,我愿把私仓的粮都捐出来,充作京营军饷!” 谢渊却摇了摇头,声音平静却带着威严:“你犯的是通敌、贪腐之罪,按大吴律,当斩立决。我饶不了你,陛下也饶不了你。”

随着孙伦、李开等人的伏法,京营的风气渐渐变了。玄夜卫监督军饷发放,兵卒们的饷银足额到手,伙房里的稀粥变成了掺着麦粉的干饭,菜里也有了油星,偶尔还能吃到肉。兵卒们操练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天天不亮,营中就响起了操练的口号声,连寒风都挡不住他们的热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谢渊每天比兵卒起得还早,陪着他们一起操练:练补垣术时,他亲自搬砖石、和灰浆,手上磨出了血泡也不歇;练火器术时,他亲自点火炮、递箭簇,脸上沾了火药灰也不在意;练联防术时,他假装 “瓦剌兵”,带着一队兵卒模拟攻城,让守城的兵卒熟悉应对之法。

有一次,练联防术到深夜,雪下得很大,鹅毛大的雪片把营中的灯火都遮得模糊了。谢渊看着冻得嘴唇发紫的兵卒,让人在营中支起大锅,煮了热汤,里面放了姜片和葱花,分给每个兵卒一碗。兵卒周小五捧着热汤碗,眼泪掉进汤里:“谢侍郎,跟着您,我们心里踏实!就算瓦剌真的来了,我们也不怕,一定能守住京师!”

谢渊拍了拍他的肩膀,汤碗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睛:“好弟兄,只要咱们心齐,就没有守不住的城,没有打不赢的仗!” 他看着眼前的兵卒们,有的年轻,有的苍老,却都有着同样坚定的眼神 —— 那是守护家园的眼神,是宁死不退的眼神。

德佑十五年正月初三,玄夜卫的密报递到了御书房。萧桓看着密报上 “京营锐士七千,操练刻苦,士气高昂,可堪一战” 的字样,笑着对内阁首辅李东阳说:“谢渊果然没让朕失望!朕就知道,他能把京营练出来 —— 有这样的将领,有这样的兵卒,京师可安了。”

李东阳躬身道:“陛下慧眼识才,谢侍郎不仅练兵有方,还能肃清贪腐,除去内奸,实乃大吴之幸。如今京营已成劲旅,九边援兵也陆续抵达,瓦剌必不敢再犯京师。” 萧桓点头,让人传旨:“正月初十,让京营举行大规模操练,模拟瓦剌攻城,朕要亲自去看看。”

正月初十的清晨,阳光格外明亮,雪地上泛着耀眼的光。京营的兵卒们列阵在西直门外,模拟京师守城的场景:西直门城楼上插着大吴的旗帜,城楼下挖了陷马坑、埋了拒马桩,补垣队、火器队、联防队各司其职,严阵以待。

谢渊站在城楼上,手里拿着令旗,目光扫过阵前:“都准备好了吗?” 城下的兵卒们齐声喊道:“准备好了!” 谢渊挥动令旗:“开始!” 随着一声令下,扮演 “瓦剌兵” 的兵卒们举着云梯,冲向城墙,喊杀声震得地都在颤。

“火器队,瞄准‘瓦剌骑兵’!” 谢渊高声下令。城楼上的火炮 “轰隆” 作响,“瓦剌骑兵” 纷纷倒地;“补垣队,快把城墙的‘缺口’补上!” 几个兵卒抬着砖石,迅速堵住城墙的模拟缺口;“联防队,从北门调兵支援!” 一队兵卒拿着刀枪,快速从侧路包抄,截断了 “瓦剌兵” 的后路。

整个操练过程,兵卒们配合默契,动作迅速,没有丝毫慌乱。萧桓站在远处的观礼台上,看着眼前的景象,满意地点头:“好!好!谢渊,京营能有今日,都是你的功劳!朕封你为兵部尚书,继续总领京营和九边军务 —— 京师的安危,就交给你了!”

