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玄桢记 > 第562章 埋忠骨,钟楼月冷,哭声入土

《大吴史?德佑帝本纪》载:"十四年八月十六日,帝萧桓入大同卫。时城破甫三日,尸骸枕藉如丘,街巷积血盈寸,踏之粘靴,腥气逆人。帝屏驺从,步进十字街,至钟楼旧址。见断柱犹立,铁链缠缚其上,环间血痕紫黑,擦痕宛然 —— 询知为岳峰就缚处。帝遽免冠投地,顿首砖上,血痕与泪相混,恸哭失声,左右侍臣皆俯首不敢仰视,惟闻砖地叩击声与泣声相续。"

《玄夜卫档?扈从录》补:"帝入大同前,玄夜卫百户周显呈岳峰血书残页七纸,内 ' 镇刑司二十七人通敌 ' 语,与钟楼砖缝所获账册核对,墨痕、印鉴毫厘无差。帝执纸于掌中,指腹摩挲血痕,泪落纸页,晕开 ' 通敌 ' 二字。及十字街,见砖缝中嵌断矛,长三尺许,矛尖犹带齿痕,深及三分(后经玄夜卫验视,确为岳峰齿所啮,齿痕与峰生前医案所载臼齿形态吻合)。帝命以素锦裹矛,亲捧之入忠烈祠,袍角沾血犹未觉。"

残城暮,血街砖上蹄痕露。

蹄痕露,断链犹在,恨如缕。

免冠俯,颓垣戟锈埋忠骨。

埋忠骨,钟楼月冷,哭声入土。

八月十六,辰时。大同卫的晨雾裹着三重气息 —— 最浓的是血腥,像陈年的醋坛被打翻,混着淡淡的马粪味;中层是焦糊气,西巷口那棵老槐树的枝桠上,还挂着北元兵悬尸的绳索,绳端缠着半片烧焦的甲叶,风一吹,甲叶碰撞如碎铃;最底是若有若无的米香,来自昨夜巷战中被打翻的粥摊,黏在砖缝里的米粒已发黑,却仍能辨认出是陈米。

萧桓的銮驾碾过街上凝结的血痂,车轴发出沉闷的声响,每碾过一处凸起,车厢里就晃出半盏残茶 —— 那是他凌晨未喝完的,此刻茶渍在案几上蜿蜒,像幅残缺的舆图。他掀开车帘的手指顿了顿,指腹触到帘上的铜环,环上还留着去年秋猎时岳峰替他擦拭的痕迹。目光扫过两侧的断墙:东墙第三垛砖上嵌着支北元箭,箭羽已被血浸成紫黑;西墙的弹痕里卡着半片吴兵的衣料,青灰色的粗布上,用红线绣的 "阳" 字(阳和口的标记)只剩半边。

"陛下,钟楼就在前面。" 周显的声音带着哽咽,他怀里的木匣用锦缎裹着,缎面绣的缠枝莲已被血水浸得发暗。萧桓接过木匣时,指尖触到匣底的潮湿 —— 是周显一路捧着,手心的汗洇透了锦缎。打开木匣,半块麻纸躺在其中,"勿念,死战" 四字的笔锋里还嵌着细沙,那是钟楼砖缝里的尘粒。他突然想起三年前殿试,岳峰的策论铺在御案上,纸角微微卷起,"边事之患,不在外寇,而在中蠹" 那句,自己当时用朱笔在旁批了 "过激",此刻麻纸的褶皱里,仿佛还留着岳峰握笔时指节的压痕,烫得他掌心发颤。

巳时,十字街口的风突然转了向,卷着尸臭直扑人面。萧桓屏退左右,靴底踩在砖上的声响格外清晰,每一步都像踩在鼓面上。钟楼残柱比记忆中矮了半截,断口处的砖茬新崭崭的,是北元兵想推倒时用斧劈的。铁链缠在柱上,最下端的环扣已被挣得变形,链节间的血痕呈喷射状 —— 玄夜卫验尸时说,这是岳峰被缚后仍挥臂击敌,血从伤口溅上去的。

"岳将军..." 萧桓的膝盖重重磕在砖地上,礼帽滚落时,檐角的珍珠擦过血痂,留下道莹白的痕。他伸手抚过柱上的齿痕,那是岳峰被北元兵用矛杆砸脸时,咬柱泄愤留下的,深及砖体三分,齿尖的划痕像把把小剑。突然想起谢渊的奏报:"峰被俘后,北元左贤王命割其舌,峰以齿啮敌腕,腕骨皆露,终未发一声求饶。" 喉间猛地涌上腥甜,他俯身用额头抵着砖面,那里的血渍虽干,却像仍在发烫,"是朕... 是朕让镇刑司扣了你的粮,是朕把李谟的弹劾当耳旁风..." 话未说完,指节已在砖上叩出红痕。

午时,百姓渐集。张老栓的破棉袄里裹着块染血的豆腐布,布角的油渍是岳峰前日吃豆腐时溅的,中央的血印呈掌状 —— 谢渊说,是岳峰中刀后扶过摊案。"陛下," 老人的手抖得厉害,布上的血印被抖得仿佛要活过来,"岳将军前日还说,等退了敌,要带弟兄们来喝新酿的米酒,说... 说我那口子酿的酒,比京师的御酒烈..."

周遭百姓的哭声突然炸开来:卖菜的王婆捧着颗沾血的白菜,那是岳峰帮她从北元兵刀下抢回来的;铁匠铺的李三举着块烧红的铁,铁上的 "吴" 字是岳峰教他打的。萧桓扶起张老栓时,见布上的靴底纹呈放射状,与周显呈来的样靴拓片比对,正是岳峰战靴前掌的纹路 —— 那天巷战,岳峰就是穿着这双靴,在砖上踏出串串血花。"老人家," 他的声音发哑,指腹摩挲着布上的血印,边缘的干硬与中央的微润(是老人揣在怀里焐的)形成奇异的对比,"岳将军说的米酒,朕替他喝。" 接过布时,布角的线头勾住他的龙袍,他顺势将布塞进贴肉的衣襟,那里还藏着岳峰的血书,墨迹透过两层衣料洇出来,与自己心口的温度相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未时,谢渊引着工匠头目至,那匠人手里的尺子还沾着灰 —— 刚从钟楼废墟里量完尺寸。萧桓指着柱上的 "吴" 字,字沟里的血已凝成暗红的晶状:"这根柱子,不许修,不许换。神武爷当年定边时说,' 残垣是最好的城防 ',就让它竖着,让后人看看,咱们的将军是怎么用骨头刻下这个字的。"

又看向钟楼废墟:"此处建祠,用巷战旧址的砖石。东墙那垛带箭的,西墙卡着衣料的,都给我编号砌进去。" 谢渊躬身应诺,忽从袖中抽出卷供词:"陛下,镇刑司旧吏王迁的供词里说,李谟曾派亲随张成来大同,许北元千户 ' 得岳峰首级者,赏银五千两,官升三级 '。张成此刻还在城内,被玄夜卫看押着。"

萧桓猛地转身,目光扫过围观的京营将官。蒋贵下意识地往人群后缩,左手不自觉地按住腰间的鱼袋 —— 那是张禄去年送他的,袋上的玉扣此刻冰得像块铁。"把王迁的供词给蒋侯爷看看。" 萧桓的声音陡然转厉,指尖因用力而泛白,指甲掐进掌心,"让他知道,他保的那些 ' 亲戚 ',是在喝将士的血!张禄替李谟传递消息时,可曾想过阳和口有多少弟兄在啃树皮?"