谢渊从城楼上走下来,躬身谢恩:“陛下放心,臣定不负圣望,死守京师,护大吴宗庙、百姓周全!” 兵卒们听到谢渊升为兵部尚书的消息,纷纷欢呼起来,声音传遍了西直门,连远处的百姓都跟着鼓掌叫好。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京营的兵卒们难得休息一天。谢渊让人在营中挂起了灯笼,煮了元宵,和兵卒们一起过节。老卒赵勇拿着一碗元宵,走到谢渊面前:“侍郎,不,尚书大人,去年的元宵节,咱们还在吃掺沙子的稀粥,今年就能吃元宵了 —— 都是托您的福啊!”

谢渊接过元宵,笑着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孙伦、李开这些贪官被除了,军饷、粮饷足额了,咱们才能安心练兵,才能过个好节。” 他看着营中热闹的景象,灯笼的光映在兵卒们的笑脸上,心里突然想起了父亲谢承宗 —— 父亲当年为了护边粮,死在瓦剌游骑的刀下,就是为了让边地的兵卒能有粮吃,让百姓能安稳生活。

“爹,” 谢渊在心里默念,“您放心,儿子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儿子正在守住京师,守住您用命护着的大吴百姓。” 远处的京师城里,百姓们也在过元宵,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半个夜空。谢渊知道,这安宁的景象,是无数像父亲一样的忠魂用命换来的,他必须守住这份安宁。

正月廿的清晨,玄夜卫卒从通州传来消息:瓦剌太师也先见京营操练严格,士气高昂,又得知大吴九边援兵已陆续抵达京师,自己的粮草补给线也被大同卫兵截断,终于决定退师,带着五万骑往漠北而去。

谢渊站在京营的辕门上,看着远处通州方向的尘烟渐渐散去,心里却没有丝毫放松 —— 瓦剌虽然退了,但他们还在漠北,只要大吴的边防稍有松懈,他们随时可能再来。他转身对身后的兵卒们说:“弟兄们,瓦剌退了,但咱们不能放松操练!只要咱们时刻准备着,就能永远守住京师,永远守护咱们的家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兵卒们齐声喊道:“愿随谢尚书死守京师!” 声音震得辕门上的积雪簌簌落下,在晨光中像一场洁白的雨。谢渊看着眼前的兵卒们,看着他们坚定的眼神,心里突然踏实起来 —— 只要君臣一心、官民同心,只要还有这样愿意用命守土的兵卒,大吴的江山就永远不会倒。

片尾

德佑十五年正月廿五,萧桓下旨:京营都指挥使孙伦、户部主事李开,以 “贪腐吞饷、通敌乱营” 罪斩立决,曝首京营辕门三日,以儆效尤;京营锐士七千正式编入 “京师守御营”,谢渊任总兵官,总领京师九门防务;玄夜卫设 “京营巡防千户所”,专司京营内奸清查、军饷监督、操练考核,凡京营事务,皆需玄夜卫与兵部共同核查,以防贪腐之事再起。

同日,通州的瓦剌兵全部退离,返回漠北,京师之危彻底解除。京师百姓自发涌上街头,提着元宵、馒头、热汤,送到京营,慰问守城的兵卒。老妪张阿公捧着刚蒸好的馒头,塞给兵卒周小五:“好孩子,辛苦你们了,吃个馒头,暖暖心。”

谢渊站在京营辕门,看着百姓们的笑脸,看着兵卒们与百姓们互相问候的场景,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这就是他守护的意义 —— 守护这份官民同心的温暖,守护这片江山的安宁。

卷尾

《大吴史?兵志》载:“德佑十五年正月,谢渊整饬京营,清冒名者七千余,除贪腐将领孙伦、李开等,选锐士七千,分练补垣、火器、联防之术,京营遂成劲旅。瓦剌闻之,退师漠北。帝萧桓嘉渊功,升兵部尚书,总领九边及京师军务。”

《玄夜卫档?防务录》补:“京营整饬后,玄夜卫将‘京营巡防制’刊印成册,颁行九边各镇,令边将效仿清查贪腐、整饬军纪。德佑十五年春,九边各镇皆清出冒名兵卒、贪腐将领,边军战斗力大幅提升。至德佑十八年,瓦剌再不敢犯大吴边境,京师及九边皆安。”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