申时,忠烈祠奠基。萧桓亲手铲起第一抔土,铁铲入地时,"当" 的一声撞上硬物 —— 是半片岳峰的护心镜残片,边缘的弧度正好护住心口,断裂处留着斧劈的斜痕,玄夜卫验过,与北元兵所用的开山斧刃宽吻合。残片背面的刻字 "永熙三年制" 已被血糊住,却仍能辨认出最后那个 "制" 字的尾钩,像把小剑。

玄夜卫呈上从北元兵尸身上搜出的腰牌,檀木牌上 "镇刑司番役刘三" 七个字刻得歪歪扭扭,牌角的磨损处与账册里 "刘三送北元地图三幅" 的记录完全对应 —— 那是他反复摩挲留下的。"周显," 萧桓将腰牌掷入奠基坑,木牌撞在砖上发出脆响,"传朕旨意,玄夜卫北镇抚司即刻入驻大同,凡与李谟案牵连者,无论官阶,一律锁拿。蒋贵若再敢替张禄遮掩,连他的定西侯印一起缴了!"

蒋贵 "噗通" 跪倒,甲胄撞地的声响在空巷里回荡,冷汗顺着鬓角流进衣领,黏在背上。萧桓却已别过脸,望着岳峰殉难处的断墙,墙根的草从血土里钻出来,嫩黄的芽尖上沾着点红,泪水无声滑落,砸在砖上,晕开一小片深色。

酉时,雨落。起初是细如牛毛的冷雨,后来渐渐密起来,打在残垣上发出 "沙沙" 的响,像无数人在低声诉说。萧桓立于钟楼残柱下,看雨水冲刷砖缝里的血渍,那些被血浸透的地方,雨水流过时竟呈淡红色,顺着砖纹蜿蜒,在脚边汇成小小的溪流。

谢渊捧来岳峰的断矛,矛杆的梨木纹理里还嵌着血泥,靠近矛尖处有圈深深的握痕 —— 是岳峰最后发力时攥出来的。"陛下,医官验过," 谢渊的声音被雨打湿,显得格外沉,"峰将军死前曾用矛尖在柱上刻字,刻痕有三分深,可惜被北元兵用刀刮去了,只留些木屑在砖缝里。"

萧桓接过断矛时,指尖触到矛杆的糙面,那里还留着岳峰掌心的汗渍印,与自己掌心的汗混在一起。他突然明白,那些被刮去的字,无非是 "忠"、"国" 二字 —— 就像自己此刻想说,却堵在喉头的千言万语。雨水打湿他的龙袍,前襟的团龙纹被浸得发暗,他却浑然不觉,只将断矛紧紧抱在怀中,矛尖的齿痕抵着心口,冰凉的木杆透过衣料传来,仿佛抱着岳峰未冷的身躯。

戌时,帐中的牛油烛燃得正旺,将镇刑司名册的影子投在帐壁上,像张巨大的网。萧桓用银簪挑了挑烛芯,火苗跳了跳,照亮名册上 "李谟" 二字旁的朱批 "斩立决"—— 是今早刚批的。"谢渊," 他指着名册末页的空白处,那里被虫蛀了个小洞,"这个 ' 王二 ' 是谁?"

"是岳将军的亲兵,十五岁,阳和口守将王忠的遗孤。" 谢渊的声音发颤,从袖中抽出张麻纸,"这是他的户籍抄本,王忠就是三年前因镇刑司扣粮,饿死于阳和口的。王二死时还抱着块刻 ' 吴' 字的砖,砖上的血经玄夜卫验过,与岳将军的血样一致。"

萧桓突然提笔,狼毫笔蘸饱了墨,在空白处添了 "王二" 三字,笔锋穿透纸页,在案几上留下个墨点。"他也是忠烈。" 墨滴在纸上晕开,像他此刻无法平复的心跳 —— 这孩子比自己的皇长孙还小两岁,却已用命护着这块土地。

亥时,月色透帐,在岳峰的军报合集上投下道银辉。萧桓辗转难眠,起身翻看那些泛黄的纸页:德佑十二年三月的军报边角卷了毛,"镇刑司克扣冬衣三百件" 旁,镇刑司的朱批 "虚报" 二字刺得人眼疼;十三年秋的军报上沾着片干草,是从阳和口寄来的,"日食八合,士兵多有浮肿" 的字迹被雨水洇过,显得格外模糊。其中一封里画着个简单的粮仓图,标注 "镇刑司私藏处(距卫所三里)",与王迁供词里的 "张禄粮仓" 完全吻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